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716

  托勒密四世的昏聩和轻信宠爱之人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国内叛乱不断,非洲区域的迦太基人与罗马人在死磕,托勒密王朝的非洲疆域只是有一些利比亚人(非现在利比亚)会偶尔侵袭疆土,但是托勒密王朝在亚洲区域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此时,正是塞琉古大步骤清理国内弊政的时候,塞琉古三世清理了国内的弊政,然后开始对叙利亚大举用兵,可以说是相对轻易地就击败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在叙利亚的军队,埃及托勒密王朝因为国内暴乱不断也无法向叙利亚增兵,结果叙利亚理所当然地回到了塞琉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差不多是不远的时间阶段,迦太基人从水路攻上了欧罗巴,并且汉尼拔在西班牙区域重创了罗马共和国的大军,情势上似乎是从迦太基与罗马共和国的僵持阶段转向了对迦太基有利的方向。
  托勒密四世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看似正确但无比昏招的事情,他听从了宠爱之人的话,派出使者向迦太基的国王给予援助。
  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举动被罗马共和国那边得知,此时的罗马共和罗已经有那么点承受不住战争,打算与迦太基暂时停战歇口气。托勒密四世援助迦太基的事件刚好让罗马共和国的一帮议员找到借口,他们力主暂时与迦太基休战,哪怕是付出一点代价也无妨,应该停止大规模的交战,作为报复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举动,罗马共和国却是可以联系塞琉古帝国,无论说什么也要让塞琉古帝国急需攻打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好是连黎巴嫩也给攻下。
  塞琉古帝国本来在攻下叙利亚之后就会继续攻打黎巴嫩,罗马共和国的善意被塞琉古四世接受了,并且塞琉古帝国的大军也在随后进攻黎巴嫩。
  因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接连战败,他们在亚洲的疆土不断丢失,一直是被积压到以色列区域才算是稳固下来。
  埃及托勒密王朝不断战败,军方被俘的不说,一些生活在叙利亚、黎巴嫩,甚至是以色列的埃及人也被塞琉古帝国俘虏。
  在这么个时代里,成为军队俘虏的人通常是会成为奴隶,并且非洲、中亚、欧罗巴的奴隶事业正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各国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仰仗于奴隶贸易,各个大奴隶主也通常是战争贩子。
  若是中亚没有接触到中原皇朝,各地发生战争时产生的奴隶也就是在本地或是欧罗马转运,通常情况下是会被大部分卖到欧罗巴。可是帕提亚、巴克特里亚、阿拉克西亚等国家不是知道了东方帝国的存在了吗?那么一来塞琉古也等于是知道了东方帝国的存在。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是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去,塞琉古帝国和帕提亚、巴克特里亚也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但是很多时候国家层面的战争状态并不会影响到民间的贸易,特别是作为当今时代最肮脏的奴隶主就更加没有影响,埃及的奴隶也就一部分辗转到了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然后经由这两个国家再有一部分被押送到东方帝国。
  莫琉斯·雅迪如今在帝国并不孤单,她有在南陵的市场上见到不少同袍,无论是出于解救或者是想要有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同伴,她都会出钱购买。
  比较奇怪的是,被押运到帝国的埃及奴隶女性占了大多数,只有少数看上去非常强壮的男性。莫琉斯·雅迪购买的数量并不少,哪怕是她的薪水相对丰厚,可是她在南陵并没有产业,甚至住也是住在宫城,众多的同伴也就成了她的拖累。
  到最后还是吕议和吕启共同出了点钱帮助,让莫琉斯·雅迪有钱能够在南陵的郊外购买到一块地建房子安置自己那些可怜的同袍,但是实际状况上并不是太过理想。
  埃及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一些领域上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就有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
  吕启一直都在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其实是得知莫琉斯·雅迪的一些同袍中有建筑师和星术师的存在,因此才会插手帮忙。
  建筑学其实包含了相当多的方面,其中就保包括了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甚至对于机械学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吕启从中找了一些对自己研究有帮助的人,经由莫琉斯·雅迪的同意之后进行了雇佣。
  有了一些埃及学者的帮助,吕启在对机械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想要建设属于当代帝国轨道国道的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吕议是清楚吕启在搞什么东西,他也乐意见到帝国在交通建设上有更大的发展,可惜的是自己的知识实在有限也不对口,能够对吕启产生一些帮助的事情从来都不吝啬。其实吧,甚至可以说吕议是非常同意吕启能够倾心到科学领域中去的,毕竟他也担心兄弟们长大之后会在权位上进行倾轧。
  现在的皇帝行辕中并不只有莫琉斯·雅迪一个埃及人,除了她之外还有三名女性同袍,另外还有二名在一些领域上有相关知识的男性同袍。
  全世界都需要劳力,强大的国家或是族群总会拿弱小的对象开刀,从中获取奴隶成为劳动力,用在本国的建设或是贩卖成为财帛。
  帝国因为是新建,且从战乱中走出的时间并不是太久,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使用到劳动力,因此必须承认一点的是,哪怕是在帝国对奴隶的贸易也是一直呈现兴起姿态,那是皇帝先带的头,然后军方全面响应,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呗。
  出巡队伍经过广阳郡到了巨鹿郡,几乎是刚踏进巨鹿郡的地界,他们能够看到一帮正在挖掘水渠的人。
  “北疆数个郡,从帝都连接到北疆的一些沿途郡,因为需要支撑草原战役的关系,以上郡县在交通上的优先级别最高。”王贲时候是想了一下,等待确定之后才继续说:“像是巨鹿郡不是在优先级别,所以是等那些郡县的交通竣工之后才调动人力进行建设。”
  那些正在忙碌着挖掘水渠的人看上去比较复杂。不是说穿着复杂……好像也不对?总是看去并不全是帝国的子民,有些一些很明显的异族。
  现实情况也比较简单,帝国不是先后在南边(含海洋岛屿)上不断在捕奴吗?同时帝国大军对草原上的梳理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因为奴隶数量每时每刻都是在增加状态。
  南边抓捕到的奴隶大多是被投入到倭列岛上面进行采矿,北疆抓捕的草原胡人却是因为成本的关系大多是留在北疆各个郡县,偶尔在有特别需要的时候也会集中起来使用,像是皇帝行辕成员目前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
  看上去工程庞大的队伍并不止是在挖掘水渠,要是再往前继续行走,大概十余里之后能够看到漫山遍野拿着工具在开挖山体的人。
  巨鹿郡并不是建设相对最晚的一个郡,比巨鹿郡优先级别靠后的郡有的是,比如集中在东南一块的闽南郡和南海郡,优先级别最低的却是海南郡这个看上去孤悬在外的郡了。不过说实话……海南郡现在的人口根本就是可以忽略不计,也就因为南洋舰队在那边有一个基地,上面除了驻军就是军队家属,建设也是为他们服务,哪来什么优先级别嘛。
  皇帝对于各个郡县的要求是,每个郡必须要有一条国家级别的公路,由这些国家公路来连接帝都。然后,每个郡的县还要有至少一条道路连接该郡的首府,以达成首府对地方的监控。
  既然是有国家级别的公路,那么往下其实比较好称呼,也不需要多费什么劲,郡级别就叫郡级公路,县级别就叫县级公路了呗。
  吕哲对交通的重视当然是有其理由,他比任何都清楚交通顺畅和方便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个千年帝国的基础,毕竟很多时候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是被受限在交通上面,地方上出现了什么情况能够及时且迅速地汇报不说,派兵也相对容易和迅猛。
  除了对于政治上和军事上考虑,吕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刺激经济。
  道路建设非常花钱,中枢可以向地方上撒钱,道路畅通之后对货物的运转也能够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要说好处简直就是说不完。
  “七万多人,只有不到一万人是本地的平民,其余全部都是来自草原上的奴隶。”巨鹿郡的郡守黄射是出身于长沙郡的黄氏,听说是楚国春申君黄歇后裔的黄氏一脉,他们是在吕哲发兵之后归顺。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皮肤也比较黝黑,看着像一个老农多过于像一名郡守。
  百越人当初对南方的渗透和蚕食比较严重,最强的时候甚至都蚕食到了南郡,那么更加南方的长沙郡境内更不用讲了。
  与黄氏同为长沙郡三大族的甏氏就是一个差不多被百越人同化了的家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归入帝国之后,受到帝国全面灭绝百越族群的现实情况下,甏氏其实是比较尴尬,得到的发展也远不如黄氏和阳氏,甚至是连氏都有些比不上。
  吕哲记得帝国在一连串军事行动之后,名册上的胡人奴隶该是有五十来万?后面军方尝试建立仆从军,从中抽出了大概十来万,又在使用的时候损耗了一些,目前在册的胡人奴隶好像是只有三十来万?
  “陛下说得没错。”黄射说道:“正是因为有些不足,所以被调来巨鹿郡的奴隶才只有六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干活起来并不是那么理想。”
  黄射其实有些搞不懂的事情,帝国军方那么能征善战,组建那个仆从军有意义吗?他和许多文官一致认为,以其将劳动力浪费在可有可无的地方,还不如全部当成劳动力参与建设帝国的工程呢!
  当然了,已经经由皇帝首肯并且盖上印绶的事情没得改变,黄射也不会傻到去再提起。他跟在皇帝左右,时不时会对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
  “啊?自然是能吃饱饭的,并且比之帝国将他们纳入统治之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黄射说道对巨鹿郡的生活改善上是带着满足的笑容,他又说:“因为道路逐渐方便,郡内的许多特产以前是烂在地里,现在运出去基本能换上点钱,有些货物甚至能卖到不错的价钱,黔首们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也由衷感激陛下。”
  对于统治下的子民的感谢吕哲自然是无比的开怀,只是很多时候光听官员讲可不是那么靠谱,因此他每到一地都会召集三老,接见完三老之后还会随机地到一些家庭去亲自看看。
  黄射也清楚皇帝到哪都是这么干的,因为是随机的挑选也无从做假,其实哪怕是能做假也不敢,天晓得检察署的家伙们是不是早在很久以前就来做过了解。
  挖掘山体的做业很庞大,吕哲特意去看了一下,看到的劳动力还真的有如黄射所说,奴隶之中老弱妇孺占了大多数,他也就问道:“近期以来从中亚运来帝国的奴隶数量一直在增加?”
第0986章
神奇的色雷斯人
  黄射是一名郡守,并且是一名远在帝国东侧的郡守,不是说他的身份不够高,而是他既然是巨鹿郡的郡守,身不在中枢,注意力也基本是集中在治理的地方,哪会清楚中亚的奴隶押来帝国的是多与少呢?
  王贲因为关注蒙恬的关系倒是了解多一点,他说:“帝国大军开到西域,等于是我们的疆土扩展到了西域。西域离中亚隔着一个康居国和一些部族,随着我们的大军开到西域,帝国与中亚那边的接触一直在增加。”
  话是那么说没有错的。之前军队通常会有随军商贩的存在,帝国大军之中其实也并不缺少这样的商贩。
  在春秋战国时期,军中有随军商贩是一种特殊背景,无非就是当时的商贾们财帛等实力上强大,跟随军队一是必要的时候为军队转运粮食赚钱,二是向士卒收购战利品转卖赚钱,三是提供一些商品给予军中将士获取财帛。
  那个时候各个国家其实也很少会出现攻击商队的事情,毕竟谁都有需要救急的时候,一旦攻击了商队,名声臭了在本方缺乏军粮需要商队转运时,商队不接受业务,很可能导致原本可以翻盘的局面变成不存在。
  帝国因为有庞大的后勤队伍,自然是不需要商队来转运粮食,可是一旦打仗士卒就会有缴获,一些士卒会使用军队的驿站系统将战利品送回家中,也不缺乏一些用钱比较猛的士卒会选择将战利品直接卖给随军的商贩,这样一来商贩自然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早在蒙恬没有率军进入西域的之前,西域派遣军开到西域境内,一同前去的商队并不少,他们主要是向乌孙人购买战马,后面又发展到购置皮毛或是什么特产,然后转运到帝国本土从中获取暴利或是差价经营。
  这个年头只要是一支商队就有护卫的存在,商队在国内自然是不能干点什么副业,可是到了国外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像是许多在西域的商队,他们做买卖时是商人,可是一旦发现猎物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劫匪,杀人抢劫的事情并没有少干。
  西域派遣军一直都在和冒顿所部干仗,只要有战争就会出现俘虏。冒顿接受了不少从西向东逃亡的族群,他先期还会拿出本族力量与西域派遣军较量,后面可能是损失无法接受,派出的武装也就变成了那些逃亡人。
  “……前前后后俘虏了将近四万,都是冒顿推出来牵制帝国大军脚步的炮灰。”王贲难掩嫉妒地说:“再有西域那些小城邦或是王国实在太多,只要有数千大军就能灭一城一国。近期以来,光是从末将辖区经过,被运送前往长江流域的奴隶队伍就有七支。”
  长江流域是帝国的工业集中地,那里可以说是帝国最缺乏劳力的地方,吸引了全国各地想要成为工薪阶层的人。国内平民大股涌向长江流域,可是依然无法满足众多作坊或是工厂的劳力需要,再则就是帝国人士工资水平高,除了工资之外还有什么劳保之类的新鲜玩意,成本上自然是使用没有被当成人看的奴隶最为划算。
  “要不是国家有政策,作坊和工厂必须根据类型使用不能低于某个数额的本国工人,他们估计恨不得全部购买奴隶来成为劳力。”王贲自家也是有基业的,近些年帝国大举发展工业,王氏也建了不少作坊和工厂,自然是了解是个怎么回事。
  保护本国民众利益,只要是脑子没有坏掉的统治者自然都会干,不这么干的统治者幸运的只是被暗地里骂骂,但是骂得久了不免会成为一种民怨,当怨怼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乱子就会发生。
  现在帝国无比强大,周边没有任何威胁,远方哪怕是强国也因为交通的关系威胁不到帝国,不会出现本国民众在外受到欺压,国家却不能寻找公道或是进行保护的责任。少了这一条,统治者的责任也就主要集中在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上面,怎么来保证就业岗位也就成了首要。
  帝国没有建立之前……或者说吕哲没有提出相关概念之前,就业岗位这个词并没有出现。不是说没有工人阶层,是群体并不庞大,且也没有类似的理念。
  吕哲带头大肆建设作坊和工厂,华夏族群从来都有“上有所好下必效方”的毛病,再有就是只要在合适的地点选对正确的产业,效益上确实是要比在土里死死地刨地高得多。
  仅仅是十来年,从吕哲带头开始发展工业,到长江流域的水力运用逐渐成熟,勋贵是第二批追赶的人群,然后民间也开始奋力直追,一个国家该有的工业基础竟是慢慢形成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若说之前的战乱是不幸,吕哲平息战乱之后先是大批量地雇佣黔首,使大部分人开始接触到雇佣制度,随后工业的兴起又接纳了大批量的工人,一个本来就有群体壮大的速度远要超乎想象,并且是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增涨着。
  吕哲很认可任何资本都带着血腥臭味的说法,不过“血腥臭味”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强加在本国民众身上。
  没有发生改变的历史,现在欧罗巴那帮还在钻林子的野人,他们会在一千四百年之后开始崛起,但是只要研究一下那些人的崛起过程,肯定是要发现满篇的掠夺、掳掠、压榨。他们先从非洲的黑人身上吸血,然后因为海航逐渐成熟开始到处乱窜,每到一地就吸血到哪里。
  任何在欧罗巴崛起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是依靠对本国民众吸血才完成崛起,也只有实在对国外掠夺不动了才会将脑筋转向本国的民众身上,但是这样做的君主通常也遭受无法承受的代价,不少国王就因为压迫得太过厉害被送上了断头台。
  白人依靠对世界掠夺四五百年的时间完成积累,然后世界几乎每个角落也都有白人的存在,并用自己的文化取代了当地的文化,不但是在经济利益上的掠夺,甚至被他们灭亡掉的种族根本就数不过来。到了最后,跳得最高,唱得最欢,说保护这个保护那个的也是他们。
  现在真的是一个相当好的年代,特别是对吕哲来说尤其如此。他已经撑过最艰难的阶段,帝国各方何方也在平稳的发展之中,最为难得的是因为一连串的先期开拓已经对国家打下了相对牢实的基础。
  扩张离不开人口和粮食,帝国一直都在鼓励多生育,同时打下南边大片疆土之后也有大量的屯田部队在进行产粮地建设。
  几年过去,南方的产粮地已经具有规模,不但供应着帝国平民阶层的需要,军方也只有来不及运粮而从不存在国家没有储粮的情况。
  “对于我们来说,北疆的大片沙漠或是沼泽地,西边高原,西北边的大片山脉和沙漠,等等的自然条件才是阻碍扩张脚步的存在。”吕哲说着莞尔一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帝国从来都没有停止山川舆图绘制的原因。”
  确实,对于很多朝代来讲,一来是历任的统治者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二来是国内的包袱太沉重无法向外开拓,三来其实就是因为自然环境的阻碍。每每旧的统治者被打倒,新的统治者上台之后都会向外挪两步,但是很快就又将脚缩了回来。
  皇帝行辕已经走到砀郡的睢阳。睢阳其实是在现代的商丘边上,这里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早在旧石器时代,“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新石器时代,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先后在此建都。此后的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南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
  当然了,现在除了极为少数的一些文人墨客,绝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寻找历史”的兴趣,找到古人的墓穴并且以美其名曰“考古”,实际上是挖人祖坟的事情更是没人敢干,因为这样不但官府要杀掉这些家伙,平民遇见一个也绝对是打死一个。
  砀郡的睢阳目前的行政地位……或者应该说名声几乎是没有,与之相较起来倒是战国时期出过一些名人的陈留相对还比较出名。
  出巡队伍来到这里只是因为睢阳是砀郡首府,另外就是需要解决一些状况。
  吕哲本来是要在单父停留一段时间,差不多是将落脚的时候,有人汇报睢阳那边发生了一起奴隶暴动事件,暴动的奴隶很快就被郡县兵镇压下去,可这是帝国有史以来第一起超过千人的奴隶暴动事件,领头的还是一个从地中海那边过来的色雷斯人,由不得吕哲不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