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821

  城内的人,他们是真的乱了,是心乱,倒是没有人胡乱跑动,毕竟都是有长久跟随大军作战的经验,可是惊呼以及哀嚎真的是无法避免。
  “归降?”李农在看自己的部下们,看到的是他们满脸的铁青与惶恐:“降吧。”
  没人吭声的情况下,缪嵩那松了口气的声音尤其明显。
  李农看上去好像老了十岁,满是落寞地说:“非战之罪,而是战无可战。”
  是石虎将乞活军丢到了黄河南岸,李农不相信石虎会不知道乞活军是什么鬼样子,不说缺乏兵甲器械,连粮秣也是十分欠缺。可是都这样石虎还将乞活军丢到了黄河南岸,李农不太了解究竟是石虎信任乞活军,或是像丢弃一件什么垃圾一样就那么丢了。
  桃城之上升起了杏黄旗,紧紧关闭的城门被打开,率先而出的是徒步行走的李农,身后跟随的是一众乞活军的将校。
  收到消息的冉闵没有多么摆谱,他来到阵前亲自迎接李农,看到满是沧桑表情的李农,劝慰道:“乱世使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有时候被动接受无法避免。”
  李农还真就不知道冉闵能说出这样的话,用着没有什么神采的目光看着冉闵,嘶哑声问:“永曾,汉王究竟会怎么处理我们?”
  “能战之人进行收编,不能战的人该是分别进行安置。”冉闵其实也有不少感慨,李农这批人一降等于是乞活军退出历史舞台。他挤出一点笑容:“李公但请安心。现如今正是王上用人之时,说不准闵很快又能与公一块并肩驰骋疆场。”
  李农的回应是一个苦涩的笑容。
  静立于一旁的谢安突然开口问:“李公,您愿意来到黄河南岸,恐怕一开始就有决定了吧?”
  冉闵听得一愣,很快反应过来,想道:【的确!李农并不是一个莽夫,哪能不知道渡河之后会发生什么。只是后面又扭扭捏捏,还真是符合其为人。】
  李农依然是苦涩的笑着。
  已经有汉军在进城,李坛是走在整支入城军队的最前列,看到的是道路两旁站立着大冷天却衣不裹体的人,那些人看着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安安静静地站着观望。
  先有汉军入城,后面是源源不断的马车开入,有辅兵架起了锅具找来柴火,不久阵阵的米香蔓延全城,等待呼唤让人排队领取米粥时,城内立刻响起了阵阵的欢呼。
  李农是在汉军的营寨听到来自桃城愉快的欢呼声,脸上的苦涩却是没有减少半点,感慨地对屈膝跪坐在正前方的冉闵说:“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欢呼声了。”
  “大汉物质丰沛超乎想象,王上对待治下子民从未吝啬。”冉闵没有什么义气风发,专注地看着李农,问:“李公,闵可手书一封予王上,却不知道公意下如何?”
  “永曾,先斩后奏不是人臣所能为。”李农摇着头,说:“再来,某也不想与天王战场相见。”
  原来是冉闵大包大揽,说是完全可以先将李农带到濮阳战场,事后写封信向刘彦解释一下就行了。
  冉闵却是有些瞧不起李农哪来那么多的多愁善感,愿意为李农争取还是看在以往的交情上。他见李农态度坚决也就不再提起,转为开始进行叙旧,却是没有太多可以聊的话题。
  能够不战而逼降盘踞济北郡的乞活军对汉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是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再增加三十万左右的人口。
  身在奉高的刘彦是在三天后接到关于李农率军归降的消息,而这个时候关于东晋小朝廷真在大举集结的消息是早了一天被送抵。
  不但是东晋小朝廷有动作,孙伏都所部以及陈留郡、梁郡的石碣赵军也开始躁动起来,看来石虎是清楚汉国会从豫州调遣部队北上。
  “既然那些位置的敌军先动起来,开春后的第一战就是在南边了。”刘彦是站在山川舆图前面,他注视的位置颇多,目光频繁在建康扫过:“仆从军的调动到位了?”
  一个冬季,汉国整顿了二十万奴隶作为仆从军,是分批调遣到长江沿线,以淮南一线以及颍水一线的布防居多。
  王猛连忙查看了一下文牍,认真地辨别一下才回答:“王上,已经有十二万的仆从军抵达。”
  刘彦先是颔首,后面摸着下巴,像是在问又像是自言自语:“是什么给了小朝廷那么大的勇气,竟然真的要北上?”
第413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东晋小朝廷弄出来的动静颇大。
  扬州方面一改防御的守势,大军开始向进攻姿态转变,大量的水军舰船亦是集中向京口,徐州境内开始出现晋军的细作。
  在荆州局部,数量庞大的马车不断运送物资前往新蔡郡,国丈褚裒又作了不少关于北伐抒情的诗篇,每一篇看着都有那么点豪情壮志,又将汉国形容成为不知天高地厚的野蛮人。
  “这么说来,桓温在建康一点成效都没有?”刘彦知道“和晋”的策略正确,亦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要不也不会派出九卿之一的桓温作为使节前往建康。他将脸上的恼火表露了出来,却不是针对桓温,是:“京口是晋军水师的集结点是吧?”
  王猛连忙点头,汉军舰队的主要锚地是在江都,作为反应是东晋小朝廷将集结地转到了京口。
  江都与京口相距并不遥远,要是天气晴朗可以互相用肉眼看到对方的水寨,可以说互相之间的一举一动根本都是尽收眼底。
  “晋军水军集结了大概一千四百艘大小船只,日夜操练不断。”王猛是刘彦的秘书郎,能够查阅的文牍不少,对各方动态的了解甚至要超过那些高层。他略略困惑地说:“弄出这样的大动静,看着示威多过于有实际的攻击动作。”
  刘彦一瞬间就冷笑了。
  汉军在江都的舰队规模就没有少于过两千艘大小舰船,最多的事情甚至达到了三千艘。前一段时间汉军舰队向长江腹地航行,那个时候晋军水师根本不敢出现在汉军舰队的航道,民间的渔船也是不敢出现在汉军舰队的视野之内。
  水战方面汉国没有出色的指挥官,可是要比数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刘彦似乎也不需要太优秀的指挥官,反正一旦发生水战直接拼消耗也就是了。
  江都令伏伟已经向汉国中枢发来请求,说是有必要教训一下气焰日渐嚣张的晋军水师,至少是将晋军水师堵在水寨不敢出去。
  纪昌压下了伏伟的请求,给刘彦的意见是,要么不打,一旦打起来就是要将晋军水师完全覆灭,甚至应该做出登陆作战的举动,不为占领多少土地,是一下子将东晋小朝廷打懵打怕,后面再来谈和平相处的可能性。
  刘彦吩咐:“搞清楚是小朝廷的诉求,还是一部分世家在兴风作浪。”
  王猛自然是应命。
  东晋小朝廷的国丈褚裒和谢氏的谢尚是搅和到了一块,成了政治上的盟友。他们自庾冰故去后,一直在干的是侵蚀庾氏一族的政治力量,拉拢原本投靠庾氏一族的世家。
  这样一来的话,按理说褚氏和谢氏在没有打压下和整合庾氏一族的力量前,是不应该有什么轻举妄动的。
  桓温有向刘彦进行会汇报,猜测这是褚氏和谢氏联合起来在虚张声势,同时也是趁汉国在中原有大战想要依靠威吓占什么便宜。他提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让大汉的舰队从长江消失,将长江北岸包括江都在内的地盘划给东晋小朝廷。
  有一点是刘彦所不知道的,要是历史没有被他改变,徐州在长江北岸的土地确实是会被庾翼拿下,使得东晋小朝廷的都城建康不会受到直接的威胁。
  作为东晋小朝廷的都城,建康直接暴露在威胁之下,可以想象小朝廷是多么的坐立不安,该是做梦都想要解除威胁。
  汉国扩张到长江北岸,于江都设立舰队停驻点,出现的舰船数量又是多到吓人的地步,直接导致的是东晋小朝廷搞了一个纵深至少三十里的防御带。
  想要搞大纵深防御带并不容易,还不知道应该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哪怕是搞了谁也无法确定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就没有比将战线往前推更能解除危险的举动了。
  【数十万?】刘彦还是非常怀疑东晋小朝廷能够集结起这么多人,他思考着:【闻鸡起舞的那一位仅是带着几千人北伐,庾亮北伐也是家族武装的数量多过于朝廷武装。历史上那个诗人国丈北伐带多少人?反正是没有超过十万。他们哪来数十万的军队北伐?】
  既然历史已经被改变,考虑到刘彦向司马皇室发出强有力的正朔之争挑战,似乎东晋小朝廷疯狂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刘彦快步走向案几,他需要重新查看关于庾氏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的情况。
  庾氏一族自庾冰死去,仅是有庾翼一人在支撑着庞大的庾氏门阀。
  庾翼被免去地方上的众多官职,又辞去了中枢名头大但是没有实权的虚职,要是按照以往的官场潜规则而言,他这样干是在以退为进,偏偏是包括谢氏、褚氏在内的一些领头人不再玩潜规则,导致的是庾氏一族的退让演变成为政治崩盘。
  “王上的思路是正确的。”谢艾和桑虞是一块被刘彦召唤而来。他听了刘彦的思路,说道:“必然是有什么非做不可的原因,否则世家又怎么会破坏形成的规矩呢?”
  刘彦立刻就说:“寡人想要知道的是,是什么‘非做不可’才让那些门阀与世家连脸面都不要了。”
  桑虞近期十分关注东晋小朝廷的动作,发现东晋小朝廷和石碣赵国有着遥相呼应的举动,两国配合上甚至可以说很有协调性,一瞬间就感受到强烈的威胁。
  汉国已经扩张到豫州,而豫州不但与兖州比邻,甚至豫州和荆州、徐州、扬州也有直接的交界线,说豫州是一个四战之地完全不为过。
  豫州被汉军光复的时间仅是一年多,汉国暂时没能形成有效控制,地方上遍处都是结寨自保的地方豪强和大族。
  冉闵带着大量的人从关中到豫州,被整编起来的部队有八万,算上豫州原来的驻军和后面调遣过去的部队,说豫州是汉国最重要的屯兵点一点都没有错。
  “我们会让豫州方向的部队北上,一路从兖州南部杀到濮阳战场。因为没有掩饰的关系,不但是石碣清楚意图,连带小朝廷也是一清二楚。”桑虞在整理自己的思路:“小朝廷绝对没有数十万的部队可以北上,至多也就七八万。石碣在陈留郡与梁郡的部队该是有十万左右,不过那是一支一败再败凑起来士气低迷的残军。”
  刘彦将目光停留在一脸思索的桑虞身上,很想听听有什么新思路。
  “石虎会知道孙伏都所部根本不耐战。”谢艾在说一件事实:“仅仅是三万先期从许昌出发的部队就压着孙伏都所部在打,一直将他们挤压向阳城,石虎会不会为了让豫州后方受到威胁,许诺了小朝廷一些什么?”
  “应该是的。”桑虞认同谢艾的观点,却是嘲讽地笑着说:“土地的可能性不高,也许是石虎承诺称臣之类的。”
  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并且是最大的可能。东晋小朝廷那边的情况不能以常理来判断,看看之前慕容皝与东晋小朝廷的互动,再想一想张氏凉国与东晋小朝廷的关系,东晋小朝廷还真的可能因为一些名份而干出莫名其妙的事情出来。
  胡虏对于名份是看重,可是有必要的时候也不看重名份。石虎先是称帝,后面却去掉帝号改称天王,也干过向东晋小朝廷称臣而使得庾亮北伐不得不停止的举动。慕容皝更是依靠称臣的举动从东晋小朝廷那里获得大量支援,包括一些得力的官僚,更是获得数量不少的工匠,后面慕容皝说不承认臣属关系也立刻做了。
  刘彦见桑虞与谢艾意见统一立刻就苦笑了。
  华夏历史上为了面子而放弃实际利益的事情不要太多,并且是屡见不鲜地一再上当又周而复始的被戏耍。
  东晋小朝廷的司马皇室现在除了名份什么都没有了,实际统治长江以南的门阀和世家不会允许他们的地位遭受动摇,能够得到名份又能整垮汉国的事情,估计哪怕是知道被戏弄也愿意配合石碣赵国,乃至于是刚刚“反叛”的慕容燕国也会重新变成好朋友。而初衷可能仅是因为刘彦对东晋小朝廷的正朔地位发出挑战。
  谢艾其实很想建议刘彦改变一些想法,例如改一下国号,假意放弃对正朔发起挑战,甚至是接受东晋小朝廷想要的称臣举动。这样一来,他能够确定刘彦这一边的外部环境会彻底得到改善。
  【王上肯定不会同意。】谢艾看着正在与桑虞交谈的刘彦,心想:【哪怕是假意的举动,王上也不会同意。或许王上并不是出于面子之类的事情,亦不是对大汉有充足的自信,仅仅是必要的坚持?】
  刘彦的确不会同意那些事情,是哪怕假的都不会同意。有些事情一旦干了或许是会改变一些恶劣环境,但是坚持的事情一旦改变则会让自己泄气,他就是秉持着一种理念在奋斗,一点动摇都不允许。现在退了一步,他觉得自己会变成一个习惯退让的人,不但是自己的锐气尽失,汉国上下也不再是那一个以光复汉家疆域,甚至要开拓出更好未来的国家。
  “现在只有一个方法了。”桑虞刚才已经对局势分析的差不多,他做出最后结论:“长江方面设局歼灭晋军水师。豫州那边的军队在北上之前……发兵那位国丈驻守的地方,攻取之前他们从我们这边占便宜得到的三郡之地,甚至重新占领南阳郡,还要进逼江夏郡!”
  这一下却是换成刘彦迟疑了,他问:“可以在濮阳战场开启大战前,办到那些?”
  “王上,我们要攻取的地方都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区域。”桑虞看着杀气颇重,几乎是咬着牙:“晋军缺乏骑兵,我们不但有数量庞大的骑兵,也有精锐的攻城部队。至不济……消耗仆从军,用牙齿啃也要一个又一个城池的啃过去。”
  桑虞的话没有说完,汉国绝对不能允许南边那个只会内斗的小朝廷没完没了地搞事情,只能一次直接将那个小朝廷打怕打疼,打得小朝廷连目光都不敢向北张望。要不然接下来汉国与石碣赵军死拼,甚至是与慕容燕国血战,小朝廷真正的北上或许办不到,可是小朝廷已在搞事情也会让汉国疲于奔命地应对。
  刘彦理解桑虞的意思了,想要办到那些需要放开一些对仆从军的限制,比如大批组建仆从军的骑兵。他需要思考的是会不会被反噬,真正干了桑虞建议的那些会不会演变成为与东晋小朝廷的全面战争。
  “必要的风险还是需要冒的。”桑虞一字一顿地说:“将廷尉调回,出任南征统帅,调王朴前往作为副将,袁乔作为行军长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