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821

  “协同!”袁乔满脸的严肃:“汉军临战布阵,战中变阵,近乎没有任何停滞和不协调。”
  “此等步军,恐怕与之强汉的铁血劲旅不相上下?”桓温可是一个有读史书资格的人,他有些憧憬,又有些渴望:“曾经的汉军,只要箭矢不缺,胡人只能退避。他们是有车阵,而今却是使用盾阵,战法不同,却是同等犀利。”
  桓温和袁乔都是明白人。
  骑军或许不需要什么军阵,只依靠其短途机动性,灵活多变的选择性,驾驭起来也就是那个样子。
  步军不同,步军中的乌合之众和精锐,表现出来的就是翻天覆地的两个模样,那无外乎是能够组成阵型或不能组成阵型。而能够步阵而战就能够称之为精锐,那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操练,可以办到令行禁止,能够依照号令而厮杀。
  不管是年代,士兵但凡能够令行禁止才算是精锐,士兵哪怕是有再好的杀敌本领可不听命令,也只是兵油子。而兵油子在军中是害虫,存在的害处更大,既是所谓的一颗老鼠屎会坏掉一锅粥的道理。
  两人不知道汉军的精锐步卒有多少,他们只知道一点,汉军在中原经过这一战,显示出来的实力在中原绝对有一席容身之地。
  “着实是……”桓温有些患得患失:“我俩很难回去,已经表示效力,却不知道刘使君……不,是君上会怎么对待?”
  袁乔一听脸上的表情更苦了:【参军到底是几品的官职嗳?元子似乎还没有被任命官职?】
  这个时候刘彦已经在进行新的部署,他们会在这边进行必要的停留,是处理战俘问题,也是部队到了必须休整的时刻。
  认真讲起来,自挥军西顾之后,汉军大半年来一直都是处于临战状态或者直接是参战状态,一再作战下来要说不感到疲惫是假的。
  对,汉军在徐州战役刚刚取得大胜,恰是士气最高的时刻,但精神上的亢奋真无法解除身体上的疲劳。以这种状态而言,继续打下去的害处绝对大于好处。
  “这边的结果会传到江都和江水祠。”纪昌面无表情地进行着述说:“徐州军主力被歼灭,必定会对江都和江水祠的石碣赵军造成致命影响。我们猜测,谢安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该是很短的时间就能够拿下江都。”
  根据情报显示,谢安已经绕着江都打了一个月以上,他的选择是先切断江都守军与江水祠之间的通道,使得间隔不到三十里的两个江防重地成为孤立之势?
  “谢安围点打援用了太多的时间,他的副将王坦之是野战的指挥。”纪昌对王坦之比对谢安更加感兴趣:“因为需要围困江都,又要切断道路,王坦之手头的兵力并不多。我们所知道的情报中,王坦之以寡击众先后击溃石碣赵军六次。”
  自刘彦建立汉部以来,屡次打的也是以寡击众,只有亲身有着类似经历的人,才会知道想要少打多是多么的艰难,对战场发挥的要求是多么的严格。
  “王坦之吗?”刘彦带着满满的兴趣:“也掳过来好了。”
  那一刻,桓温和袁乔的脸色是青白交替,他们就属于是自动“送货上门”,听刘彦那么一讲好像档次低了一些?
  汉军至少五天之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军事动向,该段时间内主要是消化战果,针对伤患进行良好处置。
  各个局部战场是随着主战场分出胜负全部停战,兰陵、缯县、蔇亭、囊贲、郯县……等八个区域被轻易拿下,整个东海郡除了沿海的一些区域大半落入汉军手中,兰陵郡本身则是被汉军全面攻占。
  东海郡距离长江的平面地图可是有近七百里,中间间隔着彭城郡、下邳郡,自然也少不了郁洲这个曾经的黄河出海口(唐时黄河又改道到了这边)。
  刘彦一点都没有想要攻取徐州的意思,他占据青州都没有开发过来,再占据一个徐州等于是铺得更广,那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毕竟地盘真心不是越大越好,是要能够形成发展,有服务于战争的潜力,无力发展又地皮太大只会牵扯更多兵力浪费在屯驻,导致兵力分散。
  “搜罗人口,不管是不是愿意,迁徙前往青州!”纪昌针对这个方案已经计划了许久,是没有进军徐州之前就已经搞定,后面只是需要进行略微的调整:“彭城方向不要过度刺激。”
  石碣赵国的徐州军瓦解,可彭城是石遵的封邑,没有搞错的话他手里可是有一支私军,数量应该是有个两三万?
  石碣赵国不像是华夏文明建立起来的政权,石勒和石虎都没有规定谁不能将私军开出自己的封地,那么也就是说石遵要是认为有必要完全会挥军来攻击汉军,甚至根本不需要向中枢请示。
  “转移人口要迅速。”刘彦拿捏不准石遵会不会出兵,那样一来一分一秒对他们来讲都显得关键:“王基和王鸾都想下注,可以用他们的渠道窥探一下吗?”
  这一下都是全部摇头。
  家族分开几家投注,除非是投注的一方有鲸吞天下的实力或趋向,要不然分离出去就是各为其主,这个已经成为潜规则。
  “君上,现在或许不宜太过刺激石遵。”纪昌皱着眉头:“我们……身后的孙伏都已经动作很大,再则是姚弋仲……着实是……”
  说出来都有些伤士气,真的就是一场战争接着一场,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停下来。要不是刘彦坚持要找东晋小朝廷麻烦,是该早就抽身北返的。
第275章
无尽的苦涩
  还是那个问题,汉部的人口太少,需要用任何的手段来增加人口数量。
  攻略徐州不是为了地皮,除了灭掉来自青州南部的威胁之外,为的就是人口!
  “东海郡会为我们增加二十万左右的人口?”刘彦对石碣赵国的治理真的是感觉糟透了,哪怕是攻取首府得到典籍和文牍,上面写的数据竟然是石勒开国时期的,那么多年过去根本就不能作为参考:“兰陵郡数量略少,能够个十万就算多。”
  大批的人口迁徙会是一个大问题,再来是想要人口需要面对众多的坞堡和城寨,不解决那些地方豪强根本就没有人口可以获得。
  关键的问题摆在刘彦的案几之上,太多太麻烦的事情不是随着战事的结束不见,是反而更多。
  拥有坞堡和城寨的地方豪强不会轻易妥协,那是石碣赵国数十年来拿他们没有给养成的底蕴,摆在汉军面前的是,寻找典型来个震慑。怎么震慑还是问题,干得好了可以让其余的地方豪强妥协,免得一个接着一个慢慢打。
  要是震慑不起作用,汉军没有可能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一个一个打过去,千万不要忘记青州的威胁不止来自徐州,冀州方向的孙伏都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姚弋仲似乎也从兖州方向正在逼近青州。
  “先找最强的坞堡攻破,给予其余豪强震慑。”桑虞思考了一小会,无奈地说:“若是不起作用,我们不是新征召了大批新兵吗?只能由少量老兵带新兵攻击坞堡。”
  “做好两手准备吧。”纪昌其实是比较倾向于直接攻击彭城,攻下彭城会是最好的震慑,杀掉或是俘获石遵也能够为称王建国打造声势,可惜的是没有那个时间。他说:“调动新兵部队过来是急迫的事情,恰好是顺路。”
  不要忘记由沂水这么一条水道,汉军可以用船运输部队过来前线,理所当然也能从前线运回平民,那么来往可算是不会空船。
  本来他们以为会在徐州获得更多的东西,但是想象中与现实有些不同,例如谷类粮秣就没有获得多少,倒是牛羊的数量看起来较为庞大。
  要是仔细想来似乎也是那么一回事,胡人大多是以牛羊为主食,植物类的食物因为石碣赵国农耕生产力下降得不成样子,数量上肯定是趋于少数。
  “君上,马、牛、羊恐怕很难使用舟船运载。”田朔是幸福中带着痛苦:“数量太多了。”
  这一次击败石碣赵国的徐州军,因为是困死的围歼结局,俘获的战马就超过十万匹,牛马数量合起来总数约有十七万,真真是很大的一批物资。相应的草料数量亦是庞大,毕竟像是马、牛、羊本身还会是吃草料居多。
  “我们还有至少两场以上的大战事。”纪昌有点强颜欢笑的样子:“恐怕……孙伏都对我们的试探已经开始了?”
  按照汉军这边的猜测,已经吃过亏的石碣赵国应该是会转变一下策略,不再单独一路过来被各个击破,以雷霆之势如泰山压顶一般地多路同时发动总攻击?
  刘彦手头能够用于野战的部队是多少?之前还有五万左右。徐州之战结束,剩下能够用于作战的主力仅剩三万五。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尤其是接下来可能要面对两路以上的进攻,汉军的野战主力集中起来还有得打,分作两部分绝对不行。
  该怎么应对一直在艰难地完善,既定计划是找个必守之地建造工事固守,下密、平寿、淳于一整套的掎角之势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才动用庞大人力物力来不断完善。
  “我们在这边最多再拖延一个月。”纪昌忧心地看着刘彦,说:“再多,后方真的不稳。”
  刘彦要坑晋军,可距离着实有些远。
  看看晋军的行动速度,再看攻击力度,好好的一场北伐打得有些拖拖拉拉,接近两个月投入的兵力依然是不到两万。
  “边境线太长了,赵军占据着部队数量优势,再则是原定越好的燕国和凉州军不见动静。”桓温道出了实情:“缺少燕国和凉州军牵扯赵军,仅有君上这一路让朝廷觉得不妥。”
  刘彦明白了。
  东晋并不指望汉军能干出多大的事情,依然是当做可有可无,要不也不会在刘彦率军与石碣赵军作战的时候,小朝廷还想着在青州搞阴谋。
  纪昌问:“若是小朝廷知晓徐州军被歼灭,会向徐州增兵吗?”
  “朝廷的统治区与赵国的边境线很长,屡次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袁乔苦笑着说:“车骑将军(庾冰)手头虽有数万兵马,可……除了徐州还要应付豫州与荆州。”
  “原本已经消停的成汉,得知石虎要倾全国之兵南下,李寿调兵遣将又有动作。”桓温一脸的无可奈何:“仅是巴氐一带,李寿便屯兵五万,随时可能入侵。”
  得,又是一副看得就烂的摊子,要是从全盘来看,东晋小朝廷需要应付的地方真的很多,几乎处处都是破绽。
  要是晋军有个四五十万应付多个防御区还好,偏偏人口和生产力的限制东晋小朝廷养二十万军队都显得困难,自然就是处处受制。得真是要感谢长江,更要庆幸胡人不堪水战,要不边境线那么长,石碣赵国又在可调动兵力上完全占优,东晋能扛住就怪了。
  “什么!?”庾冰也是一个美男子,他俊美的脸庞却充满了错愕和难以置信:“刘郡公歼灭十余万徐州军?”
  汉军与石碣赵军激战的结果传到东晋这边,那已经是十来天之前的事情。
  “消息确切无误!”王坦之头就像是点米的小鸡一般,他今年才十三岁,不过却是长得很是魁梧雄壮:“是元子派回亲兵送来消息。”
  桓温和袁乔被扣押的消息也是一同给送了回来,不是书信上写,是由桓温派回的亲兵用嘴巴说。
  庾冰根本就没有功夫恼怒刘彦扣押人的事情,完全是被石碣的徐州军主力覆灭所惊到:“不能吧?王鸾手中不是有接近三十万兵马吗?”
  “号称的,真正的兵力是十二万出头。”王坦之年轻说话也就无所顾忌:“刘郡公仅是用五万不到的兵力就全歼了那十二万,简直太厉害了!”
  庾冰一脸的懵逼:“五万?真正的兵力多少?”
  没办法,这年头谁不讲个号称?有个数千人就敢喊数万,有个数万就敢喊数十万,庾冰拿捏不准刘彦到底有多少部队并不显得奇怪。
  “没,刘郡公没号称,是实打实的五万。”王坦之一脸的敬佩,说道:“据元子透露,甲骑具装接近三千,突骑近万,轻骑也是近万。骑兵如此数量,但元子真正觉得无比精锐的是一支约有万人的步军,是一支面对数万骑兵能够结阵而战,战而胜之的强悍步军!”
  主要是结阵而战的那场战事给桓温的印象太深刻了。他用很多的字句去介绍那支汉军步兵,特别强调弓弩之犀利,甚至断言只要箭矢不缺无人能破。他最后还提示,汉军绝对不止那些精锐步军,毕竟光是甲骑具装都有三千,再有近万突骑,没道理精锐步军会只有一万。
  “难怪了……”庾冰一脸的惆怅:“刘郡公敢于在胡人满地的中原举起汉旗,怎么会没有依仗?只是短短四年能够发展成这样,着实令人无法明白。”
  “将军,徐州军已经覆灭,江都与江水祠的守军必定要慌。”王坦之一脸的渴望:“攻取江都与江水祠已经不成难题,该趁着难得机会举兵渡江,拿下淮阴一带就在此时啊!”
  庾冰当然知道现在是最佳机会,但他有疑虑,是很大的疑虑:“刘郡公歼灭石碣的徐州军主力后,可有进逼彭城?”
  “这个元子没有说。”王坦之想了想:“刘郡公应该不会去打彭城,该是挑选易于攻取的郡县扩大战果?”
  庾冰拿捏不准的是刘彦手里到底是有多少兵力,再来是刘彦有没有心思攻占徐州。按照庾冰看来,刘彦之前并不重视石碣赵国这边的领地,反而是极力开发海外之地,说难听点就是有点舍本逐末。
  “打探消息吧。”庾冰满心的纠结,沉默了有一小会才说:“若是刘郡公进逼彭城,我们便增兵北上。”
  王坦之深深地看了一眼庾冰,眨巴眨巴一下嘴唇:“是后面那些废物又扯后腿了吗?”
  庾冰一脸的苦涩:“早有所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