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821

  汉军的野战兵团就真的是主战兵团,一再改制之下已经确认一点,伍、什、队、屯、曲的建制不变,该是有多少战兵就是多少,到了五千人为一部的时候,步军一部是四千二百战兵,八百为辅兵,那么就不再是每一名战兵都有一名随身辅兵,变成了拥有专门的辎重兵和服务兵种。骑军因为比较特殊的关系,一部五千骑兵的同时,除开轻骑之外的其余骑兵兵种相应辅助骑手依然保留。
  按照二十五万野战兵团的数字。步军占到的数量该是有十五万,要是再算上附属建制,其实步军就是拥有接近三万的非直接参战兵员。骑军的数量则有十万,七万为轻骑,两万突骑兵,一万甲骑具装,那么骑军拥有的辅助骑手有七万之多。总体算起来拥有人员的总数量还是有三十二万之多。
  汉军的军制将对民夫的依赖完全消除,那么汉国的徭役政策就不再存在“更卒”那么一说。
  所谓的更卒,就是徭役中的一个一年需要服役三个月的民兵。更卒与正卒是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兵力来源。
  西汉因为与匈奴进行了一百三十余年的战争,全国适龄男子几乎全部拥有当兵的经历,然而西汉的脱产士兵的数量,也就是正卒的数量最多的时候也就不到五万的样子。
  东汉对外战争是采取边军为主力,征调良家子补充和扩编军队数量,那么边军其实也是以服徭役的更卒为主,导致东汉的正卒只有八校,分为南军和北军。一校从一千人到三千人不等,还雇佣了相当数量的南匈奴人、乌丸人、鲜卑人。
  刘彦领导下的汉国没有了更卒,那是在为军队的近一步改制做基础,比如野战兵团的士卒被选锋之后进入某个建制,登记造册的时候会获得多少数量的田地,田地就是给予士兵的军饷,那么就有了府兵制的影子。
  战兵除开在加入军队后可以获得田地,他们立功之后还会成为二十等爵的利益既得者。二十等爵的每一级都会有相应的赏赐,注定了军方在国家向外开拓时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使军队对外征战保持热情,说白了就是刘彦在打造一直向外扩张的基础。
  从文官的角度出发,他们并不希望利益被军方占去大头,不过现在还没有纯粹的文官,讲求的是下马能为官上马可为将,文官和武将的是有分歧,但是双方的矛盾并不尖锐。
  “北伐的事情交给北伐兵团。”刘彦现在重视的方向已经逐渐转到南边,他问:“关于南征事宜,众卿可以各抒己见。”
  随着石虎主力一再避战,北线的战事长久化已经可以确认,冉闵杀入了广平郡,下一步就是对河南地动手,接下来面对的不会只是石碣赵军这一批胡人,一旦石碣赵国真的将幽州转交给慕容燕国,后面吕泰兵团会被抽调南下,北伐兵团对上的就是石碣为首的石碣赵军和慕容鲜卑为首的慕容燕军。
  吕泰兵团南下是必然的事情,他这一支部队属于野战兵团建制,对南边动手是野战兵团的事,那么怎么能够让吕泰兵团缺席。
  “要南征之前必要先造势。”纪昌是眯着眼睛,说道:“王上讲求民族大义,使中原遗民无不以箪食壶浆方式迎接我军。南方三四百万人,有百万众是在永嘉之乱后南逃,大汉痛击胡虏使他们心有戚戚焉……”
  要是按照史料的记载,东吴末期的人口数量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左右,这个数据没有将诸越和诸蛮算进去。东吴时期到“衣冠南渡”之前,有发生过多次的战乱,不过波及的范围并不广,保守估计人口该是增涨到三百万左右。西晋崩溃有了东晋小朝廷,由中原逃到长江以南的人粗略估计有百万人,那么东晋小朝廷治下拥有的人口笼统来讲差不多就是四百万。
  “心有戚戚焉?”桑虞并不是要反驳纪昌,他嬉笑着说:“该是羞愧多过于欣喜。”
  纪昌只是看一眼桑虞并不搭话,向着刘彦继续说:“可以争取到一定的民心为大汉所用。”
  刘彦倒是比较倾向于桑虞所说的话,南逃的北方世家与长江以南本土的世家一直都在竞争,是以南方本土世家被南逃的北方世家压制形成定居。南逃的北方世家对新生汉国不断战胜胡人不会感到欣喜,甚至可能生出一种愤懑的情绪,那么从近期东晋小朝廷再次上蹿下跳判断出来结果。
  东晋小朝廷有立志北伐的人,更多是被胡人打怕了的懦夫。立志北伐也是真的付之行动的那批人,现在是死的死,没死的大多归于刘彦,更多是陷入难以挣脱的内讧泥潭。
  “庾翼北上了。”吕议说话的时候先是看了纪昌一眼,后面低下头:“庾翼是带着家族中的第三代北上,暂时落脚在琅琊石刻那边。”
  庾翼的北上很轰动,一开始还只是庾翼带着孙子辈,少不得是必要的家族护卫之类。他们在抵达长江边上之前,汇集了不少家族。准备随庾翼北上的家族之中,不乏有一些一线和二线的世家,与庾氏一族不同的是这些世家北上的不完全是年轻一辈,甚至是有当代家主。
  “除庾公外,不过是一帮墙头草。”桑虞像是有些不屑地说:“眼见大汉即将大部光复中原,不乏有携带地契要返土归乡的家伙。”
  带着地契从长江以南北上的家族真心不少,过去的几年汉国地方官府就遭遇到很多。那些人拿着某块土地的地契找上官府,用着各种各样的态度想要物归原主,给地方官府造成很大的难题。
  说难题,那是一些拿着地契的人,他们手里的地契占地之大着实有些可怕,还都是适合耕种的土地。
  汉军解放一地,绝大部分的土地当然是由于石碣赵国的政策处于荒芜状态,却也缺少不了有人耕种的地方,没有解决豪强之前土地上面没有什么改变,到了元朔三年阶段大部分土地是归于国有,一些土地赏赐给了有功之人。
  地方官府遭遇的难题很多,最大的麻烦是易于耕种的土地基本奖赏给了有功之人,土地的主人在军中搏杀卖命,为其耕作的主力军是家属奴隶或是官署奴隶,等于是产出阶段。土地已经有了新主人,却有旧主拿着地契来请求物归原主。地方官府从新主人手里剥夺属于没可能,旧主人却有地契,陷入了两难。
  桑虞在豫州那边处理最多的就是关于土地归属问题。
  豫州离东晋小朝廷足够近,汉国讲民族观念的前提下是不限制自认为汉家苗裔的人归乡,东晋小朝廷控制时期更不缺少南方的人北上。
  桑虞亲到豫州,少不得是要接触的南方世家,有些世家很识时务,有些世家却是故意刁难,不管是以什么态度却都被他一刀切,也就是甭管土地事前有没有主人,疆域已经归于汉国所有,一切都由汉国这边说了算。
  “谁流的汗水与鲜血?”桑虞态度强硬地说:“依照臣的意见,识时务者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偿,余者……呵呵!”
  刘彦分得清自己人与非自己人的区别,他的胸怀很博大,却难以不分亲疏和远近,无声地点头表露自己的态度。
  任何势力的崛起都代表着一次新的洗牌,屁股坐在什么阵营就该保证自己人的利益,汉国的国策早就确定下来,参与进来的人可以分享利益,没有付出的人能滚多远算是多远。
  国家掌握绝大多数的土地,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也是迫不得已,土地会慢慢向民间持有转移,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会赏赐给有功之人,免得赴曾经秦帝国因为没有足够土地封赏而使军民崩溃的覆辙。
  “庾公北上,寡人少不得是要与之一见。”刘彦还是比较清楚庾氏一族在长江以南的力量,他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说:“若是庾公想要重得中原的家产,寡人还是愿意点头的。”
  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是轻笑起来,他们知道刘彦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庾氏一族作为曾经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现阶段是呈现没落阶段,可是瘦死的骆驼依然比马大,要是有庾氏一族的投奔,汉军南征必定会轻松上非常多,那么再加一个分享利益的人也没有什么。
第457章
怎可无挣扎
  不管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还是“富贵不过三代”,讲的都是因为后代的教育方式不对所导致的没落或是惹了灾祸。
  庾翼这一次北上本不想闹出太大的动静,仅仅是希望安安静静地带着家族中的孙子辈,到汉地观看一些先辈创下的功绩。他到长江边上遇到众多家族的人时,那一刻就觉得很不好,有心不想与之同行却抹不开一些交情。
  天下自永嘉之乱后就动荡不止,近些年来胡人的运势一再下降,汉家后裔又有成为中原主宰的趋势,对于长江以南的众多世家来说是心情非常复杂。
  造成汉家后裔没落的原因很多,不完全是因为长久的内乱导致,还有社会制度上走入歧途,比如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就让上层阶级固化,出生在定品好的家族不需要努力就是高官坐得富贵永久,底层哪怕是再怎么努力都难以有晋身之资。这样一来,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想要的一切哪会当回事,不当回事的同时不会去努力获取知识,由一群猪领导的国家只能是发展成为猪圈。
  长江以南的那些世家心情复杂就在于汉国的崛起变得势不可挡,郁闷在中原获取优势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无法去进行利益角逐。更值得他们忧虑的是国家实际上与新晋崛起的汉国不可能共存,必将是一方消灭或是吞并另一方。
  晋军无法战胜胡人,胡人面对汉军的时候一败再败,简单的换算题谁都会做,那么应该怎么来保证利益不受到侵害就很值得讲究,也许提前进入汉境发展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那些人蠢。”庾翼来到琅琊已经有半个月,今天带着家族后辈来到曾经始皇帝勒石刻字的地方,迎面吹拂是带着腥味的海风,目光注视的是一次又一次拍击礁石的海浪:“他们没有汉国的户籍,凭什么拿着地契去找官府索回土地?”
  站在庾翼周边的人不少,全是一些家族的家主或是话事人,他们不久前收到消息,汉国并不承认那些地契的合法性。
  “是啊。”吴郡许家的家主许炼就顺着话说:“地契并不是汉国官府签发。”
  拿地契到汉国官府想要索回土地的人有不少,据他们所知是没有一个达到目的,一些人继续胡搅蛮缠,有人则是想要出钱购买,不管是什么方式却都没有获取哪怕一寸土地的所有权。
  汉国的处理方式令相当多的人感到不安,他们急需探清汉国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才有了这一次北上之行。
  “并不是无法获取土地。”来自江夏的张氏族长张权有那么点意味深长地说:“前面那些先行北上的家族,有不少获得了土地。”
  说的是元朔二年北上的众多南方家族,前去的大多是一些正值壮年的家族子弟,绝大部分是进入军中效力,一部分无所得,一些是考核之后成为某地官员或是小吏。
  张权说有人获取土地,专门指加入军中的那一批人,被选取入伍就是至少五亩,获取功勋还有相应的赏赐。
  五亩田对于能够称为世家的人来说是少得可怜,哪个能够称为世家的家族不是手里握着大量土地,张权特意说那个,是自认为寻找到了一条在汉国的发展之路。
  “汉国最重军功。”庾翼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充满感慨地说:“任何强国都极重军功。”
  一家人知道一家事,东晋小朝廷这边光有军功没什么用,没有品阶的家族有人立功也是没用,甚至可以说满腹经纶在面对投个好胎面前屁都不是,庾翼会感慨,那是非常清楚自己所在的那个国家连一点强国的影子都没有。
  能够在长江以南拥有世家身份的家族,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有某个祖先在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时身有官职或是爵位,由此成为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
  他们既然是利益获得者,也是利益既得者,那么说什么都希望制度能够保持下去。
  不知道是谁先开口,众人的话题就转到了汉国的制度上面,一番谈论下来越说越乱,原因是出自汉国制度本身。
  汉国看着是采取了三公九卿制,但这个三公九卿制究竟是先秦时期那个,还是西汉或东汉的那个?
  “看汉国的国策,是先秦制度无疑。”许炼不等有人反驳,立刻往下说:“二十等爵的严格执行,造就一批军功贵族,他们的数量在汉国最为庞大。”
  按照斩获敌军就能得到崛起的制度来看,军队里的贵族数量最多,他们是汉国的武力基础,何尝不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批人?按照通常的理解方式,一个群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足够,那么就能决定国家的走向,军方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
  西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还有点军国主义的影子,只是比起秦帝国时期要淡了很多。到了东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因为东汉光武皇帝得世家和豪强之助才最终登上帝位,实际上东汉的三公九卿制已经向世家掌权的方向改变,变成豪强政治,去掉了军国主义的影子。
  要说秦帝国和西汉是华夏苗裔的军国主义时期,那也是华夏苗裔开拓和扩张的重要时期,由秦帝国先打下一个版图的轮廓,再有西汉的连续扩张,两个时代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任何时期都大,里面不止是军事扩张,还有大一统的思想。
  大一统思想从始皇帝横扫六合开始就深入人心,恰恰是心怀大一统的思想才保证了华夏苗裔栖息地的基本盘,产生无数的英雄豪杰在金瓯有缺的时候想要收服失地,亦是保证了国家的完整性。
  读书比平民多的世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一点,要是没有出现汉国的话,长江以南的那个朝廷能够与胡人共存于世,有了汉国之后必将来一场最终的较量,是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竞争,一切只因为谁都无法容下谁。
  别人在高谈阔论,庾翼看着琅琊石刻怔怔出神。
  石刻上面的字呈现龙飞凤舞之势,代表着曾经一个帝国的骄傲。因为有汉国方面的维护,上面字迹的漆色也被重新粉刷,使人能够明白地看清楚上面是什么内容。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庾翼心里泛起了一种追忆,充分感受到一个强盛帝国的豪气,不由自主地念出内容:“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汉军有一曲军歌就是改编自《琅琊台刻石》,豫州之战由褚裒统率的晋军有一次在与汉军较量时,汉军高唱战歌竟是没打就先让晋军崩溃,尽管消息被进行封锁,可是长江以南消息灵通的人无不知晓。
  “汉军战歌还有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是何等的霸气。”郗愔这个王羲之的妻弟亦是在北上之行中,他对怔怔出神的庾翼说:“庾公,中原板荡以来,无数能人志士力图做到以上所言,却无一人能够办到。您认为汉王能够做到吗?”
  “中原仇杀严重,死伤者数百万众。”庾翼和郗愔还是很熟悉,亦是清楚郗愔的政治立场,用着猜测的语气说:“按理说经历浩劫之后的汉国应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郗愔立刻就说:“有渠道传来消息,汉军组织北伐军团,由冉闵作为统帅,汉军已经攻打到襄国,石虎再次不战而逃。”
  汉军的北上说明汉国中枢根本就没有半点要与民休息的样子,那么就不能按照常理来猜度汉国的思量。既然汉军还能北上,那么汉军是不是也能南下?
  “石虎北窜不能说明石碣面对汉军毫无还手之力。”庾翼是一个与石碣赵军有过不止一次交手经历的人,他也是亲眼见过汉军与石碣赵军的正面碰撞,相对公允地说:“石碣国力不济,中原的大多数地形无法使骑兵得到最大发挥,石虎撤到并州是在蓄积实力,退到草原恐怕也有诱使汉军北上的意图。”
  当石虎从襄国不战而逃的消息传到长江以南,那一刻是所有世家一块失声,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所听到的消息,以为是一种谣言。
  无数世家派人前往长江以北,他们不但确认了关于石虎从襄国不战而逃消息的准确性,还得知种族仇杀对汉境造成的伤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足够令长江以南众多世家心塞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在与胡人较量中从来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一个新建立不足四年的国家却在与胡人的较量中一直取得优势。
  对于大多数长江以南的世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汉国是会继续北上,还是进入到一段的稳固期,他们又有多久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准备。
  “希望汉军能够继续北上。”郗愔用着非常复杂的表情说:“却有消息称,北上的汉军仅是冉闵一部,有大批汉军在南调。”
  汉军目前的动作很大,大批的士卒回归乡野或是就地居住,野战兵团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陆陆续续向南移动。
  桓温有一个东晋小朝廷公主出身的妻子,他从北线被调往豫州难以进行保密,关于他受命即将征讨李氏成汉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