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821

  “都是人才啊!”刘彦说话的声音没有降低,目光当然是在观察局势,那是出现在远处的桓温所部和刚刚出营盘没有多久的一万石碣赵军。他说:“彦叔可愿为我参军?”
  古时候有一种特别的车叫巢车,那是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
  能够与刘彦一块上巢车观察的人可不多,无一不是汉部的重要人物,袁乔在被邀请一同登上巢车的时候内心里已经有足够的心里准备,一听却是脸色有些僵硬。
  袁乔是谁?他是东汉末郎中令袁涣玄孙,东晋国子祭酒袁瑰之子。在东晋小朝廷还是长合乡侯,曾经拒绝担任司徒左西属(九品官),现在却是作为公府掾(七品官)辅佐桓温。
  汉部的官职好像没有编订,也就是说什么官职是几品之类的,反而是仿古制走三公九卿那一套。
  简直就是诡异到没有边了,要说两汉时期的太尉、司徒、司空是三公,算得上是显赫无边,那么到现在也就太尉还保留应有的尊贵地位,倒是司徒和司空地位下降得有些厉害。九卿的那些就不用说了,之前是中枢才有资格,可到了两晋期间封国也能自设九卿(名字不同)。更夸张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地位无限下降,近乎于都快成为荣誉称号,连四征、四镇、四夷将军都有些不如。
  汉部仿古制完全可以,但要是汉部立国,文职上面或许关系不大,可依然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作为前三的武将官职,那么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许是在汉部或者称为汉国依然是前三,但……其它国家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满地爬,那该是多么尴尬?
  “参军是……是几品官?”袁乔必须要问,有些事情事先搞明白会比懵懵懂懂好。
  刘彦沉默了。
  “汉部并未立国。”桑虞用着轻松的语气:“正是有才之士获立功勋,以待荣华之时。”
  “我们有二十等爵。”纪昌对待刘彦之外的人从来就是面无表情,说话的时候亦是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爵位会是‘我们的国’立国之本,官职还有待商定用什么制度。”
  他们在这边谈无关战事……至少是与这次战事无关的话题,外面的交锋将要开始。
  桓温是带着两千多的降兵回来,比较令人看不懂的是那些降兵并不是捆绑状态,降兵除了没有身着汉军的战袍可是骑着战马拥有武器。
  最后一战的过程比较复杂,桓温是击败了王基,但是王基毫发无损离去,走之前给了桓温一个建议,那个建议就是收拢降兵,那些降兵是王氏给予刘彦的诚意。后面这点桓温并没有在书信上提起。
  至少是在隋唐之前,送人是一件比较流行的事情,例如在陪嫁给予劳动力或武士,好友与好友之间也会互相送私兵或是歌姬、舞娘、女伶之类的人。
  简而言之,王基后面送人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对刘彦释放,不是桓温。却是不知道桓温为什么没提,甚至不知道桓温到底会不会提。
  王鸾派出部队拦截桓温,刘彦派出部队进行接应,但看实际情况桓温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李校尉,可有信心再次以寡击众?”
  “末将会听从合理的命令。”
  “如今是在主营盘,是在刘公(刘彦)的注视之下。之前建立多少功劳,是呈现于纸面,怎么比得上在刘公面前亲自展现武勇更加深刻。”
  “末将的能力不在于个人武勇,而在于听从命令行事,率领袍泽去迎接死亡或是带去死亡。”
  不得不说,尽管只是接触半个月不到,桓温却是无比的欣赏李匡。他欣赏李匡的沉默寡言和对执行军令的毫不迟疑。可他不喜欢现在李匡明显的拒绝态度。
  说到底桓温不是这支骑军真正的领导者,他也清楚这一点,李匡不同意之后,只能是命令旗手向主营盘打旗语。
  “君上,桓温请求出营的部队配合协同攻击出了营盘的敌军。”
  刘彦看到了旗语,也能明白桓温的某一些心态,可有些话不能由他来讲。
  “桓温有能力,可显得桀骜了。”
  袁乔听到纪昌说那句话是一种担忧心理,有心插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知道纪昌是谁,更加清楚纪昌在刘彦内心的地位怎么样。若是真的要形容的话,他可以直接理解为纪昌是刘彦的忠实鹰犬,而能够成为统治者鹰犬绝不止是拥有能力那么简单,信任是互相给予,也就代表刘彦信任纪昌。
  就在袁乔想要说一些话的时候,那边的纪昌又说话了。
  “我们需要有能力的人,或许君上应该同意桓温的请求?”
  必须承认一点,袁乔有些不理解纪昌到底是想要干什么,或者是对桓温(可能还包含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了。
  石碣赵军的主营盘,王鸾当然也是站在巢车之上。
  王鸾已经知道所有应该知道的事情,其中就包括王基私底下给出的建议,那便是战争依然照打,可或许应该留条后路。
  王鸾也是属于石遵那一派,而石遵说实话并不是石虎众多儿子中得势的那一批。要是王家遭遇了什么,两人得出的共同结论就是石遵未必帮的上忙,这个在石虎发了疯似得部分阶级迫害晋人前提下真不是什么好事。
  【确实是太留条后路,但不是现在。】王鸾不是讲什么节操,是着实心有顾虑。有明确的消息显示一点,石虎有意撤换所有晋人将领,改为羯人或是羌人、氐人来掌兵。他皱眉看向了另一辆巢车上的那个人:【已经派人过来监视,下一步该是夺下兵权?】
  另一辆巢车上的人叫翟斌,他不是中原人士,来自于漠北的丁零。
  丁零的历史一点都不短,早在上古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只是他们先被匈奴所打服,后面又屈从于鲜卑,近期再向石碣称臣,从来都不是什么主流民族。
  对了,丁零人现在存在感很低,但换个名称或许会比较熟悉一点,可以叫敕勒、铁勒或是狄历。他们是漠北目前的实际统治者,部族人口众多,但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能够统一各部落。
  翟斌也在想着心事,他有意统一漠北的各部落,迎接属于丁零的辉煌时期,但那有一个前提,就是获取足够的财帛和资源,才会前来归附石虎。
  石虎给予翟斌的第一个考验比较简单,监视王鸾,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取而代之。
  简单而言,那就是认为冉闵的背叛(且这么说),石虎对任何晋人都不再相信,已经开始在干收拢兵权的事情,并且暗中部署一套处理完那批当官的晋人后,能够有更多的人可以支撑起国家的运作。
  不止是王氏察觉到危机,事实上张氏和郭氏也察觉到了。这三个中原目前最为得势的家族,他们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给予他们的选择似乎比较多?刘彦只能说是排在最后。
第266章
突如其来的决战?
  乱世之中影响力是靠打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刘彦虽然率军赢了几次,可因为崛起的时间太短,真心是没有多么大的威名。
  对于那些想要投机的人而言,刘彦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只有真正去了解刘彦麾下状况的人,例如用自己的败亡作为人情的邓恒,还有察觉到一丝真实情报的王基,等等一些真的明白刘彦掌握什么力量的人,他们才会产生重视。
  “要打起来了!”翟斌是个混血儿,看去是黄皮肤没有错,但鹰钩鼻和碧色的眼眸,有着一些白种人的特征。他隔着一段距离对王鸾大喊:“赶紧做出反应!”
  王鸾应该考虑自己该是当做没有听到或是恭敬回应。他的选择是恭敬回应,随后如翟斌所愿,派出了新的部队作为支援。
  翟斌的跋扈不是一时半刻才显露出来,是从来到徐州军的主大营就显得异常嚣张。
  王鸾将翟斌的跋扈和嚣张视作在威胁,那是石虎有了决断之后的肆无忌惮,而这个才是让王鸾最为揪心的一点。
  厮杀已经开始,桓温再次奔驰在所有骑兵的最前方,两军骑兵发生的第一个碰撞就是由桓温扫出手里的马槊。
  刘彦给了桓温三千骑兵,半个月不到仅剩一千六百,轻骑和辅助骑手的损失比较惨重,突骑兵还剩下约有七百。
  突骑兵说白了就是专门为了冲阵而存在的一个兵种,在双方的骑兵互相冲撞的那一刻开始,马蹄声中拌杂着惨叫、马嘶、闷哼,几乎每时每刻都有骑士从马背上掉落,随后被双双交错而过的战马踩成一具残破的尸体。
  “他能够应付得了。我们去侧翼,等待是直接参战,或是拦截敌军的援军。”
  骞建同就是被派出支援桓温的骑兵指挥。他不喜欢桓温,不是因为感受到地位上的威胁,是因为桓温没有把将士视为袍泽,是当做建功立业的工具。
  骑兵啊!虽说中原的骑兵已经显得不值钱,可谁不是小心翼翼地珍惜着?桓温纯粹就是骑兵不属于自己的,不拿损耗当回事,不管有多少战果,好好的一支精锐骑兵出去逛了一圈,折损进去约一半?怎么看都属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珍惜。
  汉部总共才多少骑兵?一下子损失了一千四,那是四年来很努力在累积的骑士!
  石碣赵军果然派出了新的部队,骞建同看一眼杀得难分难解的战场,再看一眼主营盘方向的旌旗,主营盘没有下达什么指令。
  “迂回!!!”
  “呜呜呜——”
  幸亏所在的是平坦地形,两军的营盘也留出足够的空间,要不可容纳不下接近三万的骑兵来交战。
  “君上,桓温有点支撑不住了。”
  “他没有求援,不是吗?”
  刘彦保持着足够的平淡之心,哪怕是战局向着决战阶段的趋势在发展,他都表现出一名统帅该有的自信,不会因为一时的态势改变而激动或是慌张。
  事实上桓温觉得自己还能坚持,尤其是那两千降兵加入到交战牵扯石碣赵军部分兵力,他认为自己还能依靠手中的精锐再次进行凿穿。
  两千王基示意归降的降兵真的在参战,是站到了汉部的这一立场在对付原先的友军。率领两千降兵的人叫王永,他是王基兄弟的嫡系子弟,受命先行投奔刘彦,算是王家的下注,也是观察者。
  王永今年二十四,一身武艺只能说还行,但世家子弟该接受的教育一样没缺。他还不知道桓温并没有将情况告知刘彦,之所以参战是要展现出自己的存在感。而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唔?”刘彦显然是注意到降兵竟然参战,讶异道:“桓温还是很有一套的嘛。”
  事实上王永的参战真的起到了一些作用,不止是牵扯到一些石碣赵军,还是石碣赵军产生了迷惑和困惑。
  武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不会很难发现对方身上是什么“味道”,石碣赵军几乎是第一瞬间就发现王永所率的轻骑与自己有相同的气质。双方开打之后,绝对不止一个石碣赵军在郁闷一点,那就是投降过去竟然立刻反过来打自己,汉军是给了那些前友军什么好处,值得前友军这么卖命。
  “谁在指挥降兵?”
  “回君上,暂时不知晓。”
  刘彦会问,是发现降兵不是在胡乱冲杀,选择的路线和时机或许不一定正确,可表现出身在战场该有的判断能力。这样的军官只要是培养一下,可以作为一路主将使用,但能够建立多少功业,或者说承担多少责任就有些不好说。
  石碣赵军的主营盘当然也发现了那一情况,王鸾稍微一愣就恍然,翟斌则是有不同的感受。
  【王基……他竟然这么做!?】王鸾震惊之中更多的是错愕,也不知道是生气还是恐惧,手一直在抖,想道:【事态已经恶化到这样的地步,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
  都是家族的核心,谁不清楚面临什么的时局该有什么样的举动,只是王基搞得太大也太明显了!
  那一刻,王鸾想的不是怎么去应对正在发生的战事,他在思考王基为什么会干得那么明显,那已经近乎于是不管不顾了。
  翟斌是丁零人嘛,投靠石碣赵国并不是很久,要说对石碣赵国有什么归属感绝对是扯淡。他对于降兵反戈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觉得石碣赵国果然是严重地走下坡路。他不知道的是,中原世家就是这种鸟样子,可以在上一刻忠心耿耿,下一刻也许就背后捅刀子。
  可能是心思过于杂乱,王鸾和翟斌都没有发现一点,明明是一场拦截战,可因为一再增兵的关系规模已经显得有些大。
  “军主,汉军的辕门大开,有步军出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