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821

  事实上会进入这一片海域的国家绝对不多,目前而言也就是笈多王朝的船只。不过这一片海域并没有笈多王朝太过重视的海上商路,对于笈多王朝最为重要的是通往埃及的航线。
  笈多王朝主要的海上贸易对象是东罗马人统治疆域下的希腊人和埃及人,对与之有陆上通道的萨珊王朝贸易份额反而不多。
  笈多王朝与萨珊王朝的外交关系究竟怎么样,汉国这边还没有官方的确切情报,但是从贸易份额能够判断出,双方哪怕不是水火不容,关系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国家与国家的贸易份额会提供很多的信息,就算是双方存在竞争,也是谁都奈何不了谁,谁都有是有依赖对方的地方,贸易份额才会占两国出入口的大份额。这种情况下,存在互相依存的国家不会轻易使竞争演变成为战争。(类似天朝与美帝)
  古时候国家与国家的贸易没有现代那么复杂,笈多王朝既然与东罗马的贸易份额大到夸张到的地步,又与萨珊王朝的贸易份额低到可怜,可以推测出相关的地缘政治关系。
  笈多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商路或许有,却是可以肯定比对萨珊王朝的贸易还低,司宏壮手中的据点日志谈到有不明船只出现在这一片海域,极可能是该片海域汉国的船只增多,引起笈多王朝的注意力,不会是发现这边已经有汉军据点,更不是因为笈多王朝的船只到马六甲海峡就有去无回。
  说到底,当前的航海的往返并没有那么快速,但凡是跨越数万里基本是以年计算,汉军掌握马六甲也才是近半年的事情,笈多王朝对往东而去的船只没有返回察觉端倪至少是要到明年。
  止于目前为止,季风并没有被多少人发现,航行于海上的船只基本还是会依赖于人力船桨动力。一艘船的人员配备,战士可能只占其中的三成,相应水手却会占到七成。
  许多国家在船只人员配备上面还有一个共同点,分为战士、水手、奴隶。战士自然是用来拼杀的武力。水手除了操作船只之外,必要时也会参与拼杀。奴隶的存在是用来作为劳力,也就是划动船只的船桨,为船只的移动提供动力。
  有了前进基地,伏伟这支舰队可以卸载掉更多的物资,仅是保留本次航行的所需,使船只减少负重能够跑得更快。他们离港之后,是以三艘船为一个编队,依照事先划分的区域进行探索。
  阿三洋这边的海域与南海差不多大小,有区别的是阿三洋不像南海有那么多的岛屿,进行探索必然无法轻易发现岛屿,能做的就是记录该海域的基本海况。
  “根据之前的探索情报,位于甲三十二区域有一个岛链。”梁敏是旗舰大副,他说的那个甲什么,是海军格子图的一种编号:“除此之外,周边三百里方圆再无发现。”
  所谓的格子图挺简单的,就是现代的一种战术地图。将某个区域的地形进行格子划分,横线有前缀代号,竖线也有前缀代号,第一个格子的编号自然是一,以格子编号确认位置。会玩战略游戏的人对这种战术地图并不陌生,就是用来向友方通报敌人是在哪里的。其实这种战术地图的出现,起初是炮兵用来更容易进行覆盖炮击的。
  汉国海军使用格子图而不是经纬度图,那不是中原王朝到现在还没人搞明白经纬线嘛!
  不管是叫经纬度,还是经纬线,又或者是子午线,其实东方和西方在公元前就有在做相关的研究。
  东方搞出来的就是初始子午线,以本国的都城为世界中心,再以皇宫所在的位置来定线,这个就是中央王朝的由来。
  西方第一次出现类似的理论是在亚历山大时期,比中原王朝这边有相关理论更早,一样是依照日照来进行相关的判断。
  事实上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两者的初步理论在后面都被证实为错误,真正有成熟的经纬线,是在卫星发射之后的事了。
  平蛮校尉部的基地是在后世的仰光,离阿三地盘的笈多王朝并不近,由于本方前往笈多王朝的船只还没有返回,伏伟连两者之间的距离都难以进行判断。
  海上航行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枯燥就是没有出现状况,没有状况既是好事。
  枯燥的航行会使时间过得很慢,每个昼夜都好像是漫长的煎熬,但伏伟宁愿这种煎熬持续更久一些,绝不愿意碰上海上的风暴。
  汉国将这一片海域称呼为阿三洋,那是刘彦的一种随口称呼,要是没人进行更正,阿三洋真会成为官方称呼。实际上这片海洋有许多种叫法,阿三自然是叫印度洋,西方人却称呼为厄立特里亚海。
  后世的联合国制定地图时,承认该片海域的称呼为印度洋,那是因为古印度真的一直在这片海域纵横,它数千年间就是属于印度的势力范围。
  能够被某个势力纵横数千年,就算是文明再有断层,只要没有停止出海,就算是一些资料遗失也会很快补全。
  “我们并不知道那里在发生什么事。”卡皮尔·马里克当然是阿三,还是高人一等的刹帝利,只不过是小贵族。他受命搞清楚东南部海域的新状况,暂时并没有收到船只失踪的报告。
  关于阿三的种姓就不多赘言,首陀罗这一阶层在阿三的任何王朝都不会被记录到官方户籍,只有首陀罗以上的阶层才算是国民,因此阿三各个朝代的人口统计其实都是不完整的。
  在阿三的王朝中,吠舍这个阶级才有经商的资格,就是由他们来担负国家资源流动的责任,当然也就负责对国外进行贸易。
  “近期发生了怪事。”迪让·库马尔同样是刹帝利阶层,他看着外面的大海,说道:“以前数年都没能看到一艘来自东方的船只,半年内却有多达十三股的东方商人从海上而来。”
  笈多王朝的建立是在公元三二零年,如今是公元三四八年。他们是在贵霜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而贵霜帝国现在其实还没有灭亡,还有一个寄多罗王朝在后世的阿富汗区域苟延残喘,只不过这个寄多罗王朝自称并非大月氏,是小月氏人。
  建立至今二十八年的笈多王朝,前几年一直在与周边国家开战,是近些年才相对和平下来搞内政,继承了贵霜帝国多数海军的他们,对大海利用正开始在走向巅峰,主要是开展海上贸易。
  外面突然传来喊声,好像是瞭望手发现了船只。
  “除了我们,还有谁在这片海域?”卡皮尔·马里克见副手摇头,振奋地说:“看来,我们并没有再次白跑。”
第664章
我来,我见,我发射
  “方位,十刻度!”
  “间距十三里。”
  “敌舰数量七!”
  现在并没有时钟,海上难以辨认方向的前提下,刘彦是搞出十二大刻度,提供海军通报发现目标的方位,也就是通常的几点钟方向。
  船桅之上的瞭望手,他手持拉长的单筒望远镜,站得高看得又远,没有发现也就罢了,要不然观察视野可达二三十里以上。
  海上能不能发现目标的因素挺多,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些海浪可以卷起十数米,那就代表某个区域是凹陷下去数米。简单一点的说,大海并不是一直处于平坦状态,是会随着海水的波涛而改变高低度。
  不管是叫印度洋,或是厄立特里亚海,还是汉人称呼的阿三洋,该海域的海况在夏季时分,相比起太平洋和大西洋真的相对平静一些,比该海域还更平静的当属地中海。
  汉国海军初到阿三洋,任何非己方的船只都属于敌舰,得到通报的伏伟立刻下达备战命令。
  “敌舰只有七艘,可以相对抵近进行观察。”梁敏作为大副还是能够提出一些意见:“我们需要更为详尽的情报。”
  伏伟也是这个意思,他们的到来是为了摸清楚周边的情况,未名势力的船只一出现就是七艘,属于商队的机率无限降低,只有军舰才会编队航行,那就更有必要看看战舰是什么模样。
  “调整一下位置。”伏伟的知识库并没有季风的运用,但他至少知道风是从哪边吹来,战船该待在哪个方位更为有利:“迂回到风头位置!”
  舰队长的命令会一层一层的传达下去,战船之间是用旗语来沟通,本舰则是利用通风管来吼着传达。
  伏伟的旗舰是一艘长达六十米、宽十六米、吃水深七米,分为五层结构的战船,载重量为五百吨。它拥有四个船桅,舰首有两架床弩,船舷两侧各有三架床弩,船尾依然两架床弩,总装备十四架床弩。
  两艘编队战船自然比不上旗舰,它们是一种长达四十五米、宽十三米、吃水深五米,分为四层结构的战船,载重量三百六十吨,船桅只有三个,舰首和舰尾各自一架床弩,船舷两侧各自两架床弩,总装备六架床弩的战船。
  现在算航速比较麻烦,顺风和逆风就是两个样子,依靠人力船桨的速度更不平均,总得来说最快航速可达八节左右。
  在伏伟这个编队发现笈多王朝战船编队之前,信息是处在不对称阶段,也就是汉国舰队发现了笈多王朝的编队,笈多王朝的编队却依然还没有发现汉国的舰队,那是汉国舰队拥有望远镜,而笈多王朝的瞭望手还只能依靠自己的肉眼没有辅助工具。
  在进入待战状态后,战舰上的各家床弩已经褪去遮盖的布包,各种口令之下装载弩箭。处于船舱的战士也大多上了甲板,他们人手一部强弩,做好了装箭工作就盘膝安静坐着。
  不用过多刻意地进行观察,包括床弩和强弩装载的都是带着可燃物的箭镞,毕竟目前所有的船只都是木材结构,不放火的用箭射来射去只能是杀伤人员而无法击沉,想要将敌方战船弄沉除了放火烧只能是展开接舷战。
  然而,接舷战既然能杀到敌舰底层的通海阀位置,那就等于是可进行俘虏,还弄沉做什么。
  海上的交锋耗费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经常需要一再进行迂回地抢占风势有利方位,双方在这个时候也会不断拉近距离,可能会互相眼瞪眼上个大半天才会展开拼杀,甚至眼瞪眼了一整天都未必会发生交战。
  所以了,海上的交战很少有一天就能决出胜负的战例,两支舰队交锋基本是按月来算,哪怕是正面决战打完了,后续的追击歼敌耗时数个月都是常见,还总能有漏网之鱼。
  “可以了。”伏伟还是第一次指挥编队进行海上接战,内心里还是有很大的紧张感,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握了握手掌才下令:“向敌舰前进。”
  在这个时候,以伏伟所在战船为旗舰的三艘汉国编队,已经抢占了有利风势位置。他们是接近到敌方编队到五(陆)里左右,笈多王朝方面才有瞭望手察觉到。
  笈多王朝肯定也有旗舰的存在,是以战船挂上的风帆图案来进行区分。
  可以看得出来,笈多王朝七艘战船中最大的是一艘长度二十来米、宽度四五米、吃水深未知,水平面上却有两层的战船,余下的战船显得更小,怪异的是小小的战船却至少有四个船桅。
  “看起来是一种扁长的款式。”伏伟已经发现敌舰比己方小很多,看那一杆杆伸出船体的船桨,瞧着很像是一条蜈蚣:“没有发现船体之上安装大型远程攻击器械?”
  汉国的战船是经过刘彦干涉之后的一种变异船,船只从款式到结构大体倾向于公元十二三世纪,甚至是引进了一些现代才有的成熟理论,比如在大型远程攻击器械的布局方面。
  目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船只,实际上都还没有完全区分内河用船和海上用船,相似的一点就是会将船只的打造牵扯上一些陆地建筑物,比如船只水平面之上通常会有屋顶的屋檐结构。
  被伏伟这支编队发现的七艘笈多王朝战船,处于大海之上却有着亮眼的黄色,却不知道是木头本身的天然色,还是后面的上漆。
  船只肯定是要上漆,还是一种防腐的漆,古时候研究漆的民族(国家)并不少,率先将漆应用于海船的民族(国家)却是不多,古印度绝对是其中的一个。中原王朝早就制造出漆,却是应用在一些家庭皿器之上,反正没有用在海航上。
  “他们的战船很像我们的内河楼船。”梁敏手中的望远镜就没有放下过:“每层都有防箭女墙和箭垛,看去相对矮一些。”
  当代的战船基本都是一个款式,船上防御设施是采用陆地城墙方式,自然是存在女墙和箭垛,只不过都是木头结构的。
  双方相距一千米左右,汉国这边有望远镜可以观察得更仔细一些,还能进行评头论足,笈多王朝那边可就没法在一千米之外看得太详细。
  “有相关的印象吗?”皮卡尔·马里克看去没有丝毫紧张该有的样子,眯着眼睛看着远方三个模模糊糊的战船,问完副手迪让·库马尔,又扭头问测量员:“他们的速度怎么样?”
  “看不清楚。”迪让·库马尔也没有什么紧张感,他摇着头:“距离太远了。”
  这个时候那个皮肤相对黝黑的测量员才报告:“目测航速应该是三十三‘杼’。”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明,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像是诸夏的寸、尺、丈等等,古罗马的罗尺(pes)、罗步(passus)、和罗里(mīlle),人家阿三的长度单位就是怎么复杂怎么来。
  阿三受于宗教的影响,很多计数单位听起来非常玄乎,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虚空、清净、涅盘寂静都各自代表着一个计量单位,极、载、正、涧、沟、穰、杼这些当然也是。问世间有多大,阿三回答“一沙一世界,一水一海洋”,就问怕不怕!
  “不明船只风帆全张!”
  等待双方靠近到七百米左右,笈多王朝的瞭望手总算是汇报了有效的观察情报。
  海上不知敌我的遭遇,用什么来判断对方是什么态度?首先看的就是对方的船只状态,也就是船帆是不是全速,再根据船头指向来判断后续可能会出现的动作。
  “敲钟!”皮卡尔·马里克大吼:“他们有敌意,立刻敲钟!”
  一阵的钟响就那么出现,没有多久七艘笈多王朝的战船开始从船舱涌出人到甲板,水手更是在监工的驱使下忙碌着捣弄风帆和绳套。
  现在还不流行“阵列线”这玩意,七艘笈多王朝的战舰尽力调整位置,一个半月形的编队逐渐成型。
  每一艘笈多王朝的战船之上,可以看到相当多手持弓箭的战士抵近女墙和箭垛,一些人则是提着火炉子在旁边待命,显然也是准备发射火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