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821

第693章
到了波斯的炫耀时间
  异族来使向中央之国的天子行跪拜之礼,于中原王朝自信心并没有被摧垮的岁月中,其实是一件几乎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人会因为这么一件事情有什么特别想法。相反,要是异族来使没有按照诸夏之礼来行事,那就该是一片叫嚣战争的声音。
  处于水池台子之上的波斯众人距离王座还挺远,他们过了一小会才听到一道洪亮但是显然平淡的声音,听了翻译才知道是让起来。
  议政大殿有水池是从秦帝国时期留下来的习惯,咸阳城落成之后的宫城修建,比之前历代秦王的小宫城不知道是大了多少,又经过西秦崛起一再扩大规模,议政大殿是一变再变,到始皇帝时期的议政殿规格最高,之所以会有水池是始皇帝经常与众卿同乐。
  有水池子的规格是后面汉帝国进行废除,将议政殿改为半露天,缘由是汉文帝非常节俭,改为半露天是为了减少对蜡烛的使用,半露天增加了议政殿的光线。
  蜡烛这玩意很多人以为是到了近现代才由洋人传入,实际上蜡烛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被制作出来,当时的蜡烛是用蜂蜡制成,因此也叫“黄蜡”,属于绝对的奢侈品,哪怕是贵族都不一定用得起。到唐代之后又研究出白蜡树上生存的白蜡虫分泌物做成的蜡烛,因为是白色又称“白蜡”,到宋代时候开始大规模养殖,所以从宋代开始蜡烛就逐渐便宜了。
  要说的是,战争让诸夏文明的很多造物是失去了传承,其中的很多工艺丢失,比如先汉的百炼钢制作方法就在五胡乱华之后失传。蜡烛的制作方法也是历经蒙元浩劫而鲜有人知,还是到明代才又重新得到发展,可蜡烛的价格却比宋代贵多了,至于到了“我大清”为什么又得从洋人那里买蜡烛,那就是纯粹是制作工艺上的落后产生的价格碾压(贸易战)。
  站立起来的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向前方看去,那里是一片昏暗,能够模糊地看到一些台阶,之上是一人坐在宽大的座椅中。因为光线实在是太暗,他实在无法观察更多。
  “仅代表我皇对您表达最真诚的问候。”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弯腰行了一个抚胸礼,自立起来继续说:“请允许外臣献上来自我皇的礼物。”
  这一次波斯人带过来的货物真的不少,他们试图在商贸繁华的建康卖掉,可惜的是汉人对那些货物大多不感兴趣,仅是卖出不少的象牙制品,一些有着美轮美奂的宝石雕刻品也卖了一些,就是拳头产品波斯毛毯没有人欣赏并购买。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所说的礼物是一同被装箱带了过来,只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携带进入殿内,留在外面被详细检查,等待他说要献礼的时候才由军士合抬着入内。
  水池上方拥有天井,阳光照射之下光线十分充足,一口又一口箱子被打开的时候,是波斯人亲自将礼物搬出来。
  首先被搬出来的是一些毛毯,每一张毛毯都有自己的特色,却必然是会有非常复杂的图案,有的是动物图形,更多的是一些人物图形,而人物图形应该是描述他们的神话。
  阳光照射之下,一张摊开的毛毯竟是一片金光闪闪,一些色彩能够看出明显的人物形状,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介绍说那是一张皇室成员图,还特别指着其中的一个人物说就是自己。
  波斯毛毯通常融合了羊毛、棉、真丝、金丝和银丝等多种材料,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在介绍的那一张毛毯明显是用了大量的金丝,说是毛毯倒不如说是一件用大量金子制作而成的艺术品。
  “他们什么意思?”蔡优扭头看向身侧的田朔:“是在说自己的身份很尊贵?”
  田朔摇了摇头:“从未见过如此行事之人。”
  在汉国众人看来,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行为的确是会很怪异,也没有想到波斯人会拿出一张绘制包括萨珊当代君王和皇室成员的“画”来当礼物,反正诸夏文明是绝对干不出这样的事。
  在诸夏文明,拿绘画示人只会发生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进行通缉,例如说媒婚假,尊贵人物绘画之后是放在家庙,并且全身像可不是谁都有资格绘画。
  谈论的人有点多,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再小,汇集起来也会是形成“嗡嗡”的一片。
  议政殿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声音传播,比如君王所在的位置不用大声说话也能使殿内各处能够听得清晰,大臣到了启奏的位置也能将自己的声音最大程度地传播出去,要不相隔位置那么远想让人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只能靠吼了。
  毛毯真的就是波斯的特产,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不断张示一张又一张的毛毯,介绍各种动物并不多,最多的还是波斯的神话,另外就是一些纯粹的对称格子图了。
  今天的刘彦是身穿天子冕服。
  冕服是汉承秦制的那一种,上身以黑色为主调,下身的裳体却是赤红,下摆为皂色,有着一些非常特别的图案。
  全套的冕服并不显得简单,是以冕旒依照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必须说的是,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另外,汉代的冕服绝对没有龙的图案,是用玄鸟。
  随着体制越来越正规,汉国百官也有自己的朝服,刘彦本来是想要按照唐朝时期以颜色的区分官员等级,后面还是延续了先汉(汉承秦制)的尚黑。百官朝服就是一身的黑,有赤红的章纹来区分等级。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还在继续介绍各种的毛毯,没有人出来打断。
  刘彦其实没有在听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到底在说些啥玩意,他在听翻译的时候听到了棉这一材料,想的是怎么将棉花弄到手。
  中原的棉花是在杨隋时期才得到种子,那是裴矩分裂突厥的一种延伸产物,是从西域获得种子,却是被当成一种观赏物,并没有发现并开发出棉花的实际价值。
  汉国目前的御寒主力是羊毛制品,还因为没有成熟工艺只能是制造一些简单的皮袄,是能够在苦寒之地起到保暖作用,但通常会显得非常肿胖,事实上真不适合作为军衣。
  刘彦正想到入神的时候却是突兀地听到一声“喵咪”,惹得他看过去,却是看到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捧着一团通体雪白的毛毛团。
  那是一只瞧着肥胖的波斯猫,全身的毛色全白,一张脸看着有些囧,毛茸茸的卷成一团被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捧着,摇动尾巴的同时在鸣叫。
  猫这一动物是在西汉时期经由西域传入中原,在此之前不论是各类文字记载或壁画、图腾等图像中均无猫的踪影。西汉时期中原就有猫,可是数量非常稀少,品种也比较单一,有文字记载是经由波斯商人携带过来作为礼物送给一个达官贵人,并没有真正地引入民间。
  其实在诸夏之地是有本地猫,主要是分布在岭南之地,猫真正走入千家万户需要到十八世纪,到了十九世纪养猫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以一种名唤狸花猫的猫捕鼠能力最强。
  刘彦以前有养猫,他是不知道猫的具体术名,其中一只母猫养了十七年之久,后面是母猫跑到公路被摩托车碾压死,另外一只是母猫所生的单生白肚雄性猫,因为十分乖巧惹他极度喜爱,却是在某次外出归回后得知活了十四年的猫咪被邻居亲戚的熊孩子折磨致死,恨得他都想把那熊孩子丢水塘。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带来了一公一母的一对猫,还是血统和品种最为尊贵的猫。他更说了一段故事,故事的大概就是某个国家为了获得类似的猫与波斯发生过战争。
  刘彦听得有些愣神,他好像是听过那个故事,说的是希腊人想要获得波斯猫结果与波斯产生战争,没想到是真的发生过。
  其实希腊人有猫,是从埃及那边传入,因为猫爆发战争什么的也就是一个理由,没有猫还有其它战争借口。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献猫只是一个插曲,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刘彦会迫不及待让人抱着猫咪上了王座,并且刘彦十分熟稔地进行各种逗弄。他看到刘彦会玩猫的下巴,并且懂得拎猫的后颈,能够看出刘彦对猫并不陌生。
  百官在刘彦命人抱猫过去的时候,其实是有人想要劝谏,他们都没有见过猫这种动物,君王安危事关国祚,没等站出来阻止却已经看到刘彦在逗弄,还显示出极度的喜爱,见没什么危险也就灭了劝谏的念头。
  在接下来,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开始展示的是各种雕刻品,以象牙和宝石的雕刻品最多,偏偏都是诸夏文明不会有什么审美的雕刻,直至他演示一柄象牙刀的锋利才算是惹得众人瞩目,就是百官和殿中卫士的目光十分不善就对了。
  在殿外,执殿校尉是一脸惨白被带走,外国使节竟然携带利器入殿就是他的疏忽,而他已经检查得相当详细,就是没在数量众多且划分非常复杂的雕刻品中发现还隐藏利器。
  百官和卫士只是用不善的眼神盯视,要是刘彦出声,下一刻就该是水池上的波斯人被利箭射成刺猬,但刘彦并没有什么指示。
  事实上刘彦对象牙刀之类的还是有些了解,那玩意因为材质的关系硬不到哪去,只能是用作文房用具。他很好奇波斯人是搞了什么玩意,竟然一柄象牙刀加工成了能够轻易切开毛毯。至于波斯人携带利器进来,有鉴于没有事先通知,他真要追究,爆发一场战争也是一个理由。
  波斯人带过来的雕刻品数量远要少于毛毯,比较诡异的是还带了一箱钱币过来,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介绍是那些金、银、铜的钱币就是波斯的历史。
  中亚和欧罗巴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制作钱币的时候首选当代君王的头像,会刻上制作的年份,有些时候还会为一些大事件来制作钱币,刻画大事件图案背景,因此还真的能从钱币上了解历史。
  话又说回来,除开近现代个军阀会将头像弄在钱币上,稍前的诸夏文明没有在钱币上刻画君王头像的事情,并且不会标注制作年号,只会弄上年号。那是一种避讳,甚至严重到了君王名字所用到的“字”不能继续使用,到有明一代的朱氏皇族为了不给民间用字造成麻烦,都是尽量选择生僻字。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展示还在继续,一边展示还会一边介绍萨珊王朝哪里有什么名胜,基本上不是拥有庞大雕刻画壁的地方,就是某个竖立庞大雕像的位置,还用炫耀的语气说抢了多少希腊雕塑,又讲到掠夺了很多罗马贵族的半身像什么的。
  刘彦是听了后面的话才算是有了笑容,之前他看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拿出一些根本不属于波斯文明的东西,还以为是要鱼目混珠之类的。
  到临近结束,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请示之后拍了拍手掌,事先不知情的百官看到几个身穿斗篷的波斯人掀开斗篷齐齐愣住,那是几个极其妖娆的波斯姬……
第694章
是不是傻的
  说波斯姬妖娆,可她们并没有穿着暴露,相反浑身上下是一点没露,头上和脸上也是遮着一层头巾和面纱,仅是露出了一双碧色的眼眸。只是她们身上的衣物非常贴身,显示出胸前足够的雄伟,腰杆有如水蛇的同时,臀部看着非常丰满,再看她们所站立的姿势,给人一种什么都没露却非常妖娆的既视感。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看不到刘彦,他观察周边汉帝国百官脸上的表情,看到百官或多或少地露出惊艳的神色,洪亮声说:“尊敬的陛下,请允许她们为您献上来自波斯的舞蹈?”
  刘彦简单地说了字:“准!”
  一同前来的波斯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拿出了很多乐器,有许多压根就是中原人前所未见。
  如一种波斯人叫钱格的乐器,它足有一人之高,其实就是波斯的立式弯形竖琴,该种乐器真不好说是波斯人自创还是从希腊那边引进。
  还有一种被波斯人叫巴尔巴特琴的乐器,它很像是诸夏文明中的琵琶,欧罗巴文明则是称呼为短颈琉特。该种乐器其实相当多的文明都有,每一个文明都有属于自己的称呼,比较奇特的是哪怕文明之间没有进行交流,这样的乐器还是都会出现。
  再来是波斯人称呼的鲁巴卜琴,它其实是一种双共鸣体琉特,其余的纳伊箫、唢呐以及手鼓则是能够在诸夏的乐器中找到影子,但绝对不是从诸夏这边传过去。
  准备就绪之后,是一段琴声作为开场,听着相对急促,一段更为急促的鼓点加入进去。但是听琴声的时候,其实以诸夏的审美观点来听多少还是有点意思,可鼓点加进去在诸夏审美里面就会显得很突兀很乱。
  “什么鬼玩意!”
  “乱七八糟!”
  “折磨耳朵!”
  百官不会干出什么一片哗然的事情,可免不了是要出声非议,没有哪怕是一人能够欣赏那种听着怪怪的音乐,尤其是琴声和鼓点声混在一起有些吵的音乐声。
  在波斯乐被奏响的时候,拢共六名波斯姬仅是成为扇形站着没有什么舞蹈动作,是等待音乐声开始变得委婉,她们才缓缓地解开身上的一些衣物。
  坐在王座的刘彦听到乱糟糟的急促音乐其实一开始是有些傻眼,跟他所知道的波斯乐真就没有一点关系,等待音乐变得舒缓才眉头挑了挑,又见波斯姬解开了了一些衣物,腰间虽然没有直接曝露都是只有一层紧贴水蛇腰的透明纱,双臂到锁骨则是完全露了出来,下身依然是纱质的裙摆承托起翘臀,尽管没有后世那么暴露,却算看到了印象中的波斯舞该有的样子。
  音乐是由琴声、萧声、鼓点声一块奏鸣,由于十分舒缓有一种明确的节奏感,按照诸夏文明的形容,那就是音乐里充满了靡靡的味道,配合着六名波斯姬皮肤光滑的双臂像是蛇一般的舞蹈动作,怎么听和怎么看都能用“淫邪”二字来概括。
  不少百官已经是紧皱双眉,这里是汉国的议政殿,是庄严且严肃的场合,怎么能够有靡靡之音,又哪能有妖邪一般的舞姬,来一块玷污?他们在等待刘彦的示意,一旦刘彦有所表态,就会暴起群集而攻。
  萧声已经开始成为主导,六名波斯舞姬也开始了舞蹈真正的部分,她们就像是蛇一般地扭动着,极力展现属于女性身体的美。
  刘彦倒是没想到庄严场所不该出现这种舞蹈,那么就没可能制止之类的,相反是看得很是兴致勃勃。
  其实在杨隋和李唐时期,议政殿召唤女姬跳舞啥的完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李唐时期大臣都能直接拉着女姬上下其手,就没觉得是什么玷污。这个当然与隋唐接受外部文化有关,再来是隋唐时期充满了各种包容性,开始接受来自异族的文化,也让服饰和思想出现变化。
  诸夏文明走到五胡乱华时期,很多传统早就被打破,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首次受到极大的思想冲击,其中就包括汉人远不如胡人这一点,说白了就是进入到自卑阶段,投靠胡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因为遭受到浩劫,人们的思想受到冲击也属于必然,却是因为刘彦改变了历史,让人们不至于滑入深渊数百年。相反是刘彦的带领下民族重新屹立起来,包括没建国的两年在内,用了十年的时间扫平各种不服民族,使汉人重新成为东方世界的顶级霸主,骄傲被重新拾回的同时,排外思想却是更加的严重,视除汉文明之外的任何文明皆为低一等。
  事实上波斯舞姬跳的这种舞并不算什么,诸夏有的是比波斯姬跳得更妖娆的舞蹈,不管是从穿着还是舞蹈动作而言,更淫荡的是多得是,尤其是那帮讲晋魏风度的士族最会玩。
  六名波斯姬已经在上演肚皮舞,时不时还会做各种妖娆的肢体动作,可是百官却将目光挪开。
  百官之所以心生反感,是波斯姬在议政殿跳,再来是异国使节团敬献的波斯姬属于君王,不该在众目睽睽之下跳这种舞。
  一段舞蹈跳了将近十分钟才算结束,六名波斯姬因为过于激烈的运动已经满身汗水,让身上的衣物紧紧地贴住身躯,除了没有露点之外,压根就是与没穿差别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