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716

  “你这样理解大概是没有错误,不过需要了解的一点是,那是军方对文官集团的一次反击。”
  别说,蒙恬还真的就不知道军方正在筹谋这个,他深深皱眉,是为不知道这样的大事,也是因为由冯劫来进行告知。
  吕哲还没有成为皇帝……应该说是连建国都没有之前,冯劫可是得罪过吕哲,并且不止得罪过一次。冯劫对吕哲做过干扰的事情有许多,其中就包括吕哲掌握南郡之后希望得到咸阳的官职册封,后面又发生了诸如购买粮食、战马、军械等等的阻扰,最为有风险的莫过于是由司马欣率军南下的进攻。
  按照道理来说,冯劫做了那么多,吕哲得势之后肯定是要清算的吧?连冯劫本人也是那么想的,才会在所有人都在寻找出路的时候,这个家伙却是手足无措一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模样。
  很多人想象中的事情没有发生,比如吕哲完成兼并之后干掉那些曾经的君王,既然连君王吕哲都没有杀,那么一些人就更不用杀了,毕竟太多的人只是立场和阵营不同,他们身处什么样的阵营就尽到什么责任,哪怕吕哲真的记恨也不该因为那些人对效忠对象的尽责而清算吧?
  有些人会庆幸皇帝的仁慈……或许也不叫仁慈,应该称呼遵循或者守序,那跟祸不及妻儿是一同的道理,毕竟真要是杀,那杀的可不是一个半个,此前任何君王都没有做过那么残忍的事情,这是一个讲究灭国而不绝人宗庙的年代。有一些人,他们将会带着感恩戴德的心思投入到新的、应尽的义务中去,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这样,不是吗?
  蒙恬不知道冯劫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透露那个消息,但是他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西域近期正在不断涌进佣兵团队,要是将使节团先期雇佣的那四万人算进去,整个西域来自帝国的佣兵已经超过八万人。
  佣兵大量涌入西域,对征西兵团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因为那些佣兵的存在,征西兵团许多时候能够抽出更多的人手用于作战,不是被用来成为某地的驻军。坏处是显而易见的,佣兵来到西域不是当好人干好事,他们是来杀人和抢劫,恶化了西域土著对帝国的敌视。
  “皇帝不是说了吗?帝国不害怕任何个人或是团体的敌视,只有弱小的一方才会去害怕其他人的敌视,强者只会享受来自于弱小一方的敌视,因为那是强者应当享受来自弱小一方的敬畏。”冯劫说话的时候在笑,很像是一种冷笑,他又说:“我还有另外一个消息,东胡似乎也变得有些不稳。有迹象显示,辽东以北的区域增加了一些东胡部落,有一些东胡部落越过边境袭击了帝国的边远村庄。”
  蒙恬不喜欢冯劫的说话方式,他默默地看着冯劫,脸庞变得越来越威严。
  “怎……怎么了?”冯劫面对蒙恬突然冷下来的脸色有些不解:“如果担忧辽东大可不必,毕竟东胡人现在的主要精力依然是在草原,东胡王忙着攻打匈奴人和屈射人,不会大举入侵,影响不到你在西域的征战。”
  “你前来西域,是陛下的任命吧?”蒙恬问了一句,不等冯劫开口说话,又继续说道:“秦封国之所以存在,那是陛下力排众议的保留,陛下也是秦封国最大的资助者。”
  冯劫有些听懂了,但他很不理解地看着蒙恬,说道:“您……不是依然在支持公子吗?”
  “我希望秦王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也仅仅是秦王能够获得的。”蒙恬充满警告意味地盯视着冯劫,表情僵硬地说:“对于秦王来说,现在最正确的是前去封地,安安稳稳地发展自己的封国。并且牢记一点,封国是帝国的下属封国,秦王是陛下的封王,你们是秦王的臣下,但也是属于帝国的一份子。”
  蒙恬希望能够帮助到扶苏吗?是的!但是不代表他会因为一些人干一些蠢事而跟着陪葬。
  帝国的强大已经毋庸置疑,并且根本看不到皇帝有变成糊涂蛋的迹象,其实哪怕皇帝突然疯了,那也没有可能发生帝国就此崩溃的事情,因为帝国虽然属于皇帝,但是更属于勋贵、大氏族、大豪绅,也在逐渐走向属于帝国的每一个成员。
  假设皇帝真的突然之间糊涂了或是疯了,然后开始干一些会毁坏社稷的事情,来猜测一下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军方会跟着疯,哪怕是皇帝下令开始进行无差别屠杀,军方第一反应也绝对会是那个被屠杀的群体会威胁到帝国,然后举起屠刀。也许军方杀着杀着会觉得不对劲,但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依然是会继续杀,杀到没什么人好杀才会愣神着停下来。
  蒙恬不会认为那是在开玩笑,因为那是真的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一切只因为皇帝在军方的威望因为长久的不断胜利,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福利,或许还有洗脑的因素,威望真的是与神无异。
  皇帝会发疯吗?尽管皇帝一直在做一些令人看着不太懂的事情,但那些事情无一例外都在发展中变成至少对某一个群体有益的好事,并且是随着时间越来越推移受惠的群体一直在增加。
  也许吧,是因为皇帝一直令人受惠,至少是一个群体受惠,才会致使更多的人变得盲从,无论皇帝想干什么,不管是不是合理都会自行脑补到合理,不懂也会抱着肯定没坏处的想法在执行。
  “你……”冯劫突然有点恐惧了,因为他已经明白自己理解错误了一些什么。他略略有些惊恐地看着蒙恬,问道:“你……不会做任何伤害秦王的事情的事情,对吗?”
  “别干任何蠢事,真的。”蒙恬几乎是用森冷的目光在注视冯劫,说:“你们不了解皇帝,也不了解帝国。”
  冯劫被蒙恬森冷的目光看得微微打了个冷战,他扯了一个非常难看的笑容,张了张嘴,然后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事情的发展跟他预料的不一样。
  蒙恬现在最为担忧的是,秦封国像是冯劫这样的人不是少数,他深深忧虑秦封国之中类似冯劫的人占了多数,一旦真的是这种情况,可以预见秦封国最终的下场会是怎么样。
  帝国有一个部门叫检察署,那是一个几乎无孔不入的部门,有些人是站在光明处,但是谁也不清楚暗地里到底还有多少。蒙恬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一些要害部门,诸如执政府、太尉署、将军府,甚至是每一个军团,乃至是每一名中郎将军团长身边都会有燕彼安插的人手。
  其实那也是帝国高层半公开化的事情了,一方想要监督,另一方则是希望被监督,这样一来只要不是心里有鬼,被监督者能够更加心安地干想做的事情,监督的一方则能够更为放心地选用人才。
  蒙恬十分清楚一点,征西兵团一定有检察署的暗探,只是他无法猜出是谁。秦封国会没有检察署的暗探吗?那是不可能的!可以说,秦封国必然是有被安插了暗探,可能是身处高位,甚至……冯劫都不能排除不是检察署那边的人!
  一个能搞出政委一般角色的皇帝,一个老是在干一些其他人搞不懂为什么而干那些事情的皇帝,着实是不能用常规的思维去揣度的。
  冯劫走了,走得非常的狼狈,留下一脸深思的蒙恬呆坐了良久。
  “如果冯劫是检察署那边的人,他就是在对我进行某种试探。”蒙恬露出了疲惫的表情,捂着额头想:“如果冯劫不是检察署的人,他对殿下而言就太危险了……”
  说到底,蒙恬对扶苏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曾经朝夕相处了那多多年,哪怕是对一只宠物朝夕相处数年也会有感情,何况是能够互相交流的人?
  “太危险了!”蒙恬霍地站起来,他一边走一边想:“可以肯定的是,陛下对秦封国有很大的期许,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往毁灭方向进行设计。”
  蒙恬猜对了,皇帝要是想要弄死扶苏,哪怕是不能直接动手,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难道无法制造一场意外吗?皇帝搞出了封国这么一种产物,那是真的想要尝试另外一种扩张方式。因此,只要扶苏不自行找死,皇帝压根就没有必要去多费那些功夫。
  “自治领?那到底是……怎么个设想啊?”蒙恬问话的人是吕臣,结果是把吕臣给问愣了,然后又看向了徐志等人,问:“你们都不知道?”
  吕臣好像是有其它什么事情需要思考,摆了摆手没有回应。
  “自治领?听着像是自治区什么的。”徐志奇怪地问:“将军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
  蒙恬看得很清楚,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十分自然,看不出有什么假装的痕迹。他简短地解释了一下,想要将话题牵扯开,结果是其他人不乐意了。
  “好有趣的东西啊!”徐志一脸的感兴趣:“听着很像是专门为了军方量身订造的制度。”
  可不是嘛!正在研究中的草案,第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是军官,并且是在军中有过功勋;第二个才是关于自治领的范围、义务、责任;第三个就比较奇怪了,牵扯到了关于自治领人口的划分。
  “可以想得出来,面对这么一个正在研究的草案,那些文官肯定又该是一副诚惶诚恐的嘴脸,然后跑去任何可以嚷嚷的地方,嚷嚷说军方又在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实力或是影响力什么玩意的。”卫翰撇着嘴,见几乎所有人都在笑,自己也跟着笑:“然后吧,嚷嚷完了就该恶狗扑屎一般地,要求自治领应该设立文官职位啥玩意的。”
  徐志先是嗤笑了一声,然后说道:“都说是自治领了,还设立文官职位?”
  卫翰摇着头:“我琢磨着,那估计是待在帝都的同僚被那群文官惹得烦了,然后弄出这么一个东西想要恶心那群文官。”
  “就是嘛!自治领,说白了就是拥有完全的建设自主权!”徐志转悠的眼珠子,突然一拍大腿:“好像是一个不错的福利啊?”
  那声拍大腿的“啪”光是听着都觉得疼,惹得所有人扭头看向徐志,却见徐志一脸的恍然。
  “咱们几乎都有爵位对吧?”徐志见该点头的人点头,又接着说:“然后咱们都是军官……呃,将领是不是?”
  “哪来那么多的废话!”卫翰拿起一个什么东西丢向一脸嘚瑟的徐志,催促道:“赶紧地!”
  “有爵位就代表有封地,可是大部分人选择封地的时候都是选在本土。本土的封地说白了只有经济收益,顶多是能够拥有与身份相匹配的私兵,不过私兵一直都是被大多数人用来安置跟着出生入死的那群人,没有多少人想着私兵能够拥有战斗力。”徐志在两眼放光,总算是不再卖关子,说道:“可是本土之外就不一样了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该是愚钝到什么地步才会继续迷糊?
  “我觉得里面有问题。”吕臣笑吟吟地说:“有领地总是要有领民,异族那叫奴隶,不叫领民。有了能够自行建设的土地,是个人都会呼朋唤友,这样一来……”
  那样一来,移民边郡……不,已经不止是边郡了,该说是向外蚕食就悄声无息的在进行了。
第1055章
谁掌控暴力,谁就……
  从始至终,皇帝对待功臣大方那是极为有名的。而似乎那么多年过去了,皇帝也没有下令处死过哪个功臣?
  一个对跟随者大方的皇帝,心该是多么野才会产生不服的想法?一个始终不轻易对臣工举起屠刀的皇帝,该是疯狂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人想要去进行招惹?特别是皇帝一开始就掌握着最终暴力,只要是脑筋清楚的人,得到自己应得的之后,没人会轻易寻死吧?
  “陛下肯定是有相近的意思,不然事情没有可能拿出来进行讨论。”卫翰一开始就是跟随皇帝,最开始的时候是皇帝初始部队的斥候官,混了十来年爬到了中郎将军团长的位置上。他自认还是有点了解皇帝,笑呵呵地说:“至少在鼓励民间向外开拓上是没有错误的。”
  徐志听着一直点头,赞同道:“没错!陛下根本就不在意是谁在向外扩张,在意的是他们扩张之后能为帝国带来好处。”
  蒙恬和吕臣不留痕迹的对视了一眼,两人很快又将目光移开。
  回忆一下皇帝一直的主张,再看看帝国近几年来的变化,连起初就在追随的人都那么想,那么整件事情的大方向估计就真的没有什么错误了,只会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不同。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过,说是鼓励军方就地扎根。”吕臣开始有点聊天的兴趣了,搬来一个马扎,又给自己抓来一串葡萄,说道:“不是说军团就地发展,是鼓励军方退伍的一些人,让他们在驻扎地点直接安家落户。可惜的是不但军方自己觉得难度大,文官集团也是跳脚。”
  蒙恬还真就不知道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好奇地问了一下经过,然后颇为错愕地说:“那个时候文官集团就和我们不对付了?”
  事情是发生在七年前了,那个时候帝国根本就没个影子,国家还是叫“汉”,时值汉军正在操家伙与百越诸部落火拼,似乎是刚刚杀进岭南没有多久?
  在汉军杀进岭南之前,百越已经连续遭受重创,根本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汉军对岭南的征战,以其说最大的敌人是百越人,不如说是自然环境。所幸的是参与进攻岭南的汉军,他们大部分是来自南方,一部分是由之前的越人……就是真的越,不是百越,由越王勾践后裔的骆摇领着投奔,成为征伐岭南的先锋。
  攻下岭南之后,总不能是光占土地不开发的吧?就有人建议让应该退役的士兵原地生活,不过得说一句大实话,士兵自己不愿意不说,文官也害怕自己治下人口流失参与进去。那个时候汉国还没举世无敌,可不能闹腾,然后是军方也没有势大到“谁惹我,我揍谁”的强势,事情只能是不了了之。
  “所以嘛,陛下搞出了屯田兵……现在应该叫建设兵团了。”卫翰用着吊儿郎当的语气说:“帝国不是要裁军吗?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里建设兵团的数量会暴增,但那只是一个过渡的问题。所以,想要持续使用建设兵团的模式来开发想要开发的地皮,成本上与没有裁军根本就没有区别。”
  说的异常正确,建设兵团虽然是非战斗部队,但所在建制的士兵依然需要支付军饷,差别就是他们无法享受到战时津贴。如果是单纯为了省钱,建设兵团的规模没有可能一直保持数量庞大。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帝国不缺钱啊?”吕臣有点犯迷糊,他说:“陛下之所以选择裁军,是相信了执政府的措词,认为军方庞大的军队数量拖慢了地方建设的速度。”
  还真别说,现在连一个普通平民都知道帝国在财政上的富裕程度,那是有赖于帝国一直在宣传从哪里和哪里掠夺到多少财富,用这样的宣传来证明向外扩张的正确性。
  既然不是为了节省财政考虑而进行裁军,那就只能是为了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来进行建设,问题也就重新绕了回来,不再拥有那么多的作战用途军团,可是建设兵团的庞大建制对建设是好处多过于坏处的吧?
  几个军方的大佬们齐齐的愣住了,他们对视着,沉默着,心里估计都是在犯迷糊,有些搞不懂近期的国策变动究竟是基于什么考虑。
  “那些文官太讨厌了!”徐志在安静了一下之后第一个开口,他说:“他们一直认为我们会是威胁,不是有一句那个什么话吗?叫‘谎话一直重复之后就会变成真理’,该不会是陛下被影响了吧?”
  “开什么玩笑啊!”卫翰直接呛声:“陛下能被那群白痴随随便便的影响?”
  “也是啊!”徐志点着头:“陛下才不会被那群白痴那么轻易的影响,不过咱们也不能放松警惕,最好写信给太尉,让太尉盯紧那些喜欢搞事的白痴。”
  也就是最先跟随吕哲的那批人说话才会这么直接,换作是任何一些在被兼并之后才纳入帝国体系的人,说话根本没可能这么随便。看看蒙恬和吕臣就知道了,他们肯定是有类似的想法,但都闭嘴没有吭声。
  “一定要私下写信给在中枢的同僚!”徐志这人是属于人来疯的类型,只不过是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有些收敛,但是在身份同等的人面前依然是那个模样。他几乎是张牙舞爪地说:“那些白痴越来越过份,咱们不能表现得软弱。”
  蒙恬已经在心里皱眉,他心想:“难怪那群文官会认为军方强硬霸道,应该就是这群家伙一直以来就是用类似的态度去对待文官集团吧?”
  从某些方面来说,蒙恬还真的就没有冤枉错人,军方从一开始是仗着领导者是直接的统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一些治理地方的文官当回事。这一方面估计也是吕哲一直没有怎么重视文官的感受,认为打天下依靠的是武力,地方只要生产力不被破坏,似乎也没有怎么去关注。造成吕哲这种思想的起点是,他们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来建设地方,只能依靠抢百越人来维持粮秣。
  等待应该重视地方之后,情势却是发展成军方拥有屯田部队。这样一来军方的军粮由屯田部队就能够支持,吕哲和军方又不是那么在乎治理地方的文官有什么想法。
  好吧,等待吕哲想要在乎治理地方的文官到底是有什么想法的时候,结果中原大战就那么展开了,迫使吕哲重新将注意力转到军事上面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