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821

  没办法,中原的晋人一再被清洗本来就少,觉得自己是汉人的就更少,刘彦要是不主动融合可以融合那些人,人口的制约将限定他们可以迈得多远的脚步。
  至于说不讲文化认同,去讲血统什么的,炎黄苗裔的扩张史上不知道融合了多少异族,压根就不存在什么血统论,再来是……刘彦是后世穿越而来,后世历经那么多的沦陷,再有胡人自行汉化改姓,血统一再融合之下,讲血统等于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
  刘彦按照文化去认同,是一种主动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汉文化会是绝对的主流,建立的国家里面只有汉人而不会有其余民族,再来是只会融合有相同外貌的人,对于黄皮肤之外,甚至是什么金发碧眼,绝对不会融合进汉人的大家庭。
  讲真心话,一个只有一个民族的国家才会是一个最纯净的国家,民族越多的国家越脆弱,遭遇到什么困境的时候越是容易崩溃。所以讲什么多元化都行,就是别讲什么多民族团结,因为不同民族根本就团结不到一块去,奥匈和所谓南斯拉夫就是最好的榜样。
  刘彦在思考事情,无视掉下方那些频频看来的目光。
  沉重的战鼓之声先被敲响,后面是轰隆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引得城楼之上的众人将视线移过去。
  “这个阅兵是个什么说法?”
  “古已有之,相传西周幽王最喜欢干这事。”
  “幽王?那个为博褒姒一笑,戏弄诸侯的幽王?”
  “没文化不要乱讲话,国家兴亡岂是一介女子能够造成的事?分明是当时周国抵御东夷和犬戎连连征战,那些个诸侯受不了连连征战找了个借口拒绝出兵。”
  “也对……”
  不是也对,是非常的对,把国家的兴衰推给一个女人,君王包括满国的文武觉不觉得丢人现眼。例如商推翻夏和周推翻商,可以看到总是有一个末代残暴的君王,必然还会有一个祸害众生的女人。
  那些将历史那么记载的人,无不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历史为胜利者书写,还能奢望胜利者将战败者写得多好?往好了写,岂不是说自己混账竟然造反。只有将战败者写得无比不堪,那才能向天下众生说明自己完全就是被逼的,结果是被逼着、逼着、再逼着……天下是老子的了。
  西城外正在集结的部队不算少,但他们并不是直接过来城楼这边,是出了营盘之后在空地上进行排队。
  刘彦已经站了起来,他的左边是纪昌、吕议、蔡优、桑虞等文士,他的右边是徐正、李坛、吕泰、骞建同等武将,等于是被左右拥护着来到城垛边上。
  既然刘彦都已经站起来并走过去,其余的使节等人就没有必要待在原地,也是全部围拢到了城垛边上,该是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待在一块,看去颇为有些泾渭分明。
  有一点比较奇怪,北方草原上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正在开战,可是来到下密的两波鲜卑人看着并不怎么剑拔弩张,甚至阳裕和李洪对拓跋孤带显得还很尊重。
  拓跋代国来到下密这边的人不算多,第一批是以拓跋孤为首的近三百人,其中就有帮助拓跋什翼犍建国的长史燕凤。
  说起长史这个官职并不算高,但长史在一些国家中实际上权力只比君王底,比任何人都要高,那是总管国家行政与军队后勤,导致国家的丞相、司马、司徒啥玩意的人也要尊重长史。
  纪昌在汉部就是作为长史,因此他能够站在最靠近刘彦的位置。
  汉部已经有建国的计划,很快就会公布。建国之后,刘彦理所当然就是君王,纪昌会转任成为左丞相,以后在汉部只会有局部战区的长史,不再有总管国家行政和军队后勤的总长史。
  除纪昌为左丞相之外,桑虞会就任右丞相,蔡优为治粟内史,吕议为典客。这些是已经预定的官职,其余则是依然在选任之中,包括关于武职的官职全部都是。
  没有错,刘彦没有跟得上时代潮流,不是走九品中正制,也不是三省六部。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闹的,总不能是官职大把,然后真正任命的没有几个吧。
  别说什么三条腿的人不少找,想当官的人大把,之类的荤话。以为官是能随便当的?认识几个字就能当好官?要这样的话,大天朝还不早实现全民奔小康,怎么可能喊了无数次结果是经济倒退到只能依靠卖地皮撑GDP的地步。
  不是谁都能当官,官职也不能随便塞个人,将不正确的人塞在不正确的位置,那会是很糟糕的局面。
  说拓跋孤等人只是拓跋代国的第一拨人,那是因为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之后的那几批并不是使节团,是拓跋什翼犍用来偿还欠汉部的债务,也就是几场战争中的战俘,也有拓跋秀的部落人口。
  关于拓跋代国后续的几批人,汉部会使用海上船只接送,这里面慕容燕国给放开了路。
  是的,慕容皝竟然选择一边追杀拓跋什翼犍一边给予方便,其中就包括汉部这边继续给拓跋代国运送物资,只不过慕容皝要抽取其中的三成,是除了拓跋秀的嫁妆之外,两头都要抽取三成。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加强汉部的实力是有威胁,但更多是有好处。”李洪眼睛在看着外面的军队进行集结,嘴中说道:“谁都需要青州来吸引石虎的兵力,汉部的人力得到增加,总是可以撑更久一些。”
  知道什么情况吗?哪怕是眼见为实,比如来到青州看到重建状况,来到下密看到汉部军队质量还算不错,可是包括阳裕和李洪在内,慕容燕国那边依然不觉得刘彦麾下的实力怎么样的强大。
  “只是发展四年罢了,撑死也就一两万精锐,其余不过是乌合之众。”阳裕是用正常的思维在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估计是他们将最好的东西呈现出来。”
  那么一说……似乎也能理解啊?再来就是慕容燕国的所在地毕竟是离中原远了一些,哪怕是知道刘彦一再战胜石碣赵国,可慕容燕国也能够吊打石碣赵国。这样一来刘彦能战胜石碣赵军又有什么了不起,听闻刘彦还只和石碣赵军打过两次正规战,一次是泰山郡一役,第二次是徐州战役。
  真的,阳裕与李洪一边说话还一边看着越来越近的汉军,可是他们对汉部的轻视依然不改。
  说到底,要是慕容燕国正视刘彦的汉部,他们就不会生出帮助刘彦增涨实力的念头。而慕容燕国想要刘彦的实力再强一些,为的就是在他们南下的时候刘彦可以支撑更久一些。
  古时候的阅兵是个什么模样,刘彦对此没有太多的慨念,他是按照大天朝的阅兵概念来,既是让部队在远处结成队形,然后缓慢地从城楼之外列阵而过。
  首先出现的自然是骑兵,李坛作为虎贲军的虎贲校尉是骑跨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身后是人和马皆是一身铁甲的虎贲军骑士骑马缓缓而过。
  “甲骑具装。”阳裕刚才一直沉默着看下方,重新开口的时候语气不再那么轻佻:“我原以为那是谣传,没想到真的有三千的甲骑具装!”
  李洪已经是一脸的震惊,他是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武人,立即说:“不是样子货,兵甲器械精良,骑士也是悍卒。”
  知道虎贲军的成员怎么来的吗?按照武力来作为判断,每个人起码都是十人敌。要是按照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他们下去普通部队最起码都能当个百人将。最重要的是,他们一个个都是历经数十战,就没有是温室花朵一般的人物。
  虎贲军走过之后,出现的是突骑兵。
  新出现的突骑兵,他们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装备,是那无论怎么看都是横竖一排的队列,以至于看到的人都是一脸的错愕。
  “战马是怎么调教的?竟然能够控制得如此完美!”
  这个要去问系统,因为列着方阵而过的是系统骑兵。
  再来是弓骑兵,他们的出现又是让城楼之上议论纷纷,比如为什么只有远程攻击武器,看不到什么近战兵器。
  还没有从迷惑中醒过神来的众人,他们下一刻直接是情不自禁地张大了嘴巴,怔怔地看着踩踏同一节奏步伐的步兵方阵。
  出现的第一个步兵方阵是大剑士,一个个起码是二米一的身高,就是那么身穿重甲手持阔剑。因为队列太过整齐的关系,又因为士卒真的太高大和壮硕,列着阵型踏步前进就仿佛是一道钢铁的墙壁在往前移动。
  大剑士走过之后,先后出现的是长枪兵方阵、连弩兵方阵这些系统部队……呃,对外的称呼是叫禁卫军。
  等待禁卫军走完,接下来才轮到非系统部队,他们走得或许没有多么整齐,但是看精神面貌也绝对是当世一流。而这个精神面貌纯粹就是用石碣赵军的尸山血海给喂出来的!
  “一定是将能拿的出手的军队给摆出的。”
  “是、是啊……”
  阳裕嘴巴里是那么说,但他开始怀疑扶持……不,是放纵,好像也不对,总之就是刘彦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弱啊!
第308章
军容之鼎盛
  讲真不带假,慕容燕国真的一直以来都认为刘彦哪怕是强也会有个限度,毕竟刘彦从一无所有到现在也就是四年。
  四年的时间能干什么?按照当今年代的生产力而言,四年真的干不了太多的事情,哪怕是拥有足够的人口,在慕容一家子想来四年也就够刘彦极力自保,或许连自保都会显得堪忧。
  甚至可以说,慕容一家子认为刘彦比刚刚实现割据的冉闵还弱,指的是军事实力方面,不是经济能力上面。毕竟刘彦一直都在往外大卖食盐,只要是不傻肯定知晓汉部在经济实力上弱不到哪去。
  现在,现实似乎抽了来到现场的慕容使节团诸人一嘴巴子,他们要是再不承认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压根就不配作为一个正在高速崛起的区域强国。
  “一定要向王上建议中断拓跋代国与汉部的贸易。”阳裕知晓慕容燕国的国策:“我们已经教训完拓跋代国,本来也有意将地皮空出一部分给拓跋氏,计划中只是利用刘彦。”
  所以说,说起来十分的怪异。慕容鲜卑将周边能揍的都揍了一遍,对同为鲜卑族的宇文鲜卑、段氏鲜卑、拓跋鲜卑更是轮番打了个遍,偏偏揍一顿之后总是会可以留给那些部族一些喘息之机,施行的不是什么灭亡政策。
  慕容鲜卑南下的计划整整做了十来年,他们一直都在蓄积力量,横扫周边也是为了南下在做相关准备。在南下为前提的国策下,他们会容忍许多东西,其中就包括刘彦硬生生地在辽东那边强占了一个半岛。
  事实上,慕容鲜卑能够容忍刘彦在辽东强占一个半岛的原因比较简单,慕容皝的话说得无比粗糙,直白说只因为刘彦是鲜卑铁弗,算是半个自己人,既然刘彦在中原那么凄惨,就借个地皮给喘息。
  现在阳裕看来嘛,慕容皝好像是想岔了,人家刘彦可没有在中原混得相当糟糕,看去还混得非常不错,各方使节团会过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得不说的是,各方在派出使节团前来青州的时候,仅有冉氏秦国和张氏凉国有事先沟通,其余慕容燕国、拓跋代国、东晋小朝廷都是自行决定,会碰到一块纯属凑巧。
  城楼下面还不断有部队结成方阵走过,军容之鼎盛,数量之众多,无不在呈现一个绝对的事实,那就是汉部绝对没有一些人想的那么弱小。
  “多少了?”
  “该是有一万以上。”
  “后面还有更多的部队。”
  “总数约有三万左右。”
  参与阅兵的都是野战主力,他们从营地出来列队,再结成方阵从城楼下走过,绕了一圈是到旁边的空地静立不动,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一场阅兵从早晨的辰时初刻(七点)进行到临近午时四刻(十二点),众人观看阅兵的同时,后面有众多的侍从和侍女忙碌着。
  众多人抬来了案几等工具,再摆上必要的餐具等物,城内下方临时弄起来的厨房已经开始烹饪,导致阵阵的香气传到城楼之上。
  阅兵不是单纯的走正步,各个方阵走完之后,是各个兵种的演示,给予各方代表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千具装重骑摆成锋矢阵进行冲击,那马蹄踩踏的动静让城楼之上也会出现轻微的颤动。
  若说虎贲军表现出来的是侵略如火的攻势,突骑兵则是展现绝对完美的分割包围演练,弓骑兵演示奔射,骑军的演练对于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是内行看门道,对于东晋小朝廷、张氏凉国、冉氏秦国则是尽显震慑。
  “那支虎贲军是我们帮忙操练。”蒋干得意地说:“一开始只是不到五百人,后面才发展成为三千。”
  谢艾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虎贲军的甲胄款式有两种?”
  说的是系统甲骑具装和非系统甲骑具装的差别,最明显的是非系统甲骑具装属于隋唐时期的明光铠,系统具装重骑则是偏向于扎甲款式。
  “……”蒋干根本就不知道,随口说道:“该是有我们不清楚的战术需要吧。”
  其实要是注意区分的话,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汉军甲胄有两种体系,一种是刘彦主导下趋向于隋唐时期的明光铠体系,另一种是两汉、三国时期的扎甲体系。两种不同的甲胄倒是有一点很是相同,那就是都属于锻造,绝非是熔铸。
  汉军的骑兵表现出来的组织度很高,尤其是突骑兵和弓骑兵表现出来的协同配合令知晓门道的人,一个个看了绝对会感到发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