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21

  “是吗?那个家伙作为使者在亲自过来的路上?”刘彦一点都不想见宫陶先生,他始终觉得宫陶先生是一个阴暗角色,杀倒是不至于杀,接触却没有必要:“提起是代表南边的那个小朝廷?”
  因为成功攻取东安郡,徐正和桑虞当然是回军,后面徐正率军去了高密郡,作为军事主官负责防御徐州方向的威胁,桑虞则是留了下来,由吕议作为徐正的行军长史。
  桑虞与刘彦很有共同语言,对于丢弃中原仓皇逃向长江以南的东晋小朝廷亦是没有任何好感,闻言嗤笑道:“该是来许诺好处,让君上配合晋军北伐之类。只是,小朝廷的北伐?呵呵!”
  纪昌还没有到下密这边,是还在路上。与他一块前去攻取广固城的吕泰则是率军回去朝鲜半岛,李坛则是得到指示留了下来。
  一块在往下密这边赶的人还有李洪、魏骏驰、丁毅等等冉闵的那些部曲,他们是来向刘彦告辞,或许还会转达冉闵的一些什么话?
第212章
该怎么与冉闵相处?
  李洪等人留在汉部的时间已经接近三年,一直以来基本是作为教官的存在,为刘彦训练士兵。
  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刘彦是来自现代,还是出身海军陆战队,可真的无法完全照搬现代练兵的那一套来操练部队,只能是选出一些体能训练和技巧科目。
  冷兵器时代的练兵大多数其实不太讲究个人武力技巧,讲究的是军阵协同,只有一些比较特别的部队需要个人有强悍的武力。
  三年观察下来,刘彦就抓住了李洪等人练兵的一个特性,他们是挑选足够优秀的人,进行一种极为艰苦且艰难的训练,不但要练个人武力,军阵协同亦是重视,上马要是一个优秀的骑士,下马就该是善战的武士。
  知道李洪等人千挑万选下来,三年才练出多少认为合格的战士吗?能够处于第一梯队的也就堪堪八百人罢了,后面是将近两千的替补战士,再来就没有所谓的第三梯队了。
  从李洪等人的练兵要求来看,显然是严格到有些夸张?刘彦有专门询问过,冉闵的练兵手法更为残酷和严格,他们那边的练兵环境要比汉部这边艰苦上至少十倍以上。汉部这边起码在伙食上能够跟得上营养,冉闵那边的伙食异常差劲,再有就是有多方面的钳制,精兵都是在战场上杀出来,可不是练出来。
  “您这边虽然也是一再厮杀,但……说实话与主公相比真的不算什么。”李洪是称呼冉闵为主公,不是称呼官职或爵位,部曲都是这么称呼。他感慨地说:“因为您给予方便,近两年主公的财帛和物质上好许多,可被指派作战的次数也多,袍泽连续作战,再有各方面给予难堪,损失略多。”
  冉闵现在是待在西北镇压叛乱,偶尔还会被抽调去与张氏凉国交战,按照李洪的描述,冉闵被克扣粮草真不是一次半次,环境非常的恶劣。
  汉部这边与石碣赵国境内各家族的交易在四个月前就断了,其中当然也包括冉闵那一方。冉闵因为能够从汉部这里获取大量廉价食盐,转手倒卖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再有就是也能获得相对便宜的兵器,实力的增涨上十分迅速。恰是因为冉闵实力一再增强,自然是会被针对,像是被指派到西北镇压叛乱就是其中之一。
  西北是姚弋仲的势力范围,叛乱的那些群体中并不缺乏生羌,冉闵镇压叛乱的时候其实已经很谨慎地不与姚弋仲发生冲突,可千防万防还是中了圈套。有了第一次冲突,第二次发生冲突也就成了必然,后面冉闵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侵袭姚家食盐贩售的领域,导致双方的关系已经不止是恶劣那么简单。
  “所以,就将矛盾操控着转移到我的头上?”刘彦要说不恼火是假的,他已经很尽力在帮冉闵,没想到竟然是得到如此回报。他阴沉着脸色,说道:“修成侯的压力是减少了,我却遭受姚家率军来攻,着实是一场好戏。”
  李洪无言以对。他还想着要请求刘彦继续与冉闵一方进行交易,价格上冉闵那边主动提高了三成,算是作为歉意。除此之外,冉闵也在某些方面进行补偿,例如运作致使石虎封刘彦为游击将军。
  “官职什么的,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多少用处。”刘彦嗤笑了一会,让李洪、魏骏驰既是尴尬又是忐忑。他才继续说:“交易可以继续进行,商路却是要修成侯自己找。价格方面就按修成侯所说。”
  李洪和魏骏驰当然是千恩万谢,还想说些什么却是被刘彦送客。
  “过一段时间将他们辞送回去吧。”刘彦没给几个部下开口说话的机会,接着说道:“选择继续与修成侯交易,关乎到接下来的布局,非是软弱。”
  “修成侯乃是冉良之子。冉良先改名为冉瞻,后更改姓名为石瞻。”桑虞几乎是拖着音调,继续说道:“修成侯现如今已经改为李姓,却不知晓接下来该是什么姓氏。”
  包括刘彦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看着桑虞,大抵还是听得懂桑虞所指的是什么。
  也许是冉闵一再被针对不爽,干出了改为李姓的事情向石虎表达不满?但他就是改了姓氏。
  身在襄国的张石有传回一些情报,说是石虎对冉闵改了姓氏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要不是张石打探不到关乎石虎反应的情报,那么就是真的没有反应。这里可以说明比较多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冉闵与石碣统治者的一种分道扬镳?
  倒是石鉴那边对冉闵的举动很是反应剧烈,张石从一些大儒的最终探听到消息,说是石鉴一再要求冉闵改回石姓,并要求冉闵向石虎上表请罪,暂时不清楚冉闵会是做出什么选择,但大多数人认为胳膊扭不过大腿,认定冉闵必然是会对石虎做出请罪举动。
  刘彦却是知道这一次大多数人都猜错了,冉闵改为李姓之后并没有再改为石姓,是一直维持到石虎死掉,石碣赵国也陷入诸王子争位的动荡,最后改回冉姓。
  桑虞虽然没有明说,但听得懂的人并不算少,冉闵明显是有大图谋。
  “如此说来,却是该扶持。”纪昌冷着脸,一字一顿又说:“但不要让他们认为一切皆是理所当然。”
  冉闵受到石碣赵国大多数晋人家族的支持,那就注定了一条道路,会被石碣赵国所忌惮。
  该有的强硬态度肯定是要表现,刘彦会有所选择,但他的选择好像并不是太多。
  石虎开始大肆民间采女和建造宫阙,知道同时还在干什么吗?石虎在大肆礼佛,是受到了佛图澄与吴进(又称胡进)的感召信佛。
  吴进乃是晋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成为沙门(现在就这个称呼)的重要人士,他是在建武八年(公元342年)一次与石虎的交谈中明确表示一点,说晋人已经有恢复元气的迹象,应当多多打压,不可以让晋人将元气恢复过来,不然石碣的江山可就保不住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向石虎进言说晋人拥有大威胁,之前姚弋仲、苻洪、张敬、张屈六、张贺度、张豺……等等众多石勒时代老臣或是石虎登基之后新晋之臣,多多少少都有向石虎谈过类似的言论。
  石碣赵国开始在打压晋人,手段还显得无比残酷,刘彦可以有一种猜测,石虎已经对晋人下手(虽然没停过),手段必然会越来越酷烈。
  冉闵是受到众多晋人家族的支持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在石碣赵国有一席容身之地,石碣赵国开始残酷地打压晋人,冉闵要是眼睁睁看着只能是实力越来越弱,那么肯定是要有所反应。
  刘彦干的一系列事情在原有历史上可没发生,等于是历史因为他发生了改变,那么谁又知道石虎对晋人的手段会不会更加血腥和残酷?
  青州人口不多,也显得荒凉,但青州毕竟是一个州,石碣政权绝不会无视青州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经过两个月的传播,青州发生的激战已经越穿越广,刘彦以寡击众取得胜利,青州刺史刘徵战死,姚家的姚兰失踪,王腾投降,仅仅是姚靖带着三千不到的骑兵逃掉,舆论上可谓是一片哗然。
  一些战事经过被有心一再打听给摸了个大概,他们得知刘彦用不到两万人击败由刘徵、姚兰、姚靖、王腾率领的十三万众,哪怕是以前没有听说过刘彦和汉部,下密一战之后也该记住。
  一些本来就知道刘彦和汉部存在的人,若说之前还是无所谓的态度,下密一战之后就是重视和忌惮。
  徐州刺史郭祥,他已经集结好部队,是一万五千的郡县兵和临时凑出来的六万各家族私兵。他们一直是驻扎在靠近青州高密郡边缘的沂水边上,本来在两个月前已经有进军的迹象,只是在等待辎重筹集完毕。
  徐州军开拔推进到东莞郡的邳乡,却是打听到刘彦获胜,考虑到汉部损失好像不多,更有援军不断驰援到位,郭祥又停止了行军。
  比较简单的道理,汉部刚刚胜了一场,算不上是什么惨胜,有点兵法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不能轻易去招惹一支刚刚获胜士气正旺的军队,理所当然是要等待一段时间,结果这一等就是等了许久,想要再次出动的时候却是东晋小朝廷那边有异动,迫使郭祥不得不回防。
  对于徐州方向的动态刘彦当然是紧密关注,两个月前他已经控制八个郡,那时候也进行系统升级,却是需要等待三个月才会完成升级。
  郭祥率军向青州开拔的时候,刘彦要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徐州的军队与青州这边的军队不一样。
  徐州是石碣赵国比邻东晋扬州的一个州,事实上徐州有一部分就是被东晋小朝廷控制,同时扬州也有一部分是落到了石碣赵国手里,没有犬牙交错那么夸张,但一直是剑拔弩张的局势,谁让东晋小朝廷的首都建康距离与石碣赵国的边境线只有可怜巴巴的六百里不到呢?
第213章
时不待我
  按照之前的系统规则,刘彦需要被石碣赵国承认为刺史才算是完成系统任务,但是占领八个郡则没有该项限制。
  完成了升级系统的任务,刘彦第一时间就选择升级,时至今日只需要二十六天就能完成。
  除开齐郡之外的青州几个郡大部分被汉部占领,要是按照普世规则,他们从今以后汉部的军队就能称为青州军。
  完成了对八个郡的占领,汉部高层立刻投入对人口的统计,期间免不得是要与各个郡县的家族产生接触。
  下密一战打出了汉部的威名,大部分家族在面对汉部的人时是选择配合,但总是少不了一些顽抗的家伙,那么汉部对顽抗的家族进行征讨也就成为必然。
  “在新的战事爆发之前,我们必须要将那些不配合的家族进行清理。”纪昌永远是那么杀气腾腾:“选出几个座位典型,必要的时刻鸡犬不留!”
  乱世用重典,一开始刘彦的柔和政策不过是崛起时实力不足。目前汉部已经发展起来,该强硬的时候绝对不能软弱。
  “的确!”桑虞赞同道:“整合内部是首要,大战之时最为忌讳内部不净。”
  壮武那边的突然骑兵就是一个典型,幸亏是因为信息传递迟缓的关系让蒲家是在下密之战分出胜负才起兵,要不造成的麻烦绝对比想象中要大许多。
  姑息只会养奸,汉部高层是经过一再淘汰陶冶下来的人群,他们能够分清楚主次。
  完全消灭家族不可能,毕竟汉部这边的各阶层也有自己的家族,他们要做的就是消灭那些不肯配合的家族,留下有用的那些。
  清理青州各郡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里面还牵扯到相关的迁徙问题。刘彦已经下达指令,尽量将人口迁徙前往长广郡和东牟郡,先行开发处于山东半岛最东面的区域,余下那些靠近西面会在未来战争中遭受战火侵袭的郡县却是不宜开发。
  按照石碣赵国的划分,长广郡和东牟郡的地皮其实非常大,比较可惜的是两郡山地较多,适合于耕作的地皮只是少数。
  “初步统计的人口,数郡的口众数量为四十七万余。”蔡优已经接管了民政,田朔被调去了辽东。他蹙眉道:“迁徙人口耗费颇重,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战事吧?”
  主要是刘彦显得急迫,要不大战之前进行人口迁移并不多么合适。
  “我们从不缺乏粮秣。”纪昌异常有底气:“此番占领数郡,多数农田充公,再加上我们三年的储存,粮秣足够支撑到明天秋季。”
  汉部要感谢那一批一年三熟的农田,除了刘彦谁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能一年三熟,但汉部整体就是在享受实惠。既然是无法搞懂,很多人也就暂时放弃深究,只需要知晓粮秣不会缺乏便是。
  不止是一千系统农民侍候的农田在支撑汉部的粮秣,渤海已经变成汉部“我们的海”,大海的出产在过去从未被任何一个华夏政权重视,可大海的出产从某方面来讲真的要比陆地丰富。
  止于目前为止,大海每年能够提供给汉部的渔产就超过两千吨,那还是汉部没有足够渔船的前提,要是相应地再增加渔船规模,大海的产出必定会再增加。
  一开始是天然捕鱼方式,后来走了养殖路线。不止是对鱼类进行养殖,其余海产的养殖业陆陆续续出现,事实会证明大海绝对是盛产食物的来源,比较麻烦的无非就是保鲜问题。
  汉部现在没有太高明的储藏海产手段,比较有效的只是各种腌制。所以咸鱼啥玩意就成了一道招牌,每次用餐时绝对有咸鱼这一食物,吃得汉部的人都快反胃。
  “开发长广郡和东牟郡,尽全力开发。”刘彦听到统计的人口只有四十七万内心惆怅:“辽东狭隘半岛那边也不能放松。”
  汉部可是还有军队驻扎在朝鲜半岛,中原战事最为紧张的时刻也留下足够的驻军,保持对高句丽足够的压力。
  在朝鲜半岛之上,汉部是联合百济在对抗高句丽,后面新罗也加入针对高句丽的同盟,三方是各自向北扩张,其中百济算是占最大的便宜。
  汉部与百济的贸易一直都没有停顿,可以从百济获得足够的奴隶投入到辽东狭隘半岛的建设上面,那样就不用特意从中原输送劳动力,反而还有剩余的劳动力会被送来中原。
  青州这边肯定不会只剩下四十七万的人口,战乱迫使大量人口躲入深山老林,只要情势稳定下来,再有汉部尽力宣传政策,陆陆续续会有人从深山老林出来。再来就是还有很大的一批家族没有统计人口,等于是人口数量必然会再增加。
  简单而言,刘彦需要尽力让内政走上正途,哪怕是其它几个郡依然荒废,长广郡和东牟郡也必须要发展起来,尽快为后续战争服务。
  “斐燕所部像是蝗虫一般在东安郡肆虐,他们请求用奴隶与我们交易粮秣和兵器。考虑到接下来我们或许能够用得上他们,职的意见是同意交易。”纪昌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语气听上去却是有些森幽:“他们的存在会成为我们示警的第一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