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716

  自从装备马镫和改良马鞍之后,吕哲对于被草原胡人学去早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也是确定帝国不会缺少战马才敢全面装备马镫和改良马鞍,不然纯粹就是自己找死。
  帝国的战马除了配置马镫和改良马鞍之外还有一样东西,那样东西就是保护马蹄的马蹄铁。到目前为止马蹄铁的秘密还没有泄露出去,而马蹄铁的存在价值其实一点也不比马镫或是改良马鞍差,甚至可以说马蹄铁要比两样东西珍贵。
  任何蹄掌的牲口,有马蹄铁和没有马蹄铁是两个概念,没有马蹄铁的战马奔跑起来会因为一颗石子而蹦了马蹄,有了马蹄铁却是等于给战马穿上靴子,因此有装备马蹄铁和没有装备马蹄铁的战马在蹄掌损耗上绝对不会是一样的。
  黄河源头之战,头曼从草原上带来的战马和牛羊基本是成了帝国军队的战利品,没到冬季之前送往长江流域的战马和牛羊每日未曾断绝,只是到了冬季停了下来,有些是被安置在北地郡,不少是被送往河套。
  呼延靡等投靠冒顿的残军,他们是狼狈逃窜,极少数人能够做到一人一马,许多根本就是徒步,一路上更因为缺乏补给抛弃掉不少人,真正能够活着抵达冒顿活动区域的人马实际上谁也不是那么清楚数量。
  “我们没有能够在黄河源头之战期间杀死冒顿,后面的追杀也没能达到目的,最后制定的计划嘛……”吕哲笑了几声,慢斯条理说道:“猜测冒顿会在西域大肆掳掠,搅得西域众多不得安宁,有利于帝国向西域进军。”
  冒顿对危险有很敏锐的嗅觉,这从他在月氏那边做人质能够安然无恙地返回匈奴王庭就能看得出来。上一次南下,帝国这边从一些匈奴贵族那边也得知一些事情,头曼没有南下之前,冒顿是反对率众南侵,提出了让中原各国混战,等中原流血流够了,匈奴再集结大军南下的论调。冒顿更加倾向于先击败匈奴周边的族群,吞并更多的小部落来壮大,然后看实际情况继续针对月氏或是东侵东胡诸部落。
  吕哲听取汇报的时候没有任何惊讶,原版历史上冒顿在担任匈奴单于之后就是这么干的,匈奴也真的在冒顿的率领下一步步地壮大起来,更是在追杀月氏人的时候顺便完成了对西域的占领。西域落到匈奴人手中,直接让匈奴有了一块很大的“剪羊毛”之地,从西域那里源源不断获取粮秣、金属、奴隶的同时,匈奴也借鉴西域一些国家完成了内部改革。
  冒顿对匈奴的改革是减少各氏族的影响力,设立左右贤王等等职位,算是让匈奴这个族群从原始的部落时代进入原始封建时代,有了更明确的官职之分。
  “我们有八万骑兵入驻乌孙,冒顿立刻将兵力收缩。”蒙恬皱着眉头说道:“乌孙传来一些消息,冒顿似乎有转向西边的迹象?”
  阊池的西边是哪?阊池的西边其实就是康居国。冒顿一直想要当匈奴的单于,向西而去是离峻稷山和狼居胥山越来越远,吕哲十分怀疑冒顿真的会向西而去。
  “如果冒顿真的向西而去,对帝国或许不会是一件好事。”张良寻思了一小会,说道:“这一次我们是在利用冒顿搅乱西域,以解放者和次序守护者的身份进军西域,冒顿太早离去我们的借口就会有点牵强。”
  蒙恬赞同张良的说法,帝国军队暂缓西域的一系列军事调动,转为将注意力倾斜到峻稷山和北部草原跟这个也有关系,就是不想过早逼迫冒顿远遁。
  “也许……我们能够与冒顿接洽,假意帮助他回到峻稷山争夺单于之位?”张良说得比较迟疑,是认为有可操作性,但冒顿会不会上当真的是心里没谱。
  吕哲也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可是细想一下真的比较难,先不谈冒顿会不会相信,首先就要让开路让冒顿从西域大摇大摆的脱困,脱困之后的冒顿会不会按照他们的剧本演?谁也不敢肯定啊!
第0948章
乌孙将乱
  匈奴有单于,单于就是皇帝,皇帝的皇后在匈奴那边是被称呼为阏氏。冒顿的母亲曾经就是阏氏,可是她很早就得病死去,新的阏氏得到头曼宠爱生下了吉脱,从名份上来讲现任阏氏的亲儿子似乎才是第一单于顺位继承人,那么冒顿想要得到单于之位就不止是变得困难,且从名份上来讲也争不过吉脱。
  冒顿有野心当匈奴单于这点没有丝毫疑问,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得到头曼的承认而努力着。只是头曼更加喜欢小儿子吉脱,为了给吉脱扫平障碍甚至不惜将冒顿送往生死仇敌月氏人那边充当人质,那是要借月氏人的手杀掉冒顿,使日后吉脱能够接位变得更加毫无争议。而所谓的争议当然是会出现在冒顿身上,头曼之所以要杀月氏人的手杀掉冒顿,何尝不是为了消除匈奴内部因为单于之位可能带来的混乱?
  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可惜的是月氏人实在有点不带种,匈奴与月氏是数百年的仇敌,匈奴单于之子被送到手里,月氏人竟是不敢杀掉,只敢在一些小事上进行刁难,甚至是虐待都不敢。
  从月氏对待冒顿的选择上来看,月氏是真的没落了,连对待生死仇敌最高统治者的儿子都不敢侮辱,属于一个族群的血气在这一刻可谓是消失无踪。
  本来是担惊受怕的冒顿看到月氏人的态度估计是安心下来了,他甚至有足够的时间来计划怎么逃跑,最后也真的逃跑成功,回到了匈奴王庭。
  “月氏人落没是事实,但是说不能看守好冒顿则是未必。”张良揣度道:“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月氏人何尝不是故意放掉冒顿,就是想着放跑冒顿,让冒顿回去与吉脱争位,使得匈奴陷入内乱,好使月氏能够有些许喘息之机?”
  张良的假设是存在的,毕竟冒顿是孤身一人在月氏人的大本营啊,一个再怎么没落的族群,统治中心控制力也该还是要有的,若是能够任由谁想走就走想来就来,那也着实荒唐了一些。
  “头曼肯定是从冒顿逃回察觉到了月氏人的阴谋,他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当机立断的人主,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正是在那一次交战中砍下月氏王的首级,后面制成了酒皿。”张良一脸的沉思,语气也逐渐放缓:“月氏王被杀,月氏人陷入混乱,逐渐分裂成为两派。一派是力主远离匈奴人,寻找新的栖息地。另一派是复仇派,他们前仆后继找匈奴人报仇,却是一个个倒在了复仇的道路上。”
  张良在沉思什么?他在琢磨头曼是刻意还是随意,是出自头曼的个人决议,还是有人向头曼献策。
  很明显的事情啊!匈奴针对月氏的攻伐很像是一种报复,月氏人不是想要匈奴陷入内乱吗?那么匈奴人就不惜代价杀掉月氏王,结果匈奴人没乱,月氏人先自己乱起来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陈平面无表情说道:“头曼如今是我们的阶下囚,有的是机会讯问。”
  陈平还真的就是刚来,他是从河套回到南陵,又从南陵快马加鞭赶来咸阳。他的插话令一群人侧目,他却是保持着面无表情的脸色,对吕哲揖礼道:“陛下,使节团有情报送来,太尉和执政认为需要您亲自过目。”
  吕哲眉头一挑,点了点头,陈平再次行礼才走近送上一本书札。
  重要的情报应该是送到皇帝行辕,可是先辗转到南陵,说明送上情报的人并不认为是多么重要的信息,偏偏呈上情报的人不认为重要的信息被南陵两大重臣又认为重要,着实是让吕哲好奇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报。
  书札其实是一本折子,开篇写的是使节团的近况,说是在乌孙领土上猫着过冬,了解乌孙国情的同时也接触乌孙贵族,类似的字句写了不少,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吕哲耐心看下去,看到“西迁月氏东返”这几个字的时候眉头却蹙了起来。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大月氏应该是正在与萨迦人打生打死,怎么会突然出现东返的情况?另外,乌孙那边也多次提到原先归附的月氏人有反叛的迹象。两相结合起来,似乎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报?”吕哲得到陈平的回复,沉默了一下,蹙眉道:“两个月之前?那么我们哪怕是有反应,最快也要一个月后才能将命令传达到乌孙领地。”
  其他人可没有看过情报,他们见到皇帝蹙眉自然是能察觉到出了什么事情,可是皇帝不说,谁也不好问出来。
  吕哲环视一圈,说道:“乌孙可谓是屋逢连阴偏漏雨啊!”,让陈平介绍乌孙那边的近况。
  要是陈平之前没有准备,吕哲那么一吩咐他可就悲剧了。幸好的是他有事先了解过情况,也得到太尉骆摇的提醒,见所有的人视线落在自己身上,缓缓地将事情说了出来。
  其他人听着或许没有感觉怎么样,蒙恬听着却是心情有点复杂。他是征西将军,职衔注定了是将要征伐帝国西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专注在西域的开拓上面。
  乌孙乱,帝国前期布置等于是打了水漂,在乌孙领地上的使节团和八万部队不知道还会遭遇什么情况。对于蒙恬来说,乌孙乱却是一件好事,一旦乌孙内乱帝国肯定是会将注意力重新从北疆雁门等郡之外的草原转到西域,投入的兵力、物资、等等很多方面必然是会数倍乃至于是数十倍的投入,对于他这个征西将军来说怎么就不是好事。
  几个在河套任职的将校都沉默着,除开已经开往乌孙的八万骑兵部队,河套驻军算是离西域最近的帝国军队,他们原本是等待命令开进峻稷山的作战命令,现在听说西域乌孙情势可能不妙,哪怕是再不妙也是重新做一套方案,换个作战地点罢了,几乎是不会有什么区别。
  身在关中任职是怎么样呢?他们其实无比期盼帝国开拓西域的一群人,帝国早一日将注意力转向开拓西域,关中肯定得利,毕竟不管是粮秣还是其它物资,运输都需要途经关中,那么道路建设,相关的经济带动等等必然是会增大。
  帝国北边现在的策略是针对草原,从长江流域通往雁门郡的国道首先被抓紧,这条国道上从南边各郡运抵的物资几乎是没有断绝,光是众多民夫购买一些杂物,道路周边的各郡县的许多人就大大获利,不用说国道延伸出来的郡道、县道、粮仓等等的便利。
  有一些名士做过统计,他们统计的不是帝国运多少物资前往北疆,是统计帝国将下一个开战的地方定在北疆草原之后,国道沿途的前后变化,得出来的结论有点惊人,国道沿途各郡的战后复苏速度比之其它郡快了至少三倍,越是靠近国道的地区恢复越是快速,甚至是比战乱发生之前更为繁华。
  现在的人不是那么明白“国策获利”……也就是紧跟国家政策来产生利益的这个观点,可是能够用眼睛看到产生的效应,谁不是眼巴巴盯着南陵,都想着下一刻建设国道的时候能够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周边。
  帝国目前的政策是,想要开拓哪里着重修建哪个方向的国道,或者是要在哪个方向开战就修建那边的国道,带来的现象是都在瞄着各个边郡的周边,看看那块土地是不是急切需要占领,又或者是能冒出几个不开眼的家伙来吸引帝国军队攻伐,俨然就是一种另类的好战分子。
  吕哲从思索中回过神来,发现气氛有点奇妙,武将们大多是低着头扣指甲,只有少数的几员将校脸上是若有所思。文官嘛,中枢的文官正襟危坐,地方的文官有些是满脸的渴望,有些则是一脸的忧郁。
  脸上满是渴望表情的自然是关中任职的文官,他们都眼巴巴看着皇帝,希望下一刻皇帝说出增兵西域的话来,然后布置他们招募民夫加快修建国道,准备在沿途建立粮仓,与黔首沟通招募问题。
  忧郁的一些人自然就是目前在北疆各郡任职的文官,他们可是刚要有所成绩,要是帝国注意力转到西域,破坏或许是没有,但是刚刚振兴起来的经济可就……
  吕哲没有太过关注众人各异的表情,说道:“都说说看法。”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要开口说话的人可能级别上有些不够,级别够的人又不会轻易对可能产生国策变动的话题过早开口,一时间竟是呈现诡异的安静。
  吕哲也不着急,从陈平说完到现在也才过去十来分钟,臣工们需要时间消化西域新的情势,也要针对很多地方进行权衡,想法没有成熟之前,人臣面对臣主自然是会比较谨慎。
  “敢问陛下。”首先开口的是蒙恬,他说道:“乌孙可有提过对国内小月氏即将发生叛乱会是什么态度?”
  这个吕哲还真就不清楚,因此也没有回答蒙恬。
  “末将以为,乌孙该是会收缩兵力,时刻准备镇压叛乱势力,甚至可能在叛乱没有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行动。”蒙恬是按照秦国的风格在进行推测,他说:“却是不知道我们这边有没有关于乌孙军队调动的相关情报?”
  陈平不用吕哲示意,回答蒙恬的疑问,说:“乌孙军队一直是在调动状态,前期是需要防备峻稷山方向的吉脱匈奴,后面因为冒顿在后方侵扰被迫调军南向,视哪边比较吃紧而调动相应的军队。帝国的八万骑兵抵达乌孙之后,乌孙王请求帝国将部队驻扎在南边,陛下允许了乌孙王的请求,此后乌孙王将南边的军队大部分抽调回腹地,并没有调向东北方向。”
  蒙恬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我们最后得到的信息是,乌孙王庭周边的乌孙骑兵该有四万左右,乌孙王也向各部落氏族下达了新一轮的征兵令,乌孙王庭周边的兵力预计会达到六万至六万五千。”陈平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像是思索了一下,然后继续说:“乌孙东北方向的吉脱匈奴所部,最多的时候达到十二万,临近冬季的时候大部分撤回,明面上是留下二万,实际上是藏了三万在后面谷地,因此匈奴在乌孙边境的实际兵力是五万;乌孙西北方向的呼揭,从一开始就是集结三万控弦之士,后期没有变动;正北面的丁零,秋季时分布置在乌孙边境的人马超过十五万,临近冬季的时候明面上是留下五万,因为丁零那边离帝国太远,检察署的探子暂时没有布置那么远,丁零暗地里有没有布置伏军,又或者是布置多少伏军,全部不祥。”
  是了,陈平是检察署的军师左祭酒,等于是检察署长燕彼之下的第一人。他效力于吕哲之后,吕哲是将他安排到燕彼麾下,于吕哲出兵北上中原,乃至于是各地都在情报乃至于是用间上立下不俗的功劳,吕哲大封贵族时,他也得了个二等子爵的爵位。
  原版历史上陈平是要到汉初才有展现才能的机会,前期还因为与嫂子通奸四处遭受排挤,真正出名还是刘邦被围白登,他向吕雉说了数道建议,还是送美女、送财帛的建议,虽然成功使得冒顿退兵,刘邦也脱困,可是事情哪怕是做得漂亮,皇帝被围已经够不光彩了,还要送美女和财帛解围,可以想象得出陈平干的漂亮也得不到多少奖赏。
  蒙恬听完陈平的讲述,偶尔有些期盼地看一看吕哲,可就是就一直沉默。
  张良好像是有不少话要说,但是他先看到蒙恬的异常,又看到没有多少人说话,目前仍然是博士的身份却不能在这样的场合过早说话,只能是憋着等待有机会向吕哲私下建策。事实上,他早先认为放冒顿回到峻稷山是一个可以思量的策略,现在又认为乌孙内乱不但对帝国不是坏事,反而会是一件好事。只是吧,他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利用乌孙的内乱来使帝国利益最大化。
第0949章
刘邦的胆子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机会!”刘邦脸上表情似狰狞又似忐忑,几乎是咬着牙齿后槽,说道:“若是能借这个机会控制住乌孙,我们将会有天大的功劳!”
  天寒地冻的,乌孙是一个游牧族群,可是并非没有城池,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少,乌孙本族基本上没有多少人住在城池,基本是游动放牧姿态。使节团留在乌孙领地,原本是被安排在一个乌孙人的小城,后面局势越来越乱,勃西靡鉴于那座小城里月氏人比较多,深怕乱起来会让帝国使节团发生意外,也就与刘邦参详之后另外安排地点。
  帝国使节团新的驻扎地是在乌孙王庭,这里拥有最强的保卫力量,可见勃西靡还是相当重视帝国使节团的安全,只是另外那些中亚的使节团和商旅就没有帝国使节团的待遇了,他们只能是被安排在乌孙王庭的周边。
  自匈奴、呼揭、丁零集结大军逼迫向乌孙,乌孙南部又有冒顿不断侵袭,实际上乌孙的整体国情真的是有点不妙,前期的困难还是军事上面的压力,后面内部也逐渐呈现不稳的迹象。
  “各大小乌孙部落,收到勃西靡征兵命令之后的反应不太一样。”余樊君对刘邦的说法非常感兴趣,分析道:“一些血缘关系上与现任乌孙昆莫比较近的部落相应了勃西靡的号召,一些血缘关系远的部落因为勃西靡对他们有恩也相对配合,可是有不少部落是一种糊弄的姿态。”
  乌孙是游牧族群,按照文明等级的划分,实际上乌孙是处在原始制度社会,族群中除了王之外,王子、王女的地位其实也比较明确,往下则是官职模糊,大部落联盟之下的各部落氏族长既是下阶层的首领,管理文治的到了首领往下就是各种小头目,但是小头目并没有什么官职。
  在军队方面,乌孙与其它很多原始制度社会的族群一样,共同的王就是军事最高指挥,各部落的首领是下一阶层的指挥,但是要看每个部落能够集结起来的战士多寡,首领也会从手头的兵力来区分大小,通常战士比较多的部落首领也会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这种现状下,其实每一个游牧部落的共主都会面对一个相同的局面,能不能让各部落听话,看共主平时的威势能不能压住,也是看共主用什么样的手段笼络。
  “不止一名乌孙的部落首领找到我。”刘邦很注意看在场的人脸色,主要是看韩信,似乎要将韩信脸上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说道:“他请求帝国能进行扶持,答应若是成为新的乌孙昆莫,必定以帝国马首是瞻。”
  韩信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甚至是笑了笑。
  “想必诸位也被乌孙的首领找上门了?”刘邦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啧啧”了几声感慨道:“面对风雨飘渺的局势,果然是不能奢望每个人都能共渡难关,现在的勃西靡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勃西靡还是能大体控制整个乌孙部落,只是近年来勃西靡迈的步子有点大,偏偏又发生诸多族群进逼乌孙国境的情况,着实是倒霉透顶。
  乌孙与帝国有了接触,出使帝国的使节向勃西靡汇报了帝国的强大,是在各方各面的强大,勃西靡也就起了向帝国看齐的心思,于一些制度上在乌孙内部进行了改革。
  乌孙的原始部落制度是在与帝国进行接洽之后有了改进,最先改革的是关于暴力机构,在军队中划分出了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的职位,统军的将领原本是设定为来自王庭的指派,可是执行下去受到太多的抵制,后面其实是各大小部落的首领兼任各级军官,不过总算也是迈出了第一步。
  勃西靡其实还有意学习帝国的文官制度,只是乌孙不像帝国是定居状态,另外看到军事改革只是开个头就有点进行不下去,牵扯到关于文官制度建立,历来文官改革最是牵动利益,文官制度的建立是将地方利益大部分集中向中央,哪里又是那么简单就能从原始制度向着封建制度演化的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