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716

  “爸爸不打算专门请老师在宫城教导你们,爸爸是想让你们去王城学府就学。”吕哲的语气很轻缓。
  吕启不断点头,估计是无论自己的父亲做出什么安排都不会反抗?
  吕伊却是继承了来自生母吕雉的一面,径直就说:“为什么啊?我们是王子王女呢!日后就是封王和公主,怎么能与普通人待在一块?”
  “……”吕哲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没有了。
第0798章
进步的基石
  上一代因为打拼创下一大片基业,下一代不免会因为父母取得的成就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美好生活所导致的一般是子女们并不懂得什么叫作疾苦,也会因为父母有普通人所没有权力产生一种特别的优越感。
  各种二代们自小成长的环境就是在培养其性格,人的性格会在特定的环境下养成,而往往性格一旦成型之后很难再有什么改变。
  当然了,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是性格的定型期,十四五岁的时候又是一个特别时期,性格一般是在十八九岁的时候真正的定型,其后的人生中这样的性格会一直持续到三十岁左右,若是因为有特别的人生经历或许会有所转变,但是特别的人生经历又有多少人会有过?
  出生在权力之家的孩子从小就要被一帮人奉承着,往往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那种满满都是奉承的环境下变得惟我独尊,其个性也就成为除了比自己后台大的人之外都不当一回事。
  吕伊是君王之女,她的母亲又是吕雉,被奉承的环境有了,吕雉的教导估计也存在岔子,因此这孩子显然已经有了初步的三六九等的认知。另外,其实吕哲也比较疼爱第一个女儿,结果自然也就更加重了吕伊初步的骄横性格。
  身为父亲的人基本上都会比较疼爱第一个女儿,那是一种雄性动物的本能,是产生在基因里可能连本人都搞不懂或者没有发现的一种生物情绪,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那叫“生物基因链遗传性本能”。
  在父亲们的想法中,女儿是要嫁出去的血脉,疼也就是疼那么个几年,等女儿嫁出去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趁着还在身边的时候多多疼爱,怎么能行呢?
  对于儿子,父亲也不会缺乏疼爱,但是区别于女儿的是,儿子是要继承家业的血脉,下意识在疼爱的时候就会相对约束和严格一些,那是对自己一生努力的负责,也是不希望把儿子给养废了,导致一生的基业被败得干干净净。
  吕哲仅是用严峻的表情看着吕伊,立刻就是吓住了这女孩儿,不过吕伊也仅仅是稍微被吓住就开始撒娇,这也是属于女儿的“特权”。
  “那些话是你母亲教给你的?”
  “爸爸,别生气嘛,女儿按您说的去就是了。”
  “少听你母亲胡说八道,身为王族是具有高贵的身份,但是高贵身份的来源是来自万千黔首的爱戴,一旦黔首不再爱戴这个统治家族,王族的下场往往会无比的悲惨。”
  “别生气啦,女儿以后再也不那么说了。”
  “楚、齐、燕、魏、赵、韩、秦,这些列国的王族是碰上了我,我也是有特殊原因才没有针对他们的赶尽杀绝。要不是我,或者我没有其它特别的原因,王族一旦在竞争中失败,哪怕是躲避得再好也会被搜查出来诛杀干净。”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王族为舟,黔首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日后莫要再让我听见类似的言辞。”
  “……好。”
  吕哲说那么多,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孩子才多大?有天一样大的道理也听不懂。不过出了这么一件事情,更是让吕哲产生一种必须要关注子嗣教育的想法,并且这个想法非常的坚定。
  帝国学府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下面又有许许多多的分支,像是军事学院有专门从民间考取学员,也有从军中挑选优秀人才进行深造;文科学院则是,专门针对在职文官的深造培训这一类,培养主官以外辅官的这一类。除开针对国家官员的培养之外,又有跟当官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分院,如国民教育中的童学院、中学院、高学院、大学院。
  军事学院的分科又分为步战、骑战、水战三大类别,每个类别之下还有更多细节化的科目,如关于步战的进攻阵型和步战的防御阵型,一些科目则是倾向于怎么培养出合格或是优秀的基层军官。另外一个大的类别则是专门用来培养参谋类型的人才,教导的方面非常复杂。
  学科学院对于在职官员和非在职官员的培养只能说是顺带,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国民的教育,识字是一件必然普及的事情,目前吕哲治下的童学院是最为普及的,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都有足够的财力送子女前去就学。不过,一般每个家庭都只是选择让家里的男孩去就读,女孩基本都是被无视了。
  童学院完成必要的识字过程,到了中学院是进行必要的进阶读学,涉及到了数学方面,就读高学院之后则是开始进行分流,大学院是在高学院的分流前提下进行针对性的攻读。
  吕哲治下可是有百家争鸣的情况,学子们考试进入高学院之后,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一个学派进行学习,并不限制学子选择多少学派进行学习,但是在随后大学院的考核中必须要有一个科目达到优秀,哪怕是只有一个科目优秀其余科目没有攻读,该名学子也能依靠一个专业科目进入大学院。
  目前活跃在吕哲治下的百家其实并不是一百个学派,“百家”从来都只是一个泛称,实际上学派远远不止百家这么多。理所当然了,并不是每一个学派都有资格成为国家选定的教导科目,还要看那个学派是不是有足够的价值,学派与学派之间的理念或是知识重复也选其最优者。
  被吕哲选入必修的学派暂时并不多,最为重视的各类的手艺科目,一些关于哲学上面的科目,一些有助于科学进步的科目,然后又被吕哲干预下划出最为主要的三大类别。
  三大类别中的第一大类是工业技术相关,也就是类似于工人的培养技术;第二大类是数学相关,数学为一切科学之母,不重视是不行的,没有数学知识哪来的严谨和逻辑;第三大类是化学相关,化学并不单纯是元素上相关的知识,包含上了必要的生物知识,泛用于农业的各类改进,关于一些爆炸性物质是近期之内才兴起。
  当然了,吕哲设置的学科也就是比较大的“原型”,现在是上古先秦刚刚结束的时期,可不是经过数千年发展累积起来的时代,很多很多的知识就是一个初步概念……也许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能是先设下类别再日后慢慢地研究补充。
  种子已经播下,至于会不会成为树苗是谁都无法控制的事情,吕哲不是全才,甚至说连以前学过的知识都没记清楚,只能是将自己还记得的知识尽量的“复制”,不过那也是要到天下一统之后,也许甚至是要到他年老之后了,毕竟身为统治者注定是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的。
  夜间的南陵城并没有完全陷入黑暗,居民区或许都已经熄灯休息,但是北市依然是车水马龙的热闹。
  南陵作为王都有着重大的政治优势,政治优势所带来的是随着国力的增涨和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繁华。夜间的南陵北市没有休市,各条主要道路都有悬挂的灯笼,各个店铺燃起了油灯照样做生意,不过客流量相对多的一般会是各种小吃店面或是摊位,一些卖小玩意的商铺也是人流量比较多。
  烧烤在如今已经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虽然没有丰富的香料可是依然十分受到欢迎,烧烤再加上一些低度数的果酒,几个朋友之间围成一圈聊聊天,已经成为南陵的一种十分受欢迎的消遣。
  不过说实话,也因为烧烤受到广泛欢迎,烧烤时的炭气和肉的味道实在是重了一些,前期并不严重时南陵令也没有什么限制,一直是到流行开来很多人实在受不了那种混杂且浑浊的空气向南陵令呈请,南陵令经过探访之后才下达了烧烤店面或是摊位远离主要地段的通知。
  是的,就是通知,不是什么搬迁令,律法并没有限制北市的某个地段不能经营什么,作为南陵(县)令也就没有依据下达针对烧烤的行政命令,只能是以劝导和协商为主。
  恰恰是因为不违反律法,经营烧烤的主人家可搬可不搬,延伸出来的就是南陵令经过执政府的许可之后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这个措施也不是暴力禁止或者拆迁什么的,是愿意搬走的主人家会得到一些经济上的补偿和辅助,不搬的主人家则是要面临公众自发性的抵制。
  要不是情非得已,华夏族群从来都不会与官府做对,即是所谓的“民不与官斗”,“烧烤事件”所延伸出来的不止是那些,借此执政官萧何也开始重视南陵城的一些城市环境,经过朝堂上的一番讨论,颁布了新一条的律法,有害有碍的产业不得于某些地段经营,相应的违反惩罚条款也被商讨出来,经过公示之后有缓迟性执行。
  什么叫有缓迟性执行?其实就是在公示之后给予民众一段时间上的认知缓冲时间,宣传新律法的出现,并非不教而诛性质的钓鱼执法。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关注有什么新律法的出现,那么关于营业许可的审核就成了把关的必要手续。
  能够在夜间走动的人,经济条件上一般会比较盈余,也就是白天工作压力不大且兜里有几个闲钱。
  有闲钱在南陵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作为吕哲治下的王都,南陵城居民肯定是最先享受到时代进步红利的第一批受益者,因为南陵(以及周边)是全国各地最先开始工业改革的地区,走进各类工厂成为工人的人群最多。他们又因为是在“天子脚下”,有着诸多的监督部门作为监管工厂主的“枷锁”,工钱待遇和工作环境可以说是绝对会是吕哲治下所有地区中最好的,那么肯定是会有闲钱。
  不论是逛着街的人,还是围坐着吃各种小吃的人,甚至是只安安生生待在公共公园的人,他们在经历不同的事情时都在谈论相同的话题,那是关于明天八点南陵城各处人物雕像和战役雕像揭开面纱的事情。
  没有看错,就是“八点”。华夏族群从有计时概念起,是用刻、时辰来作为计时单位,每一刻是现代的十五分钟,每个时辰是现代的两个小时,延伸出来的就是时、刻、更、点这些计时方式。
  现在并没有“更”和“点”的说法,虽然不太好说“更”这个计时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上古先秦一直到两汉绝对是没有“几更天”之类的称呼;“点”这个称呼倒是有了,是春秋时期用竹筒利用水流的一种计时方法,水流的流量会在一定时间内会让竹筒出现敲点的动作,那么“点”的称呼也就出现了,但是每一个“报点”的水流速度和竹筒都没有一定的规范,结果就是每一个竹筒关于时间流逝的计算并不相同,结果可想而知。
  想要让工业和科学得到进步,关于时间概念一定要进行细化,那么华夏族群计时最小为每现代十五分钟为一“刻”,这种计时方式要是不进行改革是不行的。目前已经有水漏这种计时方法,吕哲是下令在水漏计时的基础上进行秒的计算,从而也就延伸出了“秒”和“分”的概念,每六十秒为一分钟,每六十分钟为一个小时。
  必须说明的是,关于“秒”的计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毕竟现在可不是精密工业时代,只能是大体的计算关于“分”,然后由“分”来进行新的分“刻”,吕哲治下的“刻”也由每十五分钟为一刻转变为五分钟。但是对于黔首们来说,他们只能分辨出现在是属于二十四小时计时方式中的哪个小时,分辨的来源是官府建立在南陵城各处的水漏和鼓钟报时器。
  在日后,各个主要城市都会装置水漏报时器,那也是建立在喷水池广受欢迎,更是喷水池成为时尚的前提下。
  “要不今夜就不回去了,咱们就这样乐呵到天亮,早早地去占更好的位置。”
  有人反对有人赞成,还是要取决于明日到底需不需要工作。
  “听闻王上也会出现在宫城外的揭幕式?”
  是的,吕哲会为宫城外广场的雕像亲自揭下面纱……
第0799章
锦绣年华
  天蒙蒙亮,城内各处的人流都是往一个方向汇集,他们之中有些是刚刚起来,有些则干脆是一夜未眠。
  龙且就是其中一个彻夜未眠的人,他当然知道今日是宫城广场外雕像揭幕的日子,一夜未眠站在自家阳台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往,也是在观看夜间有如明珠的不夜南陵城。
  很多人喜欢回忆过去,这样的人若不是老人家便是事业不顺者,龙且今年不过是二十有六不算是老人家,但他最为风采的人生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不过是一个依靠家族底蕴和朋友帮助,生活在南陵城一事无成的人。
  龙且是潜伏在南陵城想干点什么大事?或许吧,不过他现在看着不断向一个方向汇集的人,那些人用着各式各样的口音交谈,其中不乏最地道的吴侬楚语,一个不过才二十六岁的男子竟是出现了满脸的沧桑和落寞。
  “今天的武侯很多啊?”
  “是啊,听说出动了将近八万的戍卫军和武侯。”
  “也该是这样,今天从各处前来南陵观看雕像揭幕的人很多的。”
  南陵城现在的居民已经达到七十余万,早不是那个除了驻军没有多少平民的巨大城市,大量人口所带来的是南陵城各处充满生气,因为国力的强盛也开始在展现一国都城应该有的繁华。
  最开始的时候落居南陵城内并不是困难的事情,不过在城内人口突破五十万之后,土地资源不再是那么剩余,想要居住在南陵城首先就需要能负担得起购买土地建宅的费用,那么造成的就是富户快速涌入南陵,一些经济条件不足的人却是只能选择居住在南陵周边的一些县乡,也给南陵周边带来了足够的人口,更是为城外的一系列作坊和工厂带来了足够的劳动力。
  京畿之地历来就是一个国家最为繁华的区域,南陵城又是坐落在长江边上,那么政治地位有了之后再加上水运交通的便利,吸引的人口更是巨量。
  包括南陵城和周边,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直接带来的就是身为直隶郡的南郡一郡人口就有六百八十万,为吕哲治下各郡之最。
  因为有足够的劳动力,南郡成为吕哲治下第一个工业基地的基础有了,作坊和工厂不缺劳动力所带来的就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过关于治安上的压力却也是增加了。
  南郡长期有超过三十万的驻军,其中南陵戍卫军数量是十万,常驻南陵的禁军也一直是保持在十万的规模,余下的十万军队是分别驻扎在各县。
  除了军方编制的部队,吕哲治下还有着众多不属于军方的武装力量,如维持治安的主要力量公安,他们隶属于执政府,全国各地的公安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其中有十三万就是属于南郡的名册上。
  除开公安之外还有一支部队不属于军方,那是一支叫武侯军的部队,他们其实不是什么精锐,武侯一直起来就是泛指国都那批维持治安的巡逻士兵。
  公安和武侯基本都是来自于军队退伍之后的复员人员,算是吕哲国度中的预备役力量之一。
  没有宵禁的南陵需要非常庞大的治安力量,每夜巡逻在各条道路和区域的戍卫军士卒和武侯卒不会低于二万人,其中的一万是戍卫军士卒,另外的一万是武侯卒。
  对于一个范围至少在三十里方圆的城市来说,二万巡逻人员并不算多,他们的巡逻制度是分为三班,如午夜十二点到晨间八点,晨间八点到下午十六点,下午十六点到午夜十二点,那么也能看出南陵巡街的武侯编制肯定是在三万以上?
  实际上南陵巡街武侯的编制是五万,他们并不归属到军方建制,是专门隶属于执政府建制下的南陵尉。除开需要三班倒参与南陵治安,他们还需要与戍卫军共同负责起南陵十二个城门的协同防卫,防卫城门的部队则是一支专门的城门尉所属军队。
  南陵尉的职位相当于军方的偏将,南陵尉之下还有十大校尉,每名校尉麾下的编制是五千人。
  另外根据华夏文化中的规定,南陵城的每一处城门都有一名城门尉,城门尉是专门负责城门的安全,城门尉的地位有高有低,像是非国都之外的城池也有城门尉,不过都城的城门尉相当于军方的军侯,其它普通城池的城门尉则相当于军方的屯长或是队率。
  关隘也会有专门的城门尉,关隘的城门尉职衔一般会走高,越是重要的关隘军衔越高,不过一般不会低于校尉,最高就是一名实质上是将军的人,只不过官职称呼依然是叫城门尉,如函谷关城门尉之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