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821

  这支队伍当然还有被羁押的汉人,他们是被关在铁质的牢笼之内,从外观看去暂时并未遭遇虐待,精神看来也并未萎靡到哪去。
  克塔克到华氏城需要走上个几百里,中间会路过很多城市,镇子和乡村更是不少。在这十三天的路程中,李明至少亲眼看到了笈多王朝的一部分,关于这里农耕发达的传闻一点不假。
  李明当然是一名汉军,还是被俘众人中职位最高的那个。因为身份的关系,他享受到的待遇要比同袍好许多,可以乘坐还算舒适的马车,甚至还有两个皮肤黝黑的阿三服侍。
  安排仆从照顾俘虏很夸张?那要谈起阿三的社会文化,卡特鲁克·卡普从翻译那里得知李明是一名贵族(其实是二级的上造),是按照阿三的社会传统给予必要的尊重,李明那些没有爵位的同袍则就没这待遇。
  笈多王朝位处东印度,目前阶段是已经占领北印度,多少算是一个崛起了的区域性强国。他们与周边的国家相对和平,不怎么对付的也就西南部的伐迦陀迦和强势崛起的萨珊王朝,不过萨珊王朝和笈多王朝还隔着几个国家,有边境压力的也就在伐迦陀迦的边境。
  因为占据着恒河流域的黄金区域,笈多王朝的农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再来是因为国家情势相对稳定,李明所看见的自然是一派平和的景象,就是有些事情不是看那么懂。
  李明不懂的是一个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种,皮肤越白在笈多王朝显然是身份越加高贵,皮肤越是黝黑就越显得下贱。他通常看到的就是在乡间劳动的人都是黑皮肤,那些人通常看着极为瘦弱,且从穿戴来看也非常贫穷。他还不止一次看到黑皮肤的贱民需要为比自己更高贵的人让路,还会出现贱民跪在地上吻高贵人种脚丫前土地的情况,哪怕是挨打也没有反抗,显得极度恭顺。
  社会现象往往能够直接说明一个国家的现状,不同区域的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规则,李明极度不明白的是笈多王朝的上层是用什么方法来调教,才会是那些被定义为贱民的群体温顺得有如羔羊,甚至连贱民都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若说所见的社会现象让李明搞不懂,随时随地能够看到的僧侣,还有能够随便乱窜的牛,这两者在阿三这边似乎也有着令他搞不懂的地位。
  李明所看到的僧侣分为两种,一种僧侣一看就是极尽奢华,另一种僧侣时刻处于自虐状态,两者却是都能够得到很高的尊重。
  有一次在一座城市停顿,李明因为贵族的身份还被邀请参与一次聚会。
  那是一种在露天场所的辩论会,没有谁是主持人,能够参与的群体有很明确的阶级限定,反正不会出现贱民。参加的人也是千奇百态,有的是准备好所有能够享受的东西,有的只是干坐着。他并不懂梵语,是在翻译的解说下才知道是辩论什么玩意,由此也知道了阿三对宗教的痴迷,会因为某个神干什么能够讲上好几个昼夜,还谁都无法最终说服谁。
  历史上的诸夏其实也是有在露天举办聚会的习惯,只不过是由乡老来主持,讲的是村子当年的年景,通常是与耕种的事情有关,合计该怎么向官府寻求有利政策,还是一种民间的吃喝文化。一般情况下这种聚会还相当有效,至少基层官府不能无视,能够起到民间向中枢发声的作用。
  要说李明还有什么发现的话,那就当属见识到阿三对黄金的持有量,稍微有点身份的人身上从不缺少各种黄金首饰,就是那些所谓的贱民也会极力收藏黄金。他并不需要刻意地进行计算,光是从看到的黄金普及量而言,能够看出阿三这边的持有量真的相当惊人。
  李明的这一次“观光旅游”是伴随到达华氏城而抵达终点,将近两个月的学习让他会了一些基础的梵语,对于自己到达地点依然能够保持良好待遇……也就是有舒适的住所和仆从,真不知道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到了华氏城,李明再一次被区别对待,他甚至是被接进了阿三的宫城,被安排在一处环境非常不错的地方,平时还能够有限度地逛游。
  华氏城位于恒河下游,约在今阿三的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它在《佛国记》被称呼为巴连弗邑,《大唐西域记》称呼为波吒厘子。不管是贵霜帝国时期,还是到了阿三独立时期,它一直都是古代阿三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它之所有有这样的底蕴,是因为阿三曾经的“大统一”孔雀王朝的首都就在此处。
  李明住进了阿三的宫城,第一个迎来的却是路上有过多次接触的卡皮尔·马里克。
  “我们的接触会随着分别而结束。”卡皮尔·马里克在克塔克还算一个大人物,到了华氏城就变成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他来找李明只有一个目的,进行最后的尝试:“我本以为将消息散播出去,长达两个月的路程会有你们的人来解救,然而并没有发生。似乎你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从海上的袭击在加剧也能够看得出来。”
  “刹帝利是你们的武士阶层,对吗?”李明早发现眼前的这个阿三抱有某种目的,他也有意进行接触,就是语言不通很难进行二人之外的交流,等待掌握一点梵语才能磕磕绊绊地沟通:“我也是类似你的这种阶层。虽然不明白你们的习俗,但是像我这样的人在大汉并不显得太过高贵,仅是有符合爵位的特权,但绝不像你们的刹帝利有那么多的特权。”
  “哦,你终于讲了一些关于国家的事情。”卡皮尔·马里克似乎很喜欢耸着肩旁说话?他摊了摊手:“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而来吗?”,他看到李明无动于衷,继续耸肩又说:“总是有带着目的,不是吗?或许你们所想要的并不需要以兵戎相见的方式。”
  李明不太确定自己听到的是不是自己所理解的,却是听出了一些关键,比如卡皮尔·马里克根本不在乎大汉对笈多王朝造成多少损失,卡皮尔·马里克想要的是获得利益。
  “我们是一个富庶的国家,一切是源自于昌盛的贸易。”卡皮尔·马里克说到这个多少是感到自傲,后面却又做出一副像是嘲讽的表情,说道:“你们或许不明白昌盛的海上贸易代表着什么,那是一旦我们认真起来,会有铺天盖地的战船填满‘我们的海’,你们绝对无法凭借武力达到所想要的。”
  李明完全不知道近期的局势发展,沉默了有一小会,问:“你知道大汉吗?”
  “当然。”卡皮尔·马里克昂起了脖子,骄傲地说:“马里克这个姓氏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
  李明还想说李这个姓氏的历史有数千年呢,但他才不愿意去扯这个,接着问:“那么你知道的大汉是什么?”
  “历史悠久?曾经击败强大的匈奴?能够蔑视月氏人?”卡皮尔·马里克摇着头,笑说道:“那些对我们都不重要,你们的陆上武力强大,却威胁不到我们。”
  笈多王朝的认知没有错误,他们自己都无法跨越喜马拉雅山。而哪怕汉国重新踏入西域,汉军还要击败匈尼特人和诸多民族,更可能的是直接与波斯萨珊扛上,真没多少余力再一路南下入侵笈多王朝。
  海上?继承贵霜帝国海上力量的笈多王朝,他们的贸易就是建立在对大海的利用,长期保持数百艘战船就不说了,战争爆发随时能够“暴兵”,源于海上贸易的发展还不缺熟悉大海的兵源。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对自己海上力量的自信也并不是源于自大。
  李明的知识库有限,甚至都不知道汉室曾经教训过贵霜帝国,多少也知道要是能从陆路入侵阿三,就不会去玩并不擅长的海上入侵。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丝绸,那种只有你们能够制造出来的丝绸。”卡皮尔·马里克拍了拍手掌,一直站在旁边的一个阿三掀开了手中盘子的盖布,露出的是一种透明的布匹:“我们会纺纱,却是造不出丝绸。我们需要丝绸,波斯人需要丝绸,罗马人、埃及人、希腊人……没有人不喜欢丝绸。”
  关于生丝目前的确只有华夏文明掌握,其余的文明一直想要探索这个秘密,阿三甚至研究过用蜘蛛丝来制造丝绸。
  “你懂我的意思吗?”卡皮尔·马里克摆出了明显的不解:“或许你们汉人击败了游牧民族重新崛起,可没有理由万里迢迢来发动一场关乎土地归属的战争。所以我们一定是有你们想要的。如果你们不是要土地和水,只要提供丝绸就能够获得一切可以交换的商品。”
第668章
神奇的脑回路
  一名俘虏能够住进擒住自己一方国家的宫城,听上去似乎是很扯淡的事情,然而这么件事情就真的发生在了李明身上。
  李明在来到华氏城的路途并没有被蒙住眼睛,能够对笈多王朝的地方有充分的观察,他看到的是一个文明程度并不差的国家,社会存在鲜明的阶级,可社会阶级并没有让笈多王朝显示出水深火热的一面,相反贵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各种特权,被划分为贱民的那些人也是尽着身为贱民的责任。
  要是在中原王朝,绝大部分群体生活在时刻属于被欺压的状态,无论王朝武力有多么强悍,各地爆发民变也绝对是频繁。这种频繁的民变必然会拖垮王朝,不是由新的家族来成为最高统治者,就是有异族趁势杀入中原取而代之。
  愚民?不不不,阿三的贱民群体连人都算不上,广大贱民兄弟对于今世受苦来世享福深信不疑,只当做是在进行修行。
  李明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见闻写下了,有这个念头却是苦于识字不多,后面只得放弃。
  在中原王朝,识字率低不是奇事,知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想要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不多。就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相同的情况,知识被少数人垄断,并且极力阻止更多的人获得知识,才能使原先掌握知识的人巩固既得利益。
  要说中原王朝那边的知识是被世家和大族所垄断,笈多王朝的知识更具有明显的划分。
  笈多王朝这边什么样的种姓阶层才能学习什么知识,比如婆罗门虽然什么都能学,可婆罗门比较倾向于管理学的研究;刹帝利则是专注于军事技巧,又分个人武力和“万人敌”的两种;吠舍则是因为主商业的关系,会学习一些怎么经营和贸易的知识;首陀罗就是专门来学怎么去伺候人,怎么把自己的主人伺候得舒舒服服才是主要。
  要是明眼人,只要观察笈多王朝的社会结构,会发现笈多王朝已经形成一种固化,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因为宗教影响,其实是很难爆发什么内乱,亡国现象只会是外来势力的征服。
  大概是抵达华氏城之后的半个月,李明惊奇地发现自己那些同袍被放了出来,他本人则是被带离宫城,到了一个姓氏为雅度的家族庄园做客。
  华氏城是一座古城,它的整体环境与许多国家没什么不同,有区分贵人区、商业区、贫民区,一些高等种姓的家族还能在城郊有大片的土地,通常是修建成为庄园。
  雅度在阿三这边是一个高大上的姓氏,传闻是某位神灵的后裔,庄园的主人是笈多王朝的财政大臣,全称有点长,叫辛格·爱葳蕤·纳迩·雅度。
  被安排来安置李明等一些汉人的庄园,是辛格·爱葳蕤·纳迩·雅度众多庄园中的一座。他们到来时,看到的一座被修建得很是典雅的庄园,建筑偏向于希腊风格的同时,有着广阔的林苑,花园是以喷水池来作为主体分布。
  庄园之内有着数量众多的仆人,李明得知他有权对那些仆人下达任何命令,却是要受到庄园守卫的监控,也不能出庄园。
  还是作为联络人的卡皮尔·马里克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直白对李明说:“任何命令包括让他们去死。”
  李明看到的不止是皮肤黝黑的阿三,还有明显是中亚的一些人种,一些妖娆的波斯女人和阿拉伯女人,甚至还有白皮肤、金头发的希腊女人。
  “你们可以尽情享用。”卡皮尔·马里克知道李明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并不介意给予一些提醒:“我们已经在集结舰队,下一次海战的结果,将会决定你们的命运。”
  说起来,李明等人从被俘之后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没有出错从本土到前线的第二支舰队已经到位。
  显然,笈多王朝也已经发现了事情的不简单,发现的汉国船只数量并不少,汉国也在骠国疆域之外的西部沿海建立据点。
  李明所不知道的是,两边在海上的战况怎么样,或者说双边有没有建立什么沟通渠道。他比较倾向的是并没有建立沟通渠道,也许笈多王朝一直善待自己不单是因为社会习俗,还有想要拉拢和软化的意图,使他本人成为一道沟通的桥梁?
  “你并没有猜错。”卡皮尔·马里克并不否认,说道:“我们一再尝试,可是每次都没有获得什么成果。我们需要有一个对话的窗口,而已经多少了解我们的你,是不是能够来避免这一场或许并不需要发生的战争?”
  笈多王朝现在都还没有搞明白一点,那就是重新在东方屹立而起的汉人为什么要来发动战争,双方距离太远太远,压根就没有什么纠葛,更不用谈什么利益冲突。他们不想发生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可是也并不惧怕战争,打算集结足够多的舰队打上一场,获胜和失败将会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汉国。
  李明已经知道笈多王朝并不是什么未开化的落后文明,他却是鄙视阿三没有血性,明明海上贸易航线已经被破袭得不成样子,双方实际上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可阿三还想在思考有没有必要进行一场实际上已经爆发了的战争,不得不讶异阿三的脑回路是怎么回事。
  阿三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经常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处理事情的态度也通常不走寻常路,才有了被坑千百次依然痴心不改的精神。(没错,指的就是毛熊)
  卡皮尔·马里克见李明有些发呆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一样地说:“知道为什么让你离开宫城吗?因为我们很认真地探察史料,发现你们汉人有进入他国王宫行刺的爱好,而你并没有那么干。”
  李明是完全不知道卡皮尔·马里克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
  然而,卡皮尔·马里克说的并不是荆轲刺秦王,是汉人出现在西域之后,屡屡干出数十人就敢冲进他国王宫,宣读一份压根不存在的讨伐诏书,再弄死这个国家的国王。
  笈多王朝这几个月不是干坐着,他们在尽可能地探知更多关于东方的消息,首先干的就是派人到西域,看看汉人是不是又再次进军西域,很显然还真的有汉军重新进入西域,只不过是止步于鄯善。
  阿三在探索汉国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其中当属萨珊王朝最为关注,位处西域的那些国家在知道后少不了一些添柴加薪。毕竟汉国的再一次崛起,最紧张的就是西域各国了。
  西域人干得不错,他们是将汉人的各种劣迹(丰功伟绩)说出来,有必要的时候还得夸张地修饰,将汉人描述成为一个极度野蛮且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民族,就没什么比汉人敢于几个人就冲杀进一国王宫诛杀国王更野蛮的行径了。
  李明不是什么世家子,汉国建立之前就是一个被胡人任意欺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三十里之外还是成为一名汉军士卒之后的事,虽说是在军队里受到一些教育,可并没有人会去进行历史详解。
  “数十人就敢冲进一国王宫,大呼战号干掉敌国的国王……”柴雄立刻就咧嘴笑说:“听着很带劲啊!”
  卡皮尔·马里克听不懂汉语,因为李明已经多少会一些梵语也没有带翻译,可他看柴雄的神态并不觉得是什么好事。
  被笈多王朝羁押的汉人有二十六人,其中有十三名军士,另外的人是水手。他们在被俘之后多少是被拷问过,却没有出现减员。在他们与李明重新会合之前,有十二名军士一度是被安置在笈多王朝驻军营地,每日就是与笈多王朝的士兵对练。另外的十二名水手,他们是一直处于被关押的状态。
  笈多王朝的官员拿汉军的军士来对练,无非就是想要看看汉人的战斗力,他们也的确看到汉人……至少是汉军有自己的组织度和配合。虽然笈多王朝并不知道包括柴雄在内的军士在汉军之中属于什么等级武力,却是能够从屡次对练中发现汉人陆上的配合能力不差,至少同等装备和人数情况下,笈多士兵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我将会回到克塔克,会率领其中的一支舰队参与战争。”卡皮尔·马里克笑着问李明:“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为你带去信件?”
  李明想了想还真的觉得有需要,他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立刻有仆从端上来羊皮纸和炭笔。
  对了,纸张是早被发明出来,可是只有少量经由路上丝绸之路被贩售出中原王朝。除了华夏文明之外,其他文明实际上还没有掌握对纸张的制造方法,羊皮纸还是各文明的主要记录承载物。
  炭笔就真的是木炭做的笔,比较巧的是汉军在内部也是普及使用炭笔,与之不同的是阿三提供的笔有经过加工,是用一种皮革来进行包裹,将笔尖给做了削尖处理。
  李明认识的字有限,写了不大的篇幅,主要是述说自己被俘之后的一些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闻,再提起一众被俘同袍暂时安全。有些无法写的字,他是用图案来进行描述,就是画起来没什么美观。
  卡皮尔·马里克得到李明的信件看去很是高兴,他一再保证一定会将信件递交汉国一方,甚至是询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后面才离去。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邓良笑嘻嘻地说:“换做我们对待战俘,哪是这个样子。”
  对于这点所有同样被俘的汉人都是深以为然,没有被虐待就已经是很不错,能得到一日两餐就显得特别,反正别想着有超规格的待遇,他们被俘之后尽管有着不同经历,可真算不上有多么凄惨。
  “所以咯,要是征服这个国家,反正我是觉得可以按倭人的待遇来管理。”柴雄是个有见识的人,多次来往倭列国享受超国民待遇。他略略好奇地问李明:“队率,你信上写了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