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821

  丘水的两岸地貌都差不多,就像很多河滩附近的地形一样,是呈现一种满是杂草但地势相对平稳的环境。离开河滩之后,一些自然生长起来的树木和灌木丛显得很密集和茂盛,人为开辟出来的道路也就那么些。
  在丘水西岸,大批的树木是被汉军砍伐,除了防备慕容燕军火攻和便于偷袭之外,还是为了就地取材,也就让西安看上去是十足十人为破坏的一片狼藉。
  慕容燕军并没有改变丘水东岸的环境,那是慕容恪人为原始面貌有利于防守,倒是汉军在登陆东岸之后进行了诸多的破坏,其中就包括清理草丛和伐倒遮蔽视线的树木。
  渡河登陆的汉军有小规模地向更深入的地方进行试探,不同阵营的两支军队在林子里展开的厮杀一直在持续,总得来说汉军遭遇到了坚决且顽强的阻击,甚至是连斥候都无法穿过林子对后面进行窥探。
  冉闵全副戎装地骑跨在朱龙马之上,他眯着眼睛看着丘水,用着无比嘲讽的语气对旁边的刘猗说:“密林之中必有火油,其后必是重兵待命。”
  刘猗却是脸颊抽了抽,心中非议:【有没有火油不清楚。布置重兵却是得到情报窥探,那还用得着您来猜呀?】
  所谓林子后面有慕容燕国的重兵,那根本就是刘彦“作弊”窥探到的,也就对慕容恪接下来是想干什么有足够的认知。
  “燕军第一战将,就是一个欺负小国寡民打出来的名将,某根本不放在眼中。”冉闵那么说也没错,谁让石虎亲征慕容燕国的时候,慕容恪并没有单独领兵,慕容恪一直活跃的战场是在东北各小国。他估计是嘲讽够了,也是前方传来可以过河的旗语,就下令:“过河!”
第609章
灭燕之战(一)
  冉闵以骠骑将军的身份来作为渡河首战之将,除了他本人的极力争取之外,无法排除有刘彦那种“开门,放冉闵”或是“关门,放冉闵”的恶趣味。
  当然了,没有丝毫侮辱冉闵的意思,刘彦的这种恶趣味与所有穿越者一样,建立势力并招揽著名历史人物,喜欢过度使用那些历史名人。无非就是那些人“经过”了历史的考验,能力上面毋庸置疑。再来就是,驱使历史名人真的对于穿越者有一种难以述说的成就感。
  四条搭建起来的桥梁,它们的宽度普遍在六丈左右,因为本身就是由众多木桩并装起来的木排带有十足的浮力,下方并没有放置小舟或是船只,只是木排与木排之间除了钉装滚木,也用铁链进行相连,除此还有大量的船只提供拉扯之力。
  阵阵“呜呜——”的号角声被吹响,处于河滩附近的众多步骑开始向丘水靠近,他们会分批从浮桥进行过河。
  早就过到丘水东岸的汉军,他们之前已经得到后续部队将会过河的通知,摆出了防御姿态。
  “听说还是会剧烈晃动,可不要粗心大意掉落下水。”冉闵并没有一马当先,是停在了一条浮桥的边上:“听闻还要建造一条固定的桥梁?”
  连冉闵都是一知半解,刘猗又哪可能知道更多?
  单是四条浮桥肯定不够,毕竟光是汇集在丘水西岸的汉军就多达八万,哪怕是时时刻刻都不停止的过河,八万人用上两三天一点都不会显得过份。汉军对辎重部队的依赖程度不高,可还是要有随军的一些辎重部队,他们怎么过河也是一个关键,至少浮桥绝对受不了数量众多的马车一块堆上去,因此辎重还要等过河部队打开局面才用船只来运输。
  按照刘彦的布置,丘水这边的桥梁至少需要三十条左右,先建起来的四条仅是为了让更多的先头部队过去。
  为了更快速地让部队过河,也是刘彦必须知道自己的借鉴能不能成功,那四条浮桥才会是使用最新技术,但材料也真的是准备了那么些,后面的桥梁是需要用到舟船作为浮力。
  华夏地区的水系众多,相当多的水系其实是没有建设桥梁,一般情况下就是依靠渡舟,刘彦很清楚那些水系是给交通带来了麻烦,有意在全国的水系加大对桥梁的建设,尤其是在一些有人居住的区域,不过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成型。
  目前对于汉国最紧要的水系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那边是有建设有不少的桥梁,但只有棘津才算是一座符合规格的桥梁,其余地方的桥梁远远比不上棘津。
  黄河这边则是没有类似于棘津规格的桥梁,甚至可以说在漫长数千里的河段,所拥有的桥梁数量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站在国家的角度,越是重要的水系就应该更加紧两岸的联系,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是如此,要不然会造成一种一水相隔却是两个世界的现状,中原王朝屡屡出现南北分治,恰恰就是因为不成型的交通造成天险,形成了互相对峙和割据的空间。
  之前,汉国先后灭掉李氏成汉和东晋小朝廷,很清楚想要牢固地掌握军队打下来的地盘不光是依靠杀人,杀人只是为了保证减少危险,真正应该做的是建设道路,只有成熟的交通线才是稳固的保证,哪怕是再有反复也能利用便利的交通及时派兵前往。
  “嗯,肯定是要遇水搭桥,至少保证有一座不易被摧毁的桥梁。”刘彦和几个大臣是站在修建起来的高台之上,远远地注视着丘水的动静:“交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诸卿一定要牢牢地记住这一点。”
  “曾经始皇帝一统天下,下令摧毁全国的城墙,更是取消国内的关隘……”纪昌用着莫测的语气说:“始皇帝的做法……是为了让国内再无有可割据之城,无可抵挡秦军兵锋之险关,可惜的是始皇帝还没有做好准备就驾崩了。”
  桑虞偷偷看了刘彦一眼,他可是知道刘彦在清除周边威胁之后想要干些什么,其中就包括学习始皇帝的那些行为,也就是国内城池不再有城墙,也不再保留那些关隘。
  “始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帝皇。”刘彦的声线不见波澜:“亦是一位高瞻远瞩的伟人,他只是太自信,也低估了那帮六国之人。”
  真实而言,是有了几代秦君和秦王打下来的底子,才有了始皇帝水到渠成的横扫六合八荒,终止了诸夏长达数百年的离乱,但始皇帝并不是一个单独只吃祖辈余萌的皇帝。始皇帝还做了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他不止是为了开疆辟土,还是因为清楚异族不灭诸夏不宁的道理。
  至于六国残余,当时是时隔数百年之后的再一次一统,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规则还存在,比如不绝人后嗣(单指王族)这一点,也就让始皇帝在灭掉各国之后还允许列国王族祭祀先祖,所以不但将亡了国的那些王族好好养着,对一些王族血统淡薄的人也没有赶尽杀绝,连带一些各国的忠良之后的追杀也不是那么重视。
  任何时代都会有当代的价值观和规则,一件合乎当时理念的事情,于后人在不同的时代里看着就是愚蠢。大概就是秦帝国的前车之鉴,后续各朝各代的胜利者就没那么干了,能杀光被取代的王族绝不手软。
  “可惜了,长久受到氏族的压制,使始皇帝不立后、不立太子。”刘彦不回头也能想到诸位大臣都在皱眉,他现在只有刘慎一子,却是没有册立刘慎为太子:“要是始皇帝能多活个十年……”
  刘彦说的氏族指的是秦国长期与楚国联姻,几代秦王的王后都是楚人,演变成楚人在秦国……至少是秦王赢姓一族有莫大的影响力。
  始皇帝几乎半生都是在与后族作斗争,一开始还有吕不韦这位“战友”,最狼狈的时候还刻意放纵出了一个嫪毐,等待成蟜叛乱又不得不顺着后族的意思狠狠地削弱了一把“老秦人”,还是最后吕不韦与后族斗了个两败俱伤,始皇帝培养的山东一系也成长起来,才算是将后族和吕不韦这两个势力给镇压了下去。
  在刘彦看不到的方向,几乎所有大臣都先是一愣,随后皆是看向刘彦。他们脸上的肌肉逐渐在放松,大概想的是刘彦也才而立之年,再则是刘彦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不会有始皇帝身体堪忧之虑。他们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刘彦的那些后宫。
  前方已经有人踏上浮桥,走在最前面的是驱动着装载物资的马车,用意是试验浮桥的承载力以及平稳度,为了安全起见这些人都是水性不错的士卒,周边也有舟船时刻准备救人。
  木排其实被造得很平整,但车轱辘走起来不免还是会颠簸,毕竟木桩本身是呈现圆形,木桩与木桩之间肯定是会留下凹痕,另外就是车轱辘本身就是木材结构。
  “分布的距离远了,让他们更加密集一些。”冉闵比谁都要重视浮桥的质量,可他缺乏足够的耐心:“等一下不止有大批步卒会列队走过去,可还有骑兵也要过去。”
  说起来,那么建造浮桥真的是第一次,要是能怀有十足信心那才叫见鬼,毕竟人对新生事物都是会抱怀疑或迟疑态度。
  对浮桥进行质量检测的车队,他们似乎是对浮桥质量并不怎么放心,每一辆马车都是相隔至少一丈,并排而走的马车也仅是两辆。
  得到命令的车队开始逐渐拉近互相之间的距离,驱赶驽马的速度也进行加快,承重力和动静增大使浮桥开始出现诡异的声音,浮桥的摇晃程度也增加,让待在上面的士卒不由自主地有些心虚。
  浮桥出现诡异声音是必然的事情,那是互相固定的装置在被强力拉扯,绑在浮桥和船只上的绳套以及铁链也被绷紧,不管是出现摇晃还是下沉都是正常的物理现象。
  各条浮桥上面的车队有惊无险地完成通过动作,丘水两岸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待在丘水西岸不远处的刘彦,他自然也是高兴,只不过很快就将眉头皱了起来:【敌军大股汇集并且向前缓缓推动,果然不会眼睁睁看着。】
  慕容恪当然不会什么都不做地光看着,之前没有进攻是渡河到丘水东岸的汉军并不是太多,抵近河边接战将会取得的成果远远少于可能出现的损失,但现在情况显然出现改变。
  刘彦在有发现之后并没有通知前方的冉闵,要是他什么事都事事亲为,或许是能够避免一时的损失,但是对于整个大局和汉国的未来并不是好事。
  真正的大举过河开始,冉闵的选择是三条浮桥专门用来让步卒通过,只是留出一条浮桥给予骑兵使用,差不多就是他们展开渡河之际,东岸的一名校尉派人禀告冉闵,说是慕容燕军有大举动。
  “无非就是想要半渡而击罢了。”冉闵对于会发生什么事情早就有心理准备,告诉来人:“要是被突破,让陈校尉提头来见。”
  自己砍掉自己的脑袋还要提着来请罪?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事情,无非就是一句威胁而已。
  很快,丘水东岸就响彻了“咚咚”的战鼓声,各区域的汉军频繁有军官喊出命令,大同小异的是让士卒做好应敌准备。
  先期渡河所部的校尉叫陈展,他们渡河之后一直都没有闲着,除了河滩必须清理之外,向前进行武装清查也是一刻未停,与慕容燕军交战最激烈的就是那些林子,就是因为慕容燕军阻击力度很强,无法更深入地进行突破。
  “火箭,我们需要数量众多的火箭!”陈展表情看上去无比的狰狞:“周边的林子里至少有三万以上的敌军!他们不是事先准备了猛火油吗?就用他们的准备来给自己一场盛大的火葬!”
  “可以放火?”张侯听得是一愣一愣:“烧起来没有十天半个月估计熄灭不了……”
  “本校尉过河之前已经得到授权。”陈展哪怕与张侯这个直属军侯感情不错,对于质疑还是感到怒火中烧:“下令放火是本校尉的事,该怎么执行则是你的事!”
  张侯立刻就不吭声了。
  汉军是渡河了,并且在丘水东岸占下了一块滩头阵地,但因为环境的关系只是开辟出一个拉长的半圆形空地,周边是一种被林子环围的状态。
  登陆丘水东岸的汉军,他们无法过远地离开河道,要是没有河面的舰船提供远程武器支援,以仅是三千左右的兵力直面慕容燕军不会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张侯决定射火箭引燃树林之前,是亲自过来征求冉闵的意见。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冉闵有那么些不耐烦:“大军过河是为了扩展驻兵区域,那些林子迟早是要砍伐,放火烧了就烧了,十天半个月不是耽误不起。”
  张侯面对冉闵这一位在北地坑杀了数十万羯人的骠骑将军是一种很发怵的心理,再看到冉闵那么明显的不耐烦,只说一句“那职去做事了”,在冉闵不耐烦的挥手动作中小跑离开。
  汉军摆出了防御的架势,亲自抵近观察的慕容恪看到汉军的一些举动却是惊疑不定。
  “退,立刻退!”慕容恪的视力非常好,可以看到汉军的弓弩部队在更换箭矢,虽然看不清楚是更换了什么火箭,可临战对箭矢进行更换只要是个将军就知道为什么:“加紧时间,砍出一个阻火区!”
  别以为古人真的傻,发生大火……尤其是野外大火的时候,他们早就知道清理出一道没有可助燃物的空地可以阻止火势蔓延,尤其是合格的将校更应该知道这一个知识。
  【原想战上一场,无论真败假败皆是退兵吸引汉军追击,再将汉军葬送于火海,没想……】慕容恪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意味着要做什么根本不会迟疑,说要退就拍马后撤,随着战马的颠簸是面甲之后一脸的苦笑:【该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吗?石闵竟是有此等果决,竟是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此时,汉军的弓弩部队已经在发射火箭……
第610章
灭燕之战(二)
  很多时候部下做了什么都会被当成是上司干的,以至于上司总是能够得到一些莫名其妙得来的好名声或是坏名声。
  冉闵对于要不要放火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他很清楚哪怕是真的渡河过去,以丘水东岸那边的地形,再加上周边至少有数万的慕容燕军,想要完成快速突破的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尤其是统率慕容燕军的主帅是慕容恪。
  汉军已经开始在发射火箭,作为背景是林子里面的动静非常大,不知道多少慕容燕军的步骑吵闹着向后方撤退。
  火箭被发射之后,一开始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火,那是因为冰雪刚刚化开,植物本身都是生机勃勃,没有多少枯叶或是杂草可供助燃,再则是林子的前端并没有撒上猛火油。
  从汉军开始发射火箭的时间算起,后面汉军得知慕容燕军主动撤退停止放箭,大概是两刻钟之后林子深处比较突然地开始冒烟。那是一种多个位置的冒出浓烟,不是一个地点冒烟再向周边蔓延,汉军没有采取什么举动,可见是慕容燕军主动烧林。
  的确是慕容恪下令烧林,慕容燕国要争取更多的时间用来转移,能用什么手段拖延汉军的推进速度那就是用什么手段。
  慕容燕国想要转移,说是举国迁徙一点都不为过,他们迁徙到新的区域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战争,能够保存多少兵力就绝对不能损耗,放火烧林子来阻止汉军的推进无疑是一件非常合适的行为。
  有了猛火油的助燃,火势很快就蔓延开来,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之下,地面燃烧升起的浓烟异常醒目,并且浓烟还因为是西南风在向汉军的驻地席席卷去。
  “虽说不太可能,但还是要做好十足准备。”陈展说的是慕容燕军会不会借着浓烟发起袭击,就下令:“密切注意布防,岗哨也尽可能远地撒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