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821

  整个大局势来讲,石碣赵国在黄河中游最前线的军队可以说是已经瓦解,进攻魏郡的道路已经向汉军敞开,连带汲郡周边的一些州郡汉军也能肆意攻击。
  冉闵亲率大军摆出直逼邺城的姿态,与李匡所部在荡阴城会合,会合之后向安阳杀去。他们在安阳城遭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那是李菟作为石碣的主将主持城防,石碣赵军拿出的气势是誓死要将汉军拦在安阳,不使汉军再继续前进。
  天下局势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变化颇多,先是汉军全线龟缩,使包括石碣赵国在内的列国以为汉国该是要进入一段防御和维稳期,结果是下一刻画风突变,汉军不但突然大股进军汲郡还击溃石宣所部,取得胜利的汉军直接进军魏郡。
  从始至终列国就一再对汉国进行错误判断,发生了汉军进入魏郡直逼邺城的事情之后,得知消息的列国霎时傻了眼,万般不信汉国上下会忽视内部的危机,不去解决内部的动荡还要大战。
  了解汉国的人应该知道一点,除开青州与徐州……或许还要加上辽东的汉境,汉国对其余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需要确保稳定的是青州、徐州以及辽东辖境,其余地区要做的是保护更多的汉家苗裔,更是要在这一次动荡中形成真正的控制。
  大危机往往是拥有大机遇,石虎挑起种族仇杀让原本复杂的局势变得相对简单,不管是石碣赵国境内或是汉国境内,分的是胡人与非胡人,阵营的划分变得清晰之后,汉军的诸多行动基本上就少了很多顾虑。
  目前的情况是,汉国境内的各地汉家苗裔只能选择靠拢向汉军,再游离于外不但要被胡人攻击也会面临汉军的清扫,十分有利于汉国对各地形成有效统治。石碣赵国境内的汉家苗裔期盼汉军能够北上,等待汉军真的北上必然会有本地基础,为攻城略地增添更多的助力。
  长子县,有了程度的起头组织,再有当地的大豪强加入,他们十分大胆地将自己的武装合为一处之后进攻长子县城,竟然还真的攻下。
  攻下长子县城之后,团结起来的豪强将自己的族人搬迁入城,斐燕还力主收拢人手,短短半个月之内他们趁着胡人没有反应过来,不但将自家人迁进城中,甚至是从四野收拢了近一万百姓。
  “王师怎么还不来?”程度是站在城关,向外看去能够看到城外零零散散分布着胡人的窝棚之类:“城外已经围了快三万胡人,要他们真的攻城,仅以我们不到三千人很难防住啊!”
  整个长子城之内拥有两万多的汉家苗裔,有三千武装的比例其实应很大,是几乎于各个豪强的青壮被武装,还武装了不属于他们家族内的百姓青壮。
  其它地方的情势是怎么样,程度等长子县境内的家族首领只能是靠猜测,长子县的情势却是一天比一天糟糕,像他们这种面临危险互相靠拢的群体并不少,可是却无法避免被杀戮或是消灭。
  程度等人之所以大胆攻取县城,一来是城内胡人四处出击忽视防御,二来是赌胡人认为安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无非是没有一处坞堡或是城寨能够容纳下他们几个家族。那些名义上团结约定互相支援的各家,因为没有合为一处就是在各自为战中被消灭,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他们怎么也该吸取教训的。
  长子县位于漳水支流的浊水之边,西部是发鸠山。它在华夏历史上并是不一个出名的县,可是要提起它南部的长平,那么恐怕就是极度出名了。
  上党郡的种族仇杀已经持续近三个月,相当多的汉家苗裔早就惨死于胡人手中,没有死的则是要么团结自保或是躲进深山老林,就程度所知的是不远处的发鸠山就有相当多人进去躲避。
  “派人联络看看?”斐燕这个胡汉混血近期开始有点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原以为汉军会很快北上,没想到都过去将近一个月也仅是能看到一些汉国快骑,至于汉军是连影子都看不到。他说:“能够逃进山里的大多是青壮,要是能够整合起来就太好了,起码能够形成里外互保之势。”
  程度刚要说什么,却见城外有大批的胡人在靠近,远远看去可以发现不少胡人扛着梯子,显然是要尝试性攻城了?
  阵阵的铜锣声在城墙被敲响,青壮们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登上城墙,一些城墙豁口处也是赶紧围上去。
  长子县与中原的许多城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胡人根本就不重视城池,导致城池出现城墙豁口非常常见。程度等这一批人可以拿下城池,恰恰也是因为长子县城的豁口多,不过之前的便利现在却成了要害。
  胡人喊着吵杂的声音在推进,作为防御一方的人却是非常安静。
  双方都不是什么正规武装,极少拥有铁质兵器,胡人喜欢重兵器之类的东西,汉家这一边则是多手持各种农具。
  守城一方的安静出自于不自信,那是一种讶异的寂静,对未来会有什么命运的彷徨。
  当胡人足够靠近的时候,稀稀落落的箭矢从防御方的这一边射出,不但是箭矢密集程度不高,看模样也有些软乎乎的样子。
  也对,没有多少正儿八经的强弓,长久以来胡人也限制中原的晋人打猎,能凑出一些弓箭已经非常不易,哪能还有更多的奢求。
  反之是胡人那边射出的箭矢更密集也更有威胁,防御的一方只能是躲避在女墙后面,等待胡人将梯子搭起来进行攀城,再来进行肉搏。
  程度紧急了解一下才知道仅有这一边的胡人发动进攻,看胡人的人数也许是一个或少数的几个部落按耐不住。他将自己的猜测先与几个家族的首领沟通,后面四处奔走通告全部的人,想要鼓舞己方的士气。
  短兵相接很快就在一些城墙豁口地段发生,双方没有太讲究的章法,无外乎就是人挤人又是尽可能地挥出手里的武器,导致的是两边的人挤在狭隘的地段,因为没有什么施展空间,依靠的不是什么过人的武技,是倒下一个之后补上一个的勇气。
  斐燕是亲自上场搏杀,与一些只能手持农具的人相比起来,他手里至少还有一柄足够锋利的战剑,一次又一次劈死从梯子攀登而上冒头的敌军,肩膀挨了一下才被部曲掩护着退却到靠后位置。
  长子城的攻防战没有半点正规军作战的影子,组织度和调配章法更是无从说起,乱打了不足半个时辰是以进攻的胡人主动撤退而告终。
  浑身是血的程度偶遇斐燕时,双方能够从彼此的眼眸里看到了惊恐。
  “手臂怎么了?”
  “可有受伤?”
  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询问对方的状况,话音落下不免相视苦笑。
  没有正经的编制,缺少军事上的常识,伤亡统计只能做一个大概。
  “死了两百多人,轻重伤接近七百。”程度满满都是阴霾地说:“再来几次,咱们……”,后面的要完蛋没说出口。
  “现在看来,进入县城奢望王师能够过来……”斐燕其实已经略略感到一丝的绝望:“恐怕是我们想太多了。”
  程度心情亦是非常沉重,却说出一个斐燕之前不知道的消息:“胡人在大肆放火烧山,躲进山林不是什么好选择。”
  两人沉默下来,想的都是汉军什么时候能来。
第453章
王师北上中原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出自南宋诗人陆游。
  司马晋国崩乱之后,先是胡人成为中原之主,当时的晋国朝廷进行了大大小小地多次北伐。
  闻鸡起舞的祖逖依靠三千多人马北上,中原各地支持之下一度有望光复除了朔方、并州、幽州之外的地区,可惜的是后方不但支援有限,甚至是故意拖后腿,使这一次成功机会最大的北伐之战以虎头蛇尾而告终。
  历经祖逖北伐失败之后,胡人对中原的一些豪强和大族进行大清洗,不少人再次被迫南迁。他们的这一次南迁并不顺利,中途被截杀以及死于逃亡路上的人难以计算。
  时隔正好二十年之后,庾氏的庾亮再一次北伐。庾亮的这一次北伐得到的支持力度远比祖逖大得多,但庾亮的北伐却是不如祖逖顺利。那是因为心向小朝廷的人早在祖逖北伐失败之后就被大量清洗,又是中原失陷于胡虏之手太久,导致庾亮北伐行动仅仅是打了个开头就变成一场防御战。
  那是庾亮准备北伐之时,虽然得到王导的支持,可是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不是庾亮能够对付。
  抢先动手的是石碣赵国,石虎命夔安为大都督,率同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率领大军进犯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
  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
  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庾亮向成帝谢罪,请求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庾亮恢复原职。不久,又拜庾亮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
  不久之后,心有抑郁的庾亮在王导、郗鉴相继去世之后也是辞世。
  从太兴二年(公元319年)到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祖逖与庾亮两次不成功的北伐之后,窝在长江以南的小朝廷虽然是有再出现过北伐的呼声,可北伐的呼吁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响应。
  最有可能再次组织北伐是由庾冰进行主导,他先后进行多种准备,包括让出了大力气让自己的弟弟庾亮出任荆州刺史,但是准备到了一半又被里里外外的人阻扰,根本没有成事。
  中原被胡虏统治的时间是从太兴二年开始,到了现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六年。以现在的平均寿命大概是三十五岁而言,二十六年差不多就是一些人的一生,新成长的一代也该进入人生后期。
  可以说,对于大多数汉家苗裔来讲,他们就是在胡虏的统治下生存并长大,环境带给他们的是不公正且显得凄惨的生活,早就忘记祖祖辈辈曾经的辉煌,更不敢奢望有什么公平或是正义。
  石碣的统治异常残暴,不是没有人做出过反抗,过程往往是某人得了一地就敢称王或称帝,换来了悲惨而又显得理所当然的下场,导致的是反抗的力度越来越弱,更多人是选择苟延残喘。
  能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是中原汉家苗裔的共识,他们原以为忍耐一下能活着,没有想到的是石碣压根就没想让他们活,石碣赵国的建武八年(公元342年)就曾有一次大举压迫并杀戮,到了建武十一年连掩饰都没有石虎直接下达杀绝晋人的命令。
  石虎挑起种族仇杀有其历史背景,那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那个国家取国号为汉,于临淄建立都城,坐拥青州和徐州全境,又进军冀州、兖州、豫州、司州和占领辽东郡局部。是石碣赵国在正面战场一次又一次的大败亏输,引来了石虎自以为是的残酷报复,意图挑起种族仇杀来拖延汉国与石碣赵国的战争进程,也是用不断的杀戮和抢劫来凑足军需物资。
  身处石碣赵国治下的汉家苗裔不会全面了解情势,哪怕是消息最灵通的一些人,他们也仅是知道石碣赵军在战场上一再失利,猜测石虎的发疯是气昏了头脑。
  认知的不足必然会出现错误的应对,种族仇杀发生的那一刻起,认为只要躲一躲和忍一忍就能过去的那批人成了首批被残酷和残忍杀害的受害者,更多依借坞堡或是城寨期望能够自保的人等待被攻破才知晓猜测错误。
  石碣境内的胡人狂暴的一面不止是体现在杀戮上面,他们在面对自然的破坏上更是过犹不及,那是一种只要发现某片树林或山林躲人就敢放火的疯狂,以至于石碣境内不但山川大地血流成河,更是因为处处大火的燃烧尽显满目苍夷。
  位处长子城墙之上,不管是向何处张望,远远地都能看到一些位置升向天空的浓烟,程度和斐燕收回目光相视无语,他们现在能盼望的就是王师尽快出现。
  王师通常讲的就是正朔的部队,也有堂堂正正之师的含义,某人提到王师就是带着热切的期盼。
  中原的汉家苗裔盼望的王师不是晋军,他们早就不奢望晋军有光复中原的那一天,主要特意指的是与石碣赵国正在大战的汉军。
  不止有长子县的那些人在热切期盼汉军赶紧来解救,亦不止有上党一郡,是每个正在被胡人残暴肆虐的地方都在举目南望。
  “到哪了?”
  “过了泫氏,往北二十里就是长平,再北是长子。”
  对话来自于石宣和张群,他们不断弃车保帅之下,原本的七八万兵马只剩下不到三万,却是成功在两路汉军的追杀下逃进了上党郡境内。
  一路来讲对石宣这一路的石碣赵军来说不可谓不凶险,他们的行军路线太过直接,是在北山以南大概三十里处毫无意外地撞上了先行的汉国步军,幸亏的是那一批汉军刚到不久没有建立工事,利用汉军间隔上行军的时间差不做纠缠才度过最危险的一个时期。
  上党郡的地形非常复杂,不但多山地也是多水系,对石宣这一路仓皇逃窜的兵马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地形复杂能够起到掩护作用,坏处当然是很容易遭遇埋伏。
  “部队太疲劳了。”张群就没有像现在这么狼狈过,一路逃窜了两三百里不说,汉军的紧咬不放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十足:“太子,我们必须找个地方好好休整一下。”
  石宣一想也对,说道:“孤知晓一些消息,壶关有大军驻防,我们就在壶关以北区域进行休整。”
  按照石碣赵国的行政区划分,壶关以北不远就是并州,朔州与并州是相邻的两个州,它们是被石虎计划作为后路。
  现时阶段,石虎是让羯族以及一些可靠的各族先行迁往并州,主要经营太原郡,又以晋阳为经营首要。
  在需要留下并州和朔州作为东山再起之地的条件下,壶关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不但是有石碣赵军不断驻防,还调集人力资源对关隘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加固。
  也许是石虎过惯了舒适生活,可能也是他对宫阙的痴迷,晋阳关于宫城的建造计划被提上案头,等待壶关建设完毕之后就该是在晋阳修建宫殿。
  现在追击石宣所部的仅是剩下谢安这一路汉军,李坛所部是被冉闵收缩回去,冉闵亲率主力攻破安阳城之后,汉军已经兵临邺城的城下。
  谢安这个长江以南出身的人,是数十年来将脚步踏得最往北的将领。他们这一路追击得并不顺利,很多时候是被迫停下。
  让谢安不得不走走停停的有太多因素,先是来自中枢的直接命令,让他们尽可能地帮助沿途汉家苗裔,那么自然是要清扫正在肆虐的胡人,又要抽出人手护送愿意南下的百姓,直接导致的就是追击石宣所部成了次要任务。
  谢安还是比较领会中枢的意图,他们追石宣追了接近一个月,石宣是铁了心要跑,一再追击只是咬住尾巴吃掉,难以粘住进行消灭,仅是一路汉军北上会成为孤军,不宜过于孤军深入,还不如继续做追击姿态,帮助各地百姓抵抗或是消灭胡人,为汉国增加更多的人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