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716

  “陛下。”骆摇停留在原地,他得到吕哲的同意才继续说:“各边郡近来军务,北疆针对峻稷山战事的部署和变动,负责一地的人都在了,只等陛下询问。”
  每个人至少是捧着一叠的公文,索性现在是用纸张来承载文字,要是还用竹简承载文字,岂不是要堆得没地方容人?
  萧何也说了一些类似的事情,他后面又补了一句:“近来各地暴乱频生,执政府在检察署的协助下进行调查,已经有了些许的答案,只等陛下询问。”
  吕哲一直沉默坐着没有说话,他一路上想了那么多东西,甚至连改革行政体系的想法都出现了,不正是因为国家内部近期有动乱的苗头吗?
  任何一个国家在开国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害怕麻烦,除了领导者和一众开创基业的人身经百战之外,他们因为是开创基业的群体必然是有着进取的锐气和压服底下人的底气,因此哪怕是国家会发生动乱,他们也有绝对的信心平息掉。
  一个国家发现麻烦很多时候不是坏事,反而要庆幸麻烦及早地出现,不是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
  沉默了一小会的吕哲开口了,他先问萧何,问的是各地为什么会发生暴乱,暴乱的群体又都是谁。
  “张耳作为始作俑者,他针对山民,因为并没有触及律法,各地郡县有样学样,俱是先拿山民作伐。”萧何说这句话的时候难以掩盖怒气,他说:“因此各郡县动乱的群体皆是山民。”
  山民吗?吕哲了然。他不是不想处置始作俑者张耳,只是依法治国的理念之下,张耳的行为虽然不妥但却是依法办事。
  一个人没有犯罪怎么去进行处置呢?一旦吕哲处置没有犯法的张耳,等于是打破了一贯尊重律法的态度,这样一来是皇帝率先不将律法当回事,别想其他人会再尊重律法。
  “执政府已经有拟定。”萧何看着吕哲,试探一般地说:“作为郡守张耳成绩斐然,执政府有意在张耳任期满了之后委派重任,将张耳调往总督省?”
  总督省是什么,又是在哪?其实就是西北几个郡合并起来的一个临时行省,它包含了敦煌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这个总督省目前是由李斯来作为总督,拟定的每一任是三年,不出意外的话李斯会连续担当三任,执政府调张耳过去总督省不可能是担当总督一职,大概是会作为“丞”一类的存在。
  因为西北总督省是好些个郡的联合,行政地位是比郡高上一级,张耳哪怕是作为“丞”一级的官员在行政地位上也比内地的郡守要高一些,等于是升官了。不过,西北总督省说实话有些荒凉,几个郡的人口相加起来估计还没有会稽郡一地多。
  吕哲点头认可了萧何的举措,他说:“西北总督省是离西域最近的帝国边界,未来帝国会持续经营西域,那么西北总督省的建设就显得重要。张耳有着雄心壮志,必然不会拒绝可以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
  萧何也是这么想的。他从一些渠道知道张耳不甘寂寞,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不适合被任命在腹地,这样一来这个不甘寂寞的官员必然是会瞎折腾,派去正直建设高峰期的地方任职恰好就合适。
  张耳不是喜欢折腾吗?到了西北总督省的时候,他能够折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边有在吸纳羌人,帝国腹地也会源源不断迁移民众前去安置,光这些就够他忙的。
  另外,帝国未来会持续蚕食西域,作为离西域最近的帝国疆土,西北总督省还需要时刻保持道路的通常,时不时会有辎重运输队伍途经,作为当地的官员没可能不被牵扯到精力,到时候谁还有多余的时间去瞎折腾什么玩意。
  萧何说话的时候,吕哲注意到班列中的一员侍郎一直张口欲言却又不敢。
  那名一直张口欲言的人是张承,也就是会稽郡的前一任郡守,他已经知道会稽郡发生的一切。有一些依然在会稽郡任职的故交,他们的私信也陆陆续续送到他的手中,因此他清楚张耳做那些事情的因由。
  吕哲并不知道张承是谁,毕竟身为皇帝哪有可能会注意所有官员?皇帝要真的想要记住每一个人,其它的事情还干不干了!
  萧何汇报的事情相对繁杂,各地民生,各地经济,各地官员的任调,有些是之前吕哲已经知晓并允许,有些则是经由吕议监国期间操办。
  一些事情关乎到吕议,吕哲想了想也就命人将吕议喊过来,借这个空档开始询问骆摇关于军方的事情。
  萧何知趣退了下去,他得到皇帝的允许选择带着一种文官退往偏殿。
  “你治理地方的理念非常不错,能够使得各郡县进行借鉴。”萧何刚才自然是发现了张承的举动,他特意招呼张承到一边,说道:“我知道你很急切,想要阻止张耳在会稽郡的所作所为。”
  张承连连点头,将要说话时,萧何又开口了。
  “张耳是现任的会稽郡郡守,他的任期还有将近两年。”萧何目光炯炯地盯视一脸急切想要表达什么的张承,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好你身为侍郎应当做的事情,可明白了?”
  张承说道:“职在离任之前做了诸多安排……”
  “你的安排并没有过错,若是会稽郡按照你的部署,未来的五年或许达到大治。”萧何说着低叹了一声,复说:“为官一任,且是一任,本职最为重要。”
  张承立刻尴尬的笑了。他已经听到不少关于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他在将要离任的时候竟然布置未来多年的工作,导致新上任的郡守想干什么都没得干。
  萧何是觉得张承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然后在用语言点拨。
  文官与文官之间最不能互相得罪,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喜欢斤斤计较的人,且文人记仇的时间最久,很多时候要是互相有仇恨最爱干拆台的事情,哪怕是那么会误了公事。所以吧,萧何还有点让张承私下与张耳沟通的意思,只是萧何不能说得太明白。
  张承还是听懂了,他也觉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做得比较过份,本来就有心与张耳沟通,听了萧何的话不住颔首表示明白。
  没有一会,吕议来了,他见萧何与一众文臣在偏殿,又看了看正殿里面一群武官在向自家老爹汇报,想了想先去见萧何。
  吕哲是在听取武官汇报,讲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征讨草原的一系列事情。
  今年秋季帝国将会进军峻稷山,统军主帅是季布,下辖四个军团,分别由两个骑兵军团和两个混编军团组成。
  四个军团的统一番号为草原派遣军,骆摇的意见是帝国连续对草原用兵,除开季布所率的四个军团,其实还是有几个军团也是处于草原地段,认为应当给予更有针对性的番号,如任命季布为征北将军,四个军团给予征北兵团的番号。
  帝国有太尉,有东、西、南、北的四征将军,有东、西、南、北的四镇将军,长期以来将军级别的官职大多是属于空置状态。
  会出现官职空置状态也算是吕哲统治下的一种特色,是到了有必要的时刻将军级别的官职才会进行任命,其余时刻基本上是中郎将级别……如征东、征西、征南、征北中郎将,和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中郎将作为主导。
  一直是到上古先秦结束后的好些年头里,将军级别的官职基本上是不多,像是两汉时期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将军这一官职的含金量也能得到体现。随后的历史阶段中,各种各样的将军增多,实权将军依然是那么几个,但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杂号将军多得没法数,将军的含金量开始逐渐下降,到最后甚至是统率一两百人的人也是一员将军。
  唔……必须说明的是,将军的名目多是文官的阴谋,他们一再增设将军,无非就是使得“将军”变得泛滥,什么玩意多了就会贬值,将军依然是那样。
  “朕同意了。”吕哲颔首同意设立征北将军幕府,又说道:“征西将军幕府和征北将军幕府,两个幕府可以持续到各自的战事结束。”
  骆摇恭敬行礼,脸上的喜色根本没有掩饰。
  在场的武官也都是露出欢喜的笑容,他们已经试探出皇帝的态度,皇帝依然无比重视军方,这一点对于武将集团来说远比获得某个局部的会战胜利更加重要。
  “陛下。”萧何是在骆摇退到一边才又领着一帮文官进殿,一进来就说道:“臣方才收到来自西域的最新消息,使节团于西域北山区域遭到冒顿率领将近二十万众围困。”
  吕哲一时间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没错,使节团是属于执政府那边管辖,但是牵扯到冒顿不是应该由检察署或是军方来进行汇报的吗?
第1016章
西域人的忧患意识
  西域强国之一的宛国与冒顿所部合流了!
  李信杀楼兰王是宛国彻底倒向冒顿的主要原因,与宛国一同倒向冒顿的还有休循、捐毒、疏勒。他们是看到了帝国的咄咄逼人,也是被李信的行为给吓到了,深怕下一个被在王宫砍掉脑袋的人会是自己,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到了帝国的对立面。
  楼兰本是宛国的属国之一,李信杀死支兀另之后,率领一帮临时拼凑的部队前去堵住前来兴师问罪的宛国军队,双方在于阗河区域爆发大战,被卷入战事的有于阗、扜弥、渠勒、戎卢等国。
  那是一场波及面相对广的战事,不过战事只是进行了不到十天就以李信兵败后撤稍微告一段落。
  事实上李信率领的部队很杂很乱,兵源是来自于西域各国的土著,仅有不到三十个帝国人士作为军官。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从武器装备到任何一样东西都很乱,面对的是憋气愤慨并且武装齐配的宛国军队,李信似乎也没怎么卖力指挥军队,焉能不败?
  李信告诉自己的侄子李任,说聚拢一批西域土著去与宛国军队交战,一方面是为即将到来的帝国大军争取一些时间,另一方面是要让西域南部的王国、城邦、部落与宛国见血之后发生仇怨。
  抱着这样想法的李信,他很多时候是故意制造拼杀的激烈程度,一支临时拼凑的部队怎么能够打太激烈的战事呢?统属之间还没有建立信任,因为士兵来源多又杂也会有小心思,打轻度战事或顺风仗还能支撑一下,面对激烈的战事只会出现互相扯皮、推脱,最后干脆找机会狂扯脚丫子逃跑。
  李信率领的部队溃败,宛国的军队是直接穿过于阗和扜弥的地盘一路追,三千宛国先锋部队追到戎卢境内的时候遭遇到一支为数五百人的帝国骑兵,双方又在戈壁边上展开了一场厮杀。
  因为支撑没有多久就溃败的关系,本来有些畏惧李信的西域南部诸多势力,他们其实已经减缓了内心里对李信的恐惧,已经是在找机会要收拾李信。他们本来都已经商量好了,一旦退到且末就将好好折辱一下李信,至于说杀死什么的,一来是没有那么笨,二来是不敢。
  商量好该怎么折辱李信的一群人,他们的算盘被突如其来的一场遭遇战给打消了。
  五百帝国骑兵是正面迎上了气势汹汹而来的宛国骑兵,他们在无数人的窥探之下,于双方距离二百米的时候抬起劲弩射出弩箭,然后骑兵队伍在继续的冲锋之中抓起骑枪成了矢锋阵。
  那是一场干净利落的屠杀,是五百帝国骑兵对三千宛国骑兵的屠杀。帝国骑兵冲锋之中直接凿穿,而后又在小迂回中插进出现混乱的宛国骑兵腰部,几次迂回穿插和凿穿之下,宛国骑兵毫无意外地崩溃,随后便是一场少数帝国骑兵追杀大队宛国溃兵的戏码。
  出现在且末区域的五百帝国骑兵是征西兵团的一支游骑兵,他们是整个征西兵团中众多前驱的其中之一,后面还有为数四万多的袍泽已经开进了西域南部。
  宛国在西域一直都是强国,压服了西域西部的众多王国、城邦和部落,是区域性当之无愧的霸主。
  能够成为一地区域性霸主的国家,其军事力量必然是不差,然而在西域西部纵横无敌的宛国部队,以三千打五百,并且是在正面硬撼的战场中被打孙子一般地消灭大半,仅仅逃出不到二百骑,其余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从头看到尾的西域南部土著们彻底的呆了。
  李信返回楼兰并没有面见蒙恬,他是让自己的侄子李任前去见蒙恬。
  李信不见蒙恬是处于一种自尊心作怪,其实何尝又不是觉得尴尬?
  对于李信遣来侄子而不自己亲来,蒙恬内心里也是松了口气。他俩曾经都是始皇帝麾下的战将,不止一次协同作战,官职上面两人一度忽上忽下,现在一个是在野的乡人,一个是帝国的征西将军,以其互相见面尴尬。不如不见。
  李任是得到李信的授意向蒙恬介绍西域南部的情况。
  西域南部在李信杀死支兀另之后进行了短暂的协和,除开个别的王国不愿意服从之外,实力弱一点的城邦和部落已经被整合。不过这种整合只是趋于表面,蒙恬若是有心可以在已经有的基础上获得一些助力,也算是李信将走之前留给征西兵团的一份人情。
  李信带着楼兰王支兀另的脑袋,还有一应的战利品,来时是二十九人,走时也是二十九人,他们潇潇洒洒地踏上了回归帝国的路途。
  蒙恬进入西域南部,他将大军的驻扎地点选择在白龙堆附近。
  会选择白龙堆有一定的原因,那里是一个交通要地,周边有山国、车师、楼兰、危须、尉梨、渠犁等十数国,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取水容易。
  恰恰是因为白龙堆附近不缺乏水源,因此白龙堆才会成为一个贸易集中处,与之取水一样便利的葱岭那边,成为西域三大贸易集中地之二。
  蒙恬选择白龙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需要与早期进入西域的部队在位置上形成遥相呼应,再则是还有后续的部队没有跟上来。
  白龙堆的东边是帝国新设的敦煌郡,征西兵团进入西域的时候,因为暂时还没有摸清楚情况,主战部队是携带足够的物资先行开拔,后续另有辎重队是停在了敦煌靠近西域的边界处。
  等待帝国中枢将军令传到西域,正式设立征西幕府,原先西域派遣军中的部队和蒙恬后面带进西域的部队,总计约十三万战兵归纳入征西幕府序列。
  征西幕府的主将自然是征西将军蒙恬,副将为原西域派遣军的副将何怿,长史吕臣担任原职。除了一应重要的职位之外,中枢允许蒙恬自行任命一应下属职位,但是这些职位只在征西幕府有效。
  幕府本来就有任命下属的权利,蒙恬却是知道中枢再次重申是得到皇帝的提示。
  秦封国已经确认了封地,只不过那块封地目前是属于异族人所有,扶苏麾下还有十万士卒,他们目前是在向河套区域开拔,武装却是要等到抵达制定驻地才会下发装备。
  蒙恬一再被暗示明白了一点,那是皇帝允许征西兵团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帮助扶苏打通前往封地的道路,但也仅限于打通道路这一条,扶苏抵达封地之后征西兵团就不能再插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