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校对)第7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716

第1098章
尾声(一)
  帝国与东胡的战争结束了,是从帝国历十五年到(公元前201年)到帝国历二十年(公元前196年),历时五年结束战争。
  这一次帝国与东胡的战争不是灭国之战,无外乎就是将临近的、环境不是那么恶劣的地盘全部攻下来,驱逐那些东胡部落,打开了通往“三千里沃野”的道路,然后就接受了东胡王的和平提议。
  东胡王承认帝国对一切现有领土的统治地位,并且支付羊一百二十万头、牛二十万头、马五万匹,另有珍贵皮毛、木材、药材合计三千车,黄金一千四百斤、白银五万斤,敬献美女二十名。
  除开那些赔偿物之外,东胡王还将自己的嫡长子送往长安作为质子,同意帝国在东胡领地设立东胡中郎将一职。
  东胡中郎将说白了就是管理东胡的一个官职,第一任东胡中郎将是周文,副手是申屠嘉,领三万战兵和两万辅兵进驻东胡,他们会在难水(松花江)中游建立一个城池,设立为幕府所在地,因此城池的名字也比较直白,就叫幕府城。
  建立城池自然不是帝国出人,是使用战争中的俘虏,就地取材建设城池。按照协议,帝国的粮食和军饷在城池建立完毕之前都是由东胡提供,一直到城池建立完毕之后,东胡只需要提供军队的驻军费用,不过那些俘虏却是会进行释放。
  城池是建立在东胡人的地盘上,规模可以参照帝国在西域建立的西域都护府,大概就是占地十五平方公里,城墙高度八米、宽度六米,具备一应的军事设施用途,然后是驻军的住房等等。
  对了,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其实都护府驻军的城池目前依然是在建的状态,大概是帝国历二十二年会完工。
  第一任的西域都护府由骆摇充任都护府将军,蒙恬是作为其副手,长史是吕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是一个骑兵军团,但不是从国防军中抽调,是重新进行招募,比较特别的是其中有三千为乌孙和其余的西域人。原本属于征西兵团的第一、第二、第五骑兵军团和第十一混编军团回归到国防军序列,并且已经是被从西域调回。
  西域都护府和东胡幕府有一点一致,那便是驻军费用都不是由帝国来出,比如东胡幕府是让东胡人出钱,西域都护府自然是让西域人出钱。驻扎在他国领地,驻军费用由被驻扎的国家出,建设什么东西也是他们出,有没有感觉很熟悉的样子?
  东胡人觉不觉得憋屈什么的,帝国压根就不会在意。帝国一帮老将在辽东那片地方玩耍了五年,着实是有点玩不动了才选择停下来。西域人对帝国驻扎军队在西域,并且建立都护府则是有一种欢欣鼓舞的模样了。
  辽东那边地方真的是太冷了,哪怕是有带好足够的保暖物品,到了冬季的时候依然是被冷得不行,每年能够进行军事行动的时节也就两个,是在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冬季除了猫在营盘什么都做不了。
  历时五年的战争,帝国东征的部队其实在打东胡的时候没有付出多大的伤亡,主要是非战斗减员的数量比较多。打东胡也不是一直由固定的军团在打,皇帝是陈兵在了两条战线上,使用轮流替换的方式在打。
  帝国大多数军团其实一直都是空闲的状态,帝国周边好像能够下手的目标越来越少,那么拿东胡练下兵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那边真的太冷了,练兵目的是达到了,但是……新上任的太尉季布也是惹得满身诟病。
  西域人十分欢迎帝国在西域的驻军,原因是前两年乌孙独自对抗呼揭与丁零,乌孙前期获胜后面却是大败。结果让呼揭和丁零人杀进了西域,那一次若不是蒙恬率军将杀入西域的呼揭和丁零赶出去,结果还真的不知道是怎么样。
  在蒙恬得到中枢的命令做出举动之前,位于西域北部的多个国家已经被呼揭和丁零人灭国,曾经的西域第一强国乌孙也是龟缩在南部依靠征西兵团的庇护才幸存下来,但乌孙的大半国土其实是沦丧的现实。
  好吧,其实帝国就是故意坐看呼揭和丁零席卷西域西部,甚至是西域东部遭受到攻击的时候,也仅仅是出兵将呼揭和丁零人重新赶到北部和西部一块。
  另外,与呼揭、丁零一块在西域搅风搅雨的还有月至,不过月氏人一直是比较聪明地窝在西域西部,他们没有掺和呼揭和丁零人对西域其它国家的攻伐。
  呼揭与丁零人杀入西域之后,他们表现得无比凶猛,乌孙人的主力已经覆灭的前提下,失去保卫族群的武力几乎是不到一个月就只剩下南部的地盘,其余领地沦丧之余,族人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第二倒霉的西域国家是车师,他们只抵抗呼揭和丁零联军不足三个月就宣告亡国,其余一些小势力更是被一拍直接给拍死,倒是龟兹人支持到蒙恬率领的征西兵团发动对呼揭和丁零的进攻阶段。
  呼揭和丁零在西域的征战十分野蛮,完全就是游牧民族的作风,见到人不是杀就是抓起来成为奴隶,看到东西就是一个“抢”字。事实上他们干的事情本来是应该由匈奴人来干,不过现在匈奴人已经实质上的分裂。
  帝国也在征伐西域,与宛国的战争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正是有这个借口,蒙恬才久久没有支援乌孙。宛国现在只剩下一个城池没有被攻破,事实上不是蒙恬打不下来,看看准备北上支援乌孙,宛国最后的王都被一天攻破就知道了的嘛。
  只有经历过残酷才知道什么叫温柔,也只有让西域这片旮旯地方的人看看呼揭人和丁零的残暴,才会知道帝国其实要显得更加文明。
  当然,不管是野蛮还是文明,帝国在将东胡人揍趴下之后已经有了新的计划,那就是将新的练兵场所换到西域……
第1099章
尾声(二)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敌人,哪怕是再不中用的敌人,也比没有敌人要晚上至少万倍,那既是《司马法·仁本》中的: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国大好战会不会亡其实要看是怎么战,若是空耗国帑的征战,没有取得收入,这一类的战争打起来确实是会越打国家越穷,搞得国内经济崩溃,国民又因为没有获得战争红利,变得全国哀声哉道。
  帝国打仗却不是只顾着好玩去的,屡次作战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可不是光为了“朕即天下”一个人的面子或是喜好。
  看看帝国从崛起向外征战都打了几场战争,然后又从战争中获得了什么就清楚了,哪怕是被认为最为贫瘠的草原,因为发现超巨型的铁矿和对牧畜业的发展,红利就是比天还大。
  对了,目前参与牧畜业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是每时每刻都有牛、羊、马出产,可以作为肉食的牧畜自然是活生生的送回国内,然后宰掉成为市场上贩售的肉食。马匹也不是全部被用来在作为军用,实际上因为帝国越来越不缺乏马匹,稍微有点经济条件的家庭都能买上一匹代步,差别就是马的品种和质量怎么样了。
  针对南边的战事产生的红利更是巨大,岭南开发了十几年,因为国家有意识地进行投入,那个地方开始由穷山恶水向鱼米之乡发展。根据统计,岭南的粮食出产量至少占了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五。其实这个已经是比较夸张的数据了,毕竟岭南也就是帝国的二十分之一的领土,却是提供差不多一半的粮食出产量。不过,谁让岭南那边可以一年三熟来着?
  需要说一个实话,岭南虽然是一年三熟,但是……天地良心啊,一年三熟的稻米吃起来口感真的不怎么样。
  帝国崛起于南方,因为执政阶层基本是以稻米为主食,着实是改变了上层社会的饮食习惯,但关于对小麦的需求其实是一年比一年大,导致的现象就是帝国出现了实际上的分裂……唔?不是什么分裂,就好像是豆腐脑咸党和甜党的区别那样,出现了稻米党和小麦党(面食)的争论两派。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差不多就是长江流域包括以南种的全是稻米,关中和中原、北地有条件就绝对会种小麦。
  也就是绝对兴盛的年代才有那样的讲究了,要是战乱或者穷苦年代,草根、树皮什么的是小意思,饿极了连土(观音土)都得吃。
  实际上帝国也真的是开始在走向正规,有向吃货民族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炒菜出现和香料普及,各种花样的食物开始走上了餐桌,只有那么一点是没有改变的,既是分餐制。
  华夏民族在西晋之前,哪怕是西晋之后,其实都是使用分餐制,是到了蒙元才算是终止了分餐制,谁让那个时候是“崖山之后无中国”呢?讲的不止是亡国灭种,还是文化上全面的断层。
  真的是各种各样的食物都在走上餐桌,俗一点叫水里游的、陆上跑的、天上飞的,建制就是海陆空只要能吃的就能被做成美味的食物,进入到人们的肚子里。会有这样的事情与一项事情有关,那就是人工冰块的产生。
  人工冰块是啥玩意?就是用硝石搭配其它东西制作的冰块嘛,不懂的话会觉得异常的高、大、上,可是懂了之后真心是没有什么难度。
  有了冰块作为保险,再有人挖空心思实验啥玩意能够更好的保险,吃货民族在吃这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似乎因为强盛让整个帝国开始有了披靡之风?这点也正是吕哲和一些有识之士最为担心的。那就牵着到了“忘战必危”的真理了。
  一个国家真的需要拥有敌人,多少强盛到没有任何对手的国家,他们就是因为缺少对手自己走向了毁灭。
  吕哲采取的方式是,虽然能够一下子灭掉某个异族或是国家,但他选择留了下来,像是东胡没有被灭就属于这种情况,但东胡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
  辽东那个地方邪门得很,历史上两次孕育出了人数少却彪悍无比的民族,既是鲜卑人和女真人。一次还更加的邪门,就是野猪皮打倒是不怎么能打,可是野猪皮就好像是某个大神的私生子一样,隔三岔五有猛将良臣投靠不说,依靠俘虏来的奴隶大军,再因为大明帝国内部的内乱,竟然能以不到连汉奸加到一块不足一百万的人口,成了中华大地的主人?不是邪门是什么!
  帝国上一次攻击东胡看似顺利,可是展现出来的隐患并不少,例如辽东那片地方并不太适合骑兵作战,导致帝国的精锐骑兵很难有用武之地,然后帝国的步兵嘛……真不知道还是不是农耕民族了,步兵的战斗力已经长久没有作为战场主力竟然下降不少,不管是统筹能力还是战场实战,暴露的问题真的多多。
  帝国的步兵军团确实是有点久没拉上战场好好打一打了,似乎是从岭南之战结束之后,步兵更多是作为给骑兵看顾后翼的存在,不止是存在感几乎没有,连带战斗力也是急速下降。
  好意思吗?真的好意思么!好歹是农耕民族啊,连最看家本领的步兵作战都退化,还能不能在农耕民族的体系里面好好玩耍了!
  发现步兵战斗力退化的帝国军方高层其实是一种震惊的态度。没错,帝国现在是不缺战马了,骑兵军团在与各个游牧民族的较量中也是完虐对方。可是,帝国的骑兵能够完虐游牧民族,那是建立在军事体系和战争装备上的全面优势,也是游牧民族压根就没有使用他们的正确战争方式。
  游牧民族的战争优势从来都不是正面交战,是一种拖着打,来来回回地空间换战略,拖到敌方后勤线虚弱,对着敌方猛下手,迫使敌方因为后勤线中断陷入士气低迷啥的,然后一再袭扰,缓缓啃掉的作战打法。
  看看游牧民族与帝国较量的时候都在干啥?匈奴人与帝国打的几乎全是正面硬刚,匈奴人咋就不直接飞上天啊,竟然和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且军事体系、装备全部完胜自己的国家刚正面,到目前还没有灭族真的是有够稀奇。
  等待匈奴人回过神来发挥游牧民族的正确战法,那个时候匈奴已经虚弱到了一定的程度,还被从战略上挤压到了固定的范围。结果是什么?是匈奴人不得不做帝国的打手,就祈求帝国能够放他们西迁。
  帝国的骑兵军团能打,非常能打,但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个兵种能打,真要这样等于是用一条腿走路。
  骑兵能打,作为农耕民族……话说,帝国也不完全是农耕民族,但步兵也要能打,是必须要能打!
  帝国打算将新一轮的练兵场转到西域,主要是在呼揭人和丁零人的方向,这一次玩的是步骑协同,大概会是快乐的玩耍上三五年,然后就该回头把东胡给灭了。
第1100章
全书终
  “父皇,您慢点。”
  “一边去,父皇看着像老头吗?”
  “嘻嘻,您一点都不显老。”
  “唔……”
  奇了怪哉,吕哲已经五十来岁了,可是看上去就和三十来岁似得,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苍老的模样。
  很多人以为吕哲是保养有方,可是只有他自己清楚那该是穿越赠送的大礼包,一切只因为保养得好也只是外表看去不显老,他却清楚的知道不止是外观,实际上身体机能就和三十来岁的壮年人一样。
  真真是有种时光如梭的感觉啊!什么时候才穿越,成为一名秦军的屯长,一眨眼成为皇帝已经几十年,偌大的帝国也建立起来,并且到处杀人放火,动辄灭这个族那个族。
  曾经的吕哲真心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他一开始就只是想要挣扎着在乱世活下去,以为是要成为长城军团的一员,打算好好在蒙氏家族麾下效力,搏个功名啥的,然后扭转扶苏被诏书赐死的局面,帮助扶苏稳定下帝国,好让秦帝国不被二世而亡。
  造化弄人,吕哲因为献上速成的造城之法被屠睢看上,没有去成长城军团,反而是被指派到南疆军团。谁又想到号称五十万众的南疆军团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里面真正的秦军士卒不足五万,其余都是强行从六国掳掠来的六国移民,又遇到任嚣和屠睢暗斗,搞出一个内部暴乱出来。
  最巧的是,那一次南疆军团内部暴动,实际上是会牵扯到百越人,任嚣勾结百越人使用偷袭刺杀的方式干掉了屠睢。任嚣弄死了屠睢成为南疆军团的指挥,得到本土支援之后大力镇压那些六国遗民,后面也真的是攻下了岭南,可是打下岭南没有多久任嚣也快不行了。
  任嚣按理说应该是秦帝国的中坚力量才对,可是他在发现六国旧贵族有复起,秦国可能会危在旦夕的时候选择破坏了内地通往岭南的道路,后面又选了一个赵国旧贵族出身的赵佗作为接班人,嘱咐赵佗一定不要回到本土,坐看中原自己乱斗,有机会就发兵北上混个诸侯,没有机会好好待在岭南自己发展。
  吕哲其实挺好奇任嚣为什么会那么干,后世对任嚣那么干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无非就是任嚣野心甚大,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想要割据岭南;第二种是说任嚣害怕由六国遗民组成的南疆军团回去不是助力,是成为进攻秦国的另外一支兵力。
  历史中总是有那么多难以解释的谜题,比如吕哲在建立国家之后可是专门找过赵佗,想要知道赵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但是,无论吕哲怎么派人找,都找不到了,也不知道赵佗是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或者是在战乱中死了。
  那一次南疆军团的内部暴乱中,获利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吕哲了。如果没有前期那些六国遗民的支持,他不可能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可以立足南郡,没有前期打下的底子也没有可能夺下南郡,没有南郡就不可能参与到天下逐鹿中去。
  人或许是真的有天命那么一说,吕哲事业走向高峰是以干掉范曾为开头,那么是不是夺取了属于范曾的天命?等待干掉了项氏一族,吕哲征战中原遭遇到的困难似乎也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那么是不是因为夺取了项籍等人的天命?
  虚无缥缈的东西真的不是那么好去猜测,搞得吕哲多次有了想要干掉最大BOSS刘邦的冲动,瞅一瞅是不是能带着整颗地球飞……
  “父皇,什么时候让二哥回来?”吕莹现在是人妻外加人母了,可是怎么都改不掉向吕哲撒娇的习惯。她一直都是吕哲最疼爱的女儿,以前是,现在也是。她这个时候正拽着吕哲的手臂,一边撒娇一边说:“二哥好几次许诺会带波斯猫给女儿当礼物,可是好多次都食言了!”
  吕莹所谓的二哥是吕议。
  吕议一二十年来的生活还是比较精彩的。他从学校毕业之后,行冠礼,是都以为吕哲该是进行一套皇储教育的时候,偏偏吕哲将吕议丢到了地方上,先是作为郡县兵在本土服役,然后又被丢到了边塞,最后几年干脆就丢到了战事最频繁的西域北部。
  要说起来,吕议在任何岗位上的履任时间其实都不是那么长,最久的大概就是作为西域驻军的一名校尉,在那边待了有八个月之久。不过,那是当时恰好丁零人又纠结月氏人和呼揭人找场子,难得遇上一次大战,是他自己要求等待战事结束再进行调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7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