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821

  一张山川舆图被替换上去。山川舆图就是行军作战用途,与寻常的地图并不一样。山川舆图上面仅是将汉国周边的国家和势力绘画进去,像是高车、柔然、吐谷浑、乌孙、悦般、林邑、扶南、等等那些国家就没有包含进去。
  “并州一线有石碣,幽州有慕容鲜卑,关中有氐族和凉军……”纪昌很特意地去点了点那些位置:“三个区域必然会发生大战。”
  “凉国或许与石碣达成和解,合兵来犯……”吕议迟疑了一下下,不太确定地说:“可能吗?”
  “凡事以最坏结果定论。”纪昌千年不变的死人脸扯了一个不好看的笑容就算是笑过了:“再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北伐兵团应该拆分了。”桑虞直言不讳地说:“征北将军负责的区域太大,接下来仅是石碣反扑就应该专注招架,应该将冀州和关中重新分派。”
  吕泰就在军帐之内,他的野战兵团建制被取消之后,原来是要南调参与入侵东晋小朝廷,可是当时爆发石碣将冀州和幽州割让给了慕容燕国的突然事件,他是暂时被纳入北伐兵团幕府逗留在冀州指挥战事,等待那边的事情处理完才来襄国述职。
  “恒安长期在冀州作战,对慕容鲜卑最为熟悉。”桑虞口中的恒安就是吕泰。他对不知道在思考什么的刘彦行了一礼,建言道:“可让恒安再回冀州主持战事。”
  刘彦想的是该怎么来分布禁卫军的兵力。现如今他手里的“名额”已经增加到了七万,为了支撑国力消耗是用了接近三万的名额来用于生产,有五千是用在战船上面,剩下一万作为应急,其余有一万五千在北伐兵团,另有一万是在南侵兵团。
  近期以来非必要时刻的话,刘彦实际上是不再使用系统部队。不是系统部队不好用,相反是系统部队太过好用,有可能让非系统部队过于依赖导致废掉,使他不得不慎用。
  “关中可指派睿才为主将,以羽林军为主力。”桑虞已经站到了山川舆图边上,所说的睿才是李坛。他见刘彦看过来,才接着说:“以羽林军为主力再配上原本驻军,足以应付。”
  “若是要拆分北伐兵团……”纪昌是深深地看了一眼桑虞,对于桑虞这么明显打压冉闵并不完全赞成,但局势出现变动,拆分北伐兵团的确不得不为:“应当先召唤征北将军来王辇。”
  桑虞的的确确是在打压冉闵,有出于公心,可是私心也不小。桑虞代表着中原世家一派,随着汉国光复越来越多的地区,他的利益集团与冉闵代表的那一个利益集团近期的矛盾是越来越大。
  刘彦是作为拿最终决定的人,臣工商议该应对,过程中只是听听不会马上拍板。他当然注意到桑虞有点公报私仇,不过却是不太在意。
  刘彦在不在意不是出于帝王心术,像是臣工互相争斗才对皇室有利什么之类的。就如同他在考虑禁卫军该怎么使用一样,汉家旧土光复之后,这些人还不知道会有多少该是安排继续向外征战,不是说就那么安生下去来个窝里横。
第504章
冉闵唯一的关注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一点都说得没有错。
  江湖可以有很多种的解读,小到一个家庭中孩子比较偏向于父亲或是母亲,又或者是一众小伙伴肯定会有一个、多个领导者,往大层面来讲一个国家肯定出现众多的利益集团。
  冉闵毫无疑问会是一个利益集团的领导者,那些原本属于冉氏秦国的人带着立场,又有后面被解放之后的豪强进行投靠,导致的是以冉闵为首的利益集团在失去国家之后又得到恢复。
  “大王召主公前去襄国述职?”刘猗不是汉国的官员,是以冉闵的家臣身份在征北幕府当一名私人幕僚。他此刻是皱着眉头:“兵团重新修整,现在又召主公前去述职,是不是……有什么难明之事?”
  蒋干、缪嵩、戴施等等一些原属于冉氏秦国的大臣,他们在冉氏秦国并入汉国之后都是选择成为冉闵的家臣,凡事自然是以冉闵的为出发点,考虑的也是冉闵的安危以及这个集团的利益。
  “王上之所以会北上,是主公麾下膨胀太大。王上到来后,主公无不从命。”缪嵩笑着说:“若说有难明之事,则是不必忧虑。”
  缪嵩事先已经就情势变幻作为一次解读,直接言明刘彦并不是一个易于猜忌的人主,甚至可以说只要不是太过找死刘彦并不会诛杀臣子。他甚至私下对冉闵说过,说是发现刘彦十分欣赏有汉民族主义的臣工,而冉闵不管前期怎么样后期真的是卖力杀胡。
  “某所料,必是胡人反扑,北线战事中枢要重新规划战区。”蒋干说的新词还是到汉国之后才学到。他说:“王上之前让主公负责北线战事,可以看出十分信任且重用于主公。今一次石碣与慕容鲜卑,甚至还有凉国可能一道,征北幕府负责的战线是有些长了。”
  作为一名将军冉闵手里的兵权该是汉国最大的,一度膨胀到接近五十万也就不说了,后面中枢下令甄选征北幕府的编制也还有二十四万,比之追随刘彦崛起于微末的征南将军徐正那边还多出四万。
  要是换作他人,身为后面归附的人,手里面的兵力太多肯定会心慌慌,深怕君王时刻猜忌,也许哪天就该死于君王猜忌,可是冉闵却好像没有过类似的忧虑。
  “王上待吾甚厚,吾亦从未有过要背叛王上的心思。”冉闵笑呵呵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自然是无有恐惧。”
  听冉闵那么一说,众多家臣内心里其实是松了口气,他们怕的就是冉闵看不清楚局势,真心生出反叛自立的想法。
  现实也没有让冉闵有背叛的资本,军需器械和粮秣只要刘彦不拨就会断掉,北伐兵团的主力部队兵源都不是出身于原冉氏秦军,是多支汉军重组而来,原冉氏秦军是在整编之后归入征南将军幕府。那些被光复后投靠冉闵的中原人,他们虽说是纳入冉闵利益集团之下,可是追根到底是投奔汉国而不是冉闵个人。
  “如此,主公自然是无忧。只是……”刘猗拖了一个尾音,很是不快地说:“归附于右丞相之下的郑家,少不得是会多嚼舌根。”
  所谓的郑家是荥阳的一个家族,实力堪堪到了世家这一级别,汉军光复荥阳之前就早早借由桑氏一族投靠汉国,在汉军光复荥阳郡时出了大力气。这一个家族被桑虞叮嘱之后十分配合汉国的动作,主动交出规定之外的土地,丁口之类也是配合登记,后面刘彦鉴于郑家立有功劳和配合,依照功劳赏赐之后也是给了另外的一些便利。
  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时间线再往后个几百年,荥阳的郑家到了李唐时期可是望族,位居“五姓七望”之一。
  李唐时期的望族,其实很多就是在五胡乱华之后才开始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使用各种手段壮大,等待到了杨隋一朝已经膨胀成为庞然大物,一些望族是在隋末之乱覆灭或是衰弱,那个所谓的“五姓七望”则是在隋末之乱中再次得到壮大,哪怕是后面陇西李氏得到天下也是极为忌惮。
  荥阳郡那边的杨氏一族纳入汉国之后是选择以冉闵作为靠山,两个家族早在石碣统治期间就多有矛盾,等待荥阳郡成了汉国的疆域之后,两家本来是该蛰伏一下,问题是郑家自认为有桑虞这个右丞相作为靠山,似乎刘彦也优待于郑家,结果是郑家最先按耐不住,争斗的结果是因为有冉闵这边的插手导致郑家完败。
  杨氏一族是老牌世家,追述起来可以远到东汉时期的杨彪那一代,他们先在董卓乱政时期遭受重创,后面又因为杨修在曹魏时期作死一次导致全面衰败,等到司马一家子篡位建立晋国朝廷的时候,因为是以家世背景来定品才又得到恢复,问题是经过匈奴和石碣的统治又快速衰败下去。
  “本是他们先动手,怪得了谁?”冉闵一点都不在乎地说:“等待吾到了襄国,自然是会与右丞相说个明白。”
  一时间,众家臣只感到无语,他们从来都知道冉闵在政治上的才能属于空白,反反复复地教导与提醒根本没有用。他们从某些方面也是庆幸冉闵政治上的幼稚,只因为目前的统治者是刘彦。
  又是一阵商议,等待有人来通报准备就绪,冉闵仅是带蒋干作为随身幕僚,又有五百骑作为护卫,直奔襄国而去。
  冉闵一行人抵达襄国是直接前往军营的营盘,通报之后得到刘彦的召见。
  “王上怎么不入住宫殿?”冉闵因为赶路是一身的风尘仆仆,第一句话让刘彦听得一愣,后面又说:“臣有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是王上与安置在宫城的众多女子夜夜笙歌,真该拔了他们的舌头。”
  邺城和襄国的宫城合起来安置了三万多的女人,她们都是被石虎强迫掳掠而来,本是该放归回家,但是一些回到家中的女人遭遇到悲惨的不幸,后面刘彦采取了一些措施,是让那些女人自行选择回不回去,结果仅是少数人愿意回归家乡。
  事实上要是历史没有改变,那些被石虎掳掠而来的女人原本的命运会十分悲惨,冉闵自立魏国之后,石碣伙同慕容鲜卑前来攻伐,被围困的邺城缺少粮食只能吃人,易子相食或是吃尸体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原本三万多的女人被吃掉大半。等待冉闵战败她们被慕容燕军接收,受到了奸淫又是行走的两脚羊,仅存的数千人到了幽州更是被驱赶进入河中淹死。
  “永曾还是这般口无遮拦。”刘彦并没有恼火,他让冉闵找个地方坐下,自顾自是站在山川舆图旁边思量着什么。等待有一小会,他转头看到冉闵提着水壶在灌,先吩咐荀羡下午准备食物,后面才对冉闵说:“石碣与慕容鲜卑将要反扑,召永曾前来一为述职,二来是想听听永曾有什么意见。”
  “大汉派遣大军南征伪朝,胡人以为大汉在北线兵力短缺,聚军来犯不出意料。”冉闵放下水壶,大咧咧地说:“来便来也,臣自当割取尹弼首级献于王上。”
  刘彦听后一阵“哈哈”大笑:“是永曾的风格。”
  事实上刘彦事先多少有些担心冉闵会多想,听到是要将尹弼的人头献上,自然是听出冉闵对中枢会有什么安排有所猜测也不抗拒。
  “若是慕容鲜卑为守势,臣全面负责北线自然无甚问题。”冉闵直勾勾地看着刘彦,说道:“石碣与慕容两胡相邀反扑,幽州离臣之幕府太远,王上自该再建幕府应对。”
  刘彦亦是看着冉闵,点点头说:“永曾能如此想,寡人甚是欣慰。”
  “多场骑战,石碣已经窥探到马鞍、马镫、马蹄铁的诸多优势,近期交战已经看到石碣骑兵配装类似装备。”冉闵的北伐兵团麾下有近七万的骑兵,近一年损失过万,一直是没有能够得到补充。他直白地开口:“大汉不缺良马,所缺是优秀的骑士,臣以为可以征募擅骑归化胡人为兵,好在骑战上面保持优势。”
  马鞍早就有了,只是款式上面不同。马镫和马蹄铁是在元朔二年装备汉军的骑兵。而事实上马镫在春秋时期也已经出现,以方便上了马背的单脚马镫为主,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做成双脚马镫。
  汉军一直都在与石碣赵国交战,那些装备的秘密根本就难以隐藏,被学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无妨。”刘彦在讲事实:“哪怕是窥探马蹄铁的重要性,以石碣的生产力也难以全面列装。”
  冉闵身处第一线,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反馈,事实也如刘彦讲的那样,马鞍和马镫可以有很多的替代物,马蹄铁以石碣的生产力根本就难以普及。
  两人又闲扯了不少,谈的大多是并州那边的战况,按照冉闵的说法就是石碣放弃那么多州郡之后,部众和兵力全线龟缩于北,打起来并不显得轻松。
  “王上……”冉闵比较突然地问:“王上已经获得传国玉玺,是否可以称帝?”
  刘彦立刻失笑,他清楚冉闵问称帝的原因,这个家伙想获得王爵在汉国根本不是秘密。
第505章
治国,何其不易
  冉闵从没有隐藏过自己的述求,想要获得王爵是冉氏秦国没有并入汉国之前就已经提出来的。他是一个直性子的人……至少在面对刘彦的时候是个直性子,曾经亲口向刘彦表达过述求,刘彦的回答是“自无不允,仅缺功勋”。
  是的,刘彦的表态就是汉国并不会禁止异姓王的存在,明确的态度就是谁的功劳足够了都可以封王。
  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很难说,冉闵却是相信了刘彦的承诺,他一直都在向着封王的道路前进。
  传国玉玺被刘彦得到在汉国不是什么秘密,相反是因为宣传搞得举国皆知,谁都在猜测刘彦什么时候会称帝,独有冉闵当着刘彦的面直接提问。
  刘彦知道众臣都希望自己早点称帝,那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他一旦称帝,麾下臣工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比较重要的是爵位上就有了王爵这一等级。
  就好像是不想成为将军的不是好士兵那样,在刘彦明确表态之后,汉国想要封王的人绝不止冉闵一人,但凡觉得自己有能力的人都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王。
  “称帝啊……”刘彦面对带着热切期盼的冉闵,笑了笑说:“汉家旧土尚未光复,称帝言之尚早。”
  汉国现在的疆域仅是原来汉家旧土的十分之四左右,光是中原地区都没有完全的收复,比如并州。另外石碣赵国盘踞的朔州,慕容燕国占领的幽州,张氏凉国的凉州,东晋小朝廷控制的那些区域,更有高句丽和百济侵吞的原西汉四郡之地,这些都是属于必定收回的疆域。
  对于刘彦来讲称帝其实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内心里最大的野望就是建立一个地球村,有生之年必然是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前进。所以收回汉家旧土也仅是他在为自己的野望打一个基础的前奏,并不是说汉家旧土被全面光复就等于是完成人生终极目标。
  冉闵霎时间就露出了失望的表情,随后脸上又重新变得坚定。对他来说功劳什么的可以挣,最重要的是刘彦不抗拒封王,只要不抗拒总有一天就会达到目标。
  后面中枢的核心众臣被召唤而来,各自安坐之后由刘彦的秘书郎荀羡讲述汉国近期的动向。
  四面八方汇集到中枢的消息每天都有很多,有各条战线的战况,更有各个州郡的民生情况。
  汉国的民生一直是在缓慢地恢复,那是随着次序重新被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复苏,有安稳的生活环境,不必担忧每时每刻会丢了性命,不用官府过多催促和驱赶百姓自然是要为了那张口去进行劳动。
  “狩猎令的目的是让更多百姓拥有自己的私田,目标却是不如预期。”桑虞的右丞相职权比较倾心于民政,他前前后后跑遍了汉国疆域的每个州,一些重要的郡县更是必去:“北方百姓拥有私田的份额比南边更多。这个是因为南方并没有多少胡人可以狩猎,臣以为未来若是征兵应当适当倾斜给南方的百姓。”
  汉国征召士兵,登记造册的时候每一名士兵都能获得五亩田地。
  实际上五亩田对于现在的生产力和产出并不能养活太多人,一亩田的一次收获大概是在两石到三石。按照换算,一石就是一百六十斤,而现在每年也就是只能有一次收获季节,还要保证能够风调雨顺,但凡有点天灾人祸可就完蛋。一人每顿的饭量取二两计算,一天只吃两顿,一个月吃掉的粮食约是十二斤左右,一家只有一口子要是交了粮税自然是还是够吃,可一家不可能只有一个人。
  而实际上因为缺少荤腥与油水,人们一顿吃个一两斤十异常普遍。
  要是按照合理的安置,每一个人名下有五十亩的田才算是合理,一个家庭拥有至少两百亩的土地才能达到富庶标准。这个也是劳动力可以应付过来的数值,后面的杨隋和李唐都是致力于达到这个要求。
  汉国制定以五亩起步是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
  因为胡人几十年的肆虐,良田早就变成了荒地,而荒地是需要进行重新的开垦。完全使用人力的前提下,重新开垦土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名青壮忙碌上至少两三个月才能使一亩荒地重新变为良田,五亩田大概是需要忙碌上一整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