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821

  草原大胜,太尉署那边肯定是要通报全国用以鼓舞士气,也就是拓跋秀身处深宫消息闭塞。
  关于俘虏到的战俘要怎么办早就在讨论,有建议像是羯人全部坑杀,有说是让充当冲阵炮灰,也有押送回国内当劳役,其中充当炮灰的声音比较大。
  拓跋寔君带来的那批人算不算战俘其实是存在争议。中原被胡族统治了数十年,不光是汉家文化影响到了胡族,胡族的一些文化当然也影响到了中原这边的人,更别说华夏文化中也有夫家不得干涉妻子嫁妆的习俗。
  丈夫的是丈夫的,妻子的是妻子的,公家的又是公家的,南宋没有灭亡之前其实是分得非常清楚。在两宋时期,正是朱程理学抬头的时候,发生了很多违背习俗的事情。
  例如有一个嫂子拿出自己的嫁妆支持小叔子考科举,小叔子屡考不中,嫂子的积蓄也花光了,嫂子不再支持小叔子被一帮读书人谩骂成了一种原罪。
  还有另外一例,某个女子带着庞大的嫁妆嫁给了某人,某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只花妻子的财物,后面妻子受不了要离婚,按照宋的律法该是财产分割的和平离婚,官府也的确是那么判定,可读书人又是开始骂,无视丈夫的游手好闲,只骂受不了丈夫德性的那个女子。
  更荒谬的还有,某女子也是带着庞大嫁妆出嫁,然后她被婆婆和小叔子毒死,那女子的娘家告官,官府是查出被毒死但找不到凶手。女子娘家气愤又无奈之下想要拿回嫁妆,但包括那个丈夫在内的一家子就是胡搅蛮缠,丈夫还发动同窗控制舆论,虽然官府最后还是判定嫁妆归还,可是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话说,读书人动辄操控社会舆论就是从朱程理学盛行之后开始,甭管事实是什么,被操控的舆论肯定是不能作为事实。
  公元三四七年的中原,虽然是有过被胡人统治过的数十年,但一些礼法习俗和社会规则并没有被破坏,要是认可拓跋寔君带来的那批人是拓跋秀的嫁妆,不管是用华夏习俗还是草原习俗,那些人就不能算是战俘,该怎么处理按照习俗是由拓跋秀来决定。
  刘彦的事情太多,暂时还没有将拓跋寔君那件事情纳入处理的范围,他不知道拓跋秀是听到了什么消息,突然面对这么一幕既是错愕也是无奈。
  “秀……”刘彦想了一下措词,向前将拓跋秀扶起来,说道:“事件并无定论啊。”
  包括拓跋寔君在内的八万多人是被解除武装,已经被监视着进入代郡,暂时是分批进行看管,但是真的没有确定将会怎么处理。
  “王上……”拓跋秀坚持地说:“请看在妾一直以来用心伺候的情份,答应妾吧?”
  汉国新生,很多事情肯定是会发生改变,尤其是一些特殊事件不能完全按照以往礼法和习俗来干。
  拓跋寔君带来的可是八万多拓跋鲜卑人,里面虽然是老弱妇孺的数量比较多,可大概有将近万余拿上兵器就能作战。汉国要解除异族威胁,不能够存在个例,应该是有威胁的就该解除的一视同仁。
  “妾不干涉王上怎么用兵,于战场之上的杀戮亦是绝不干涉,可他们……他们已经……”拓跋秀说着又要跪下,却是被刘彦有力的臂膀抱着。她双目泛着泪光:“兄长远窜,那些人已经完全被吓坏了,不会对大汉再有威胁的。”
  刘彦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没有出声。
  汉国对拓跋什翼健的行踪掌握得很清楚,拓跋什翼健那一批人从漠南北部边界向东方逃窜,很明显就是要去投奔慕容燕国。
  除了拓跋什翼健带人要去慕容燕国,有相当一批拓跋代国的部落是向鲜卑草原而去,南下的除了拓跋寔君所带的那一批不好定义,还是有零零散散的部落主动投降汉国。
  以全局来判断,拓跋代国南部大部分疆域是陷入汉军之手,西部的草原也差不多被清空,中部是被谢艾率军一再袭击,仅是东部和东北部还能安生一些。
  拓跋代国疆域上的变化很大,人口的锐减更是迅速,差不多两个月的军事行动,汉军大概歼灭的部落过百个,死于躲避汉军侵袭迁徙途中的拓跋鲜卑人也不会少,对拓跋代国的减员进行猜测,该是没了接近二三十万?
  一个国家的大半疆域失陷,人口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没了差不多一半,一条命几乎是去了半条以上,毫不夸张地讲的话,除非是汉国这边出现巨大的战略失误,要不然拓跋代国重新变成拓跋鲜卑是必然的事情。而汉国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最后拓跋鲜卑作为一个民族还能不能存在是个大问题。
  “拓跋寔君的处理……寡人也不太好干涉,看在你的情面上保住他的性命便是。”刘彦可以说虚假的话来安慰,但他选择实话实说:“那些部众,给坐实为你的嫁妆,但他们不会聚居,会迁往内陆合流安置,安置地便作为你的采邑,适龄的男女需要按照汉律服徭役和兵役……”
  拓跋秀之前得到的消息肯定很坏,以至于得到刘彦的承诺是一副感激的模样,不断说:“妾明白,妾知道的……日后不再有拓跋铁弗部,只有大汉子民。”
  铁弗部不止是娶胡女的部族,草原王族陪嫁的部落也是铁弗部,还是那种保持独立性的特殊部落。
  采邑与封邑不一样,封邑是爵位的附属封地,采邑与爵位无关只与君王宠爱有关,同时两者之间的一些相关赋税之类的东西也不相同。
  刘彦听到那一句“只有大汉子民”是无比满意的态度,多少还有些觉得哭笑不得。
  汉国对民族融合的事情一直都在做,并不抗拒将除了羯族之外的胡人融合进汉人这个大家庭,但是要己方主动地去进行融合,不是由胡人来作为主动的一方。可是胡人想要融合成为汉人也不容易,能说流利的汉话、身穿汉家衣冠、行事作为和思想符合汉家习俗都只是前提,最重要的是在战场获取敌人首级。
  拓跋秀直接将自己的那些族人跳过那么多阶段就成了汉人,说完是用祈求地目光看着刘彦。
  “这个……”刘彦不是对自己女人铁血心肠的无情之辈,却也不是无条件应允的人,就说:“寡人最多只拖一年,他们要是没有主动汉化,寡人也不好再拖。”
  有些事情是可以使用拖字诀,但无规矩不成方圆,特例之所以是特例,是因为次数非常少,一旦多了就不再是特例,是打破规则,统治者应该是维护和坚守制定的规则,不是去打破它。
  “那……王上可否调去人手?”拓跋秀不想太过得寸进尺,补充道:“或是让妾出资聘请?”
  “若是少了财帛可向寡人来取。”刘彦还是应该矜持一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的事情越少越好,多了不是展现权威,相反是权威不足的君王才会事事亲自动手:“事情寡人已经应下。你收拾一下妆容,去王后那边坐坐。”
  拓跋秀深深一礼才后退,到了门边才转身。她对于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已经感到很开心,不止是发现刘彦对自己的喜爱没有减少,还因为能够保下一些族人。
  汉国的强大和强势已经不容争议,无时无刻都在逮着羯族人就是没完没了的杀,可以想象汉国可辐射的区域羯族人被杀干净是早晚的事情。有羯族人作为最好的榜样,没有人不怕自己也会成为被汉国必须消灭干净的对象。
  羯族人要被灭族,是因为什么让汉人这么痛恨不是关键,关键就在于一个民族是真的要亡族,搞得汉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不止是人心惶惶,是恐惧到浑身发抖的颤栗。
  “着实是委屈妹妹了。”崔婉正在刺绣,手中的衣物看着是给刚出生的婴儿。她脸上挂着真诚的笑容,说道:“按理来说,妹妹的嫁妆是应该自己做主,可他们前来的时机太过微妙,王上不得不那样。”
  “要令姜说,军方管得也太多了。”谢道韫是半躺着正在嗑瓜子,调整姿势让自己更舒服一些,才继续说:“王上就不该那么惯着军方,尤其是骠骑将军冉闵。”
  谢道韫会向冉闵开炮,是长江以南的人极少有人对冉闵有好印象,比较有关联的是冉闵近期没少欺负谢安。
  汉军在草原深处的军事行动不断,对张氏凉国的入侵也进入到最后的准备阶段,只等待冰雪化开就要大举入侵。
  谢安是在述职之后就赶回关中,对入侵张氏凉国的操作已经开始,除开军事物资的准备,就是对张氏凉国内部的挑拨离间。
  入侵一个国家需要做的准备不会少,所需的军事物资必定是以海量计算,谢安向中枢请求调配的军事器械却是发生在冉闵负责的战区被延迟的事,甚至是一些该报到的徭役也被骠骑将军幕府临时抽调。
  “骠骑将军可不是我等妇道人家可以编排的人。”崔婉很严肃地看着谢道韫,警告:“娘家的事,就已经是娘家的事,不到非管不可的时候,不要乱嚼舌根。”
  谢道韫立刻露出委屈的表情,狠狠地嗑起了瓜子。
  公元三四七年有没有瓜子?古人多食用甜瓜的籽,可能在史前就有,出土的实物可以见到春秋战国的墓葬中就有。
  “来,妹妹瓜子嗑多了,应该多喝点水。”桑妙是坏笑着凑过去,揶揄道:“是被王上被训了吧?”
  “他真的训我了……”谢道韫脸上的委屈来得快去得也快,换成嬉笑的表情:“不过没向以前一样拍人家的屁股。”意思是,总算不被当成小孩子。
  张兰立刻是掩嘴而笑,比较没注意的是手里的针不小心刺到嘴唇。立刻由笑变成呼痛。她的呼痛当然是立刻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旁边伺候的女官和宫女更是无比紧张地靠近检查,发现只是刺出血珠子,很快血也止住才算是松了口气。
  “有身孕了,哪能拍屁股,等你生完孩子,还打屁股估计还是继续打。”拓跋秀调侃着:“不过王上很是喜欢你做的诗,也许你要被打屁股的时候念诗,王上就不打了。”
  室内立刻就是出现一阵嬉笑声……
第585章
对凉前线
  近些年的天气着实反常,过早进入冬季,开春却是越来越晚。
  关中的狄道是属于陇西郡辖境,狄道前方还有两个县,分别是榆中和枹罕,而再往前就是张氏凉国的军事重镇金城。
  陇西全境已经被汉军收复,由于是张祚主动撤军的关系双方并没有展开什么大战,倒是有一些留下的羌人和氐人在汉军卷入重来之后,会时常进行偷袭。
  苻洪在草原深处突围之后没有归回,现在氐羌联军实际做主的人是苻健。
  张氏凉军撤军,苻雄也带着胡族联军撤向西部,差别是张氏凉军回到自己的国境,胡族联军则是逃向了高原底下的那个盆地,也就是进入到吐谷浑的地盘。
  吐谷浑是在西晋永嘉七年(公元三一三年)建立。
  吐谷浑的建立者是辽东鲜卑的一部,首领就叫吐谷(yu)浑,姓氏却是慕容。他们是在慕容鲜卑内战中战败,先迁徙到祁连山附近,后面又跑到了枹罕周围,与西晋大军交战之后撤入盆地,从羌人手中抢下了一片牧场,短短的休养生息之后开始扩张。
  羌人分为很多种类,“羌”的原本意思也就是放羊人,他们虽然是被称为羌人,可实际上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统一的一个民族,吐谷浑在盆地击败的就是一支先零羌的后裔。
  吐谷浑站稳脚跟之后试图向高原方向进军,他们遭遇到的难题并不是高原上的野人,是无法适应高原的天气,向西扩张无路,向北又有强势的凉军,向东则是逐渐恢复强盛的匈奴,向南是群山密布,也就窝在盆地没动弹了。
  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的吐谷浑,他们融合了相当数量的先零羌后裔,许多从高原上跑下来的野人亦是被融合进去,更时常会上高原抓捕野人,人口的数量一直是在增涨状态。
  吐谷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他国势力进行国战,山川环境也是适合放牧,总体来讲应该是进入到强盛时期。他们生活得很不错,除了会略略关注一下张氏凉国的动向之外,根本不会去注意其它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苻氏一族率军进入的时候都没有反应过来。
  苻氏一族出现得突然,趁西强山东北部的部落反应不及时,很快就分别击败当地的部落,对那一片平原实施了占领。
  都已经过去将近四个月,吐谷浑王庭对有敌军入境还是一种被瞒在鼓里的不知情状态,甚至可以说西强山以西的部落也丝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会造成这种现象,除开是因为游牧部落居无定所,平时压根就不互相窜门,很难联系之外,大雪封路也使互相通讯存在很大的难度。
  陇西郡往吐谷浑的路不好走,再加上天气状况不合适,汉军哪怕有心攻击苻氏一族,最快也要等到冰雪化开。
  “已经确定是被滞留的胡人,不是从吐谷浑方向而来。”钟兴很是恼火地说:“这片地方有的是林子,积雪也太深,想要搜索的难度太大了。”
  钟兴现在不是秦州都尉了,他上次阻击有功被晋升为郎将,纳入谢安指挥体系之下,目前是率军屯驻狄道。他的这一支汉军实际上是处于西北最前沿,前方的榆中和枹罕是作为缓冲地带。
  陇西郡本来就没有多少汉人,连续遭遇兵灾之后别说是人了,野外的群居动物也基本上是跑光,使这片地方成了真正鸟不拉屎的地区。
  张氏以及苻氏撤退时,他们对于能够破坏的建筑物都没有放过,一些水源也是抛下动物尸体,汉军重新过来遭遇的难题并不算小。
  抛下动物尸体的基本是一些不流动的水潭,那是他们学习曾经匈奴干过的事情,也就是人为制造瘟疫源。
  水会流动的溪、江、河,除非是尸体的数量多到断水的地步,要不然其实是很少会产生瘟疫,那就是现代的恒河尸体密布却没有爆发瘟疫的原因。(可能也是阿三体质惊人,牛、人和其它动物的尸体那个叫密密麻麻,阿三还能去洗澡和喝水,人还特么没事。)
  汉军发现有动物尸体的死水区是挖土填平,要不然天寒地冻的时候没关系,等待天气变得炎热肯定是要出事,光是类似的做业就够忙的,其余的事情陷于天气的因素也干不了太多。
  狄道本来就是一座废城,不过原先的时候还是存在不少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等待汉军重新入驻的时候,却是被破坏得非常彻底。
  缺少现成房屋对汉军来讲根本就不是事,一切以满足军需为前提的国策下,除非是军队在开拔之前没有携带足够,要不然根本就不会缺乏帐篷这种基础的物资。
  “晚了半个月……”钟兴摸着下巴,说道:“应该也是快了。”
  说的是冰雪融化,但进入冰雪化开的季节也不等于马上就能大举展开行动。
  冰雪融化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进入到地面一片松软和满是水份的状况,一两个人踩踏或许没有什么事,但人一多就会将地面踩踏的泥泞。人对泥泞忍一忍坚持一下还是能够赶路,无非就是拖慢了速度,但部队行军可是还要携带辎重,车轱辘对路况的要求很高,一旦陷入泥泞可就无法动弹,所以压根就不适合大部队进行行军。
  “就是融化了,也要看天气。”斗阿提着水壶往里面塞白雪,弄好了就挂到篝火的上方,扭头说道:“要老天给脸不下雨,还得阳光足够充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