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21

  有人割脑袋,有些还是在喘大气,甚至有不少是直接双手撑在血淋淋的地面,张口“哇啊哦”地在吐。
  “喏,给你。”阿三向着一个看顺眼的家伙递出一个首级:“军功啊!”
  这人看着很脸色惨白,胳膊上还在冒着血。他下意识愣愣地接过阿三递来的首级,看着阿三走向了其他人帮忙割起脑袋,反应过来后,笑了。
  不少军官正在大声喊话,说是别割错了脑袋,一经发现拿袍泽的尸体冒功就要原地正法。军官又让检查,发现受伤未死的袍泽亦是算军功。
  徐正与后面过来的吕泰正在讲话。他是听了吕泰的话,才算是知道刚才有一股胡人的援军正在逼近。
  “这股胡人作战意志不坚定。”徐正并未受伤,他是坐在一块石头上面,指向了已经被围起来的那些战俘:“对奴隶兵的管控也没有松懈。”
  徐正没有接受胡人的投降,堵住之后将六百多个胡人全杀了。他对那些投降了的奴隶兵亦是没有放松警惕,回去后打算建议刘彦进行甄别,挑出胡人杀掉。
  吕泰是带着两百部族武装和自己本部一千人过来。他会过来,自然是因为刘彦发觉不对劲。
  刘彦发觉的不对劲不止是计斤城那边的援军,其实还有一股大约一千余的骑兵从远处高速在靠近。
  还保持游牧习惯的部落不会缺乏战马,可是能够凑出一千余骑兵的部落可就不多。青州并不适合放牧,那一千多的骑兵是个怎么回事,自然是有待推敲。
  徐正与吕泰带人回营地已经是临近中午。
  当得胜归来的士卒出现的时候,没有出战的士卒都是伸长了脑袋张望,看到回来的人数看着挺多,不由皆是发出欢呼声。
  打了胜仗归来的士卒情绪很是高涨,他们会举起手里的武器示意,一些腰上系着敌军首级的士兵甚至会十分刻意地显摆。
  他们杀掉的胡人足有六百三十二个,走在前排的人就是腰上都有系着敌军首级的士卒,以至于所过之处丢面被留下了血迹。
  没有出战的士卒看着出战的袍泽腰悬头颅,走路的时候是极力挺直了腰杆,别说有多么的羡慕。
  那可是斩获啊!汉部已经有明文,斩获多少首级就是多少军功,能不能加入汉籍就看有没有斩获,能不能成为人上人也看有没有斩获,羡慕也就成了应该的。
  李匡腰上就有两颗敌军的首级,有了两颗斩获或许还达不到晋升,可是注定要引起更高级军官的注意,对他来说却也够了。
  “如此神速?”徐正有讶异的理由,他带部队出去前,营盘还没有个影子,回来营盘却是外围立起来了。他赞叹:“不愧是君上精心培养的领民。”
  说的是那些系统农民,也的确是非常的厉害,不过是将近四个小时,外围的已经起了一道绵长的篱笆墙。
  也就是篱笆墙罢了,系统农民关于防御设施就会造篱笆墙和石料墙两种。因此,篱笆墙起来了还需要辅兵和民夫去挖壕沟,现在辅兵和民夫就是在干挖沟渠的做业。挖沟渠的泥土会被集中起来,它们还有另外的用途,既是作为构建夯土墙的材料。他们会在外围构建起至少一道的土墙,与之沟渠形成营盘的外围防御体系,另外还需要布置拒马、坑洞等等,甚至需要设立陷阱,那就是一个长期的作业工程了。
  “君上,情况比我们预料之中更加的糟糕。”纪昌对于沙盘早就不陌生,他指着代表汉部营盘的地方,再用手比了一个大圆圈:“我们周边有太多胡人的势力,算上计斤城所在地的敌军,总数不会低于三万。”
  刘彦并没有感到多么的慌张,他颔首:“营寨要构筑得完善一些。或许,我们就要在这里与他们打长久的阵地战了。”
  汉部选择扎营的地方比较讲究,西侧边是河流,西南侧则是一座比较陡峭的山,北面和东面是平坦地形。这样的地形至少可以不用管西南侧,对于西侧因为有河流亦是不用太多担心,只需要在北边和东边构筑好完善的工事。
  “或许……我们应当更可能地靠近海边?”纪昌带着一丝的忧虑:“若是战事不顺,也好有个退路?”
  胡人着实是太势大了,纪昌还不清楚另外一件事情,有个叫丘林次符无的匈奴人因为自己猜测失误正满心的窝火,处心积虑要弄死他们。
  “不用了。”刘彦胸有成竹绝对不是假装,他有足够的底气:“将城寨的防御工事建设完善,我们可以在这里与他们慢慢耗。”
  这个世界上,估计没有谁能和刘彦更有底气的打消耗战了吧?只要他有资源,可以无限地出看似精锐的部队一直对拼。如果允许,他真的是很想打所谓的消耗战的!
  “君上,幸不辱命!”徐正浑身浴血地过来,拱手为礼,很是兴奋:“属下全歼敌军,无一人逃脱!”
  看吧,刘彦就纳闷“古人”为什么说话非得带着夸张的语气,明明是干掉了一部分,收降了一部分,偏偏喜欢用全歼这样的字眼。
  那却是刘彦用现代人的思维在了解,徐正那样的战果还真的就是全歼,并不是说要杀掉全部的敌军才算。
  一战下来,刘彦并没有指挥随同而去的两百部族武装参战,等于只是在两翼掠阵。他创造出了足够的条件,徐正总算也不辜负,带着部队打了一场胜仗。
  【还要清点己方伤亡,多少人失去了再战之力……】
  当然,刘彦可没有泼什么冷水,用着满意的态度大大地勉励了徐正一番,又特别点明报上此战有功者的名单。
  “敢战者厚赏,哪怕残疾了也该由部族来奉养一生。”刘彦还是比较忧心上午的一战死伤情况,不免带上了一丝特征:“条件不允许,否则我还是很希望能够立祠,记下战死士卒的名字,以供后人缅怀奉上香火。”
  刘彦感叹完了低头看向了沙盘,全然没有发现一帮手下听了他的那些话完全愣住了。
  对于刘彦来讲,不管是立祠还是立碑都是很多小说里用得烂了的梗,可是对于徐正、吕泰、纪昌、等等无数活在当代的人来说,那简直是随时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待遇啊!
  看似在观察沙盘的刘彦,他其实是在看脑海里面的地图。
  营盘周边零零散散的红点不算少,那些必定是胡人的斥候之类。要是向外继续延伸出去,太多的地方似乎陷入“战争迷雾”,地形可以看到,但因为没有“视野延伸”着实是无法发现有无敌军。
  【光是能够发现的大股胡人就超过一万五,小股零散加起来也有将近四千。再算上计斤城将近一万六……更会有后面慢慢聚过来的胡人……】
  刘彦已经无比清楚自己接下来该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不会低于三万的敌军,他需要带着六千晋人,还有随时可以再补充的系统士兵,与敌军在这一片大地上,上演血战!
第64章
胡汉最明显的区别
  时时刻刻被人盯着的感觉着实是太令人厌恶了,只是刘彦手里并没有太过精锐的斥候兵,否则真的派出去收拾那些盯梢的胡人。
  其实类似斥候拼杀的事情汉部也有在做,只是不成规模,后面损失稍微大了一些,刘彦干脆对那些盯梢的胡人置之不理。对他来讲,连待在原地打阵地战的心理准备都做好了,还怕被时时刻刻盯着?
  “还需要尽力清除可以造成火势蔓延的杂物。”纪昌看去简直就是憔悴无比,短时间内整个人看着瘦得几近成为骷髅架子:“还请君上派人,对河流进行必要的探勘,切不要发生上游被筑坝,以至于被水攻的事情。”
  刘彦已经不止一次劝纪昌多多休息,真的是担忧这一场仗还没有打完纪昌就该先倒下,又或者是在胜利的最后一刻纪昌成了最后一个死去的人……被累死。
  “胡人势众,我们想要坚持下来,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纪昌的两鬓是真的全白了,满是血丝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沙盘:“还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水攻?
  火攻?
  一切事情的发生总是会存在征兆,可不是某件事情说发生就发生了。
  比如水攻,总该是要在上游筑坝,那样一来河流的水位肯定是会降低,没注意到,导致最后被水淹了还真的是活该。
  再来说军事历史上最为厉害的火攻,那亦是需要有着天然的地势和环境,例如山谷,又或者是什么盆地、城市。当然,要是没有注意到山谷或是盆地、城市被满布柴火,甚至是没有闻到火油味,被烧死也绝对是活该。
  真正的军事战例上可没有那么多的水攻或火攻什么的,恰恰就是因为例子太少了才会被铭记作为特例,符合越是稀少越要大讲特讲的规律,要真的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讲来干什么,谁会一本正经地介绍一个没毛病的活人该怎么去呼吸啊?死人会呼吸才是需要讲的。
  接下来的日子挺简单,就是在构筑营寨中度过。为了保证防御工事的修建速度和牢固程度,除开那些着实是不会干活的系统士兵,就连刘彦也是加入到了构建防御工事的行列中去。
  计斤城那边的队伍退了回去,是第三天又重新开拔出城。这一次人数远比上一次少许多,认真观察的话,会发现奴隶兵的数量大大减少。
  也对,奴隶兵战力太差,没有牵绊的话也太容易临阵投降,要是敌军愿意接纳奴隶兵的投降,带上反而是成了拖累。
  精简后的计斤城部队数量降至七千,其中包括姚伊买兄弟带来的一千羌族骑兵。
  带着一千骑兵来支援姚伊买的人叫姚靖,他是姚伊买的弟弟,颇为有些勇名。他还给姚伊买带来了新的消息,燕公石斌正在准备插手代国与刘虎的战争,期望姚伊买可以快点解决青州汉部,然后去燕公石斌那里谋得职位。
  差不多是姚伊买带着七千左右的部队开拔向汉部营盘所在地,外围的三个大部落也开始汇聚。
  连城伯派人联系了另外的两个部落首领,提出暂时结盟的意愿。按照连城伯的意思,听从朝廷的指派攻击汉部没有问题,可是光有命令怎么足够,总是需要一些赏赐。
  “姚伊买?让他先运来一千石的粮食,再送来五百奴隶。”连城伯还是比较有诚意:“作为交换,我们出动八百骑兵和两千五百步兵,参与针对汉部的战争。”
  姚伊买当然很快就收到了连城伯的要求,丘林次符无力主先答应下来,如罗菊武却认为连城伯完全就是狮子大开口。
  “三个部落联合起来,只出动八百骑兵和两千五百步兵,还可能是奴隶兵居多,竟然开口要一千石粮食和五百奴隶?”如罗菊武像是尽最大的忍耐力才忍住破口大骂。他还是呸了一口,才说:“义阳公(石鉴)才开出多大的价码?那家伙一下子就想吞下十分之一?”
  让胡人去为朝廷作战自然没有问题,可是要有回报,不然哪怕羯族是所谓的“国族”,大多数胡人也根本就不会鸟。
  石鉴开给青州各地的价码着实不高,是一万石的粮食和若干的财帛。像是丘林次符无和如罗菊武,他一个是为了过来观察汉部是不是匈奴人,另一个是认为汉部强大不到哪去,才会过来长广郡凑热闹。
  得说实话,一万石粮食真的不少算了,特别是植物类的粮食,可不是什么肉脯之类的玩意。至于财帛?饿了可以吃不,渴了能够喝吗?又或者到底有没有购买力什么的……答案是后赵的生产体系早就崩溃,基本是一种有钱没地方花的地步。
  “先答应下来。”丘林次符无阴险地说:“说好攻灭汉部再给予酬劳。”
  姚伊买也是这样的意思,反正先将人拉过来,能攻灭汉部,到时候看缴获而定,分多少就是一句话的意思,三个杂胡部落罢了,难道还敢叽叽歪歪。攻灭不了汉部?那还分个屁啊!
  双方会合,短暂的休整以及行军队列和位置重新分配,壮大了的胡人部队再一次向汉部逼近。
  满心打算赶紧灭了汉部,然后就去北方找燕公石斌某个职位的姚伊买,他遇上了比较恼火的事情。
  下雨了啊,竟然没有任何的酝酿,上一刻还是晴空万里,极短的时间之内乌云密布,然后开始下雨了。没有做相关准备的胡人是一阵的鸡飞狗跳,一个个成了落汤鸡。
  找在天气出现变化时,一直在注意天气变化的纪昌找到了刘彦。
  “君上,胡人不识天时(天气变化),断然没有做相关的准备。”纪昌语速比较急:“小人请求君上出兵,就在胡人路上会路过的树林,侵袭他们!”
  其实,现在敌我双方的距离真的不远,也就是相距四五里,要是在地势绝对的平坦环境中,互相之间可以看到对方。问题是,周边地形不是绝对的平坦,再有树林并不算少,相隔四五里看不到对方。
  汉部是在出战之前就已经预先知道会再次迎来雨季,准备了大量的蓑衣、斗笠、生姜等等必备物资。其实这也是华夏部队与胡人部队的区别,华夏部队重视天气变化,只要有足够的条件必然习惯做好万全准备,胡人却是不讲究那么多。
  刘彦点头,问道:“长史认为应该派出多少,又该派什么样的部队?”
  “精锐!”纪昌咬着牙:“这是难得的机会,全部的精锐,再加上所有敢战之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