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821

  军队,军官的每一级都有各自的俸禄,士卒在战场的缴获是能够拿到其中的四成。一般情况下,军队里面是贵族最多的地方,比如获取一颗首级就能成为公士,而公士每年也有五十石的俸禄。
  “老哥是什么爵位?”林木得到了答案,笑着说:“上造爵,每年可是有一百石的俸禄。”
  华夏历朝历代的一石多少斤都不固定,甚至是每一斤的重量都与现代有差别。以现在的重量单位,一石就是现代的一百十六斤,平时一个人一顿消耗的粮食大概就是二两左右。
  话说,林木真感觉自己很幸运,他退役前在军中只不过是一名伍长,爵位也就是公士,竟然能够归乡之后得到一份公职。
  林木聊了一会就以公务在身告辞离去。
  “郎君又要出征了吗?”阿娟问的时候很平静,她是等待家人都聚过来,才问:“什么时候?”
  “七月初四到县里衙门报到。”黄德意在环视家人,拢共有四名老人和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其中一个老人是自己的老母,其余是与阿娟结合之后的亲人:“今次太尉署很大方,重新征召赏赐二十亩田地,为夫去报到的时候,镇子里就会安排丈量。”
  其中的一个老者开口问:“能推了吗?”,说话的时候,他是看着阿娟怀中的婴儿。
  “李老头别说胡话了,军方征召怎么可能推得掉。”黄德意的老母说话的时候在笑,看向自己儿子的时候才露出担心的表情,只是很快又掩饰过去,问:“我儿,可知道会被调到哪里,是南方还是北方?”
  李老头是阿娟前夫的父亲,他们这一家等于是三个家庭的重组,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是出自李家和阿娟那一家,他们两家是失去了顶梁柱,虽说众人平时该劳作的还是参与劳作,但精神上三个家庭是靠着黄德意一个青壮撑着。
  黄德意哭笑不得地摇着头:“娘,只是写征召日期和报到日期,没写去哪。”
  国家层面发生了什么事,除非是国家有意让民间知晓,要不然平民大众永远不可能清楚。真的等到平民大众听到了,其实那也是国家愿意让平民大众知道的消息。国家想不让平民大众知道什么,那平民大众永远不可能听到,哪怕是有听到也无法证实是真是假。
  别说是现在的消息传递环境,哪怕是现代那种有便捷手段的年代,道理一样是共通的。
  各国联合起来要围攻汉国,平民大众没有获得消息的渠道,会压根都不清楚国家最近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知道的也就是自己身边发生了的事情,甚至要不注意连身边发生了什么都会不知情。
  几个老人对于黄德意再去军中是一种打从内心里的抗拒,谁也无法确定黄德意去了还能不能回来,总会忧虑一旦黄德意出事,这个三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就算是毁了。
  负责传递征召公文的林木,他分发征召公文的时候,每一天都会遭遇到各种形态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他并不会与每个人都聊上一聊,大体上却会问一下得到征召的人之前在军中是什么身份。
  建立也就两年不到的镇子,是官方从四面八方将人汇集起来,成为一个人口超过五千人的城镇。
  镇子没有城墙,仅仅是在外围会修上一条防止野兽的篱笆,类似的镇子在汉国的数量非常多。
  “基本都是头儿。”林木忙碌完回到家中,变得开始有些沉默寡言,头儿是军中称呼伍长、什长、队率的称呼,也就是基层军官:“看来这批征召只是初步阶段。”
  名将对于军队并不是必需的,充其量也就是可以使一支军队的士气更高和拥有更大的自信,但就是没有名将也能让一支军队进行自己的运作。
  一支军队中的伍长、什长、队率就是基石,是他们直接负责带兵,是一支军队正常运转的枢纽,缺了他们就等于是失去次序,配合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说,军队可以没有名将,但不能没有那些伍长、什长、队率之类的基层军官。
  “大郎,你也会在征召序列?”林七是林木的老父亲,他们这一家就是父子二人,再加上媳妇阿花和那名婴儿。他多少是感到紧张:“要是真的连你们也在征召序列,大汉……恐怕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了。”
  游缴每一个乡都有,他们负责平时的治安和对罪犯的缉拿,是地方上最基础的环境保障。有他们在的时候,百姓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又或是百姓不管有察觉还是没察觉,那种次序就是摆在那里。
  林木知道自己的老父亲说的是什么,就是一旦连他们这种在乡的公职人员都要重新披上战袍,等于是汉国已经顾不得民间的次序。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父亲却好像有自己不知道的故事,要不然怎么会去想到那层?
  “为父……有在祖公(闻鸡起舞的那位祖逖)麾下效过力……”林七那双浑浊的眼眸眯了眯,后面伸手拍了一下林木,没好气地说:“啊不然你以为,教你的那一套刀法是白来的?”
  林木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父亲有这样的过往,情不自禁地追问,可是林七根本就不想多说。
  “为父知道大郎这些天在想什么。”林七开始变得严肃,语气也很沉重:“祖公原本是有机会能光复中原的,是南边的朝廷起了忌惮,不给支援,暗中阻扰和破坏,使祖公有力出不上。”
  林木其实不知道自己父亲嘴中的祖公是谁,甚至都不知道曾经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北伐。
  会这样不止是林木消息闭塞,其实也跟胡人当政有绝对的关系,简单地说是有太多人不想那一段历史传下去,无法阻止历史的记载就让信息无法传到百姓耳中。
  “胡人的罪行罄竹难书,数十年间死于胡祸的人难以计数,而这个是因为曾经的那些贵人,现在那些贵人已经遭受到了惩罚,只剩下那些为祸的胡人……”林七现在的表现让林木感到陌生和惊讶。他也不去管自己的儿子,自顾自地说:“陛下率众再建大汉,数年征战使属于我们的国家重新建立起来,让我们不再遭受歧视和凌辱,陛下对天下百姓皆有大恩情。”
  这点林木无比赞同,他今年二十四岁,不是没有生活在胡人当政的年代,很清楚胡人当政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两相对比之下,听到那一句“我们的国家”浑身的鸡皮疙瘩都在一种莫名状态下立了起来。
  “大汉的高层是什么想法,想要让国家维持什么样子,为父猜不到也不去猜。”林七突然笑了,笑得咳嗦几声,喝了点水才继续说:“为父只知道,我们无需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地担心被胡人肆意凌辱或杀戮,不用担心死后想要埋进土中都做不到,不必恐惧会被人吃到肚子里变成一泡屎!”
  林木的双手在自己不自觉的时候握成了拳状。
  “我们可以安居乐业,能够出门看到邻居的笑脸,那是多少死于胡乱的人期盼而又无法得到的?”林七说着已经是泪流满面,老人老的不止是年龄,经历的事情太多,脑海中有着太多的记忆:“现在的日子很好,真的很好。”
  林木的脑海中一直是在重复回响“我们的国家”那一句话,一些被深埋的记忆也重新被翻出来,是胡人当政时所闻所见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媳妇了,还有了儿子,之前林木是真的抗拒再次加入军队,怕的是有个不测。他现在依然是在怕,怕日子刚刚好起来,内心里也有了期盼,却没有那个福分去享受。可是,他突然有了更怕的,就是自己好好活着,然后胡人重新当政,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在乎的人再次过上那种生不如死的生活。
  林七就是那么安静地看着自己儿子不断变换的脸色,以他的阅历能够猜测自己的儿子是陷入什么状态。
  “父亲。”林木很突然霍地站起来,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儿子想多陪陪阿花和狗子。”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说:“儿子带他们出去逛逛,回来的时候带些酒和肉,和父亲好好唠嗑。”
  林七摆了摆手,示意要干么就去。
  林木说到办到,带着很茫然的媳妇,一家三口就在镇子里闲逛,很多之前想要买的东西利索地买下,让媳妇不断地碎碎念说是浪费钱,他也不解释什么。
  也许是错觉,林木发现今天镇子里的集市比以往都要热闹,而今天并不是什么节日……
第563章
再次亲征
  国家是什么?不同的阶层会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百姓来讲,国家是自己生活的那一片土地和天空,自己的家人以及能够看到和接触到的另外一些人。
  对于统治阶层来说,国家依然是那片土地和天空,但接下来就是山川河流,还有自己需要去管理的那批民众。
  君王眼中的国家就是江山,是有多少人口,想要入侵他国的时候能够纠集起多少武力,遇到需要自保的时候能够征召多少战力。
  国家对所有人来讲是一个庇护所。从某种方面来讲,国家这个集体并不对所有人都公平,有些人付出太多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有些人则是一出生就能开始享受红利,但不管怎么说国家弱小对于该国的任何人都不会是好事。
  个体需要集体,必然是会产生管理者,哪怕只是简单地为了种族的延续,任何族群的生物都不会例外。而作为拥有智慧的人类,集体不单单是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还是为了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
  “向前,向前!”
  旷野,非常广袤的旷野,炎炎夏日之下,大地之上行走着由人汇集的长龙,他们所在的位置可能不同,赶路的方向却都是向北。
  长龙由士兵组织而成,他们向北是为了参加国战,去成为一场又一场旷世大战中的参与者,有人会在战场上获利军功得到很多实惠,有人则会成为尸体之后再变成骨灰被送进英灵殿。
  旌旗在随风招展,红底金字的旗面是一杆又一杆,旗帜地下的士兵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有的来自各郡县的郡县兵,不少之前是作为屯田兵,得到命令进行集结,开拔之后一直是在进行合流,由少数变成规模庞大。
  “王上亲征了?”
  “是啊,时隔两年,王上再次亲征了。”
  行军时候并不禁止交谈,毕竟路途着实是太远,只要队伍不乱聊天其实可以解乏,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刘彦其实就在不远处的山头之上。
  这一年的战事规模会非常大,刘彦的确是再次亲征,却不是前往雁门,是北上冀州亲自主持对慕容燕国的战争。
  此时此刻,刘彦就站在山顶看着自己的士兵,那一条条的长龙哪怕是站在山顶也无法将头尾尽收眼底,可见北上的军队规模之庞大。
  对石羯赵国的战事依然是会由冉闵来指挥,包括对拓跋代国的战争也是,支援冉闵的部队有些已经抵达,同样有不少是在赶路的途中。
  定襄战役依然还在继续,由李坛率军四面围困,冉闵是进入到雁门郡,追击逃往西北的人是谢艾,谢安则是紧急前往关中。
  关中战场是目前打得最激烈的区域,秦州都尉钟兴以少数兵力对阵张重华和苻洪的联军,陇西郡和陇东郡先后失守,联军与汉军在平襄交战一番后,钟兴不敌联军败退到渭水边上的新阳,目前是依靠水军的支持让战事维持僵持。
  “谢中郎将带去了三万部队,蜀地以及豫州的援军……蜀地那边的暴乱越演越烈,恐怕一时半会很难脱开身,仅是豫州的援军太少了。”徐正同样是在山顶,他就站在刘彦身后:“陇西郡和陇东郡是大汉唯二大汉光复之后又失守的疆域。”
  好像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刘彦再立大汉,现如今的汉国还无法称之为帝国,可是自建国之后还真的没有发生得而复失的例子,由于汉国的失察……或者说是自大,没有注意张氏凉国的动向,算是吃到了恶果。
  谢安已经向中枢发来公文,粗略谈及自己对关中战事的主张,他根据自己手头的兵力做了一个作战计划,并不建议立刻展开反攻,是想要让战事维持在秦州境内。
  对于汉国来讲,现在最重要的战场是在雁门和朔州,硬要排一个顺序的话,关中只能说是垫底。
  石宣已经逃窜进入朔州地界,要是给石宣多一点时间,等于是未来解决起来要多耗一分力气,哪怕是没有石宣这层因素,汉军也该趁石虎被困和近期产生的效应一举灭掉石羯赵国。
  石斌是向雁门而去,多次被汉军堵住之后,窜入定襄东北面的群山(五台山),双方现在是围绕着山地在你追我逃,负责追击的李匡所部已经一再压缩石斌残军的活动范围,根据预判最快半个月之内就会有结果。
  冉闵亲率大军前往雁门,应对的是拓跋什翼健亲自统率的拓跋代军。在冉闵没有抵达之前,拓跋代军已经杀到广武城,汉军是将拓跋代军逼退到马邑附近,双方此时此刻是围绕着马邑周围的平坦地形不断交战。
  汉国的战场不止是在各处的国战战场上面。
  之前灭掉不久的李氏成汉范围起了一连串的暴动,主要是以羌人、氐人和巴人居多,甚至是有汉人参与其中。他们并不去攻击一些城池,是不断袭击汉人聚居的村寨,又依靠连绵山区与前来围剿的汉军玩流窜作战。
  蜀地多的是山地,汉军灭掉李氏成汉才一年不到,主要是控制一些城池,对于深山老林的控制力差到几乎没有,而蜀地的山区自古以来就生活着大量的土著,自秦帝国以来就是名义上的管理,之前的任何朝代其实无法进行收税、征兵、纳赋的举动。
  汉国灭掉李氏成汉之后,采取了相当规模的持续清理,只不过也仅是逼得那些不接受统治的人向着更深的山林迁移,没能办到消灭或是纳入统治。在之前中枢已经出现一种声音,就是借鉴汉初时期的策略,册封当地土著酋长为官,从名义上将那些人纳入统治,只不过军方并不接受这种意见。
  不止是蜀地的乱象,长江以南那些原本蛰伏在暗处的反对势力也是接二连三地搞事,对于汉国最不能容忍的是广州的苍梧郡又出现一个司马一家的皇帝。
  汉国无法确认苍梧郡广信城的那个皇帝是不是真的有司马一家子的血脉,不过是不是正儿八经的司马家子孙对汉国并不重要,哪怕是有人假借名号也算是达到了想要的目的,他们有了名号能够聚集反抗汉国统治的势力,使长江以南在走向有组织的反抗。
  毫不遮掩地讲,汉国太过快速的扩张已经在呈现虚弱的一面。几年之内汉国从一无所有到恢复汉家旧土十之六七,地盘是一再地增加了,可是实际的控制力有弱有强,越是后面才占领的土地控制力就越弱。
  汉国现在面临的其实与曾经的秦帝国相似,敌国虽然是被灭亡,但是那些敌国的一些人没有被消灭干净,敌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反扑,偏偏还没有被竭尽全力地围剿灭杀。
  消灭一国,花上至少一代人的时间进行消化,随后再继续进行扩张,这样的做法最为妥当,曾经的始皇帝等不及,刘彦同样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要说有差别就是秦帝国的崩溃是在始皇帝驾崩之后,可刘彦还活着那些人就跳出来了。
  “各地暴乱皆为疥癣之疾。”刘彦是真心没有觉得事情多大,他将目光从远处收回来,转身看着徐正,说道:“剿灭他们一年办不到就数年,一直到斩尽杀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