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821

  张瓘呆了一下,下意识看向张祚,问道:“大将军那边……”
  “他知道的。”张天锡抬头看了看天,声线里面不带一丝情绪:“此事乃是事先约定。”
  金城是什么?它是张氏凉国的军事重镇,掌握在张氏凉军手里就是抵御来犯敌军的东面堡垒,一旦被敌军所夺就会成为来犯者的桥头堡。
  金城一失,张氏凉国在东面只有黄河这一道天险,可张氏凉国并没有成规模的水师,面对汉国这种有规模庞大舰队的国家,黄河就不是什么天险。
  没有了金城的张氏凉国,汉军又有庞大的舰队可以很短的时间内投送大军过河。与汉军在水系旁边交战?石羯赵国已经给出了太多的例子,谁再不接受教训就是傻到该自己一头撞死的地步。
  “大将军会在合适的时候投诚大汉……”张天锡惨然一笑,咧了咧嘴才又说:“我们去西域,汉王若是接受大将军的投诚并给予善待,我们在不久后……也会成为汉王的臣子。”
第600章
为王前驱的荣幸
  幽州的涿县此时正是进入到冰雪融化的季节,大量的冰雪融化必然是会成为水,一瞬间到处都是潺潺的流水,地面也是被融化的冰雪浸泡得湿润和松软。
  这样的季节并不适合大动干戈,要不然大量的人踩踏地面,会致使土地变得泥泞。而踩踏会容易变得泥泞,对于部队行军和辎重运输都是非常苦恼的事情。
  刘彦本人就在涿县。他是半个月前刚从襄国再次过来,要亲自主持接下来对慕容燕国的征战,打算一举灭亡慕容燕国,可能还会顺势清扫掉越来越不安分的高句丽。
  “高钊对大汉表面上很恭顺,暗地里却是动作不断。”纪昌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地说:“大汉在高句丽的士卒频繁遭遇袭击,可作为大汉征讨不臣的理由。”
  “大汉一直在从高句丽送出女人,民间非议必然沸腾。”吕议是在坏笑:“至今,归于汉籍的女人已经超过十万。再这样下去,高句丽很快就没有能够孕育下一代的适龄的女人了。”
  汉国男女比例的差距一直很大,三名男子才有一名女子,代表着会有两名男子很难讨到媳妇,要么是成为光棍,要么只能是取比自己年龄小很多或是高很多的女子。
  一个国家男女比例差距大了会致使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不止是各种跟性有关的案件会频发,还会使社会产生极大的怨气,单身的人一多也必然使社会失去发展动力。毕竟身为男人要有家庭才会安分下来,该去劳动养家再不愿意也得忍着,有了妻子和孩子冲动什么的必然消失。取老婆无望可能会自暴自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前提下,进取心什么的是无缘。
  想要改变国家的男女结构,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外引进女性,说通透点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他国女性嫁给本国男性。
  国家面积小、经济差、治安差……等等很多劣势的情况下,想要吸引他国女性会无比艰难。巨大的男女比例差距必然是会使国家陷入动荡,暴动乃至于内战就该频发,然后在大量的冲突下死上一大批人。可能会有强腕人物结束动荡,到那个时候大批的男子是在动荡中死去,男女比例重新恢复到平衡,国家也会进入到建设期,这个也是一种自然的自我复苏。
  很多男女比例差距比较大的国家,大环境下的无法采取暴力引进女性,会一再宣传自己国家的生活质量,再挑选出一些出类拔萃的男子用来打造榜样,增加本国男性的魅力来吸引他国女性的青睐。一些形象工程的塑造成功之后,他们会鼓励本国男性出国旅游,为的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邂逅中配对。或是吸引他国的人来本国旅游,着重会吸引女性过来,还是为了配对。
  现在并不是大环境的和平年代,汉国看上去也并不弱小,应该说军事实力还是无比的强大。只要统治阶层不要脸,想要改善国内的男女比例差距,对外掠夺女性一点都不难。
  刘彦不是一个在乎脸面的人,就是在他的暗示下纪昌才有动作,下手的对象就是周边的诸国,一些敌国当然是直接使用军事手段,一些藩属国则是采用威逼利诱。
  高句丽是受汉国男女比例差距太大的受害者,他们自己还在往年的几次战争中失去大量的男性。
  高句丽的人口大概也就是一百来万,先后在慕容鲜卑手上遭遇几次大败,最严重的一次是被慕容鲜卑杀死和俘获超过十万青壮。对一个只有一百来万人口的国家而言,失去十万的青壮其实是离灭国不远,也不知道高句丽是怎么支撑下来?大概也只有用慕容鲜卑没有灭亡高句丽的欲望来解释。(这个是史实)
  国内大量青壮被杀被俘,因为局势的紧张国家也必然再征召足够的青壮从军,大量的青壮从民间消失,乡野之间肯定是会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
  从元朔三年开始,高句丽成为汉国的藩属国,一直是到元朔四年才会有汉军进入高句丽境内,不是进行什么维稳屯驻,纯粹就是军方有意对士卒放假,再鼓励士卒去高句丽境内勾搭女人。
  元朔四年那一阶段,汉国从高句丽境内获取女性资源还算是要些脸面,只有士卒有那个厚脸皮也有自己的手段才能讨到一个媳妇。但是从元朔五年之后,汉国的中枢彻底拉下脸,军方得到示意也就开始肆无忌惮,甭管是隐性利诱,还是直接采取强硬手段,只能说是成果斐然。
  十万适龄女性对于汉国来说其实很少,但是要看全是成了军方士卒的媳妇,那算起来就会显得非常多。
  “优待士卒是必须的。”刘彦理所当然地说:“将士们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理应该有个子嗣后代传续香火。”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地方,那些成家之后的士卒,他们在退役之后会安排在一些相对特殊的区域,比如灭掉慕容鲜卑之后的就地安置。
  将退役了的士卒安置在不稳的区域是在改善当地的人口结构,军队退役的背景也会使他们下意识监视和维稳地方,可以有效地增强当地的社会次序,亦是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所以咯,不止是高句丽,连带百济、新罗、倭列岛诸国,都是我们获取女性资源的国家。”吕议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值得羞耻的地方:“她们能够改为汉籍,想必也是非常荣幸和高兴的。”
  成了汉家男儿媳妇的那些女性,有没有觉得荣幸暂时是看不出来,高兴则是必然的事情。刘彦一直优渥军方,土地和财富不吝于赏赐,军方的人社会地位也是不低,那么家属的生活物质怎么都差不到哪去。将士们有土地和有财富,懂事一点的人就会适当地支援一下媳妇的娘家,结果又是拉拢到一个群体。
  对于国家来说,没有任何的举动是小动作,一件小事也必然是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单纯地要改善国内的男女比例差距,产生的效应却是非常多。
  “东边这些个小国只是其一。”徐正有那么些心有戚戚焉地坏笑着:“羌、氐、黄种鲜卑,除了那些看去和怪物差不多的羯女,任何一个异族的女人都是能够成为汉儿媳妇的嘛。”
  徐正口中的羯女只是一个统称,指的是那些白皮肤、黄头发、绿眼睛的白种人。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将与自己不同面貌的人不当成人类。从审美观上来讲,中原人真的是觉得白种人跟怪物差不多,只有一样肤色、发色、眼眸的人才算是人类。羯族统治中原的这一个阶段,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就是被禽兽统治的时期,不止是面貌上的禽兽,还是羯人的残暴比野兽有过之而不及。
  鲜卑有分黄种人和白种人,鲜卑的黄种人其实与华夏传统区域的人在面貌上有差别,最为明显的就是鼻子上面。
  靠近北极的那些区域是寒冷地带,长期在那里栖息繁衍的人鼻子会相对高挺一些,鼻孔也会是扁长的形状,这个是人类去适应大自然的一种进化。像是北欧罗巴和欧罗巴的其余区域,虽然一样都是白皮肤,可是鼻子上也会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鲜卑的白种人并不是来自于西域。按照世系的话,那些白种人其实是哥萨克人的祖先,他们本来是属于匈奴的一支,匈奴衰败之后被鲜卑吞并,成为白种鲜卑人。
  鲜卑的扩张过程是历经了数百年,原先是属于东胡的一部分,第一个吞并的对象是一样出身自东胡的乌丸,后面又是在长白山附近吞并了许多通古斯人。不管是什么人,皮肤和发色可能一样,可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五官面貌。所以说,鲜卑是一个人种颇为多的部族,立国之后却是以慕容一族为主。
  刘彦迫切是想要增加人口,尤其是汉家旧土大部分光复的脚步临近,内心里渴望的是治下人口的增加,要不然扩张的脚步会因为人口不足而停滞。
  这个时候,桑虞急匆匆地迈过门槛走进来,一进来就走向主位的刘彦递上一份别着翎羽的铁盒子。
  军方的捷报会在蜂蜡上面含着翎羽,会使人看到外观就知道是一份捷报。
  桑虞后面还有人,看服色是一名校尉。他偷偷摸摸地向室内看了几眼,发现都是大人物呼吸不由粗重了一些,还在胡思乱想就听到召唤。
  “用时几天从西凉来到涿县?”刘彦还在拆铁盒子的蜂蜡,是拿着一柄匕首在刮,嘴中却是没有停止下来:“谢安渡河了吗?”
  周前进来之后就是单膝跪地,听到问话也不敢抬头,恭敬答道:“回吾王,中郎将还没有渡河。”
  幽州这边受于季节的关系还在备战,西凉那边却是打了一两个月,算算时日调过去的舰队也该到位,舰队一到也该如谢安所上报的那样展开渡河,进入到与张氏凉军主力酣战的阶段。
  刘彦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周前,后面才又接着拆铁盒子,拿出里面的一卷白绢,看着看着嘴角抽动了几下,看完将白绢递向徐正。
  “张冲主动出城交战,不敌后率军投降……”徐正只是简约地念出一些,得到刘彦的同意将捷报传递下去。他脸上的表情有欣喜,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嘲讽:“张祚派人接触征西中郎将,竟是想要当王上的爪牙,为王上征讨西域?”
  远在西凉的谢安所部,他们的确是还没有展开渡河,取得金城之后的第三天,后面征调而去的援军抵达。
  谢安在派人向中枢汇报之前,受命前去的舰队还在路途之中。他一方面是在处理金城降军,另一方面不得不进行维稳,同时也在收集搭建桥梁的材料,尽可能地将金城变成汉军继续西进的桥头堡。
  本就没有坚决抵抗意志的张祚,金城易手之后立即派出赵长,由赵长代表张祚求见谢安,非常隐晦地进行试探。谢安可没有足够的资格拿那么大的主意,自然是立即向中枢进行汇报。
  一番传递下来,该有资格看的人已经看完,除了徐正嘲讽几句之外,其余人都是在做沉思状,没人轻易开口说什么意见。
  千里迢迢过来传递公文的周前,他是在荀羡的示意下出去,有人会带他前去梳洗和用餐,也会安排住所,等待中枢有了决议会再得到召见。
  “张氏一族自崛起之后,知晓自己的斤两没有向东扩张,一直是极力向西进行开拓。”纪昌说话的时候竟然是在笑,令看到的人无不侧目。他笑吟吟地说:“张骏重创鄯善,兵锋抵近车师与龟兹,逼迫西域各国联合抵抗。等待张重华上位,西凉才改变战略方向。”
  话又说回来,张骏执政西凉时期,东面有看上去无比强大的石羯赵国,那个时候石羯赵国不去征伐西凉已经不错,西凉是万般不敢主动去招惹石羯赵国。
  对于西凉来讲,石羯赵国不能轻易招惹,西凉治下是一片苦寒之地,要是不向外寻求扩张实力也无法得到增涨。早在张寔时期,西凉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西边,到了张茂执政时期才开始进军西面,可是张茂很快就死了,到了张骏执行才真正开始有了动作。
  张重华为什么会一改前几代执政的战略?那是刘彦统治下的汉国崛起太过迅猛,要只是单纯的汉国强大其实也就那个样,偏偏刘彦还喊出要全面光复汉家旧土,石羯赵国眼见离被灭不远,河朔的匈奴诸部无一敢挡兵锋,张重华是傻到彻底才会不更改国家战略。
  刘彦比较突然地问了一句看似与西凉无关的话:“还没有找到苻洪的踪迹吗?”
  桑虞的反应很迅速,闻声而知雅意,说道:“苻洪远窜西北,该是去了西高车那边。盆地的羌人和氐人,时不时会骚扰陇西地界。”
  汉国肯定是会向西继续扩张,刘彦寻思着需要有个谁先一路去犁一遍,可苻氏一族好像并没有领会意思,那么刘彦就该另外找个前驱了。
第601章
寡人需要至少一亿人
  张氏一族对于华夏有些贡献,他们在司马皇室带头逃窜长江以南之后,一直是极力在抵抗胡人,一直到张重华继位之前是尊东晋小朝廷为正朔。
  尊东晋小朝廷为正朔的的确确就是一种贡献,不管张氏一族在暗地里是怎么搞,名份上依然统属东晋小朝廷,是承认同一族群的“大一统”思想,恰恰就是因为“大一统”的思想才让华夏这个民族能够保持统一,并一直延续着传承下去。
  地球上有着相当多的民族,可以追查的历史上述到公元前七千年,有极多的民族曾经辉煌一时,但是这些民族很快就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哪怕是有后裔留下,可那些后裔也不会再认为自己是某个谁的后续,是会接触到新的文化变成一个新的民族。
  炎黄一族从黄河源头开始征战并且壮大,历经夏朝和商朝两代不断与戎、狄、夷、蛮、越争夺生存空间,才有了姬周的基本盘。
  有周一代,姬姓王族分封诸臣,用意是让那些臣子来保卫王室。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臣子,他们当时所遭遇到的状况其实是无比的恶劣,不但要经受各个异族的袭击和征讨,还要面对极度恶劣的环境。姬姓周室分封出去了三千,极多封臣就是灭亡在异族的手中,能够坚持并且发展下来的那些诸侯,是在周室东迁之后成为春秋初期的诸国。
  姬姓周室分封诸臣不管是一开始抱着什么样的想法,那一次的大分封是真正做到了一点,那就是为族群争夺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分封诸侯扩展了同一苗裔的生存空间,可是要没有秦横扫六合八荒那就不太好说会变成什么样子,毕竟经过数百年的不同国家,像是秦人、赵人、燕人、韩人、楚人……等等每个不同国家的人都有了自己的自称。要是没有秦一统天下,诸国经过更久的各国独立,可以想象哪怕是有同一个祖先,后面肯定也会变成不同的民族。
  秦一统天下有大贡献,随后的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更是为民族捏合创造了基础,要是没有这些,不知道还有没有华夏民族?
  秦的贡献不可抹灭,给予华夏苗裔自豪感的却是汉帝国。
  是汉帝国军事的强盛给民族增加了一剂强心剂,用对外征战的不断破国亡族的鼎盛,让其余民族开始有了“汉人”这个称呼,等待陈汤搴歙侯之旗和斩郅支之首,那一句“明犯强汉虽远必诛”支撑起了汉人的脊梁骨,哪怕是到汉室灭亡都还在压着异族打,才有“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传于后世。
  汉帝国的丰功伟绩有多么大的影响呢?是司马皇族无能丢了中原,匈奴人刘渊为了取得支持只能喊出自己有汉室血脉,还搞了一个臭名昭彰的“皇汉”。
  多个异族建立国家想到的第一个国号就是“汉”,结果就有了刘渊汉国、李寿成汉、刘知远后汉、刘崇北汉、刘隐南汉。真正成势并列立国就那么多,取个名号却没有成功立国的就更多,汉王在各朝各代也是一个顶级的王爵。
  西汉和东汉军事上的强盛是真的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一直是到杨坚代周,拿出来的口号就是恢复汉家男儿的尊严,再建强汉的辉煌。丝毫不夸张地说,杨坚终其一生都是在重新恢复汉人的地位,他还是科举的创始人。隋朝虽然短暂,可是对于族裔的贡献一点都不低,哪怕是到公元两千年之后都还在享受其余萌。
  刘彦看东西的眼光与现如今的很多人都不相同,他有着明确的民族概念,知道世界是有多么大,当然有心建立一个永远不灭的帝国,可是着眼的地方却想着让汉家苗裔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最好是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汉人的存在。
  所思考的东西不一样,有着更开阔的目光,刘彦其实在面对同一族裔的敌人时,他会采取更加温和一些的手段,尤其是觉得那个敌人对族裔有贡献,少了一种要斩尽杀绝的狠辣。
  对于刘彦来讲,世界真的很大,大到哪怕是作为敌人的同族,不用彻底消灭而是驱赶到某个地方也还行,甚至还希望那些被驱赶去的同族能够站稳脚跟,哪怕是一直作为敌人,但总好过一些异族去占着那些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