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16

  动乱之后燕彼竟然还能获得三千多件兵器?不过吕哲没多问,径直道:“喊来带兵的军官到中军大帐见我。”
  燕彼自然听命前去召唤。
  有一件事情吕哲比较印象深刻,记得刚才一路来时看见的乱军,他们之中只有少部分拥有金属兵器,其中大部分是棍棒之类。
  他想:“他们是袭击府库夺了兵器?还是帮助秦人守住府库获得兵器?”
  如果是后者那自然没事,府库的看守者都是秦军,要真的是这伙山地兵袭击了府库,那么这伙人亦是叛乱者!
  吕哲不动声色看向周边,看到认出自己到来而在欢呼的人群,再看不远处的那群弓兵,实在无法判断出什么结果。
  “奇怪,燕彼说外面有六千余人,营内大概也有五千余人,夷陵总共有八九万人。那么其余人哪去了?”
  心里想完,吕哲且先不管这伙人是怎么获得兵器,只要他们愿意听命于自己,哪怕是袭击府库才获得兵器也不打算追究了。
  做出决定,吕哲开始迈步往中军走。
  一路上看见吕哲到来的人们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说明他的到来是受欢迎而不是敌视。他来时还担心会遭受敌视,现在总算能够心里悄悄松一口。
  在亲兵的护卫下吕哲来到了中军大帐,本来在帐中的人看清来人是谁,他们皆是一惊随后又大喜地行礼问候。
  深怕有人行凶的亲兵们戒备地隔开,不让任何人靠近军主。
  亲兵们的这种举动在他们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了,没有露出不满的情绪,反而是觉得这样才算合情合理。
  这些人是谁吕哲大都没有印象,他看见被翻得乱起八糟的帐内很恰当的露出皱眉的表情,随后走向主位在长案后盘坐下去。
  皱眉的表情自然被目光一直在吕哲身上的众人看见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却听刚盘坐而下的吕哲训斥道:“混账东西!竟然将本军侯的大帐弄成这般模样!”
  听见训斥,他们心神被夺竟然下意识就是跪地请罪。
  吕哲也是借机试探这些人的反应罢了,哪会真的去计较。他见目的达到,正要放缓语气说话眼角却看见一侧躺在地上不知死活的苏桥!
  他们见吕哲脸色变得难看,再顺着目光看去,有一名武士打扮的壮士迟疑声道:“禀军侯,我等救回苏桥之前他已经死去,并不是我们所为。还请军侯明鉴!”
  吕哲眼神变得锐利,看得众人心生不安。
  他们哪又会知道吕哲见到苏桥躺在那里的时候以为是这帮人所杀,心里出现惊疑不定的情绪?
  说句大实话,吕哲根本没想过会非常顺利的让他们听命于自己。他只带十几个亲兵过来的举动异常冒险,一来就表现得强势也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一种体现。
  不过这些人可不会那么想,甚至是吕哲越强势他们就越服从。
  现实就是这样,如果吕哲来了表现出一副有求于人的示弱态度,他们估计会产生一种心里拿捏一番的姿态,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抵制态势。反而是吕哲一来就表现出强势,让他们下意识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霎时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吕哲见火候已经够了,明白再“加压”会适得其反,当下也就一摆手不愿意出声。
  在一种特殊的“气场”影响下,帐外人生沸腾帐内却是寂静无声,这种安静等待燕彼报名而入才被打破。
  历经一路险阻,差点被射死,再进入军营。一切的一切遭遇,吕哲脸上表情可以伪装,内心的情绪却是自己清楚。什么忐忑、疑虑、不安,随着外面不断报名进入的人唱名,他算是真正的心安下来。
  报名而入是一项学问,恰恰吕哲有专门的学过,霎时明白这支武装是真的能听从自己的军令,而不是一直靠自己臆想来猜测。
  跟随燕彼唱名入帐的人足有十三人,他们进来之后先后对坐在主位的吕哲弯腰拱手行礼,等待吕哲说“各自安坐”才找个地方屈膝跪坐。
  从他们的举动中吕哲发现一个现象,这些人以前肯定都有带兵的经历,从他们进入帐下意识列队行礼致意就能看得出来。而个别稍微年迈的人,更是有一种当久了军人才会有的气质。只是不知道他们从前的官职,之中最高的军职是什么。
  以前不是没想过要挖掘有才能的人出来担任基层军官,不过想方设法之后效果奇差。现在吕哲看到一时间涌出这么多能带兵的人,哪里会不知道夷陵不是没有人才,只是不愿意为其所用罢了。
  “或许可以趁这一次机会收拢一些人?”心里想着眼睛环视在场诸位一圈,吕哲最后将目光停在看似主导者的燕彼身上:“说罢。”
  本是屈膝跪坐的燕彼挺直了腰杆拱手致意,说道:“您离开之后校尉百里瞿上任为新的夷陵之主。百里校尉来时,初始还能各自相安无事,后面他将您的布置取消或更改。时常无故对待夷陵众人,轻者鞭打、重者砍头。如果是触犯秦律自然不会心生不服,但是太多无辜的人并没有触犯秦律被鞭打和处死……”
  燕彼没有马上汇报军情,而是口齿清晰像是在讲“因果”似得缓缓道来。
  心里思量其它事情的吕哲也不阻止,一直听下去。
  帐内诸人见吕哲愿意听动乱的因由,不少人心里纷纷生出喜悦之感。不是他们情感丰富,而是吕哲愿意听代表事情还有转圜。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认为吕哲到来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镇压骚动,事后必然会再行清算,毕竟以前秦军就这么干过。
  现在吕哲愿意听,且不像是在敷衍,尽管不是人人肯定,但是这本身表现出的就是江陵秦军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对他们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不愿意放弃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燕彼说着总算说到动乱的爆发的阶段:“……郑氏、昭氏因为族中嫡长子被百里校尉所杀心怀怨恨,两氏联系族人与一些心生不满的人、一些能够召集人手的人,相约杀死校尉百里之后起兵攻打江陵。”
  “噢?”吕哲绷紧着脸,“能够召集人手的人?”
  “实不相瞒,小人与在座诸人也被联系过。”燕彼说到这里暗暗观察吕哲的表情,见吕哲眉头一挑,这才继续往下说:“说实话,小人心动了,毕竟百里瞿实在不把我们当人,只是感念军侯对待我等宽容,心里犹豫不决……”
  这还算合理,吕哲以前真的是待他们非常不错,不但没有虐待还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古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说是感念吕哲还是相信的。
  暴乱的发起者郑氏和昭氏想要暴动联系会带兵的人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不过看帐内皆是会带兵的人,不知道像他们这种曾经做过将校的在夷陵有多少?没有数据也无法判断郑氏和昭氏联系到会带兵的军官,数量多寡。
  吕哲截断话,问:“你可有向苏桥说起这件事情?”
  燕彼答:“没有。”他见吕哲面如死水,装着惶恐的模样起身趴在地上,“实在不是小人不想,而是那时您深陷牢狱。”言下之意就是说了也没有什么用。
  沉默了一下,吕哲先是用巡视营地的理由将亲兵们调出大帐,足足过了有一会才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你、你们,能够在混乱之下组织人手固守营盘,又能收拢人充实实力,足见是有才能的人。”
  不少人脸色一变,这话可以听成是在怪罪他们以前不出力,也可以当成他们被认为是一种隐患。
  吕哲却是一脸的严肃,不理会颇然变色的众人,继续说:“这次夷陵动乱受到伤害最大的是谁,想必你们自己有所判断。我一直致力于稳定夷陵,恢复你们的生活次序,使得更多人能够在好的环境下生活得好一些。现在我问你们,在夷陵动乱停止之后,诸位可有人愿意助我?”
  助你?不是助大秦?听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心神大震又是惊讶又是疑惑,他们不明白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的同时却是闻到一种“野心勃勃”的味道,一时间竟是错愕当场。
  听到那句话的燕彼心里大惊,几乎是什么情绪都有,独独没有疑惑。此时他心里在想:“不对劲,这种拉拢不是代表秦军要拉拢我们,他……是代表自己在拉拢?”
  经过这次动乱燕彼心里产生很多想法,以前的沉默和藏拙现在看起来非但无法自保反而是犯傻。他不想再庸碌无畏地让别人判决自己的命运,做了那么多就是想要先攀上吕哲的大腿,之后再另行图谋。
  燕彼察觉到吕哲此时的行为,深知代表秦军和代表自己拉拢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他脑海中不断思索不断思量。他敏锐地发现吕哲去了江陵一趟回来后变了,以前的吕哲行事谨慎从不冒险,现在竟然带着十几个亲兵就敢于来到夷陵,更敢在乱军之中不怕暴露自己,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与之之前简直是判若两人。
  “或许吕哲到江陵后也被什么事情刺激到了?”以己度人的燕彼这么想着。
  燕彼现在还说不上吕哲的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不过联想吕哲以前对待六国遗民不像其余秦人“残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军侯,能不能单独说话?”说完这句,燕彼眼神变得异常锐利,更深层的还有一种试探。
  “单独说话?”吕哲点头站了起来,率先走向被布帘隔开的内帐。
  大帐之内的众人就那么看着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内帐,他们面面相觑之余陷入一种思考之中。
  不止是燕彼听出吕哲话语的意思。一些听懂了的人,他们一方面不太确定吕哲那两个“助我”是想干什么,另一方面是短暂的时间没反应过来一时没有表态。
  这些人对吕哲其实是那种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心理。经过这么一次动乱之后,他们对比了一下,意识到吕哲做主的日子过得比较好,心里才产生一种亲近感。
  他们回想一下,想到了太多,其中就包括吕哲一点都不像秦人。这里的“不像”是指吕哲的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普世价值观,还有就是不像其余秦人防六国遗民像是在防备仇敌。
  “你怎么看?”
  “……看不透。”
  “是啊,看不透。不过不像是要借这次动乱收拢我们,做那种割据一方的事情。”
  “秦国现在如日中天,哪怕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六国遗臣都不敢轻动,何况乎只是一个初步展露野心的军侯?”
  “喔!?你料定‘他’是想要培植势力,以待日后?”
  “嘘……秦国强大如斯,只要秦王不昏庸、内部不瓦解,依然会强大下去。还讲什么‘后日’?且看看燕彼与他说了些什么。”
  “我倒是觉得可以助他,毕竟由他来驱使我等,日子过得不是那么艰难。”
  “……也许。”
  纷纷议论,议论纷纷,帐内诸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绪,看见吕哲当先从内帐出来,燕彼紧随其后。他们竟是无法从两人的表情看出到底谈了什么,霎时安静下来。
  吕哲重新回到主位盘坐而下。
  燕彼却是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而是走到帐内正中央双膝跪拜行大礼,口中郑重说道:“彼,愿听驱使!”
  这一举动令其他人再次面面相觑,有十二人也做出决定从座位站起来。
  他们走过去一同下拜,口呼:“愿听驱使!”
  这些做出选择的人大多是三十岁到四十之间,余下没什么动作的人基本都是五六十岁。
  可以想象三十来岁正当壮年的年纪,这种岁数正是不甘寂寞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黄金年龄。再有刚才吕哲赞言他们是有能力的一群人,他们不走出来表示愿意效力难道要被当成隐患?
  吕哲露出大喜的表情,他从主位站起来走下去一一扶起,口中说道:“如此,哲先谢过诸位。”
  不管是虚假还是真实,愿意表现出礼遇就是一种态度,他们也会适当的露出感动的表情。当然,是真的感动还是在表演,何必在意这些细节呢?
  各人重新坐定后,吕哲让燕彼汇报军营现在的可用兵卒。
  也不知道刚才两人在里面说了一些什么,燕彼竟是十分倾心尽力地讲述,话语简洁意思清楚,没几句话也就说完了。
  “三千余人?”吕哲一一看向刚才效忠的十二人,说道:“将这三千兵卒整编为六队,每队五百人。你们自行商讨谁为主谁为副,每两人临时作为正副各自统领一队。”
  十二人拱手应“是”“喏”“准”等话,每一个字节都表明他们本来的故国是哪一个。说“是”的人是燕人,“诺”则是楚人,“准”只有魏人会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