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821

  汉国不是灭了东晋小朝廷了吗?仅是在几大战役中对晋军的杀死杀伤比较严重,剩下的是以俘虏为多数。建康的朝廷投降之后,正规晋军的水师全面投降,中枢的决议是收编晋军水师士卒,会用在对西南半岛的入侵上面。
  “水土不服很严重?”伏伟感到诧异地说:“不是已经在饮食上面下功夫了吗?”
  “暂时还能够接受,就怕时间一长……”黄艾不断苦笑:“饮食是有用,可是气候外加思乡……不是光饮食能够改变。”
  还是气候和环境的原因。
  例如中原的人长期生活在空气相对干燥的北方,来到南方之后对湿气比较大的空气不适应。
  再来是,每个地方的生态环境都不一样,就好像是地球人去到天顶星,哪怕是有空气能够呼吸,可是对于一些身体机能没有适应的细菌压根就没有抵抗力。
  思想更是一个大问题,乡愁和思念谁会给脑神经极大的负担,时间短没有什么,时间一长明明身体没病,可在心态的不断暗示下也会生病。
  “那批降卒还在进行重新的整编。”伏伟被黄艾那么一说真的有些忧虑了:“你这边尽快向中枢汇报相关情况。若是介时伟还在夷州,会连同署名。”
  庾方之听得翻起了白眼,中原的人会水土不服,难道南方的人就不会?还是说,汉军的老牌士卒非战斗损员需要杜绝,降卒的非战斗损员就能无视?
  黄艾很直接就走进屋内,对布局熟悉之下早笔墨没难度:“马上,艾马上就写。”
  夷州驻军建造的房舍与中原那边并不相同,没有土坯墙壁,结构上不是木材就是竹子,房屋还会耸高留下一个与地面隔离的间隔。
  由于海面上没有什么威胁,夷州驻军在海岸线上并没有设立太多的防御工事,仅仅是建造了必要的瞭望台。
  夷州驻军的主要威胁是腹地方向,原住民太过神出鬼没之下,驻军不得不将驻地周边的植物清理干净,弄上篱笆墙的同时,沿线也要设立岗哨。
  “没办法像故乡那样,这边的蛇、蚁和昆虫太多太多了。”黄艾说的是为什么第一层要与地面留下间隔:“咱们又不能学那些土著住树顶或山洞,借鉴大陆那边的诸越和诸蛮造房子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
  伏伟就说觉得怪异又是有点印象,被黄艾那么一提示,才想起岭南那边的蛮人可不都是这样造的房舍嘛!
  “这边只是蛇和虫子,江州的那边有龙。”庾方之说的龙并不是真的龙,是华夏南方一些小型的鳄鱼,比如“周处除三害”中的扬子鳄。他略感好奇地问:“怎么没有在房舍周边撒上石灰或是硫磺?”
  “经验啊,经验!”黄艾一脸的苦逼:“这不是对南方不熟,对夷州更加不熟,已经派出船队回大陆弄石灰,去倭列岛征缴硫磺了。”
  石灰防蛇、蚁对于华夏苗裔并不陌生,硫磺也有相应效果则是与倭列岛有交流之后才知道。
  “倭列岛?”庾方之愣了愣神,后面才恍然:“的确,倭列岛那边有大量的硫磺。”
  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倭列岛是个多火山区域,不但金、银储藏量惊人,硫磺因为有硫磺岛的存在还真不缺。
  中原王朝与倭列岛交易原材料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有宋一代,当时大宋制造火药的材料就是依赖于倭国的进口。
  “不止硫磺啊,人也能从倭列岛弄。”伏伟已经昂躺在木地板,漫不经心地说:“那帮半开化的矮子,用来对付完全没开化的蛮子,一样是在山林里非常灵活的嘛。”
  “……”黄艾完全愣住了一小会,反应过来后,激动地一拍大腿:“某怎么没有想到呢!”
  倭列岛的国家现在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汉国的藩属国,对于宗主国的召唤无不听从,几个国家已经贡献接近七万的兵力在辽东高句丽战场对抗慕容鲜卑。
  要说汉国这边的人对倭列岛几个国家最大的印象是什么,第一印象是矮矬子,第二就是异常服顺,再来恐怕就是山林的灵活性了。
  “完全可以请求征调仆从军过来啊!”黄艾觉得这个思路简直太好了:“仆从军死多少都不心疼!”
  庾方之开始有些目瞪口呆,他的印象中东晋小朝廷对待藩属国就像伺候祖宗一样,怎么汉国压根就不把藩属国当回事,甚至想方设法地进行各种凌虐?
  东晋小朝廷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的藩属国,但凡有谁打着哪一国的名号前去朝拜,还真的都是异常珍惜。会这样是他们要保留天朝上国最后的脸面。
  “嗯,没错!”伏伟继续漫不经心地说:“某率军征讨扶南,也应该上表,让中枢弄一些仆从军过来。”
  庾方之突然发现作为汉国的藩属国还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一个仅是校尉级别的将领就不说了,堂堂的一个郎将也是那样的心态,可见汉国上上下下就没有把藩属国当回事,一有什么觉得危险的地方就想拉藩属国的人过来用人命去填。
  想是那么想,庾方之却也是无比的动心,毕竟死别人总比死自己人好,他也就问:“我等也可以这般?”
  黄艾已经写好了公文,催促伏伟赶紧去署名,满不在乎地回应庾方之,说道:“军方的调度当然没有任何问题,民间的……就不清楚了。”
  没错了,包括庾氏一族在内,想要参与入侵西南半岛的各个家族,他们的入侵只是民间行为。
  这一次跟随汉军舰队一块南下的家族并不算少,每一家多的如庾氏一族出动个数千人,少的就是几十人搭便船过来试探,算是追寻曾经上古先秦各个开拓者的脚步,要用两支大脚踩出新一轮的自发性开拓史。
第533章
化外蛮夷
  汉国还没有统一旧山河,暂时称不得“大汉”二字。
  不过,汉国的藩属国其实并不少,东亚以东有一个算一个,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势力,皆算是汉国的藩属。
  东亚的国家和地方势力会争先恐后成为汉国藩属与慕容燕国有绝大关联。在慕容燕国还只是慕容鲜卑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停止向周边扩张的脚步,等待建国之后更是逮住一个打一个,迫使慕容燕国周边的国家和地方势力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国家不是被迫屈从于敌对国家,就是会想着找一个强国依靠,背靠强国来抵抗敌对国家。
  汉国的出现让东亚那些国家看到了抵抗慕容燕国的希望,汉军出现在东亚以及半岛的时间也太恰当了一些,举起围攻慕容鲜卑的大旗自然是从者云集。
  高句丽还不是那个“拳打北海幼儿园,脚踢南山敬老院”的东亚一霸。当今年代的高句丽时常被周边的国家逮住就是一阵欺负,打不过正在雄起的慕容燕国也就不说了,面对百济也是败多胜少,只有欺负新罗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丝身为强者的乐趣。
  百济在如今才是半岛一霸,边上原先有伽揶这个仆从国,过海的倭列岛有一票小弟,时常是呼朋唤友搞事情,北边能够压制高句丽,东面可以轻易欺负新罗,可惜的是碰上了汉军向东北扩张,要不然至少能够辉煌个数十年。
  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倭列岛上面的国家,他们现在统一尾附在汉国羽翼之下,由汉军为主导来与慕容鲜卑不断交战。
  与慕容鲜卑交战的联合阵线中,汉军从来都是少数在领导多数,排行老二的是百济而不是高句丽。
  百济之所以是老二的原因相对复杂。这是一个处于奴隶社会中的国家,而说国家还不如说是部落联盟。国家之中的民族成分很多很杂,主要人种为扶余人,第二大人口为倭人,汉家苗裔在这个国家的人口不多却是位列第三,三韩只能算是最底层的奴隶。
  历史上,应该说直至高句丽崛起,百济在东亚才算是没落,高句丽就是压下了百济才成为东亚一霸。而高句丽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倭列岛上一个叫大和的国家崛起。这个叫大和的国家横扫百济在倭列岛上的众多小弟,使百济先在支援那些小弟中耗费国力,后面又使百济失去外援才被高句丽压制。
  一直是到李唐的建立,唐军征战高句丽时,第一个想要联合的对象是百济。那是因为尽管百济衰败,可是百济与倭列岛依然有着很深的渊源,大和虽然是灭掉了百济的众多小弟,但是大和的外交策略是交好百济。百济是有和李唐联盟,但是百济联盟诚意不足,后面新罗抓住机会在暗中使坏,百济就在李唐和新罗的联盟中被灭掉。
  辽东以及半岛的战争已经打了数年,汉军在那边的兵力压根从来就没有超过五万这个数字,主要的驻军地区还是汉国在辽东的疆土。
  实际上,汉国与慕容鲜卑并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大碰撞,是纠集了一帮仆从军拖拖拉拉打了数年。与慕容燕军的交战中,汉军的损失并没有多少,倒是各个藩属国的仆从军损失颇大,尤其是高句丽军的损失最多。
  辽东的主要战场是在高句丽边境,有时候甚至是爆发在高句丽国境之内,尽管高句丽一直愤恨汉军不太出力,可是被侵略的是高句丽,导致高句丽哪怕再愤怒和有怨言也只能忍着。
  “弱者的愤怒什么的,从来都是笑话。”伏伟满脸不屑地说:“没有大汉的帮忙,高句丽根本挡不住慕容鲜卑。”
  南下舰队在夷州仅是停靠了两天,第三天的中午就起锚开拔,下一个目的地是朱崖洲(海南岛)。
  “大汉消耗那些藩属的作为太明显了,不止是高句丽有怨言吧?”庾方之带着十足的好奇:“难道百济、新罗等等国家就没有感到兔死狗烹?”
  “半岛那旮旯地方上的三个国家是世仇。”伏伟眺望广阔无边的大海,闻的是带着腥味的海风,抽了抽鼻子依然不屑地说:“谁被消耗,另外两国只有高兴的份。”
  对于汉国来说,高句丽就是一帮叛逆,原因是高句丽目前的地盘原先是汉家旧土,高句丽是趁着西汉内乱的时候独立建国,那么高句丽必然是上了汉国消灭的名单,暂时还没有灭掉高句丽是力有不逮,要不然还虚与委蛇个什么劲。
  当然了,汉国想要开疆辟土也不一定要理由,比如以后随便找个机会灭掉百济、新罗、等等一些国家,只要有实力说灭就灭了,哪来那么多的废话。
  “蛮夷就是蛮夷,丝毫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庾方之也开始带着明显的不屑表情:“若是大汉征调,他们恐怕不敢不听从?这样一来还是快快征调些人过来,让他们作为先锋去消耗西南的蛮夷。”
  伏伟看着庾方之一口一个蛮夷,内心多少是感到欣慰。
  亚洲的东方,华夏苗裔阔绰的时间太长,其余苗裔要么是配角,很多连配角的资格都没有。站在民族自豪感的角度来说,文化的优越是一方面,自西汉横扫各国之后,汉家苗裔的确是有资格一口一个蛮夷地称呼那些异族。
  之前的东晋小朝廷,他们很少有机会可以底气十足地称呼异族为蛮夷,那是东晋小朝廷尽管文化依然优越,可是军事实力上真的是不行。只有随时随地只要愿意就能将谁摁在地上摩擦,口呼蛮夷才没有违和感。
  庾方之现在可不是东晋小朝廷的一份子了,他是军事实力强大的汉国一子民,还真的就有足够的资格去称呼东亚大多数异族蛮夷两个字。
  请求征调藩属国仆从军的公文已经发出,是夷州校尉黄艾一封,西南远征军郎将伏伟一封。他俩有足够的自信能够会得到中枢的满足,毕竟藩属国不止是拿来面子上好看,为了减少本国损失的时候,将藩属国拿来消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得益于刘彦早就有派出船只探索涨海(南海)海域,伏伟手头上是有一副海航图,他们一直南下,期间还经过东沙群岛,不过并没有进行停靠,是拐向靠近陆地的航线抵达朱崖洲。
  要说西南半岛还有当地的土著,说不上是为了什么,朱崖洲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大岛。
  “那是什么树木?”庾方之看到椰子树相当好奇,船只停在离海岸线不远地方,眺望天蓝色的海洋和沙滩,又说:“如此景色,真是别有风情啊!”
  其实觉得景色宜人就对了,大陆那边虽然也有不少的沙滩,可是海水的颜色以及一些植物跟朱崖洲就是两个样子。
  不但是景色两个样,气候的差别也是挺大。目前江州的沿海气温还相对比较低,再来是空气也显得湿润。朱崖洲这边的气候相对要热一些,空气里面并没有湿润感。
  朱崖洲是亚热带,术语的整个称呼是热带草原气候。中原那边的人到了朱崖洲,会觉得比大陆南方更加舒适,一样都是岛屿却与在夷州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汉国已经将朱崖洲画上疆域版图,大概是在现代的崖县那边建造了一处军港。
  军港里面已经有停放战船,驻军是五百人。他们对西南远征军的到来无比热情,更多是炫耀大陆上所没有的一些水果。
  “这个叫野子,果壳里面有一种透明色的水,喝着可甘甜了。”
  伏伟一样感到猎奇,用着芦苇管引用椰子汁,真如所说十分甘甜。
  东晋小朝廷一直在向西南进行版图扩张,收复了东汉末年的失地重新设立交趾。汉军攻灭东晋小朝廷之后,交趾的晋军在汉军到来立刻投降,包含降军在内汉国在交趾的驻军有六千余人,分别驻扎在九真郡、九德郡和日南郡。
  “林邑和扶南还不知道小朝廷已经灭亡的消息,他们对换上旌旗有派人进行询问。”交趾校尉叫武定,是一个看着粗犷的中年人。他用着好笑的表情说:“两国已经派出七拨人过来,后面窝着不走了,就在日南郡的朱吾。”
  “听闻林邑喜好诸夏文化,上层穿着汉家衣裳,使用汉字,说汉语?”庾方之说的诸夏,是华夏苗裔现在对自己民族的称呼,也是正确的一个自称,比东土、中土之类的称呼更加正确。他说:“之所以窝着不走,该是察觉到什么了。”
  “肯定的。”武定不断点头:“晋军旌旗和大汉的军旗款式差不多,可是上面的字可不一样。”
  后世常说中华文化圈,说的就是中原王朝周边学习汉字的国家。一直到西方殖民者入侵亚洲之前,中原王朝周边的国家极少有自行创造文字的族群,哪怕是有造字也是以汉字作为基础,或是缺笔少划,又或者是画蛇添足似得多几笔几划,明显的例子就是倭人的字体和辽国的字体。
  除开一些自行学习中原王朝的文化,更多是当地原本为汉家旧土,却是在汉家衰弱之后割土建国,像是东北有高句丽,西南的林邑也是这么一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