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821


第574章
一个蠢货完成的成就
  小小的一场试探,多方联军的柔然人没有上阵却先怂了,跋提来了个不管不顾的全军撤退,不但是把那些诸王给坑了,也是整得谢艾一脸的懵。
  跋提是真的不管不顾下令撤退,六七万的柔然人也是真的掉头拍拍马屁股就蹿,上演了柔然人有史以来六七万人第一次的整齐划一。
  柔然人干净利索且不管不顾地逃跑,引起的效应就是让其余各族的军队发生恐慌,哪怕是诸王不想逃也要思考一点,恐慌已经造成了,士兵陷入惊惧,就是想留下来与汉军拼了,估计也会是一场一面倒的屠宰。
  还能怎么样呢?慕容俊二话不说也是带着部队逃窜,随后是拓跋什翼健和苻洪,倒是张重华还发了一小会的呆。
  胡人对于打不过就逃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他们的祖祖辈辈就是这么干的,没道理到了自己这一代明知道打不过还死磕。
  张重华是汉家苗裔,接受的教育也是传统的中原文化,临阵逃跑是一种可耻的事情,还没尽力争取就放弃也属于荒谬。问题是他也不傻,其余人都跑了,绝不会留在原地顶雷。
  要是专做其它场合,或是敌军的数量没有那么多,成份也没有那么复杂,谢艾会怀疑敌人是否有什么阴谋,可敌军是由多方组成的联军,数量也绝对超过十一万,就算是敌军有什么阴谋也必定是要发起追击。
  很多时候,人数越多就越难行使什么阴谋,毕竟不管是有什么谋略都是依靠配合,越是需要配合的军略执行起来的难度就越大,那也是为什么军事史上很难出现可以指挥十万大军以上的将领。
  要说胡人是在用超过十一万的军队假装溃退行使阴谋,谢艾是打从内心底不信,不是他多么的瞧不起胡人,是华夏数千年的战争史都没得能这么搞,胡人难道就能搞得出来?
  全军出击的命令被下达,接近三万的汉军策马追击,一场浩大的你追我跑在广袤的草原上演。
  跑在最后面的张氏凉军算是彻底倒了血霉,他们已经非常卖命在逃,却是很快被汉军的弓骑兵追上,时时刻刻都在射来的箭矢不断收割人和马的小命,奔了一路却是一条不断落下尸首的血路。
  不到半个时辰,落在最后面的张氏凉军躺下了至少三千人,连带张重华都差点被箭矢射中,逼得他们不得不丢掉一切能丢的东西来减轻战马的负重,只是想跑的更快一些。
  多方联军是向着狼居胥山的方向逃窜,不存在分散而逃,汉军这边也就能够专心全意地追,两个阵营的骑兵不断换马,一追一逃历经两个时辰,张重华悲哀地发现自己出了少数护卫身边已经没张氏凉军的影子。
  张重华是一国之主,坐骑当然是要更优良一些。他的那些护卫坐骑也差不到哪去,比普通胡人的坐骑好一些属于理所当然。事实上他们逃窜不到一刻钟之后,已经是混进了氐族骑兵的队伍中,等待两刻钟左右汉军已经连氐族骑兵都在屠宰。
  越是跑,各族的骑兵就根本无法保持原本的“纯洁”,渐渐地变成混杂在一块的现状,让追击的谢艾更是没有负担。
  很明显的事情,军队的建制混乱就不会存在什么有效的指挥链,而军队一旦陷入各自为战,就是数量再多也没有了什么鸟用,必定是会被保持建制的敌军压着打,时间足够甚至会全歼。
  都是骑马逃窜,谁的战马跑得更快,谁的战马的耐力更足,谁就能比其余同样是逃命的人处于更加前方的位置。而谁被拉在后面,无非就是被汉军射死还是捅死那么一回事。
  逃跑在第一序列的慕容俊真的是恨极了跋提,他就搞不懂人是蠢到什么份上才会这么干:【跋提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他是按照草原内战的经验,想都不想就干了蠢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慕容俊就是在说跋提只有本能也遵循了本能,与动物遭遇危险之后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慕容俊这一批慕容燕军怎么就变成了第一序列?那是他们人数少,战马也好,还率先丢掉了任何可以丢的东西减轻战马负重。
  最先逃跑的跋提等一批柔然人,他们现在倒是成了逃跑梯队的第二序列。原因是他们虽然率先逃跑,可是先发的时间也没有快上多少,再来是舍不得丢掉随身携带的东西。
  要是按照规模来算,拓跋什翼健所率的拓跋代军也是到了逃跑的第二梯队,理由是他们同样一路跑一路丢,负重比柔然人少自然很快就跟上了。
  作为最后梯队的是所剩不多的张氏凉军、氐族骑兵和一部分跑得慢的柔然人,他们远了要挨汉军发射而来的箭矢,近的是被汉军追上从背后一个又一个弄死。
  一身白袍的谢艾满心的不可思议和惊喜,他就没有想过自己会遭遇到这样的战争,仅仅是一个多时辰的追杀,多方联军该是被干掉一万五千左右,随着一直追必然是会让战果增加。
  至于说,谢艾担不担心无法完成君王围困或是消灭诸王的命令,他是一点都不感到担心。他辨认方向的能力不错才会被选择为深入草原孤军的指挥官,再来是对骑兵作战也有自己的理解,敌军是逃向狼居胥山,后面必然是要进入狼居胥山,那还担心什么?
  要是多方联军分散逃跑才是谢艾该担心的,毕竟草原真的是太大太广袤了,汉军的数量又不足够,敌军要是分散逃跑真不太好选择是追谁。
  其实,多方联军也不是不想分散逃,但跋提太混账,诸王没有经过事先沟通,等待全军的逃窜发生后,想要再配合的话,哪怕是诸王有那个心思,乱糟糟的场面下又该怎么去掌控军队?
  军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个体来形成一个集体,一个人就有一副身体和一个思想,导致想要拥有配合需要长年累月的集体训练,训练了是一回事,能不能将训练的成果实施在实战又是另一回事。
  彻底恐慌了的人,他们六神无主的时候可别再去提什么配合,剩下更多的是一种倾向于本能的从众心理,哪怕是有少数人保持清醒也无法去阻止更多失去理智的人想干什么。那就是发生灾难的时候,明明朝某个方向跑是找死行为,可一旦人们跑了起来,方向就改变不了,就是有理智者不想跑去送死,他们也会被裹挟着去送死。
  发现那么逃下去不是办法的诸王,甚至是那些已经明白这样跑被追上会死的人,他们想要做出改变,关键是绝对多数的人已经失去了理智,没有人人手上拥有一套即时的通讯设备,更没有人能让所有人下意识盲从,那对于多方联军的悲剧只能是持续那么演着。
  跋提有没有后悔?以柔然人一贯的尿性,他虽然是柔然的可汗但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柔然人,一旦开始跑之后就闷头跑,再来是受限于视野的关系,估计根本不知道后方是个什么状况,也就谈不上什么后悔。
  柔然人的愚蠢现在还不太出名,可要是与之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们蠢。柔然与匈奴、鲜卑都不一样,他们崛起的时间太短,还没遇上什么像样的对手,被称为“最弱草原霸主”并不是没有原因。
  史上的最弱草原霸主,他们的蠢是与自己的崛起过程有关,比如长期交战的东高车和偶尔会打一打的西高车也没聪明到哪去,谋略是什么玩意就没玩过,打仗全靠汇集好人手就上,对上了就拿人命去拼,谁先死光或是谁先逃跑就等于分出胜负。
  能够被划到多少聪明一些的部族,比如没落了的匈奴人,又比如同样是盘踞草原的拓跋鲜卑,越是离中原近的胡人就代表越聪明一些,按照文明的区别就是开化与未开化,可开化了的胡人都是将眼睛盯着中原,真没有想过去找柔然人的不痛快。
  柔然人的愚蠢是到了北魏时期才广为流传。
  那个时候柔然人已经将东高车吞并,西高车也差不多是被驱赶到了西域,境内开始出现契骨和赦勒两支新兴部族。柔然到了这个时候,兴趣是在欺负北凉等国,同时也时不时会去北魏的地盘上大打草谷,其余更多的时候是在欺负契骨和从东高车分裂出去的赦勒身上。
  由拓跋鲜卑再次建立起来的魏国(北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是与南朝进行对抗,百分之十以上的精力是用在东北方向的契丹和库莫奚身上,剩下的那些精力才是应付柔然。
  关于柔然人是如何如何的蠢和冥顽不灵,就是北魏在一连串的事件中替柔然扬名,但必须说柔然人是真的蠢,蠢到后面死得莫名其妙,被一支叫突厥的部族很快就替代和消灭,终其一生对中原区域造成的伤害远远不如曾经的草原霸主,与后续崛起的蒙古、鞑靼、俄罗斯对东亚大陆的伤害更是没得比。
  作为北魏建立者的祖宗,拓跋什翼健在逃窜进入狼居胥山区域的时候,再看到跋提是真的想要冲过去一掐把捏死。
  能够跑回狼居胥山的诸王,有一个算一个是真的想把跋提弄死,他们一开始是十多万人风风光光外加浩浩荡荡要去消灭五万不到的汉军,一阵仓促的逃窜演变成无法挽回的溃逃,经过大概半个月的逃亡回到狼居胥山,回来的人竟然只有一万不到!
  多少是死在被追杀的路途,又有多少是跑散,还有多少被俘,多方联军包括诸王在内谁也说不出清,他们只知道自己很惨,是非常非常的惨。
  经过大约千里的大逃亡,跋提回到狼居胥山的大帐,下令征召各部落赶来狼居胥山后,是直接呼呼就睡,并且吩咐除非是汉军杀过来,要不然谁也别打扰。
  作为东道主的跋提在损失那么大之后还能那么潇洒说睡就睡,其余的满身狼狈和满心疲惫的慕容俊和拓跋什翼健很快碰头。
  “凉王呢?”拓跋什翼健比起之前瘦的快皮包骨,双眼深陷和一大圈的黑眼圈,有那么些惊讶和痛心:“没看到凉王的身影,也没有发现苻洪。”
  慕容俊的模样绝对比拓跋什翼健好不到哪去,他直接说出拓跋什翼健绝不想听的答案:“凉王跑在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苻洪……不太清楚是什么状况。”
  他们半个月的逃亡,前六天是真的被逮着杀,到了第七天才由苻洪率先领着可以指挥得动的人向北乱窜,苻洪开了个头像是一个提醒,被追的连自由呼吸一下都觉得困难的逃兵有样学样,诸王更是赶紧地伪装混在人群逃窜,能不能逃得过完全是看运气。
  四散而逃真比集中在一块有用得多,至少不用目标明确地被汉军一路逮着杀,问题是四散之后想聚拢起来无比艰难,结果也让最后逃到狼居胥山的人连一万都不到。
  拓跋什翼健最后的印象是,汉军绝大多数的骑兵也是四处出击追杀,追杀朝狼居胥山方向逃的汉军最凶和最猛。他想了半天才记起张重华从一开始就是落在逃跑的最后梯队,一想到这个脸色立刻变得异常难看。
  “太他妈狼狈,太他妈惨了。”慕容俊想发火,身子骨却是虚得连火都发不出来,只能咬着后牙槽:“孤打算稍作休息就向东而去,从鲜卑草原转道大林(大兴安岭)回去。”
  拓跋什翼健基本上也被一路的追杀折磨得没脾气,顺着口也说:“寡人会取道北海,再沿途南下。”
  两人说完就安静下来,先是大眼瞪小眼忽视了一小会,最后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其实都快疯了,想一想来草原的目的,是来干什么,稍微一想就脑仁和胯下的双蛋都觉得疼,有种要放声大骂“这他妈算什么事”的冲动,可骂了又能怎么样,只能是继续哀怨和垂头丧气。
第575章
懵逼中的汉军
  “背叛再俘获旧主,恭喜明达了……”张重华是满脸的嘲讽,拱了拱手算是行礼:“有命回去,想必能向汉王讨个彻侯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张骏同意谢艾辞官,谢艾先辞官再去汉国当官,其中并不存在背叛行为。
  不过,身为敦煌人的谢艾,家族也是敦煌望族,敦煌则是处于张氏治下,他于战场上俘获现任的张氏凉国国主,多多少少内心里是会有些复杂。
  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谢艾是在沉默中让张重华冷嘲热讽,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汉军战败谢艾被俘,张重华是站在胜利者的那一方,然而事实是张重华的那一边阵营溃败自己也没跑掉。
  张重华是在第四天就被俘,过程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甚至可以说是异常倒霉。原因是他在驰骋中换马的时候摔下马背,没有被路过的马蹄子踩死则是足够幸运,没被禁卫军弄死更是侥幸,后面是被谢艾亲自碰上。
  “且先带下去。”谢艾没有用“押”这个字眼,他是传统儒生没错,却不代表像鲁儒那么不正常,挂念点旧情已经是最大程度,放掉张重华更是属于不可能:“不要虐待,好生看管。”
  张重华是以冷哼来作为回应,走了几步脸上却是换成如丧考妣的表情。他才刚继位一年不到好不好,嫡长子张耀灵也才四岁不到,那个同父异母的大兄弟张祚一直都野心勃勃,另外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张天锡也不是一个能消停的人。他这一被俘,张氏凉国肯定是要糟糕啊!
  要说现在张重华后悔什么,绝对是后悔没搞清楚柔然人……至少是柔然可汗是什么德性之前,贸贸然就来柔然境内进行会盟。他到现在还懵着,无法理解柔然可汗跋提怎么会那么不靠谱,蠢到这种份上又是怎么成为柔然的统治者。
  话说,柔然部落联盟不是比谁最聪明就能当可汗,需要一定的血统,然后武力才是最关键的部分。他们挑选可汗的方式非常原始,比比身上的血统,再比一比手里掌握的军队,都差不多就进行单挑,谁赢了谁就是可汗。要是输了的不接受、不认可,那就再来一场内战,大概也就是这样才让柔然最后灭亡得莫名其妙,完全没有一个大势力该有的轰轰烈烈。
  谢艾对于柔然可汗跋提的愚蠢同样觉得无法理解,历史上有许多强大的势力由蠢货统率,由强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衰弱或被灭,可是在战场上不管不顾丢下部队就跑的统帅真心不多,没想到他是遇上了这么一次。
  经过半个月的追杀,汉军应该是弄死了四万以上的敌军,俘获的敌军数量是差不多五万的样子,己方的损失只有不到两千,可谓是获得了一次史诗一般的胜利。
  俘虏的数量与汉军的数量差不多,谢艾已经干过不少次鸡犬不留的事,一咬牙再次下令分批坑杀。
  坑杀俘虏需要时间,耽搁下来就是三天的时间,草原的地下多了数十个几百、几千尸首的大坑,来年的春天那些地方草肯定会长得异常茂盛。
  按照本性和接受的教育而言,儒家门徒的谢艾真不想干杀俘的事情,更不用说是进行活埋,但他并没有迂腐到不懂变通的地步。
  汉军是孤军深入草原来着,前期的鸡犬不留是为了不泄露行踪,慈不掌军不该只是对待自己的兵士,有需要的前提下也该有身负累累血债的觉悟。后面的大胜,战俘的数量差不多与本方兵马持平,脑子不傻就该清楚风险有多大。
  谢艾在俘虏可能暴动让己方全军覆没的风险中,是选择让那些战俘去死。这个选择非常沉重,短短数日之内他年纪轻轻之下两鬓出现了斑白,人也是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谢艾读了不少书,记忆力也算还行,没人的时候苦涩地念了念:“王上作的这首词真好,艾的身后名……”
  词的原作者是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名字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身为穿越者的刘彦懂的东西不多,能背的诗词更是稀少。但他剽窃的每一首诗词绝对是极佳,要不然也不会流传后世。
  话说,当今时代其实没有“词”,是以“诗”和“赋”为主流,“对子”倒是已经出现。“词”是起源于隋唐,到了两宋才兴盛。“对子”在西周的时候已经有了,却是要到有明一代才流行起来。
  将没有的新鲜事物提早弄出来是穿越者必干的事情,不管那个穿越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因为是从后世而来,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创造历史,同时因为常年的生活习惯和接受的信息,稍微漏出来一些都是新鲜事,身份和地位足够则是会引领潮流,比如被刘彦提前搞出来的“词”。
  汉国并没有什么杀俘不祥的说法,大批量杀死战俘也不是谢艾开头,有那么一个叫冉闵的狠人早就在大杀特杀。
  目前定襄还是处于汉军的围困之中,汉军却是已经拿下整个并州,对朔州的攻打也是时刻在进行,冉闵将俘虏的十七万羯族人,是不分男女老幼挖坑活生生埋了。他活活坑杀羯族人还觉得是便宜了那些家伙,本来是想要有一个算一个都活生生煮了,改为坑杀是徐正在刘彦的授意下进行干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