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821

  “因此,恐怕是很难在下密打一场防御战。”桑虞刚发觉自己说得有些口干舌燥,下一刻刘彦已经递出水袋,他很自然地接过来一阵畅饮,才对刘彦致谢,最后又说:“虞发现整个北海郡到处有君上骑兵的活动痕迹,甚至齐郡已经出现了汉部的骑兵,却不知道君上为什么没有针对都昌动手?”
  吕议想说话,却是被刘彦抢了个先。
  刘彦只说了一句:“春季很快要结束了。”
  “原来是这样啊!”桑虞立刻就是露出“我明白了”的表情,之后对吕议行了一礼,说道:“吕长史高才。”
  “……”吕议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个状况,闻言想谦虚,可再次没有说话的机会。
  “这就说得通了。”桑虞声线听上去比较兴奋:“强力袭扰是在破坏那些潜在对手的战争潜力,那样不管是短期能胜,或是战事拖久了,都有后手。”后面却是压低了声音,呢喃:“这样一来的话?看来汉部不缺粮秣。”
  刘彦与吕议对视了一眼,他们有共同想法,那就是:“少年喂,咋那么兴奋,显得有些跳脱?”
  “来时,骑兵已经在大部分回归,城内和营寨的步军也没有进行操练?”桑虞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彦,有些兴奋、有些期待:“虞来得正是时候?”
  现在是春耕时节结束了,雨季估计也马上要来?刘彦收缩兵力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趁雨季还没有开始发动一次进攻。
  到了这个时候,刘彦才有机会给两人互相介绍,那是一种双方虽然知道了对方,可由君主身份重新介绍显得隆重和正式的话,会显得更加有礼貌。
  桑虞认认真真地重新与吕议见礼,文质彬彬地交谈客套几句,应该是应付完了才面对刘彦,一脸难受地说:“君上可否差遣几个人,准备上一桶热水,虞可是好些日子没好好梳洗,难受死了。”
  “……”刘彦能说什么?
  吕议要不是听了那么多,真怀疑桑虞这个小年轻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他见刘彦怪异地看着桑虞离去的背影,以同僚该有的操守,说道:“应该是还没有行冠礼,性格跳脱了一些,但真的具有实才。”
  刘彦只是点头,换了个话题:“军队集结得怎么样了?”
  “明日便是最后期限。”吕议见刘彦开始走动,慢慢地迈步跟随,一边说道:“都昌那边经过一次内讧,城池守军数量下降到不足三万。现在也正是都昌守军人心浮躁的时刻,恰是适合进攻。”
  也不知道是谁散布的消息,说宫陶先生是慕容燕国的棋子,那可是一件异常劲爆的消息。偏偏宫陶先生无从解释,再有北海郡郡守刘焱死得不明不白,结果是造成了“反刘彦联盟”的内讧。
  无法对自己身份进行解释的宫陶先生,他带着自己那一派的人在内讧后撤出了都昌城,跟着一个叫斐燕的人撤往了高密郡,留下了刘骞带着剩余的不足三万守军留在了都昌城。
  期间刘骞有派人过来刘彦这边,将这一次战争的责任完全推给了传说中慕容燕国棋子的宫陶先生,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什么的,停止交锋一起针对逃往了高密郡的罪魁祸首宫陶先生。
  要是刘彦没有太大的野心,刘焱都愿意将下密“双手奉上”,既是承认汉部对下密的占有权。那么,汉部的确是该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这一次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宫陶先生集团。
  “但我们不是简单地为了报复,不是吗?”刘彦停在了骑军营盘的辕门处,转身看着步步跟随的吕议,含笑道:“宫陶先生身份暴不暴露,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且不管是不是慕容燕国的棋子,与我们何干?”
  也许就真的是那么回事,慕容燕国的南下是受到了石碣赵国的邀请,背景是冉闵纠集了一个阵营清算羯人的残暴,不止得到了晋人的响应,实际上其余各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响应。
  可能会有相当多人不相信或者觉得诧异,所谓冉闵发布“杀胡令”为什么会有胡人响应,那么就需要解析一点,例如是不是真的有“杀胡令”的存在,或许是“杀羯令”?
  暂且不谈“杀胡令”之类的,但“杀汉令(或称杀汉檄、灭汉檄)”却是真实存在,发布人则不是石碣一族,是苻坚他爹苻洪(氐人)和姚弋仲(羌人)联合发布。
  苻洪与姚弋仲联合发布“杀汉令”是因为冉闵对石碣形成了全面压制,中原各地的晋人蠢蠢欲动,内心无比害怕中原再度为汉人掌控,抢先发布了“杀汉令”,这也是冉闵后面针对性发布“杀胡令”的报复性措施。
  刘彦想了半天思绪依然是有些乱,五胡十六国这一段时期确实存在太多的疑问,很多事情亦是充满了前后矛盾。
  太多错综复杂的信息合在了一起,刘彦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慕容鲜卑南下之后可以轻易攻占青州,肯定是与慕容鲜卑在战争爆发前有布局相关。
  “我们需要在第三方势力插足之前,获得更多的利益。”刘彦说的是共同商议出来的现实,必定是有青州之外(或之内)的第三方势力在暗中窥觑,他迈步走进了骑军营盘,一边说道:“造成更多的占领事实。”
  不管内心里是作何想法,吕议是在不断点头。
  要是再攻取北海郡,等于是汉部掌握了四个郡,那么在青州就等于是成了最强大的一股的力量,接下来不论是谁插足青州都绕不开汉部。
  到时候,且不管时局该是往什么方向发展,吕议认为只要手中的筹码足够,强硬或是妥协才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就是他真的不是那么同意在占领北海郡之后继续进军高密郡。
  长广郡、东牟郡、东莱郡、北海郡,四个郡再加上齐郡和高密郡,那就等于是整个青州。(每个时代青州下辖多少个郡一直在变)
  吕议自然是不清楚刘彦渴望成为青州牧或青州刺史,更不知道刘彦需要控制青州来完成对系统的升级,他只知道一旦占领整个青州,必定是要事情大条。
  两人巡视着骑军营盘,刘彦却是在内心里不断苦笑,他是到了挥军西顾之后才搞明白一件事情,既是整个青州没有八个郡那么多,也就是说一开始系统就留下了一个陷阱,青州只有六个郡,要是想完成系统升级条件,在占领青州之后依然需要向外扩张……
第181章
诡异局面
  刘彦在青州扩张之前,于辽东那边有了一个郡的领地,朝鲜半岛上亦是有了一个郡,等于是事先在青州之外掌握了两个郡。
  这样一来,刘彦可以说提前“破解”了系统设下的陷阱?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比如刘彦要是攻下青州首府广固城,拿到石碣赵国的青州牧(刺史)印绶,再由石碣的中央政权承认一州最高官员的身份,就等于是达到系统的升级条件?
  之所以会有些懵,那是刘彦第一次升级系统留下的心理阴影,他从“黑暗时代”升级到“封建时代”,充分地有过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切地了解到系统的不靠谱。
  北海郡不是一个大郡,应该说它是整个青州中最小的一个郡才对。不过,这个小郡的历史可一点都不“小”,先后出现过相当多的名人,尤其是在东汉末年出过的人才最多。
  汉部经营下密,时间是大约一个半月?且不管是多少久,反正子城的城墙轮廓被造了起来,短时间内已经具有一个前进基地该有的样子。
  刘骞还不是北海郡守,没有资格谈将下密“送”给刘彦的事情。哪怕是刘骞成了北海郡守,依然只能是暗地里不再插手下密,没有可能公开将下密“让”予刘彦。
  现在是一个讲究弱肉强食的年代,刘彦不需要刘骞暗地里将下密给汉部,想要直接抢便是。让刘彦感到郁闷的是,从还没有攻占柜县之前就想玩“被围战”到现在,似乎依然没有实现的可能?
  集结起将近四万人,刘彦带人出发了。
  汉部的四万人中,战兵和辅兵的数量增加到了一万八千人,余下的算是保障后勤的民夫。
  会增加到四万,是随着汉部的扩张有关,除了原本的一万两千人,其他的人都是扩张下的产物,比如那些屈服汉部的家族成员、庄户等等。
  人一旦聚堆,上千人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到了“万”这个数量的时候更是人头涌动,有次序的时候还好,没有次序想要走动一下就需要人挤着人。
  军队出动需要严明的次序,那就需要依照建制进行开拔,首先出动的是机动性相对高一些的骑兵,他们是在轰鸣的马蹄声中离营,不过却没有马上离开,是先担当起了外围的警戒部队。
  徐正看去意气风发,他也的确是看去显得威风。
  汉部花了四年的时间来组建骑军,历经多少波折和苦恼,可算是有了一支两千左右的骑兵队伍,要是将辅助骑手算进去,数量其实是五千左右。
  “虎贲军呢?”桑虞对这支部队可是无比好奇来着,他骑跨战马待在刘彦一侧,张望了半天压根就没有看到虎贲军。
  “这支部队并没有参与北海的战事。”刘彦不清楚桑虞是从哪得知虎贲军的存在,实话实说,道:“他们一直在朝鲜半岛,拿高句丽开练。”
  桑虞露出了明显的失望表情,先是呢喃一句“可惜了!”,后面盯着刘彦看了许久,说道:“君上不亮旗帜,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吗?”
  汉部一直以来都没有旌旗,那是一件极度不正常的事情,偏偏刘彦一直都没有当一回事。
  桑虞显然就是明白刘彦为什么没有搞旌旗,是那种几乎一瞬间就搞明白的状态,可见两人还真的是有一种难以明言的默契。
  “占领青州之后也不好亮明旗号。”刘彦看上去很是开心:“过几年,再过几年就能亮旗号了。”
  吕议越来越闷了,他已经官至北海郡征讨军的行军长史,一直都没有搞懂刘彦的思维,偏偏一个突然间冒出来的家伙竟然接触没有多久就搞懂了刘彦的思维,一种难明的郁闷感在充斥着吕议的内心。
  刘彦说的再过几年,指的是实力足够,或是石碣赵国彻底乱起来。
  “是快了。”桑虞显然又搞懂刘彦的想法,颇为愉快地说:“石虎越来越昏庸,诸王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快了!”
  “君上。”吕议需要将话题掰到自己懂的领域,说道:“下密距离都昌不过三十里,大军一日便可抵达都昌城下。”
  北海郡的城池布置显得有些“挤”,除了各大城池之外还有一些“镇”,如密乡、寒亭、訾城、等等。
  那些“镇”的规模并不是太大,不过有“镇”这个统一称呼,预示着有过驻兵的历史,因此“镇”的前面该加个“军”,整个称呼就是军镇。
  离下密比较近的密乡早就被汉部攻取,都昌以北三十里之外的訾城会是这次作战的第一个目标,目的当然是破除都昌的掎角之势。
  “北海的郡县兵经过内讧处于混乱态势,攻取訾城并不困难。”吕议显得信心十足,说道:“花费数日攻占訾城,都昌便会成了孤城,却是不知道北海郡丞刘骞会不会从其它地方调来援军?”
  北海郡的首府是平寿,位于溉水西侧,等于是哪怕汉部攻取都昌,向平寿进发的时候需要渡过溉水。
  平寿东侧有一处名曰斟亭,斟亭能算得上是北海首府平寿的一处桥头堡,原本有驻军三千,现在却不知道斟亭的驻军还在不在?
  日常行军显得枯燥,临战的行军状态则会让枯燥再加入一种很难说明白的躁动,一直是部队到了滩水的东岸,汉部并没有发现或是遭遇到任何敌军的堵截。
  溉水与滩水是北海郡境内的两条大水系,溉水从渤海方向一直贯穿北海郡到高密郡,滩水从渤海贯穿北海郡一直到经过高密郡连接东莞郡。
  汉部对于架设浮桥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那是在朝鲜半岛累积下来,毕竟今次出征北海的部队可都是从朝鲜半岛轮换回来,而朝鲜半岛那么一个狭隘的半岛水系真是出奇的多。
  “斥候已经探索沿岸二十里,确认周边没有敌军踪迹。”刘彦大概是觉得与这样的敌人交战挺无趣,整个人看着有些不在状态:“骑军已经先行从河床较低的河段过河,徐正会率领骑军将敌军挤压在都昌城内。我们这边花两天的时间架设浮桥,会在五天后抵达都昌城下。”
  大概是北海郡丞刘骞还没有完全掌握大局?要不然肯定不能任由汉部顺利渡过滩水。
  一直是到汉部全军渡过滩水,甚至是有部队在搭起的三座浮桥周边建立防线,刘骞那边依然是没有什么动静,倒是退往高密郡那边的“慕容燕国棋子”有了新的动向。
  “是要进攻长广郡?”刘彦值得诧异:“高密郡那边不相信宫陶先生是慕容燕国的棋子?”
  “或许……”桑虞摸着下巴:“或许向方也是慕容燕国的人?”
  还能这样子?但也不是不可能。
  看看石碣赵国是个什么模样基本就清楚了,石虎因为得位不正无法得到所有人的效忠,再来就是石碣政权对各州郡的控制力度一直不高,从西北能被姚家牢牢掌握,再看苻家能够控制关中,连带刘彦都能干掉某个郡守取而代之,可以想象石碣政权对地方上的统治力度该是何等的“筛子”。
  向方就是高密郡的郡守,比较特殊的是出身晋人,他的郡丞是出身冀州大族斐氏的斐燕,斐燕与宫陶先生交情深厚。
  “长广郡……”刘彦在铺开的地图上查看:“除了黄岛区,我们在长广郡并没有值得守卫的地方?”
  吕议可是主持了两年的长广郡和东牟郡,闻言蹙眉:“但是让他们长驱直入也不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