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821

  东晋小朝廷又是为什么只能龟缩长江以南?还不是一败再败,败到彻底没有了血勇,导致一些所谓的精英郁郁地去学驴叫,去和猪一块喝酒消愁。
  同样是心气十足的慕容鲜卑,明明身处苦寒之地,但早早地就定了南下攻取中原的雄心。
  那都是心气注定思想,想法决定命运!
  所以啊,哪怕是石虎真的会召集起百万大军,刘彦都不能退,至少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退,一退好不容易在下密之战后培养起来的血勇就会崩塌,到时候能够龟缩海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毕竟慕容鲜卑、高句丽、百济、新罗,乃至于是东晋小朝廷,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第二阶段商定下来,特殊时期就只能是特殊处理,部分辅兵转正为战兵,战兵数量就达到三万五千。仆从军挑选出新一批的辅兵,数量该是在四万八千左右。那些经过战争考验的新附军转为仆从军,连带原有的仆从军,合起来数量有三万七千。部分奴隶兵提升为新附军,数量维持在五万比较合适。再从战俘之中挑出六万五千作为奴隶兵。
  “如此一来,大军便有二十三万五千人。”桑虞的帐算得很好,可他不得不补充一句:“境内尚有诸多地方需得清理,可以拿来校检新整编的军队。”
  二十三万五千的大军?刘彦知道就是说着好听罢了,其中真正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也就三万五千,其余二十万根本就是凑数。
  “凑数也有凑数的作用……”蔡优干笑着说:“粮草能够支应上,用来消耗敌军会是一个好选择。再则……几轮大战下来,大浪淘沙之余,我们的精兵会越来越多。”
  田朔“嘿嘿嘿”尴尬笑着帮腔:“石虎的百万大军,能战者至多二十万,其余皆为乌合之众。乌合之众对乌合之众,只能这样了。”
  “太多了……”刘彦做事不能只想现在,很认真和仔细地思考了一番,敲定道:“不要奴隶兵了。真正的大战,奴隶兵起到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让他们去补充缺乏的劳力空缺。”
  几个人再次对视,静静地听刘彦接着往下说。
  “这边的战场也不需要仆从军,至少是不需要那么多。”刘彦有关注过汉部的内部阶级变动,一场战事下来几乎都达到晋升标准:“三万五千的战兵,再加上四万八千辅兵、五万新附军,总数十三万三千。”
  开的什么玩笑嘛!真的不是军队越多越好,对于十三万三千的部队数量,刘彦当然知道不够,可再多对粮秣和军资器械真的会形成严峻考验。他明白目前的情势很危急,可不能不过日子,再则不是还有一万五千的系统人口上限吗?
  对了,慕容鲜卑那边的燕·辽东刺史印绶已经送来,给刘彦的系统人口再次增加三千。他也算是彻底琢磨明白,系统还真的就是鼓励“多方涉及”,比如去抢夺更多的地盘夺取各个国家领土和印绶。
  一颗刺史印增加三千?刘彦暂时不清楚是不是每颗刺史印绶都有相同的效果,比如抢了青州再去抢兖州或是冀州等其它州,但总算是有盼头。
  刘彦最近让蔡优去与宫陶先生进行交涉,其余的事情可以放缓了谈,能够从东晋小朝廷那边弄来一颗州级别的印绶将会是不错的事情,有可能的话就弄两颗刺史印绶,看看是不是每颗都能增加三千人口上限。
  要是每一颗印绶都能增加三千人口上限,刘彦真的就敢直接与石碣赵国“正面刚”,毕竟有足够的人口上限也要有足够的地盘才有更多的资源,有资源他甚至都敢放话让地球成为一个村。
  由于刘彦咬定不想有那么多的部队,纪昌后面也是表态部队过多负担过大,其余众人却是认为时局不同需要那么多部队,分歧算是第一次在汉部出现。
  “随我来。”刘彦已经对一些将校打招呼,更是命令系统部队集结:“且让你们瞧瞧差距巨大之下,不是人多就是势众。”
  不明所以的人刚才已经有些慌了,那还是大批量的部队突然集结,不是集结战兵和辅兵,就是大批的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都集结到了城外,然后一万两千被称呼为部族武装的系统部队也是调动了起来。
  刘彦带着人到城楼处之前,大批没事干人是出城占据视线好的地形,那些本来就有任务的守卫部队亦是找任何可以找的借口凑到城西处。
  系统部队的集结非常迅速,他们摆布好阵型安静等候的时刻,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才被驱赶着抵达。
  人一满万就是密密麻麻一片,要被集结起来的部队可是超过八万,只有城西的地形才能摆下这么大的阵仗。
  任谁看到迅速摆好阵型保持静默的那一万两千部队,再看拖拖拉拉甚至是细细松松被驱赶而来的部队,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出明显的差距。
  “……”纪昌既是感到震撼又是觉得无语,他已经明白刘彦这是想要干什么。
  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其实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自己又是为什么要被调到城西。正晕头晕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战鼓声被敲响,他们被命令进攻对面的军队,一片哗然之余,对面动起来的刹那,六万五千人竟是崩溃……直接崩溃了!
第222章
满世界都在战争
  “可是……我们是处于被动防御,部队太少能顾及的地方少,兵力过于薄弱也会被各个击破。”桑虞不改初衷:“大肆征兵或许会影响到民生,可兵力不足未来都没有了,顾及个什么民生?”
  刘彦认可这个道理,他看一眼纪昌。
  纪昌温和地说:“部队自然是越多越好,只是乌合之众无甚用处。”
  城外上演的那一幕都被看见了,面对部族武装这样的部队,那些被纠集起来的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根本就没有胆子与之对抗。这样的演示其实不能用来作为例子,可也足够说明问题。
  蔡优苦涩地说:“我们拿不出更多优质部队。”
  人口限制在那里,再来就是崛起的时间终究是短了一些,有现如今的底蕴已经难得,无法再奢求更多。
  的确是的,汉部在接下来面临的是被动防御,至少三个关键节点需要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镇守,再有更多的区域也是需要投入部队,兵力上面异常捉襟见肘。
  “输入更多的奴隶劳力,再次抽调部众?”桑虞试探性地问:“若是奴隶过多,腹部驻防部队可以弹压?”
  汉部可是有每年针对青壮操练的政策,桑虞特别了解过这一点,评价是“绝妙”。他认为现在是让这个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了,只是也清楚众人的顾虑。
  “作为辅兵没有参战经验并非难题,那批转正的辅兵不是因为多次上阵才能转正为战兵吗?”桑虞真的是不明白还有什么好顾虑:“对于民生产生破坏……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君上有更多的援军能够调动。”纪昌说着看了一看刘彦见其只是愣了一下没有反驳,才继续说道:“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一次性调动到位,会陆陆续续前来增援。”
  “修成侯?或是代国国主?”桑虞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彦。
  “其实……可以让修成侯遣军来助。”田朔弱弱地嘀咕:“我们不是缺兵马?再怎么也是一万五千人。”
  没人搭理田朔,除了有所猜测脸色平静的纪昌,所有人都是盯着刘彦再看。
  “是部族武装。”刘彦做出大咧咧表情:“只要不是一次性被石虎赶下海,随时会有新的部族武装参战。”
  这一下大多傻眼,他们无数次好奇刘彦哪来那些精锐部队,问了多次没有答案,后面也就成为一个潜规则不再多问。
  今次却是不行,桑虞就直白问:“君上为什么不一次性调动到位呢?”
  “因为办不到。”刘彦斟酌着说:“最多可一次性调动一万五千,剩下的……难以办到。”
  “有多少?”桑虞显得急切而又正式地问:“有补充限制?”
  “没限制。”刘彦尽量让语气自然一些:“只要我不死,势力不灭,没有限制。”
  其实还是有限制的,例如资源枯竭什么的,但那些刘彦怎么去述说?
  那一刻,所有人都是用一种莫名的眼神在看刘彦,不解之中带着狂热,仿佛是在看一个能够撒豆成兵的天神。
  桑虞深呼吸一口气:“便是如此,职依然认为参战数量不足。”
  刘彦却是对众人不深究松了口气,他清楚众人内心里都有天大疑问,只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潜规则让他们忍耐下天大的好奇心。从某些方面来讲,不就是因为刘彦以一种难以解释的手段不断召来精锐,才奠定绝对的权威吗?汉部才会是一个结构稳定的势力,越是靠近核心位置对刘彦的信心更足够也更忠心耿耿。
  曹岩的脸色无比诡异,他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所谓部族武装的事情,一直以来就好奇刘彦哪来这种对军令绝对服从的士卒,多次尝试了解却无法从其他人嘴里了解更多。其他人看刘彦或许是在看待天神,他看刘彦却好像是在看一个妖孽,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情。
  “哪怕不增加战兵,辅兵数量也该增加到至少八万。”桑虞试探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看着放松了非常多,笑道:“全面裁撤掉价值不大的奴隶兵补充地方劳力,大量增加辅兵!”
  也就是汉部这种男性青壮众多的势力才能这么搞,换做正常一些的部族,二十五万怎么可能武装起超过十万的战士?
  最后刘彦还是妥协了,战兵不是想增加就能加,裁掉真的没有多么用处的奴隶兵,结果是备战部队为三万五千的战兵,再加上七万辅兵、五万新附军,不算系统部队总数十五万五千参战部队。
  “亏得是我们,要不哪怕能集结起这么多人,该是让士卒两手空空踏上战场。”田朔略感自豪,他不断扫视同僚,吹嘘道:“其实哪怕是再翻一倍,我们仍然可以做到人手一柄锋利的兵器。”
  对于田朔的傲娇,看到的人都是回应善意。
  汉部不缺乏粮秣和军事器械的确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值得骄傲的事情,不管这样的底蕴是怎么来的,其中绝不缺乏田朔的功劳,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新的行政指令下达,后续的部队和物资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到位。
  在此之前,汉部该做的就是先将三个军事重镇建设起来,难以建造出城池的话,就先从子城入手。
  不得不提的是,随着又是增加三千人口上限,刘彦可算是将系统农民的数量维持在三千人。三千的系统农民除了五百左右在辽东狭隘半岛用于耕作,其余皆是被调过来石碣赵国境内。
  升级到“城堡时代”过后,刘彦还有了新的作弊功能,以前物资还需要长途运输,可能够建造城镇中心之后,城镇中心那么造下去就可以短途获取物质,为建设效率增加可不是一点半点。
  搞明白这一点,刘彦那时候是直喘大气,除了脑海中的地图,城镇中心可以省略运输,有了这两个作弊器,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够被什么难倒。
  整个东方目前都是在进行战争或是紧锣密鼓准备战争,紧张的气氛要是能够成为实质,绝对要稠密得连天空都凝结。
  事实摆在那里……
  慕容燕国还在大肆征讨辽东周边的国家或势力,横扫高句丽之后跑去教训扶余国,似乎已经将扶余人驱赶到深山老林?下一个目标就是宇文鲜卑。
  朝鲜半岛之上,汉部与百济、新罗一直在欺负高句丽,随着刘彦抽调一部分军队回到中原,汉部对高句丽的参战力度有所下降,可百济和新罗依然像是打了鸡血似得不断往被北推进。
  拓跋代国与匈奴铁弗部的战争从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就开始,进行到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已经到了决胜阶段,战火在塞北草原上燃烧,似乎是已经蔓延到了河朔区域?
  几个局部战场之上,石碣赵国征讨塞北进入尾声,石斌彻底击败鲜卑斛斯部落,开始在幽州附近进行屯田。除开石斌征讨鲜卑斛斯部落,冉闵在西北的平叛已经结束,可张氏凉国却不断与石碣赵国有局部冲突。再来,石碣赵国在与东晋小朝廷边境上的摩擦越演越烈,眼见就要演变成为全面战争。不得不谈的是,青州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事,仅是规模大一些,交战烈度真没有比一些叛乱激烈多少。
  东晋小朝廷在边境上招架着石碣赵国,又是在寿春和淮阴方向屯兵,不但是如此,他们还需要对东南方向进行压制,似乎还在交州那边不断平叛。
  看上去似乎也就成汉显得消停一些?李寿先是与石虎达成盟约,后面受到劝谏不想着平分江南。可成汉也不是没有在爆发战争,他们除了与东晋小朝廷边界相邻之外,与石碣赵国也有边界线,再来就是西边上的高原羌一直没完没了侵袭。
  谁都有各自的麻烦,放大了整个“天下”局势而言,青州那边其实就是一小块地盘,仅仅是牵扯到了石碣赵国关于慕容燕国和东晋小朝廷才算是显得重要一些。
  季节进入了夏季,汉部对占领区的清扫行动稍微告一段落,大批不合作的家族被像钉子一般地一颗又一颗拔除,给予汉部“贡献”了大批的奴隶。
  按照商议,奴隶将会被送往各处充当主要劳力,解放出更多的青壮用于参战。
  征调青壮的事宜一直都有在做,要说没有影响绝对是假的,但就像桑虞所主张的那样,不管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眼前这一关总是要先渡过。
  在今天,刘彦再次见到了离开了大约两个月的宫陶先生,比较期待东晋小朝廷那边到底是怎么回复,对于要求册封至少一个州的刺史或州牧啥玩意的有没有被满足。
  事实证明东晋小朝廷对于慷他人之慨没有磨叽,就是对册封王号死咬着不放,武职上的册封也是尽显小气。
  其他的事情可以暂时不管,刘彦根本就没有掩饰自己的迫切,几乎是不要脸地从宫陶先生那里抢似得拿到晋·青州刺史和晋·兖州刺史的印绶,但一拿到手却是满脸愣住的表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