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821

  “最好当然是就近。”陈家巨略略苦恼地说:“不过看来可能性不大啊……”
  汉国的官员不一定是贵族,贵族却一定是官员,而贵族通常是有封邑,只有少数的贵族封邑是在家族附近,大多数有封邑的家族其实是离得较远且成分散状况。
  封邑就是封赏的土地。按照西汉就有的规定,贵族对封邑有一部分的管理权,但却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种“国中之国”,一般情况下就是多少占比的收益。
  “西南那边,家族开拓出来的土地类似古典封地……”王永说到这个的时候双眼放光:“以其将目光放在生子的土,不如向外开拓。”
  “是啊。”谢子瑜乐呵呵地说:“向外开拓才是硬道理。”
  话题被那么一转就立刻歪了,生孩子得到土地对于普通百姓很重要,毕竟百姓获得土地的渠道真的不多,官员和贵族的实力不是普通百姓能比的,稍微对比一下目光该放在哪里谁不清楚。
  对于那些有能力向外开拓的家族来讲,他们其实并不满足于那些有限定的收获,但是目前王族的权威对于他们是根本无法抵抗,只能去接受刘彦制定下的规则。
第548章
躁动
  土地,适合耕种的土地,离自己主要发展区域更近一些的土地,那不是一种情怀,是真真切切的需要,令无数人为之垂涎。
  汉国的土地政策从元朔元年开始就没有改变,只有参军入伍和军功得赏才能获得。一般军功获得的土地赏赐,所处区域从来都没有固定,土地越多的人所拥有的土地就越分散。在不允许土地私下交易的前提下,将名下拥有的土地凑成堆属于不可能,导致的是很多哪怕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人也只能是遥控开发,无法亲身前往所持有的土地实际运作。
  丞相府抛出一个新的政策,生孩子可以获得土地奖励,尽管还没有真正的通过,无数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希望参与条文补充,利用这个新政策的产生来将目标指向之前的土地政策。
  生孩子获得土地奖励对普通百姓的好处最大,他们本来就没有获取私人入地的渠道,变成只要努力生孩子就能够获得土地,不感到惊喜绝对是假的。
  已经拥有私人土地的那批人,视名下土地的多寡,土地越多的人就越想将土地整合到一块去,能够安置在自己想要的地方就更好了。
  身在前线的李坛接到了来自中枢的公文,原以为是例常通告,也就是让不在中枢的人了解发生了什么大小事。他看完公文之后却是霍地站起来,满脸都是震惊和无法掩饰的喜悦。
  来自中枢的公文里面有一项询问,关于怎么区分军功得赏的土地和其它渠道的土地奖励。
  之前甭管是谁,只有被动让安排得赏土地在哪里的份,而那种被动可不是认为指派,压根就是随机来确认,李坛名下有三千多亩的土地,可是那些土地却分散在全国各地。
  土地分散当然不好经营,结果是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委派各地官府经营,收益上面的差距很大,甚至是压根就没有收益。
  官府经营土地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租赁给百姓耕作,而这种方式官府不再收取贵族应该缴纳的税,是在租赁百姓时就确定下来的额度,比如通常是劳动成果六四开或五五开。
  【区分土地是什么意思呢?】李坛近期刚好不需要对战事费脑子,专心用来思索:【按照尿性,那个什么生孩子奖励土地的政策肯定是为了诱使百姓往地广人稀的地方迁移,军功获赏的土地……】
  之前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封赏,关于军功渠道获得土地有相当多可以观察的例子,比较轰动的就是上次大规模裁军,当时裁撤掉的将士是原地安置模式,等于是将退伍士卒根据土地的安排就地安居,可是让原本大面积无人的区域有了人烟。
  【拼死拼活得到的土地,绝对不能像其它渠道没有区别,要不然拼死拼活还有什么价值?】李坛想着想着却是激动了起来:【会煞有其事地询问,恐怕是这一次对军方的好处多多!】
  征北幕府所属的战线,随着苻洪向北地撤退之后,只剩下并州东部还在激战。
  并州东部的战场是晋阳、榆次和两山一谷区域,征北幕府序列下有四个战兵军,还有两个禁卫军和相当一大部分郡县兵,总兵力超过二十四万。
  所谓的“两山一谷”是一个统称,它们分别是蒙山、龙山和蓝谷,位于晋阳西面。
  晋阳目前的石羯赵军统率是李菟,又有王朗、王华、伊农作为副手,他们统率二十八万石羯赵军固守晋阳以及周边,号称五十万。
  征北幕府一直在分析李菟麾下兵马的成份,初步猜测羯族士兵该有五六万,羌和氐应该有十五万,余下就是杂胡和奴隶兵。
  李菟手底下的兵马一直是在增加,会这样是石羯赵军不断拉壮丁,是从晋阳周边,连带后方的新兴郡也没有放过。
  石羯赵军屯驻晋阳的部队该是有个十五万左右,目前晋阳已经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不过这边的战事并不激烈,是如阳邑刚开战那样被汉军使用远程攻击器械不断地轰,倒是“两山一谷”和榆次那边厮杀程度要高很多。
  李坛还在思考中枢会怎么安排有功将士的土地赏赐,账外亲兵汇报说有将校求见。
  帐帘撩开首先走进大帐的就是骞建同,他的身后跟着一票没有公务在身的将校,每个人脸上都是兴奋中带着困惑。
  “将军也收到中枢的询问公文了吧?”骞建同不是一个能够藏得住心事的人,急哄哄就说:“丞相府要给百姓谋福利,生孩子就能够获得土地,国家内政大事太复杂,懒得去想。咱们这些拼死拼活的人,拿着性命与敌搏杀才能得到赏赐,怎么也该有点不同,比如获赏的土地选在哪里可以让咱们自己来选择。”
  李坛看向那些没有说话的人,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能知道都是那么一个意思。
  同样得到一件东西,付出多少才得到,心理会不会平衡真的很关键,中枢肯定也是将这么一件事情想透彻了,才会搞出一个军功渠道和非军功渠道的奖励区别。
  李坛刚刚在思考的是丞相府那个生孩子的政策会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却是知道大部分的同僚根本不会深究,在意更多的是怎么来在这一次国策变动中为自己多谋一些好处。
  在外统兵作战的人,他们还不清楚太尉署那边是什么意见,不过从中枢大张旗鼓地向各战线的将校提问,大概也能猜出最少是有了沟通和妥协。
  有了骞建同率先打开话匣子,其余的将校开始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说法可能不一样,中心意思就是骞建同说的那个。
  “没有这么简单。”李坛笑吟吟地说:“参军入伍是得到基础的五亩土地,斩获首级已经提升到十亩,类似封赏都有增加。”
  他们还不知道丞相府说的那个生育奖励是多少亩,理所当然不会比军方的份额更多,倒是没人想过既然军功获赏土地已经有一次增加的例子,那么再来一次也不是那么稀奇。
  “向外开拓乃是本朝国策,王上不会打击将士们的征战热情。”李坛见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转过弯来,提示道:“土地封赏在哪的选择估计会有难度,但份额嘛……”
  军方想要获得土地封赏,最基础的是斩获敌军首级,战士有了敌军头颅斩获之后就会成为最基础的贵族,成为公示再想获得爵位提升不管是需要熬时间,参与多少战事,获得几场战事的胜利,战事又是什么规模,那些都在二十等爵里面写得清清楚楚。
  二十等爵是汉国的阶级基础,不同爵位的人不但是社会待遇不同,实际上跟名下会有多少财产都有挂钩。比如最高的彻侯一个月就有一千石的俸禄,年终的时候还有一次“红包”,同时府邸规格、马车规格、穿着规格、仆从数量、土地数量、等等的方方面面都能说是最高待遇。
  骞建同以为李坛有什么内幕消息,径直说:“土地无法选择很是可惜,要是能够再增加封赏基础的额度倒是一项补偿。”
  汉国的封赏大部分没有什么诟病的地方,要说最让贵族和百官不爽的就在于那个土地无法自主选择,随机到繁华地带肯定是要烧高香,被随机分配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则该鬼哭狼嚎。
  经过胡人数十年如一日的破坏,曾经无比繁华的中原早是荒芜处处,仅是在一些绝对少数的地方还稍微保有元气。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想象土地随机的赏赐该是怎么一个情况,可以说除了绝对少数的幸运儿,大多数人根本就对土地所在区域感到不满意。
  “其实大汉已经在专注内政,各地重新变得繁华只是时间问题。”李坛并不觉得这个是纯粹的安慰人,他见所有人都是不以为然的表情,补刀了一句:“再则说,不是视各地情况,在原有封赏上给予补偿了吗?要是那些区域恢复元气,等于是多赚了。”
  情况是这样的,一样的军功,该得到多少封赏只是设定一个基础值,分区域会有一定的补偿,比如随机到开发出比较高的青州该十亩就是十亩,要是被随机到益州那地方则是会被翻成二十亩之类的。通常意义上来讲,既是官方认为越差的区域,补偿就会越多,这个是为了减少怨言,也是某种程度地操作开发,毕竟得到土地总不是能是放着长草。
  “对于我们来讲,得到的封赏份额才是应该关心的,相反是在哪里根本无所谓。”李坛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像某,除了极少的土地是自己开发,余下不是委托各地官府就是委托给少府,缴纳一样的税,该得到多少还是多少,完全不用多操心。”
  骞建同当即就是一个白眼过去。
  因为是国家开创不久,一个个都是崭新的勋贵,思想上也有些跟不上潮流,像李坛这么潇洒的完全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给家族来经营,是等到真的没有足够人手才会考虑委托官府,至于委托给少府哪怕是想也资格不够。
  “这么一说的话,好像是有那么一件事情……”司宏壮很努力地想了一下,才说:“李郎将在豫州获得一块封地,家族完全无法开发转交委托官府,后面发现地下储藏一种黑乎乎的石头和泥土……”
  说的是李匡,他的封地试种农作物损失惨重,交给当地官府本来就是撂担子,后面却是被发现地下储藏惊人的煤矿和其余伴生矿,哪怕是根据相关政策需要分配利益给官方,可是收益上面绝对是甩单纯耕作农作物不知道几条街。
  豫州……行政范围涵盖了后世的山西,而那地方可是诞生无数土豪。煤在现如今已经被应用到多方面,其中对于金属的冶炼就是占用的大头之一。
  有了李匡的例子,几乎每一个有封地的人基本上都疯狂了,不过有勘探技术的人基本是官方编制,他们不得不排队申请探勘人员到自己的封地。后面被发现类似的事情并不单一,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惊天大喜。
  尽管是有一些发现珍贵资源的例子,不过因为例子太少并不属于主流,大多数有希望获得土地的人只是将目光放在农耕用途。
  “今次要至少打下整个并州,日后便是向朔州进发,某倒是希望可以得到草原的封地。”李坛见众人诧异,神秘一笑也不解释,转开话题:“骠骑将军率军未必定襄,石虎是否弃城而逃,近几日该有消息传来。”
  冉闵现在的身份定位有些复杂,属于征东幕府序列却又独立于幕府之外,率领的军队是征北幕府的下辖序列,没有建立自己的骠骑幕府。他得到命令做出向定襄进军的姿态,现如今已经逼近到滹沱河中游区域,距离定襄只有两百里不到。
  征北幕府打晋阳的力度是取决于石虎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本意上李坛根本不愿意付出太大的代价,必要的时候却是顾不得那么多。
  骞建同是刚从并州西北部回到幕府不久,他没有逮到石宣本部,幕府又不允许追击苻洪,闲不下来就建议:“不管石虎做什么选择,还是有备无患最佳。”
  李坛懂骞建同是什么意思,本来也有类似的考虑,就说:“第二骑兵军再休整七天,可以归你统率,绕过晋阳进逼曲阳?”
  骞建同立刻大喜,他要的就是这个答案。
  征北幕府的下属序列不算少,但是根据汉国的军制皆是有自己的分工,比如郡县兵就是个打杂的,非到万不得已就会一直是打杂,没可能当成主力用。
  话题本来是被扯开,正事谈完却又是被绕了回去,少不得是要提到各个家族去西南半岛开拓的事,他们这些汉国的将校基本上就是新的勋贵,几乎每一家都参与西南半岛的入侵。
  谈得兴高采烈之余,又有新的邸报送到,里面的内容却是震得有一个算一个全是目瞪口呆……
第549章
冉闵要搞事
  邸报是中枢通报各地官员的一种信息流传,里面不会有小道消息,更不会有什么娱乐,要是在上面有版面绝对是已经确认的消息。
  在刘彦复立汉国之前是没有邸报的存在,他将邸报搞出来是认为应该有一个权威性的信息通道,向官员传递正确信息的同时,不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有生存空间。
  新一期的邸报从襄国传递向全国各处,里面大多数的内容是在讲述国家近期发生的大小事,大多数属于丞相府和太尉署的消息,其中有一个却是不容忽视。
  丞相府要有新政策,御史府要改革,太尉署也有自己的诉求,刘彦感觉到一个属于变法的新时代很突然地拉开序幕,里面却独独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含量,那就是百姓和官员、贵族都有法律去约束,可没有关于君王应该遵从什么的议题。
  在过去,约束君王的只有为江山社稷着想,完全是依靠君王个人的道德观和责任心,连带王室(皇室)也没有明确的律法来约束。那喊了无数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商君(商鞅)时期的秦孝公真的办到之外,后面的历史中只有政治倾轧失败的王室(皇室)成员才会得到该有的惩罚。
  李坛手握邸报看似迷惘和愤怒,愣了很久冷声道:“何人蛊惑王上?”
  邸报里面提了《史记·商君列传》的一部分篇幅,讲的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兄长嬴虔因为犯法而被处于割鼻和黥面的处罚,然后是嬴渠梁的儿子赢驷因为触犯律法被流放。刘彦亲笔给予点评,明白说秦能够横扫八荒六合是源于此处,对法制的坚定不移,律法面前不分贵贱和血缘。
  商君变法使秦国走向强国之路,这个当然是一点都没有错,后世的历朝历代也肯定了商君变法的重要性,可很少会提到王室成员触犯法律得到应有处置的事。那不是历史没有记载,是历朝历代有选择性地忘记,尤其是到了嬴政行使中央集权之后更是如此。
  刘彦的态度很明显,无论是谁触犯律法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他看似在再次确认汉国会是一个法制国家和震慑天下诸人,实际上只要有心就能明白是要搞“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那一套。
  通常意义上来讲,没有任何人愿意受到束缚,差别就是有没有那个实力得到完全的自由,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地行使特权。稍微有点权力的人都是这样,拥有整个国家的君王难道就不应该是?
  李坛的愤怒来自于迷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刘彦要搞出一套约束自己的枷锁,是猜测有人蛊惑,至于逼迫什么的稍微想想都明白不可能。
  其余人是被惊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好人”的君王并不一定是好事,身为君王其实应该有双面准则,例如对待自己人如春风一样的温暖,对待敌人就该是寒冬一样的冷酷。要是统治国家的君王一直都是“好人”,臣工会不会得寸进尺先不谈,国家必定会出现权臣,然后朝局倾轧无时无刻地进行,对外是不是该打不还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