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821

  从营寨冲出来的汉军最少有两万五千,是在四个方向都开始全面反击,尤其是北面战场的汉军令羌族高层看了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他们一直都在隐忍!”尹弼脸色看上去很苍白,抖着嘴唇说:“看看杀出来的汉军,他们根本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在诱使我们进攻。”
  到现在只要有脑子的人哪能不明白,之前汉军表露出来的吃力是假象,一切都是在设局,偏偏他们还在为自己攻破汉军的防线而兴奋。
  “军主那边……”张貉看上去还算镇定,看到什么愣了一下,随后才继续问:“军主有什么章程?”
  尹弼顺着张貉的视线看去,那里有一支汉军杀入己方的营寨,所过之处羌族士兵只是稍微抵抗就崩溃。
  “包围圈看来是维持不住了。”张貉又重复问:“军主到底有什么指示?”
  已经出现的汉军看去皆是无比骁勇,大部分的汉军在作战时是沉默厮杀,只有几个地方的汉军会呼喊口号,一般就是“汉军威武”的战号,时不时还会响起一声“万胜”。
  以过去的经验而言,尹弼知道是己方有什么将领被杀死,汉军才会呼喊“万胜”,那么也就意味着已经四个将领被汉军干掉。
  姚弋仲带来的部队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保持着胡人的传统,比如一个部落的士兵是由该部落的首领或是头人来率领,却也拥有华夏文明特色的各级军官。
  被杀掉的四个将领中,有三个就是部落首领或是头人,他们一死,本部落的士兵就会毫不犹豫掉头就跑,汉军自然是认为干掉了对方一个重要人物,喊出口号是激励本方士气,也是一种兴奋使然。
  尹弼哪里又知道姚弋仲有什么打算,刚才姚弋仲不发一语直接走人,不但是呼延盛没有处置,尹弼和张貉也没有得到什么吩咐。
  因为是战局突变,并且时间还算短暂,很多战况根本没有来得及互相通告,羌族部队这边的各高层是知道战局变得对己方不利,但是个怎么不利法没有多大的概念。
  大多数羌族的部落首领之类的人物,他们对于战略也没有半点概念,那就是一种缺少文化底蕴的关系,只有那些系统化学习华夏文明战争艺术的人才知晓战略是什么玩意。
  战略可以被称为大局观,尹弼不断观察战场四处,得出的大局观是战况虽然对己方不利,但那是体现在人心,局部看上去糜烂却不是不能救,看的是己方的士兵能不能听从指挥坚持下来。
  姚弋仲在不断调动部队,那些不堪一战的部队没有去搭理,调动上去的是全为羌族的士兵。
  不是说羌族的士兵什么,主要他们都是羌族人,哪怕是内心慌乱也比杂胡或晋人要可靠得多,再来是只要姚弋仲没有倒下,羌族的士兵也会尽力听从命令作战。
  在姚弋仲尽力挽救危局的时候,本应该随老弱妇孺撤退到黄河北岸的姚襄过来了。
  姚弋仲看到姚襄先是一怒,看到姚襄满是坚定的眼神却是叹息了一声转为欣慰。
  常说虎父无犬子,作为父亲看到优秀的儿子其实是一种很难形容的愉悦感,哪怕是有时候儿子违逆,但只要表现出优秀的一面,父亲更多是觉得喜悦,哪怕儿子的选择充满了危险。
  姚弋仲的儿子多啊,哪怕目前还没有达到二十四个之多,但也接近二十个了。姚襄是他众多子嗣中相对优秀的一个,现在姚襄的选择也恰恰表现出优秀的一面,那就是面对危险敢于迎头而上不是退缩。
  很快,各部落首领和将领先后来到大帐,他们都是来询问姚弋仲有什么决断。
  “现在撤退尤为不智。”姚弋仲定下来了一个基调:“老弱妇孺可以撤,作战部队必须留下来。”
  众人面面相觑之余,大多数是认同姚弋仲的观点。军队不能没有次序的撤退,那不是撤退而是溃败。他们又不得不问得更详细,比如有没有撤退的计划。
  “大河之上已经出现汉军的舰队,规模还显得极为庞大。”姚弋仲不想过多隐瞒,以其让这些将校或头领从其它渠道得知实情,不如他主动告知。他简短地介绍了一下,最后才说:“我们的水军已经迎击,暂时没有战报传来。”
  石碣赵国的水军战斗力到底是怎么样没人能说得上来,有一件事情到底无比确定,那就是石碣赵国在笃马河的水军是长久训练,可那支水军并没有实战的经验。
  “刘彦从一开始就注重水军,先是寻找海上岛屿,期间还出兵(朝鲜)半岛。”尹弼沉重地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纵横海疆的汉部水军拥有很足够的战斗经验,那么……恐怕是无法对自家的水军抱以太大希望。”
  吞咽口水的声音很频繁地响起,每一个人的脸色比之前更加的难看。
  “水战比陆战更加复杂,可以短期内分出胜负,也可能打个一年半载都仍在僵持。”尹弼对姚弋仲行了一个礼,得到示意才又接着说:“刘彦设了这个局面想要……想要击败我们,汉部水军的第一目标是摧毁我们的浮桥,恐怕不会与我们的水军过多纠缠。那么我们假设一个问题,汉部水军估计会不计代价地来摧垮浮桥。以水道的行军速度,汉部水军可能在傍晚时分就会抵达。”
  尹弼说完,在场的人可不止是脸色难看,是哗然出声。
  那代表留给他们撤退的时间仅是一个一个下午不到的时间,四条浮桥现在都是老弱妇孺在后撤,看速度两个多时辰能撤出的人员不会超过六万,而老弱妇孺的数量可是有十来万,作战部队的数量更多。
  从一开始姚弋仲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就是他为什么会选择留下。
  如果姚弋仲率领的部队不是羌族人居多,他会带着一些重要人物丢下部队撤离,但要是丢下羌族士兵恐怕逃回去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被耻笑还是次要,他要是真的敢那么干,羌族大首领不但没得干,到时候不但石虎要杀他,连带羌族各部落也不会放过他。
  “好了。”姚弋仲示意尹弼退到一边去,亲自站出来说道:“坏的情况就是那些,我们也有占据优势的地方。”
  再吓下去就要适得其反,姚弋仲想要是让众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是要打击到众人连反抗都不敢。
  “我们的兵力还是汉军的三倍以上,骑兵的数量更多。”姚弋仲命人铺开山川舆图,用着十分稳重的语气说:“战场周边地形狭长,两边皆是被水道包住。我们现在除非是丢下部队逃跑,不然撤到大河北岸纯属妄想。大家看看祝阿郡的方向。从这里到祝阿郡一路地势平坦,十分适合骑军作战或是赶路,因此我们的状况并没有因为河道被断而陷入绝望的地步。”
  山川舆图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懂,哪怕是看了也不是了解什么个意思,一阵阵的窃窃私语声也就响起。那是满头雾水的人在问其他人,有聪明人告知,帐内凝重的气氛才缓缓散去。
  “就是,我们还有接近八万的骑兵。”
  “初步看来汉军也就五六万,他们的骑兵也就是三万左右,我们的骑兵却有八万!”
  “是啊,情势看着并没有那么糟糕。”
  先是窃窃私语,后面像是互相壮胆一般,姚弋仲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慢慢出现笑容。
  有出路也处于绝路,两种不同的状况决定了统兵者的胆气。军队最讲究的是士气问题,士气低迷哪怕是人多势众也会犹如羔羊挨宰,士气高昂则是能够凶悍地以寡击众。
  姚弋仲先稳定了高层的情绪,给予生的希望,接下来就该提振一下他们的士气了。
  “刘彦布置棋盘,他也位于棋盘之上。”姚弋仲用着无比振奋的语气说:“之前他没有发动,汉军是蓄势待发的局面。现在他已经发动,汉军有多少底牌已经全部显露出来。他既然敢以自己为饵,吾又何尝不敢以自己为饵!”
  羌族的汉化程度虽说很高也很广,但那需要长久的继续汉化才会看到更多的效果。以至于姚弋仲说得很明白,但能够听得懂的人却有限。
  姚弋仲也没有指望全部都能理解,他只是在表露自己的态度,也是在宣告现在谈胜负还早。
  会议不可能进行得太久,毕竟外面可是全面杀成了一团,姚弋仲需要现身稳定军心,各阶级的高层也要下去稳定军心。
  总得来讲,也幸亏是羌族的营盘足够大,突袭而来的汉军骑兵攻破的营区不少,但汉军骑兵破坏的仅是外围营区,离核心营区还远。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个范围数十里的营盘,它的核心区域该多大,外围的驻军又该有多少,哪可能说被冲进去就冲去进去。
  汉军夺取连接浮桥的营区也没有成功,那是在付出近千骑兵的死伤后,指挥部队的骞建同发现驻守的敌军没有动摇,观测局面果断下令放弃攻打该处,转而前往它处。他会这样,主要是与得到的命令有关,命令上仅是让尝试,不是下死命令必需夺取,原因是舰队会过来完成目的。
  战争打到下午,从历城渡过济水的那一路汉军也是击败堵截的羌族军队,他们抵达战场之时,一直是在后面慢悠悠行军的虎贲军也是抵达漯阴主战场。
  两路援军抵达,刘彦手头可用的兵力总算是显得富裕了一些。
  “骑军那一路抵达的数量是两万一千,步军那一路是八千。”纪昌低头看了看文牍,补充道:“暂时还未能统计伤亡数据,粗略算下来两路援军战死和失踪的士卒合起来该有五千左右,余下是伤患。”
  两路总共有两万以上的士兵没有能够到来,那是包括先期到来的骑军又对羌族营盘进攻的损失。
  后面还有一支拼凑起来的援军在向漯阴赶路,那是从各地集结的辅兵部队,数量拢共有三万,他们目前已经行军到历城。
  “君上?”纪昌吞了吞口水,低声问:“咱们手头现在有多少军队?”
  刘彦被问得一愣,纪昌是行军长史来着,点算军队应该是长史该干的吧!
  “这个……”纪昌又是纠结又是尴尬:“主要是……主要是……禁卫军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刘彦“哈?”的笑了一声,要说一开始只有万余的禁卫军,后面的数量可是一再增加,搞得他都无法确定究竟是多少。
  “应该是……”刘彦很认真地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应该有接近两万五千的禁卫军?”
第341章
不会拖太久
  “不得不说,姚弋仲能够如今的地位绝非侥幸或是运气。”纪昌满是可惜地说:“他们没有像我们预料的那样,混乱只是外围营寨,核心区域仍然保持着足够的控制力。我们一战击溃敌军的设想恐怕是无法实现了。”
  “发动得有些早了。”桑虞脸上出现了阴霾,他颇为沉重地说:“若是舰队能够随着陆上援军一起出现,必定会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恐慌,哪怕不是一战击溃敌军,也能攻击到核心区域。”
  率军而来的将校,他们听到桑虞那一句话脸色不一,大部分是闪过一丝的愤怒,也有不少人脸上出现尴尬的表情。
  超过五万以上的敌军想要一战击溃并不是那么容易,但这一次汉军真的是有机会一战击溃多达数十万的敌军,那是从援军到来造成敌军大规模混乱能够得出的判断。
  虽说因为姚弋仲的足够坚韧和对羌族人的威望,致使汉军没有能够一战击溃羌族军队,但汉军取得的成果其实已经很大,包括摧毁多大二十四处的浮桥,杀伤杀死敌军该有四万,更是从完全的被动防御变成取得主动权。
  之前,是刘彦所部被姚弋仲所部四面围着进攻。
  如今,刘彦用接近七万对姚弋仲的营盘完成三面包夹,只有黄河的那一面未成合围,不过随着舰队的到来很快也能堵上。
  从远远的位置看去,目前还连接黄河两岸的浮桥仅是剩下四条。浮桥之上一直都是人潮涌动的模样,汉军的高层利用望远镜的便利看去,浮桥之上竟然全是老弱妇孺,该发现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桑虞是真的急了才会说那些话,要不以他一贯嘻嘻哈哈的风格并不轻易得罪人。他心急的原因非常简单,姚弋仲要是将部队的军心稳定下去,那么战争就会演变成为长久状态,不说会耽误汉部立国,吸引石虎派军或是亲率大军前来增援的机率也大大增加。
  汉部从建立开始就是无一日不战的状态,后勤物资可以跟得上,可战争状态总是会影响到民生和经济的发展。
  这一次刘彦一再下令动员,已经事实上造成汉部民生和经济的重创,再来是大批青壮被调往各处战场,腹地的奴隶却是一再增加,时间短或许没有什么,时间一长谁能保证那些奴隶能够安份。要是发生奴隶暴动,哪怕是最后暴动被镇压下来,损失又该有多少?
  比起民生和经济还有更糟糕的事情。汉军之前都是速战速决的模式,每一场战争极少拖到半年以上,快速而又干净利落的胜利培养了汉军的锐气,不多的伤亡使得民间好战之心大涨。
  要是这一场战争拖得足够久,伤亡控制不住,会起到的效应会怎么样很难评估,但总是要未雨绸缪地往坏处多想想,准备足够多的预防方案。
  当然了,很多事情是不能摆在明面,尤其是不能搞得人尽皆知,但重要性还是应该提一提,给予各将校足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是多么重。
  谈完了战略,接下来就轮到战场战术。
  汉军摆出的是全面合围的姿态,目的还是让姚弋仲产生足够的危机感。人处于危机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变得慌乱,心一乱就会出现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在接下来,汉军开始接连不断地攻击,战事烈度之高并不比羌族部队发动总攻的时候差多少。
  汉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羌族营寨的南面,多次由突骑兵作为前导,后面是步军跟上。突破一段营区之后,步军开始就地建造工事,面对羌族士兵的反扑则是强弓劲弩伺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