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821

  中原大部分地区会发生旱灾,到时候肯定是遍处颗粒无收,粮食就需要从其它地方想办法。汉军会在元朔六年大举南下,那是事先就判断中原会发生大面积干旱,攻灭东晋小朝廷除了正朔之争外,不就是为了到时候从南方获得粮食吗?
  汉国是成功灭掉东晋小朝廷,可是灭掉一个国家不代表就能统治那一片地皮,还得是当地人愿意接受统治。前两年桓温在南方大杀特杀,不臣服的势力不是被消灭就是转到暗处,又轮到刘彦接纳南方人为官,长江以南才算是局势稳了下来。
  “那就好……那就好……”桑虞脸上的愁容并没有减掉多少:“一旦中原发生旱灾,南方……会否出现波折?”
  这个问题没人可以回答桑虞,谁都无法保证到时候南方会不会有人跳出来。
  “国朝已经从南方迁徙人口将近两百万,不臣者亦是大批剿灭,却是还要当心那些世家生出不该生的野心。”徐正杀气腾腾地说:“必须增加驻军的数量!”
  “除了增加驻军,还需召集各世家的嫡系血脉一同前往关中,乃至于是让他们举家阖族搬迁关中。”桑虞怎么看都有些阴测测地说:“要是拒绝,便以图谋不轨杀之。”
  本来是一件防止世家暴起的好事,由桑虞来提起就有点像是要打击南方各世家。
  很明白的事情,任何时候一个家族的嫡系血脉都显得无比重要,南方各世家的嫡系血脉被招过来就等于是人质。至于说让南方的世家搬家,那些世家在南方还是一个世家,等到了关中就什么都不是了。
  刘彦是站在窗口看向外面的林园,听到桑虞的话才转头看过去,桑虞是一脸的正义,其余人则是各有神态。
  作为北方系,能够打压或是重创南方系,那肯定是求之不得。而作为南方系,听到桑虞的话肯定是变得脸色铁青。
  “交趾那边还在持续向中枢运粮。”刘彦是一国之君,眼中不分南北,对他来讲着眼的是全国:“未来数年北方会很依赖南方的粮食。”
  压制南方不使生乱是必须干的事情,一些手段肯定是要用,但也不能逼迫到使人铤而走险的地步,桑虞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也是中枢必须做的事情,但不能做得太过份,比如强制性地迁移世家到关中。
  刘彦的话都听见了,桑虞是一脸的可惜,其余北方系没有那么迫切,南方系则是安心下来。
  桑氏一族本身的底蕴不差,他们又是最先收编中原世家的家族,才在短暂的数年之内成为北方第一世家。
  作为北方第一世家的桑氏,他们实际上已经是被推上火炉子,再不愿意也要保持本身的优势,不但要压制其余的北方系,更不能让南方系出头。他们清楚一点,要是去针对现有的利益集团,不但是要遇到强有力的反扑,连带刘彦也不会干看着,那只有将战败的那些世家当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震慑其它综合实力差一些的集团。
  桑虞会选择那些战败的世家,是考虑到哪怕刘彦会干涉也不会太明显,毕竟这个世界很现实,战败者要是没有遭受什么影响,战胜者的胜利岂不是没有什么价值?
  刘彦在会议中途离开。
  邺城的宫城是修建到一半被迫停止,刘彦没有打算在这里建都,那些没修好的工程也就没有继续的必要。
  汉家复立胡虏逃离之后,邺城与襄国陷入相同的情况,那就是两个地方几乎都空了,还是后面有其余地方的人过来,才算是让两个地方稍微有了人气。
  刘彦对于世家之间的动作其实非常反感,可是他遇上了历朝历代君王共有的难题,治理国家离不开那些世家,导致除非是要让国家停摆,要不根本动不了手。
  当然了,刘彦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并没有借助世家的力量,世家只能是作为依附者的角色,对于国政和国策根本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要是刘彦有那个决心,清理世家也仅是让国家的行政停摆,绝不会像东汉想要清理世家就会让陷入动荡。
  刘秀再续大汉是得到地方豪强的倾力相助,而当时也仅是地方豪强罢了,并没有所谓的世家存在。世家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除了东汉有那样的情况之外,许多朝代都是类似的情况,导致的是世家几乎控制着国家的方方面面。
  东汉因为豪强而复立,也因为豪强而走向灭亡。随后的杨隋也是得到世家的支持才可以取代周,若说东汉因为没有要清理世家而延续了两百多年,杨隋则是因为想要清理世家弄了个二世而亡。有了杨隋的例子,随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根本不敢全面清理世家,最大程度也就是拉一批、打一批、灭一批。
  南北朝搞出了世家这么一个怪兽,是到两宋时期才算得到终结,而两宋之所以没有世家,那是因为知识不再被世家所垄断,知识已经得到最大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科举这个制度被执行起来。
  “子深,你……”蔡优不但在苦笑也在摇头:“何必做得那么明显?”
  桑虞却是笑了,说道:“虞如此,自有用意。”
  说到底恰恰是在建国的过程中世家没有出多少力气,对君王的影响力又是可有可无,那么就不能再没有存在感。世家当然不能联合起来,互相之间的竞争和恶斗才会使世家进入刘彦的眼界,而南北间隙才是第一道开胃菜。
  “扶余国……”桑虞发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觉得有些事情是该摊开说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说道:“王上鼓励各家族向外开拓,诸君想必看到了?”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在点头,南方的那个半岛都快成为各家族的乐园,超过百个家族去撒欢,又以南方的家族最多。
  “王上因何对在境外的各家族私人武装视而不见?”桑虞似乎也没想有谁来回答,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才笑呵呵继续说:“是在鼓励民间向外开拓啊!”
  庾翼对这个印象最深刻,庾氏抽调去征战扶南国的家族武装足有三万,要说没有觉得提心吊胆被刘彦清算是假的,可后来却发现刘彦根本就不在乎。
  东晋小朝廷亡了,没亡之前有着太多的世家亡羊补牢也调人过去印度支那,后面哪怕是刘彦知道了也没有干什么,那么刘彦鼓励向外开拓的程度就很明白了。
  “虞曾经请示王上……”桑虞看向几个北方系的领头人,才接着说:“想要调人前去的请求被拒绝了。”
  不但是桑虞,其实蔡优等一些贯籍在北方的大臣都有向刘彦请示过,无一例外是刘彦并不希望他们过去印度支那插手太多。
  “因为发现羊毛的多样用途,长江以北的家族想必都有子弟带人进入草原吧?”桑虞的意思是,刘彦很明显是让北方的家族在北方搞。他看了几眼属于南方系的众人,问:“各位请示要前往草原,被王上拒绝了吧?”
  这一下南方系的众人都是点头。
  “北方经营北方,南方经营南方,但凡不是汉家旧土皆可经营,此便是王上限制我等在国内过份占有土地的方略。”桑虞算是猜对刘彦的心思了,就是有些地方并不透彻。他眯起了眼睛:“王上已经给出家族崛起之路,可……参与的家族是不是太多了?”
  桑虞只差明白地讲,他们这些早早抱对大腿的人可以享受战胜者的待遇,凭什么那些战败者也能!
  室内的深度交谈还在继续,已经走到后宫的刘彦恰好是得到传递过来的信息,看了之后嘴角泛起笑容。
  刘彦不喜欢窝在家里斗的世家,希望的是那些世家向外走出去,那样就能将世家看成是公司一般的存在。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为什么能够成型?真心不是官方单独使用国家力量在不断向外侵略,那么多的殖民地其实就是各个公司占下来,后面是得到国家的站台,才有了全球24.75%的土地。
  让民间的力量去开拓和侵略,国家作为后盾来进行保驾护航和支持,这是刘彦认为可行的快速扩张方案,再有国家力量不断向西进行扩张,他觉得在自己死前至少太平洋地区的绝大多数地区肯定要姓汉,肯定也能去地中海洗一下军靴,就是能不能打到欧罗巴最西端有些不确定。
  桑虞的演讲还在继续,他几乎是陷入某种亢奋:“拿下西凉进军西域,可能还要继续往西,便是为了得到一种叫棉花的资源。之所以要棉花,便是为了东北的那一片黑土地!”
  蔡优愣了一下,问:“子深是说,此后大汉允许民间为主力向东北开拓?”
  桑虞根本就不回答,甚至是因为蔡优那么一问停止自己的演讲。他心里想的是,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自己那么聪明?那还是藏着一些好了。
第633章
这样很好
  刘彦就是拿世家当后世的集团公司看待,就是还带着一些帝王心术也就是了。
  世家可以存在,但不能在国内胡搞瞎搞,可以向外去自主开拓,国家的力量可以在后面成为后盾,世家开拓之后该是属于国家的那一份不能缺少,双方成为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对国家和世家都有利。
  不但是世家,有能力的个人想要外出开拓刘彦也无比欢迎,他打从心里希望在自己这一代培养出国民向外开拓的精神,为此哪怕是担上可能政权被颠覆的风险都在所不惜。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开拓精神,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能够生存下去绝对是侥幸,地球上有着无数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产生的竞争从未停止过。
  华夏苗裔失去开拓精神之后领土的基本盘再也没有扩展,一代又一代和一次又一次地走入朝代更替而民族没有消亡,可以说在地球上属于特例,其余失去开拓精神的民族无一不是消亡掉。所以说,华夏苗裔能够传承数千年,那真的是不知道烧了多少支高香……好吧,其实是儒家的功劳(没胡扯)。
  本来可以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不断扩张,却因为朝代循环而窝在祖先打下来的地盘上,后世不知道多少人为之叹息,刘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觉得自己能够穿越,又有那么逆天的系统,建立的国家能不能千秋万载不取决于自己,但是竭尽所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就真的是责无旁贷。
  刘彦从未掩饰过自己的态度,就是因为时代思想代沟的关系很少人能懂,以至于世家代言人对刘彦一方面不断清洗世家又一方面放纵世家,纳闷之中又觉得非常矛盾。
  桑虞看出刘彦对世家在框架内的放纵,是刘彦开放印度支那之后。他有了发现就一直想要将更多的人清出局,毕竟利益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自己就少一份,比较可惜的是并没有得逞。
  北方系能够去参与印度支那的盛宴,可是插手的力度被控制在一个限度之下,桑虞当时就很想和吕议、桓温、谢安、庾翼好好沟通一下,比如将另外一些家族清出局的事情,后面却是按捺了下来。
  在桑虞看来,早就有交情的那些人远比另外一些人更能成为可以沟通的盟友,有交情的那些利益集团壮大起来,总要比那些战败者的集团壮大更好。他却是又担心那些准盟友壮大之后会挑战自己这个集团,才是放弃的理由。
  作为三公之一,一件事情有了开头就不能没有理由地不了了之,桑虞只好逮着那批战败者咬,可也仅是一些语言上的攻击,还真没有做出实际的打压举动。他跟着刘彦一块回到邺城之后,会议上本来是要趁机会开诚布公一下,与在场的人达成战略同盟什么的,没想到的是竟然没人察觉到刘彦的用意,对他来讲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呀。
  会议的话题重新转到了可能会发生干旱的事情上,可是大家好像心思都不在这里,谈是在谈,发言的时候却没讲两句。
  “既然如此……”田朔是职责所在,见没有拿出什么有效方略,大家好像也都有些精神恍惚,就说:“且再集思广益,后日大朝会之后再聚首相谈?”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不,是哪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程度,各国对大面积干旱都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办法,那得是事先就做好相关工程,又是眼光长远提前蓄水啥的,绝对没有什么临时抱佛脚。所以该谈的不是防止干旱,是知道会发生干旱之后的该怎么赈灾。
  桑虞后面根本就没有发言,他是御使大夫,律法机构改革之后就等于是首席大法官还是各院之首,地位怎么看都无比超然,不管是军政还是民政想发言就能说,不想发言谁也怪不上,就率先站起来整理衣冠迈步走出。
  室内的人也是各自在整理衣冠,桑虞第一个走出去之后,蔡优是快步追上去,后面的庾翼迟疑了一下也是追过去。
  “子深。”蔡优很快就追上桑虞,也不顾走廊上有值班的甲士,就迫不及待地问:“方才子深言及开拓之事,可是有未尽之言?”
  桑虞满是困惑地说:“有吗?”
  能够混上一国高官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蔡优以前要是没有往那个方向想,会议上桑虞都说了那么多,怎么也该有了一些猜测。他被桑虞的反问堵得有些胸闷,侧站的方位眼角余光捕捉到庾翼的身影,自以为明白了什么,也就“呵呵”笑了几声,行礼不再谈开拓的事,是与桑虞闲扯起来。
  庾翼本来是要走过去,他同样是因为桑虞的一些话得到启发,只是很多事情并不确定,追上来是有心与桑虞好好交流一下,看到前面两人远远对自己行礼,回礼的同时听到是在闲扯,知道是什么意思也就停下脚步。
  后面室内的人都是出来,田朔与崔悦并肩而西在谈干旱的事,其余的人也是边走边交谈,庾翼也就继续迈步向前。
  现如今汉国中枢三公九卿的南方系也就吕议和庾翼,至于桓温、谢安、袁乔等一些人是军方系统。
  中枢只有两个南方系,廷尉对军政和民政都插不上手,典客是属于什么都能插手又什么都没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军方倒是有桓温成为征南将军,再来就是谢安这个征西中郎将,袁乔也有了行军长史的身份,问题是份量最大的桓温一直在自绝于南方系,导致军方中的南方系也成不了气候。
  【灭燕之战何时结束?】庾翼不是关注灭燕之战怎么样,他想的是:【丞相何时能够回来主持大局?】
  纪昌当然也是北方人,可他并没有聚拢世家作为自己的羽翼,不管是办事还是眼光都是着眼全国,他在中枢虽然没有偏向于南方系,可不偏不倚就是对南方系最大的支持。
  庾氏传承久远,羽翼还在东晋小朝廷当了很多年的官,小朝廷之前的格局就是各世家互相角逐,什么事情都会争一争斗一斗,拥有敏感的神经才能生存下来。他所在的家族是在世家竞争中被踢出局,可那是因为庾冰病逝,不是他有多么无能。
  庾翼原先就奇怪刘彦怎么允许各家去印度支那撒欢,甚至连一些小朝廷的残余武装都视而不见,会议上听桑虞的一番言论就有了迷糊灌顶的顿悟,之所以追桑虞只不过是想要进行更深入地交流。
  【各家到林邑与扶南是王上有意放纵,是好事还是坏事?】庾翼怎么都觉得包括王氏等一些战败一方的群体都是隐患,就怕什么时候将所有家族牵连进去:【桑虞心思深沉,其余各人不落井下石已是极限,绝无可能出事后相助……】
  庾翼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竟然来到后宫的宫门外,停在宫门之外的十来步远,看着宽大的宫门出神发愣。
  也就是汉国的各项礼仪还没有健全才会发生庾翼这种出神走到后宫大门的事,要是礼仪健全不管官职大小宫城就不是能随便散步的地方。他回过神来转身要走,却是听到宫门在“咿呀”声中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石走了出来,后面却是羽林军打头,再后面干脆就是禁卫军,连忙退到路边。
  羽林军是在今年的春季中旬来到邺城,由于禁卫军全数出战也就代替驻守宫城。当时的刘彦并不在邺城,连带王后以及众妃也不在这里。等待刘彦到了邺城,新的禁卫军被“召唤”出来,后宫不再由羽林军拱卫,是重新交给了禁卫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