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821

  “王上……”徐正在苦笑,说道:“休养生息可能……”
  漠北的游牧民族在向南移动,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石羯赵国、拓跋代国、慕容燕国。这些国家要是被漠北的游牧民族侵袭,国内不发生动荡的话,肯定是要抽出兵力应付,岂不是汉国的机会?
  “嗯……”刘彦知道徐正想说什么,颔首道:“时刻关注迁徙的漠北游牧民族,对各国的冲击力度。”
  要是从漠北而来的游牧民族不断入侵石羯赵国、拓跋代国、慕容燕国,汉国绝对不会坐视错失机会,到时候可能会使休养生息的国策中断,抓住机会向北进军。
  今年冬季时分,汉国对军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解散掉北伐兵团与南征兵团,以“征”字级别的将军进行规划。
  征北将军设立幕府专门应对北方战事,征北幕府由李坛为主将,下辖六个军,主要的征战对象是石羯赵国。
  征东将军是由吕泰作为主将,下辖三个军,又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列岛诸国等仆从军合计三十万人,兼冀州方向以及辽东方向来征战慕容燕国。
  征南将军是桓温为主将,下辖三个军,依然是在南方清剿在抵抗的世家,他们已经杀到江州腹地,进军岭南。
  汉国现在的征西将军处于空缺状态,是由征西中郎将谢安率部进入关中,拥有一个军的兵力屯驻陇城。
  几个方向的兵力总合起来就是十三个军,每个军最少是一万五千人,那么就是二十万的兵力。他们就是刘彦计划中保留的常备军。
  除开二十万的常备军之外,其余的士卒不是转职到地方成为郡县兵,就是退伍归乡,也就是汉国从六十万以上的野战兵团直接削掉了四十万。
  要是再加上各地的郡县兵,常备军与郡县兵总数应该是有三十五万左右,十五万的郡县兵等于是野战兵团的后备补充。野战兵团缺乏兵源是从各地郡县兵抽血,不是进行新一轮的民间征召。
  这一次的裁军不像上次那么顺利,汉国以军功为贵,但凡有点勇力就想要参军入伍获取军功,被划在裁军目标内的部队虽然没有哗变,可是怨言并不算少。
  太尉署对裁军的怨言多次寻找刘彦,期望减缓裁军的动作,不过军方却是遭遇到了文官的阻击,刘彦的仲裁是选择站到文官这边说话。
  “信息延迟……是个大问题!”刘彦有点闷,说道:“若是要对北方用兵,肃孝认为需要用到多少兵力?”
  “仅是征北幕府的六个军,对上石羯肯定不足。”徐正显然是有经过研究:“征东幕府是有总数接近三十万的兵力,但那些仆从军的战力比较堪忧。”
  石虎是携百万众逃窜到并州和朔州,羯族在中原的战争中损失是有,可是中原战争损失最大的是羌族与氐族,羯族在中原战争的损失只能说是轻微。
  按照估计,还坐拥并州以及朔州的石羯赵国,他们的总人口应该还有个三百万左右,羯族不会少于四十万,其余就是羌族、氐族、杂胡以及被掳去的汉家苗裔。
  估算石羯赵国还有三百万左右,主要是后面苻洪放弃陇西,携带陇西和北地的部众再次投靠石虎。有消息可以佐证,苻洪至少是带着六七十万人投奔的石虎。
  慕容燕国在公元四四二年的时候进行过人口登记造册,当时的人口统计数量是一百八十余万?考虑到慕容燕国近些年不断征战,灭掉扶余、曲沃、慎国等小国,又大肆侵略高句丽腹地,人口应该是有得到增涨,总人口应该是逼近二百五十万?
  “寡人会抽调禁卫军北上,介时以禁卫军为主力,征北幕府配合禁卫军征战石羯。”刘彦手头的禁卫军还有三万四千,数量不是关键,关键的是随时可以补充。他说:“需要忧虑的是……国家的粮秣能不能支撑下来。”
  汉国是崛起于一片荒废之地,生产体系早在胡人的肆虐中被破坏殆尽,想要重新进行生产可不是那么简单,水利系统肯定要修复和增添,光是水利系统丞相府给出的答案就需要耗费至少七八年才能建设妥当。
  生产出来的粮秣当然不可能完全归于军用,民间的生产恢复之前,大多数地区需要国家调动粮食来供应,各地现在除了征赋的人力在建设,就是以聘用的方式来给大多数百姓一口饭吃。
  “西南半岛的蛮夷之地……”徐正恶狠狠地说:“是一个粮食很多的地方!”
  刘彦想到的就是这个,国家缺粮又极度需要粮食,开启侵略西南半岛势在必行,是该催促一下庾氏一族,要是庾氏一族还拖拖拉拉,那国家力量就要先扑上去了。
  “冰雪融化比往年延迟许多,星象官的推算是会延迟最少一个月。他们告诉寡人,今年可能会出现旱灾。”刘彦倒是有些关于五胡乱华旱灾的印象,最大的旱灾是在冉魏灭亡之后,也就是四五年之后,现阶段出现的是小型的旱灾。他说:“入侵西南半岛尽快开始,争取四个月之内就能抢夺大批粮食。”
  徐正恶狠狠地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刘彦有金手指,入侵某个地方可以将系统能接受的物品直接存进去,可以在异地再拿出来,省了长途运输。麻烦的是刘彦得时时刻刻关注,只有他下令才能进行该类运作,不能转由他人来代为操作。
  “如此……”徐正该汇报的已经讲完,内心急切寻找庾翼,站起来行礼:“臣现在就去找廷尉。”
  刘彦等徐正离开之后,他立刻派人让丞相纪昌过来。
  国家预计执行的国策可能会出现变动,尽管是高层的失误,但时局需要下,真的是没有什么不能变的。
  徐正出了宫城直接前去廷尉署,到了地头径直去找庾翼。
  廷尉署还没有自己专门的办公地点,是在偌大的宫城外围划出一片建筑临时办公。不但是廷尉署这样,实际上汉国中枢的部门都是如此,谁让刘彦是将未来都城选在长安,襄国仅是临时都城。
  “太尉?”庾翼事先已经得到通报,知道徐正要来。他放下手里的文牍,站起来进行迎接,讶异地问:“有何急事?”
  徐正看着真有些急匆匆,回礼之后说道:“为庾氏入侵林邑国而来。”
  庾翼还不知道漠北发生白灾的事情,更不知道汉国休养生息的国策会有变动。他一听是为庾氏而来,愣了愣神才说:“王上鼓励各家向西南开拓,庾氏不好独自前往,又有多家想要联合,已经紧锣密鼓在做入侵的准备。”
  要是纯粹的世家出身,徐正会知道一些事情并不能直接开口就问,尤其是关乎到世家核心利益的事情。
  徐正是地方小家族的出身,长久以来也习惯了直来直去,没太注意庾翼的脸色,直接说:“事情有些变化,若是庾氏动作太慢,太尉署会直接派兵先往。”
  “这……”庾翼与徐正不熟,觉得难堪的同时,猜测是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道:“太尉慢慢道来?”
  徐正想了一下,漠北白灾严重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休养生息的国策还没真正执行就要中断很快也会成为事实,就将刚才与刘彦谈的事情透露出了一些。
  “大汉缺粮,缺到如此地步!?”庾翼印象中汉国是一个从来都不缺粮的国家,他怔怔地说:“缺粮的消息务必进行严密封锁,绝不能泄露半点。”
  汉国目前还有几个敌对国家,短短数年扩张太快,各地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安稳,再来是长江以南才光复没有多久,一旦国家缺粮的消息被泄露出去,那几个敌对国家肯定会有动作,连带国内的一些不服势力也要上蹿下跳。
  刘彦和徐正都没有糊涂,怎么可能会让国家缺粮的消息变得人尽皆知。
  “国库粮秣还能支撑二十万大军征战半年之用。”徐正一本正经地说:“所谓的缺粮,是太多百姓需要官府提供粮秣。”
  庾翼根本就不纠结这个问题,反而是说:“各地剿灭那么多的大族、豪强、世家,为减少沿途运输消耗,可以留在当地。中枢的粮食……全力供应军方……”
  胡人数十年的肆虐在中原造就的是两个极端,饿死的人无数,但家中地窖粮食多到发霉的也不少。
  长江以南的世家,他们从来都没有过缺粮的经历,连带百姓也极少有缺粮的现象,汉军横扫南方消灭的每一个世家,还真的能够搜出大量的财帛与粮食。
  关于汉国转运粮食的“特别方法”仅有少数的高层知晓,刚刚成为廷尉不久的庾翼并不知道那个秘密,他给出了相当多的建议。
  “庾氏现在有多少能够出动的海船?”徐正也不等庾翼讲出答案,就说:“一个月内会有一支舰队从青州出发,直接开往涨海(南海),庾氏有多少就跟上多少吧。”
  庾翼除了点头还能多说什么?
  徐正这是给庾翼面子,还是看在庾翼针对缺乏粮秣给出相当多意见的前提下。
  另一边,刘彦亲自向纪昌介绍完北面的情况,又将与徐正的商议讲出,最后说道:“这个是寡人的失误,应当先探清漠北的情况,再来制定国策。”
  汉国转入休养生息对文官系统有利,预示着军方系统会进入一段沉淀期。丞相府就是文官系统的中枢,一旦国家全力发展民政,丞相府的职权当然是会显得重要。
  “王上,万里之外的消息有所延迟实属正常。”纪昌不是一个权力狂,相反是刘彦要干什么都会无条件支持的丞相。他说:“既然情况有变,休养生息自然是要延迟,只是延迟到何等程度还请王上示下。”
  “漠北的游牧民族南迁,必然是会对石羯和鲜卑造成冲击,寡人认为还要看看他们的应对。”刘彦思考了一小会才继续说:“若是能够让他们两败俱伤,自然是最好。”
  纪昌明白了,休养生息中的一些事情还能继续做,短时间内国家也不会再扩军,毕竟刚刚裁军没有多久,立刻又扩军不但是朝令夕改,对于整体国情也是不利。
第531章
急不可耐
  朝令夕改是行政大忌,会使运转国家行政体系的官员不知所措,更会让民间刚刚进行或是进行到一半的事项被迫中断。
  一件事情做到一半突然不做了,先前的付出就会成为浪费,甚至可能会引发恶劣的后果,国家工程尤其是这样。
  关于休养生息的国策中枢仅仅是刚刚商议要执行,并没有向各州郡发去相关的公文或是指令。这点是发觉草原方向有意外,能够给予已经制定休养生息策略却没有公布的中枢一块遮羞布。
  后面从北方传回的消息更多,证实草原的白灾异常严重。
  “从漠北方向朝南边迁徙的部落数量不断增多,我们也发现石羯正在调动兵力向北。”徐正这个太尉近期非常忙碌,整理各个方向汇集到中枢的战报和情报,整合之后还要进行证实,后面又得做出相关的计划:“雪季还没有完全停止,太尉署的意见是暂时不向石羯进兵,做出继续猫冬的举动,看石羯会不会继续调兵北上。”
  石羯赵国以前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退却到并州和朔州之后依然如此,甚至是石羯经过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兵力并没有变的匮乏,由于石虎携带太多的青壮北撤,按照汉国这边的猜测石虎随时都能动员出七十万的兵力。
  羯族占据中原期间,掠夺式和破坏式的发展让中原陷入倒退,但是并不意味着羯族全然没有发展,他们的发展是体现在军需器械的进化上面。
  目前汉国与石羯赵国的边境是在并州境内,元朔四年汉军推进到中都附近,后续又攻克邬县、京陵和介休,东北侧已经进军到并州首府晋阳城百里之外的箕城,是在箕城与驻守阳邑的石羯赵军进行对峙。
  除开箕城和阳邑的僵持之外,其余几个方向双边是不断使用骑兵进行交战,规模上面普遍不大,汉军不再以争夺疆土作为主要目标,是以消耗石羯赵军为目的。
  “坐镇晋阳的是石羯太子石宣,由李菟进行辅佐。”徐正是站在巨大的沙盘旁边,手里的木棍点了点晋阳,移动到西河郡的中阳,说道:“苻洪再次投奔石羯之后,被石虎安排在中阳。他手头的兵力不比石宣少,皆是羌氐的精锐。”
  西河郡其实就是在河朔边上,极度地靠近北地。河朔在石虎重新关注之前,匈奴诸部和羌、氐一直是在进行争夺,等待石虎挥军河朔之后,匈奴诸部最先进行跪舔,倒是羌族和氐族还有进行过抵抗。
  “有两个传闻,一是石虎亲自率军北上,二是石羯北方的统军大将是尹弼。”徐正不太确定地说:“石虎在中原享乐数十载,以之前的秉性进行推断,很可能是吃不了苦头,石羯的北方大将该是尹弼。”
  石虎携众退往并州和朔州之后,将定襄选为新的都城,元朔三年期间汉国这边得到的消息是,石虎将定襄选为新的都城就开始在建设新的宫阙,那么推断石虎享乐成为习惯不再能吃苦似乎说得过去。
  “羯胡调兵北上,该是多少才算是调?”冉闵近期闲得快要发霉,没少关注石羯那边的动静,说道:“边境多少胡虏,才算是少?”
  根据情报,石宣手头的兵力该是有十五万左右,以东宫高力作为精锐核心,又有四万左右的羯人本族士兵,搭配羌、氐和杂胡。
  石羯赵国的地盘仅是剩下了那么点,疆域小有小的好处,调兵上面的路程减少,遥相呼应起来更加迅速。
  先前冉闵不是没有想过将晋阳拿下,北伐兵团先后攻了四次,一次又一次都是被挡在城下,为了避免久攻不下被包围才选择退兵。
  说来也是奇怪,石羯赵国没有退却到并州和朔州之前,汉军与之对阵的胜率高得惊人。可是等待石羯赵国进行龟缩之后,汉军却突然发现石羯赵军变得坚毅许多,很多时候哪怕是汉军能够取胜,伤亡上面也会比之前在中原的交战多出不少。
  中央的苻洪兵力上面要比石宣更多,汉军这边一再探查得出苻洪手头兵力超过二十万的数字,几次交锋下来有近一步的情报,苻洪的麾下部队军事器械上面不如石羯本部,不过苻洪的部队坚韧性并不比石羯本部差多少。
  其实是一件能够明白的事情,一直输,输到连底裤都要输掉,危机感会迫使每一个民族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至少是会变得坚毅和坚持,毕竟再软弱下去可要全族完蛋。
  “多少才算是少?”徐正就看向了刘彦,见刘彦没有什么表示,略略不满地看着冉闵,说道:“骠骑将军想说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