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716

  报复的果实?帝国方面不知道粗暴对待西域人会引来仇恨吗?知道,为什么会不知道,但是上从帝国皇帝,下到民间孩童,似乎根本就没有人在乎来自西域人的仇恨。
  帝国不在乎异族的仇恨是源自对于武力上的自信,另外还有一些不足外人道的缘由。什么缘由?不就是因为吕哲的教育,给予国家民众的思想是,任何的异族都是帝国可以奴役的对象,帝国不需要异族的爱戴,只要能够使他们畏惧并且甘于接受奴役就够了。
  “举世皆敌什么的,我们会在乎吗?”徐志说着说着变成了“哈哈”大笑,他指着倒卧路旁的一片西域人尸体:“陛下说过,男儿在世就是为了征服,不断不断地进行征服,让敌人的男人变成我们的奴仆,让敌人的女人成为我们的生育工具,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征服之心,帝国将永久强大!”
  吕哲的原话可不是那样,大意是:一个国家不能缺少敌人,没有敌人就创造敌人;一个国家也不能没有征服欲望,任何国家的崛起都是伴随着强烈的征服欲望,失去征服欲望的国家将会进入衰败,因为不再向外开拓所产生的后果只会是进入无休止的内部斗争。
  事实啊!纵观华夏的长久历史篇章,从上古的三皇五帝开始,华夏族裔一旦脚步向外的时候,每一代都会变得无比强盛,但每一次只要停止向外扩张的脚步就会陷入内耗,在内耗中不断变得虚弱,然后被异族敲开国门,最终生活在异族的奴役之下。
  一个军团的骑兵扑向北山,路途上大战小战不断,但是原本的军示意图却因为冒顿见机得快没有达成,后面察觉到无论怎么样都追不上冒顿,只能是放弃追逐冒顿转为针对使节团的围困解救上。
  差不多是何怿下达的新命令到了徐志和卫翰手中,北山那边却是传来韩信率军击破二十万西域土著大营的消息。
  没错,韩信察觉到冒顿不在,几次试探后也明确知道围困自己的二十多万西域土著犹如土鸡瓦狗,他集中了使节团中能够骑马上阵的武士,与护卫队本来就有的骑兵,编制出一万八千的骑兵,并分为三股,使用使节团的突骑兵率先冲破西域土著的营盘,另外两股骑兵尾随而进,上演了一出盛大的马踏联营大戏。
  说二十余万西域土著是土鸡瓦狗或许还是轻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没有统一的归属,同时沟通上面用糟糕还不足以形容,结果是营地被冲破的时候自行陷入混乱,那些马贼见机得快先跑,有马代步的家伙是第二梯次逃窜的队伍,竟是没有人想过要集中人手利用人数优势困杀冲进营中的帝国骑兵。
  很多时候人越多越乱,说的就是连土鸡瓦狗都算不上的二十余万西域土著,韩信在西域人的大营混乱之后及时让杀入营中的骑兵四处乱突,加剧了西域土著的混乱,让又一面调集步兵进行压迫,让武士组成的骑兵抄后路,仅是不到半天的时间竟然用少数人包围了多数人。
  没错,韩信是用三万武装包围了比自己起码多五倍的西域土著,直至他让西域土著投降之前,西域土著在混乱中被帝国骑兵杀死踩死,又自己踩踏厮杀而死,也是逃了一部分,最终二十多万个西域土著在投降后竟然剩余不足十五万还能喘气的人。
  逼迫西域土著投降的韩信在用绳索将差不多十五万西域土著串联绑起来之后,余樊君下达了十抽一杀的命令,一场在野地里的屠杀就那么上演了,而举起屠刀杀人是西域土著的自己人。
  能够想象到被抽中的人是什么表情吗?他们一脸的绝望,但却诡异地没有进行反抗。而重新被分配了武器的那些行刑者,他们重新拿起了原本被缴获的青铜武器,是一脸解脱和庆幸地割断了之前还是同伴的喉咙。
  十抽一杀很有讲究,这种行为在上古先秦时代也存在于华夏大地,专门用于对俘虏的警示,也被用来执行在己方逃溃的士兵,甚至是攻击部队没有完成任务也会执行十抽一杀,后来却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不再有这样的惯例。
  在中亚和西方,十抽一杀一直被延续到公元一九零零左右,对十抽一杀执行得最严格和最顺手的是占据世界强国地位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强盛的罗马在十抽一杀没有废除之前,军队一直保持着意志坚定的战斗力,诡异的是被认为残忍的十抽一杀被废除之后嘛……曾经强悍的罗马军团竟然变得极为容易一触即溃或是成建制的投降。
  因为十抽一杀目前是普世价值观的一种,西域土著面对发生在眼前的屠杀,只有那些被选中将会死去的人绝望,其余没有被选中的西域土著无一例外全是松了口气。他们会松了口气的理由非常简单,有十抽一杀代表集体性的屠杀不会发生,有十分之一的人会死,但是帝国既然执行十抽一杀,那么剩下的人也就能活。
  “我们为什么不全部杀掉?”余樊君又指了指正在被解开绳套的西域土著,说道:“你竟然下令解开捆绑,不怕他们奋然暴起吗?”
  韩信难得用鄙视的眼神看向余樊君,说道:“劳力,不管是本土还是占领区,我们从来都是缺乏劳力的状态。至于解开他们的绳索,看看他们对自己同伴的警惕吧,一旦有人想要暴起,不用我们的人去制止,会有西域土著将那人制服并交给我们。”
  余樊君稍微一想,脸上出现了哑然失笑的表情:“也对,他们刚刚逃脱一次集体性的屠杀,捆绑的时候他们不会多想,放开之后他们反而会陷入紧张,不会允许有人再做出可能让他们丧命的举动,等于是所有的战俘都会互相监督。”
  韩信愉快地点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约束好这些战俘,移动前往附近的绿洲,同时派人通知征西兵团这边的状况。”
  “你是应该开心啊!”余樊君脸上又何尝不是满满的笑容:“你刚刚用三万人进攻二十多万敌人,并且获得了胜利。这将会被随行的史官记录,必将名留青史。”
  韩信毫不客气地点头应承,嘴中却是说:“开心是开心,不过谁都知道这场胜利的含金量不足。”
  余樊君心中想道:“也就是你这个迟钝的家伙,很明显这场胜利是征西兵团估计创造环境和条件。看来是国内有什么地方出现变动,军方想要这个时候西域地界上出现一个英雄,那么就没有比你更适合成为英雄的人存在了。”
第1021章
军方的忧虑
  韩信的指挥下,北山区域击破二十万俘虏十五万只是一个开始,他们随后前去附近的绿洲补充水源,派出一部分武装人员将战俘押送前往乌孙领地,大队则是继续向西前行。
  向西前行的路途中,韩信一次又一次获得胜利,胜利到最后连他这个天生迟钝的家伙都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我怎么发觉冲过来的敌军都像是慌不择路地撞上来?”韩信说的是那些大股小股的西域土著,他怪怪地问余樊君:“有什么是我没有注意到的吗?”
  余樊君心里狂呼“终于察觉到了,可算是察觉到了!”,其实他最无语的就是韩信在军事天赋上无与伦比的才能,可偏偏韩信在某些事情上仿佛是白痴。
  “拷问一下俘虏,问问他们经过不就知道了吗?”余樊君怂恿着,不断地怂恿着。
  韩信是在某些事情上迟钝,但不代表他是真的傻。他看着余樊君,不悦道:“你已经知道了,直接告诉我不就行了吗?”
  余樊君先是惊讶地“哈!?”了一声,然后开始将自己的猜测娓娓道来。
  “你是说,本土可能在发生一些会影响到军方的事情,所以军方正在展开自己的行动?”韩信一脸的茫然,他呢喃道:“师傅最为重视军方,不会刻意削弱军方,也不会允许文官削弱军方,这样一来有什么事情会影响到军方的利益?”
  将大多数兵力洒出去,只是留下必要的部队作为本部的征西兵团徐志部,一场关于帝国本土的话题也在进行着。
  乌孙领地内有八万左右的帝国骑兵,指挥官是何怿。八万骑兵原本是属于第一骑兵军团和第五骑兵军团,他们重新被编入征西兵团之后,两支军团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合编,等于是成了临时性的军团编组。
  向北山区域而去的一个军团,说的是规模而不是番号,他们是一直故意在驱赶西域土著向着韩信所在位置而去,他们驱逐的过程中不接受投降,反而是尽可能屠戮有抵抗意识的西域土著,这样一来那些被不断驱赶的西域土著早就被打成了惊弓之鸟,再遇上韩信指挥的使节团护卫队以及随行武士,韩信又没有不允许西域土著投降,早就被追得无法喘气的西域土著面对韩信的部队怎么能不一个照面就投降?
  “我们那么干会不会太夸张了一些?”卫翰满脸的纠结,说道:“韩信收拢的俘虏已经接近三十万,他本部的武装只有三万不到。”
  “我打听到韩信一直在执行十抽一杀。”徐志脸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忧虑,含笑道:“他还将俘虏进行分组,执行连坐制度。”
  十抽一杀真的是太管用了,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人。
  针对俘虏执行十抽一杀,是在打消俘虏的勇气,给予俘虏一种运气上的庆幸感,让人失去反抗的意志。不但是没有反抗的意识,他们还会成为监督者,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同伴做出可能产生不利的举动,形成的后果就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互相怀疑难以结成一股绳。
  针对己方作战不利的士兵执行十抽一杀,是对士兵的一种惩罚,其实也是从心理上进行一种暗示,如作战不卖力导致战斗失败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那十分之一,这样的结果是士兵会自行监督自己的同伴,最终的结果是人人都是受到监督,只能卖力拼杀。不卖力拼杀不行啊,要是攻击失败,他们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抽签出来杀掉的人之一。
  连坐制度由胜利者强加在战败者身上是一个更加沉重的枷锁,一人逃跑杀一队,一队逃跑一个中队全杀,一个中队逃跑杀一整个大队。逃跑嘛,只能是少数人隐秘的作为,人多了暴露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多数人那已经不叫逃跑,应该被称呼为暴动。
  “将近三十万个俘虏人人互相监督,韩信只是用一千人就很好地管束了他们。”徐志用着满满都是赞叹的语气,说道:“韩信在军事上的天赋真的相当高,可以想象只要允许,三十万的战俘被这么管理下去,只要韩信愿意就能让他们成为一支军队。”
  徐志指的是韩信用一千人约束了三十万战俘,当这些战俘养成了惟命是从的习惯,一千个管理者的身份再转变为军官,三十万的战俘再进一步进行整编并发放武器,一支大军也就这么形成了。
  卫翰在点头,他好像记起有那么一回事,韩信当初在草原上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草原部落的仆从军就是由韩信伊始,最后才会有那么一支仆从军的存在。
  “本土要立法,近期一直在争论关于军方的定义。”徐志有那么点忧心:“听闻前一段时间陛下提起过三省六部。这个制度中军方将会在地位上低于文官集团,这将会是灾难性的。”
  吕哲是有提起过三省六部,虽然后面不再提起,可是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信号,是一个皇帝开始觉得应该提升文官地位的信号。
  帝国的军方地位历来就高,那是因为国家是他们手持兵刃拼杀建立,随后又是军方踏出了大扩张的脚步,其中当然也离不开吕哲一直致力于提升和确定军人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军方地位高并不是到了吕哲手上才形成,此前的历史背景因素下,各个战国出于自保和扩张的需要,每个国家也是无比重视军事,军方武将的地位自然也是需要拔高,所导致的是至少三四百年的历史里面文官集团基本都是不尴不尬的地位,也就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文官才能成为君王之下的第一人。
  帝国重视武力带来的是大扩张得以进行,可是武力过盛往往充满了难以掌控的风险,武将所带来的风险也远要比文官带来的大,毕竟武将掌握暴力,一旦生乱必将是战火纷飞的生灵涂炭,文官生乱短期看来则会是非常有限。
  眼见帝国的武将集团势力越来越大,分封制度却是还没有完善,吕哲心里估计也是出现了彷徨,因此才会想到三省六部。后面出现变卦不再思考改制为三省六部,是他认为还能约束武将集团,能够约束期间用公约立法来完善制度。
  其实军方又何尝没有发现自己这个集体膨胀到令人忌惮了呢?可是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啊,很多时候强只能恒强,稍微示弱将会得到非常悲惨的下场。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皇帝有足够的自信,然后继续用超长的目光来解决看似出现风险的苗头。
  军方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他们能做的就是一面向皇帝表示自己的忠诚,然后挑出一个人来塑造成为英雄,这名英雄的身份和背景一定要合适,那么就如余樊君所猜测的那样,没有比韩信更加适合的人了。
  “其实啊,一些文官真的是祸害,他们也不想想陛下设立一署和二府是怎么回事。”徐志冷笑道:“他们只看到我们可能的威胁,怎么不想想没有我们拼死拼活,他们哪能安坐高谈阔论?”
  吕哲设立了太尉署、将军府、执政府,太尉署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部,拥有制定军事计划的权利,可是没有直接的调兵权利;将军府倒是有调兵的权利,可是他们需要听从来自太尉署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执政府掌控了将军府的后勤保障,他们需要听从太尉署的布置将辎重运输前往制定的地点。
  一署和二府看上去形成了一个循环,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便利和限定,同时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那就是任何军团规模的命令都需要得到来自于皇帝的盖印才能生效。
  吕哲当初设立这样的行政体系想的是三权分立的格局,执行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疏漏,唯一存在漏洞的是他自己。
  察觉到这一点的吕哲其实比较纠结,是个人都会有欲望,他当然想要保持对任何事物的绝对掌控,但是他不得不担心一点,一旦后代子孙出现一个昏聩的人,脆弱的平衡体系必将崩溃。
  吕哲内心里不排除有自己家族永远是统治者的野心,但他的本心更多的并不是为了一家之天下,更加期盼的是自己的族群能够永久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巅峰,但是说句可能非常自私但却无比真理的话,一个能够一直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最巅峰的民族必然会有稳固的上层。
  纵观任何族群的历史,上层结构越是稳定的族群,只要这个族群没有堵死本民族有能力者的上进之路,该族群必定会是一直保持强盛。
  上层结构稳定为什么会让族群保持强盛?那是因为没有发生太大的暴乱啊!一个族群要是没有发生大到由上而下全部换血的动荡,内部哪怕是有流血也不会太夸张。一个族群要是屡屡发生从上而下的全面换血,那么该有多少人死在动荡之中?
  一个民族的内部动荡是最悲惨的事情,自己人杀自己人,成年累月才建设起来的民生经济在战火中变成废墟,不知道多少代人研究出来的文化知识底蕴在战火中毁灭?最为可怕的是一群人取代了另一群人成为上层之后,他们肯定是会诋毁之前的敌人,最为矫枉过正的莫过于全面否定“前人”的任何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没有真相,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
  全面否认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一件非常恶劣的事情,胜利者将会全面抹杀失败者的贡献,甚至有可能因为要掩盖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往事而篡改历史。
  想想都觉得可怕啊!一个民族连属于自己的历史都能随意篡改,那么怎么能够使这个民族的人去尊重前辈?这样的民族不会去尊重之前有过贡献的人,他们只会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有选择性地创造出自己的“神”,然后又另外一方面打击信仰,反正只要是出于政治需要,什么糊涂事都做得出来。
  一个不懂尊重真实历史的民族注定不存在英雄,没有英雄的民族不会有坚强的意志;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更加悲哀,他们缺少心灵上的寄托,遇事难以进行自己的坚持,更会因为这样缺少一种道德观,进而做人没有底线。
  “话又说回来,陛下要立法,是要立什么法?”徐志收回看向远处的目光,略略迷惑看向凑过来的吕臣。
  “还没有正式的邸报。”吕臣笑呵呵地沉吟了一下,复说:“立什么法也没有真正确定,一些小道消息是在传闻,要将帝国贵族自治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然后之前一些已经在执行但是没有受到重视的东西也将纳入立法。”
  “贵族自治?”卫翰忍不住出声,问道:“什么意思?”
  “陛下称呼那个叫‘领主的义务和责任’,也就是用约法正式确认分封制度,然后制定什么样的人该有什么样的准则。”吕臣用着憧憬的眼神,满满都是感慨地说:“约法啊,再神圣不过的行为了,历史上的任何约法都注定传世。陛下要做的是举世约法,也就是让所有子民知道有那么一回事,这样只要约法通过,没人能够背叛约法。”
  卫翰一脸的恍然,他点点头:“这个是陛下很早以前就提过的事情,只是没有形成律法条文。”他在说话的时候满满都是轻松:“陛下说过,立下什么样的功劳就应该得到与之匹配的奖赏,不能因为功劳过大而就做出将立功者杀死的荒唐事。”
  吕哲是有说过类似的话,他的原话是:用功高震主来杀死功臣从来都是一种荒唐的行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只因君王的无能和嫉妒,也是不知道‘天下’到底有多大。英雄不死于敌人之手,反而是被效忠的对象使用阴谋杀害,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加悲哀的事情了。
  徐志不太理解之前一样心情沉默的卫翰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心情轻松,他急急催促起来。
第1022章
改变从正视历史开始
  “制度?”
  “对,就是制度!”
  宫城高楼的顶层之上,吕哲与一众子嗣环形坐着,他们的坐姿大多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
  只是有男性子嗣在场,女儿们则是和皇后、众嫔妃在下方的楼房,她们偶尔会传出一阵清脆的嬉笑声,看样子气氛还挺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