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1

  怪叫着,囔囔着,十来个选择迎战的胡骑,他们与刘彦等骑兵对冲的一个照面,胡人落马者超过半数,刘彦这一边倒下了两人。
  【系统的侦查骑兵果然还是不行,只能等系统升级到“城堡时代”,生产专业的骑兵单位。】
  说是慢,那是快,对冲过后的刘彦等人径直又向迟疑不定的另外一些胡人杀过去。
  突然出现的武装与胡人展开厮杀,数千逃亡之众什么情绪都有,就是没有人选择共与杀胡。他们之中几乎都是青壮,要是有老一辈的人或是历史知识渊博的人,看到刘彦所部是猩红战袍外加黑色甲胄,肯定是能够认出那是强汉时期的军队戎装。
  现在的东晋军队,战袍基本上是白色,然后是扎甲款式的甲胄,逃奔的数千人看不懂刘彦等人是哪里来,可是怎么也不会认为是属于东晋朝廷的军队。
  骑兵在前,歩卒在后。
  刘彦用系统生产出来的各种步兵一直被他戏称为生化机器人。机器人是有什么特点?就是输入指令之后无条件服从,他们按照长矛兵在前列,剑士分为左右斜翼队形,弓兵在后,踩踏着整齐的步伐一直推进。
  与刘彦等骑兵对冲交错而过的胡骑,他们没有奔跑多远立刻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阵箭雨。
  长矛兵依然是在向前冲锋,没有被箭雨射下马的胡骑撞上了长矛组成的刺猬,人与马被长矛刺穿,长矛兵却是悍勇地稳步推进,哪怕是有被撞倒,只要不是致命伤都依然从地上爬起来,快速跟上还在推进的队伍。
  随同一起冲锋的晋人士兵,他们看到袍泽那么悍不畏死被极大鼓舞,吼着“杀胡!杀胡!”,冲向了那些摔在地上还能动弹的胡人,几个人围过去一阵兵器乱砍。
  厮杀没有那么快结束,不过刘彦等人在厮杀,也不是没人去搭理傻愣在原地的数千逃亡之人。
  田朔就是带着一些人在向逃亡之人喊话,他们喊得比较明白,想要活命的人可以加入汉部。
  汉部是什么鬼?其实就是刘彦认为自己绝对不是什么晋人,是汉人。包括田朔在内的晋朝文化人对汉人有着别样的理解,那都是匈奴人刘渊灭掉西晋建立汉国惹的祸。
  刘渊建立的汉(前赵)早就被灭了,可是匈奴人自称汉人,建立汉国的历史并不久远,搞得天下人认为现在自称汉人就等于是匈奴的那个汉。
  刘彦对东晋十六国的历史并不是那么了解,自称汉人,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匈奴人的那个汉,他又没有建国,那只能是汉部,所以汉部又等同于是一个部落或者部族。
  匈奴人对晋人可不仁慈,不过匈奴的汉国(前赵)已经在公元329年被羯族人石勒灭掉。成为中原霸主的羯族人,他们建立的后赵可比匈奴人残暴得多,另外也是还活着的晋人对近几年遭受的苦难印象比较深刻,哪里还管汉部究竟是不是匈奴人的部落或部族。
  “我们并不是什么人都要!”田朔是文士打扮,他微微昂起了头,脸上满满都是傲慢:“拥有手艺的人优先,拥有家人的优先,愿意成为汉人的优先……”,念了好几个优先,可是并不能阻挡逃亡人对生命有保障的热诚。
  再说一次,曾经的强汉早就被扫进了历史尘埃,晋人,特别是被丢在北地和中原的晋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早就便成了软弱和驯服的羔羊。田朔越是傲慢,表现越是蛮横,晋人就越期待加入。
  现在啊,晋人找个好主子才能有生活保障已经是共识,有人愿意收留他们,那么他们就不再是流民,能被胡人收留更好,至少是得了个庇护。
  要是那些逃亡的晋人知道刘彦所谓汉部的实情,了解到刘彦现在不过是龟缩一隅在青州的长广郡(位于青岛)一带,民不过两千,武装不过是五百,还不知道愿不愿意加入那个什么汉部。
  当然啦,上述的民和武装是刘彦排除系统发展起来的那些,属于系统发展起来东西还是很可观,不过这个后面再提。
  浑身浴血的刘彦回转,他也不下马,想对田朔说什么的时候,对方先开腔了。
  田朔持礼甚恭:“大王!小人不辱使命,已经收拢了这批流民。”
  刘彦本身并不喜欢被称呼大王,总是让他感觉自己像是土匪路霸似得。对了,他穿越之后其实是听不懂这个时代的语言,幸亏是系统附赠了一套翻译系统,结果是他能够听得懂和能说所有的语言。
  中华大地的语言从来都不固定,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官话,然后一地有一地的方言,大多数的方言被称呼为古汉语。现代的普通话(国语)其实是满清统治时期沉淀下来的北京腔。
  “很好。”刘彦觉得时间紧急,也就长话短说:“按照事先的安排,你带着他们先启程。”
  他们所在的地方叫东莞郡(可不是广东,位于现代莒“jǔ”县),之前先后在东海郡、琅琊郡、等等地方活动过,自然是趁后赵动乱抓紧时间收拢流民用以增加人口。
  刘彦是知道石虎攻打前凉和东晋都不顺,将火气发泄在国内晋人身上,导致大批晋人南下逃亡,才带着人出来溜达。他这一溜达发现哪里都在乱,心里一想“这大有可为啊!”,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地乱溜达。
  前前后后,刘彦已经带人收拢了六七万的流民,不过能安全送回多少心里极度没谱,大概就是一种广撒渔网的心态。
  “大王!您已经离开部族那么久,应该回去了。”田朔其实并不知道刘彦的落脚地在哪,他是晋人嘛,心态比较独特,特别是知道刘彦没有子嗣又没有长辈之后,时时刻刻都在劝:“不然,恐防不测啊!”
  说起来,要是刘彦真的是匈奴人,离开部落那么久,权力极有可能为人所夺。或者说,他如果没有“金手指”支撑,也许也不会那么放心地出来。
  “是该回去了。”刘彦城府还没有那么深,露出了既是怀念又是担忧的表情:“也不知道发展得怎么样了啊!”
  田朔可是想岔了,以为刘彦担心部族内部不稳,赶忙又继续劝,又说:“大王有什么地方能够用得上小人,您尽管吩咐!”
  刘彦也没有多想,他说:“是有用得上你的地方。”
  田朔本来是一脸的期待,后面听刘彦说完却是很失望。
  刘彦只是让田朔一路照顾收拢来的流民,其余压根就没有安排,更没有田朔自己想的那样,委以重任什么的。
  “咱们之后能混到什么地步,就看这一次能够获得多少人口了。所以,很重要的啊!”
  “是,大王!小人一定竭尽全力!”
第3章
漫长归途
  “严风吹霜海草凋……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彦在高歌,那一句“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更是一再重复,唱得听得懂的人听来满脸子的怪异。
  胡人念“胡无人,汉道昌”,没有比这个更加让晋人觉得意外,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理解错了什么。
  歌不是歌,是诗,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胡无人》,大概是刘彦少有的几首能够记得那么清楚的诗。
  田朔一直试图搞明白刘彦是个什么样的人,亦是想要搞明白汉部是一个什么样的部落。他从那些身穿猩红战袍的将士嘴巴里得不出什么答案,倒是从一些同样为晋人出身的人那里得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
  那些追随刘彦比较久的晋人如此告诉田朔,刘彦一直自称汉人,谁也不敢问是匈奴的汉还是汉人的汉,只知道刘彦这一股势力出现得较为突兀,从战备和日常食物来看绝对称得上富庶,可谁也搞不明白部族有多少人,又是主要在哪里活动,但那些士兵真的是一个个悍不畏死。
  当今天下乱得可以,如果从司马氏灭亡东吴开始算起,建立不过是37年的西晋在匈奴人的攻伐之下亡国,怀帝和愍帝也是双双被俘。
  匈奴人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曾经为匈奴人奴隶的羯族人灭掉了汉(前赵)建立后赵。后赵的建立并没有结束乱局,甚至是人口总数不过几十万的羯族人成了中原霸主,更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羯族人不但是一个食人族,他们还是一个首个在中原大地建立阶级的种族。根据后赵皇帝的规定,羯族人为第一等,氐族人、匈奴人等等的胡人为第二等,野兽为第三等,境内晋人第四等。野兽比晋人的等级还高并不是开玩笑,因为后赵皇帝针对晋人颁布了“禁猎令”,规定晋人不能伤害野生动物。
  那该是多么悲惨的一个年代啊?晋人竟然连野兽都不如了!
  数十万的羯族人统治整个中原,中原各处满满充斥着胡人,实际上整个中原的胡人到底有多少,估计是谁也说不上来。总的来说,生活在中原大地的胡人该是在200万到250万之间,生活在中原大地的晋人该是与之差不多?
  广袤的地界上只是生活四五百万人,以历朝历代的习惯又是大部分集中生活城池之内,可以想象应该是荒芜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江海回荡。山寂寂,水殇殇。纵横奔突显锋芒。”
  前面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却是被刘彦给隐掉了。
  稍微识字的晋人,听到刘彦一路高歌无不是有点如痴如醉的模样。
  说起来啊,华夏民族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人或许无法名留青史,可是有好诗却是能够传承万世。从上古先秦时期的《诗经》起,到两汉的“赋”,隋唐的“诗”,两宋的“词”,它们陪伴着多少波澜壮阔和金戈铁马,尽展盛世和流年。
  荒野,到处都是荒野,一片片比人高的草丛,一处处的荒无人烟,偶尔还能路过可能是村庄的废墟,刘彦率领的大队人群一路向北。
  真的是尽显荒芜啊!曾经或许热闹和繁华的城池,它们现在显得残破不堪,只有极少极少的城池里面还有居民,不过肯定是以胡人居多,现在的晋人无不是忙着逃命。
  按理说,刘彦带着一大群人赶路,早该引起后赵的重视?事实上却是没有。要是发生在国都襄国附近或许会引起重视,可是后赵政权现在忙得很,他们忙着收拾残局,也忙着内部杀来杀去,谁有闲工夫去理会一支匈奴人趁着大乱大肆抓捕奴隶的队伍啊。
  哎呀!没有错,不止晋人以为刘彦是匈奴人,后赵的那些人也认为刘彦这股队伍是匈奴人的部落,谁让“汉”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就是代表匈奴,因此有刘汉、前汉、后汉……什么汉都有,“汉”这个招牌早就等同于匈奴了。就连氐族也建立了成汉,不过正式的称呼是仇池。
  刘彦已经意识到冒充匈奴人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他虽然内心里极度不爽,可没有到处囔囔自己不是什么匈奴人。再则,他也解释不清楚,只是郁闷堂堂“皇汉”不止是在后世变臭,怎么连东晋十六国时期也是臭不可闻啦!
  这么个特殊时期,在北方有一个胡人的身份等于是一道“保护伞”,刘彦哪怕是再郁闷再不爽也要分时期。他将郁闷和不爽发泄到了沿途的人身上,根本就不管来者是哪一个族,干得过就全部干翻,干不过就绕开。
  本来还对刘彦匈奴人身份有怀疑的人,看他那么干之后反而不怀疑了。为什么?因为晋人胆子没有那么大,只有胡人才会快意恩仇。
  如此这般,不是没人对刘彦所作所为看不过眼,可是去挑衅的人基本上很惨,在拳头硬就是老大的胡人观念里,刘彦反倒是与一些胡人建立了交情。
  这一日,刘彦只是带着二十余人就离开了大队,他吩咐田朔等人继续带着大队向既定目标走,然后奔向了经过的一个城池。
  现在什么城池都显得非常残破,残破到了什么份上呢?城墙是一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坍塌的情况,因此虽然有城墙却处处破绽。
  城墙尚且到处破开的空隙,上面的压根也就没有女墙、箭垛,城楼之类的设施也是没有。
  因为城墙到处有豁口,进出城池根本不是从城门,刘彦等二十余人早先已经换装,进入城内就不是从城门。他们进城之前还有遇上一点人,双方也就是隔着老远互相打量一下,谁也没有刻意搭理谁。
  入了城之后,他们在城内反而是见不到一个人影,可以看到的就是到处的废墟,一座又一座的废墟成了城池内的特点,比较独特的还有随处可见的骸骨和干巴巴的粑粑。
  刘彦等人自然是不会深入城池,他们就是在外围晃荡,过了大概两个多小时,预料中的人总算是出现。
  那是在城内相对有头有脸的人物,说白了不是羯族人就是氐族人,城池突然出现了二十来个陌生人,要说他们没反应那才是奇怪。
  人出现得不是那么突兀,是先有人过来打招呼,然后寻了个地,之后二三十个胡人就过来了。
  羯族人就是纯粹的黄发、歇发、绿眼眸、高鼻的白种人,他们大抵是披头散发,什么穿着都有。
  氐族人是黄种人,却是大多数人有束发,穿着相对讲究……说白了,就是比较向汉人靠拢,所谓的汉化比较严重。
  刘彦并不是第一次与胡人打交道了,知道那是在投石问路。
  “西北边来的。”刘彦有语言翻译系统,要什么口音就是什么口音,要说什么话就是什么话,现在就是一口地道的羌人口音:“来这边是途经,还要继续向北。”
  青州的北边不是其他地界,就是翼州。他来时已经编好了,后赵与东晋正在长江边上大战,一套关于想去东晋的说词编出来,那样就能解释为什么要去翼州走的是青州,不是其它地方。
  这年头中原大地是羯族人为尊,说话的自然就是羯族人,那个壮年羯族就点着头说:“想要药材不是走南人地头,就是要到辽东。”
  刘彦打的是羌族旗号,说的是要采购药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