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821

  当然了,那些话吕议并不需要地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讲。
  “请相信我,信度人尽管战争能力不强,可是想要一次灭亡他们很难。”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话的时候是小心在观察吕议的表情,见吕议皱眉就解释:“信度是一个人口两三千万的国家,他们因为对外贸易昌盛国内十分富足,没有明显的内部矛盾,遭遇危机的时候能够团结起来抵抗。”
  想要灭掉一个国家,尤其不是那种地窄人少的小国,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大国的灭亡通常就是因为内忧外患,对外无力抵抗,对内难以安抚,就在内外交困之下亡国。
  “在来汉帝国之前,我们非常特意地邀请塞种人(两萨特拉普)和贵霜人(季多罗王朝)。”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见吕议不解,笑着说:“他们一个在西北部与信度有边境相连,另一个虽然与信度相隔几个国家却能影响到许多国家。”
第696章
阿三还是挺牛逼的
  公元前三三四年到公元前三二四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动了东征,他率领军队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并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病逝之后,横跨欧、亚、非三座大陆的庞大帝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分崩瓦解,可是希腊人(含马其顿人在内的总泛称)对欧、亚、非这三个大洲的影响并没有结束,欧罗巴和非洲有什么影响先不提,对亚洲的后续影响是众多希腊人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最大的其中两个分别是塞琉古帝国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一五零年左右,塞琉古帝国走向崩溃,波斯人的帕提亚王国走向崛起,源于塞琉古帝国的崩溃对更东边的地方起到了很大影响,比如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受到冲击之后失却一部分东部疆域却又在西边得到补偿,一些希腊人跑到阿三疆域与当地土著联合建立印度-希腊王国。
  到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的时候,中亚地区的西萨迦人强横崛起,他们是拳打帕提亚和脚踢中亚希腊人与他族的联合,一度将自己的地盘扩张到西起底格里河(大约是波斯湾)北至印度沙漠。
  在那一段相当长的岁月中,由亚历山大东征给亚洲带来的影响是在各族乱战中被逐渐清理,同时从中原北方被匈奴人驱赶往西的大月氏人也悍然崛起,等待帕提亚帝国累积足够实力向东推进之时,大月氏人已经在东面建立起了疆域广阔的贵霜帝国。
  要说起来,帕提亚突然发现自己东部有一个庞大的贵霜帝国也是被吓了一大跳,索性的是双方在经过一连串的扩张之后都有些被吃撑了,友好地握握手,不知道是谁先提议,哥俩就联合起来把一个叫苏伦的王国给肢解瓜分掉。
  对了,那个叫苏伦的国家实际上是帕提亚帝国的属国,就是一帮波斯化了的塞种人建立的王国,他们虽然名义上属于帕提亚帝国的属国,可是对帕提亚帝国基本是不鸟的,因此才被帕提亚帝国当成与贵霜帝国建立友谊的起点给瓜分了。
  差不多是到贵霜帝国在中亚崛起并强势入侵南亚,希腊人所遗留下来的影响力才算是被清理干净,就此以后亚洲再也看不到希腊化的国家。
  贵霜帝国足足鼎盛了超过一百年的周期,是到公元二三零年之后才走向衰弱,韦苏提婆二世死后就分裂成为若干个国家,但以大月氏人为统治阶层的贵霜帝国至少风光了将近两百年,对于中亚和南亚的影响十足深远。
  庞大且鼎盛的贵霜帝国当然是看不到了,目前只有一个季多罗王朝在后世阿富汗到乌兹别克斯坦交接区域苦撑,他们尽管已经落魄却还代表着贵霜帝国的正统,对于相当多的国家和部落还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再则是波斯萨珊无论好歹也是中亚霸主国,他们就是对季多罗王朝有着很强的震慑力,才能某种程度上影响季多罗王朝的国策,其中就包括让季多罗王朝不敢支持波斯萨珊境内叛乱的贵霜人,也能迫使寄多罗王朝对笈多王朝周边的一些国家施加影响力。
  曾经的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了亚洲数百年,大月氏人就是再没用怎么也能将影响力维持和几十年吧?
  影响力这么个玩意,就好像是人情一样,别人要是不搭理根本不顶屁用,但不还是有波斯萨珊这个中亚霸主国存在吗?以波斯萨珊的威慑力,再加上季多罗王朝的影响力,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坚信还是能够最大程度孤立笈多王朝。
  吕议对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明显早有准备不免心生疑虑,又坚信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得来的好处。
  要是根据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一些说法和提议,波斯萨珊根本就是有着一套方略,绝对不像是临时灵机一动就能策划出来,吕议心生警觉之余对波斯萨珊有什么意图开始产生警惕。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却是没看出吕议的变化,讲完了可以利用季多罗王朝的影响力孤立笈多王朝,后面又讲到了两萨特拉普。他认为将两萨特拉普拉进联盟中一块对付笈多王朝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可以让两萨特拉普从西北面进攻笈多王朝,极大部分牵扯笈多王朝的兵力,然后汉军与波斯军就能够从笈多王朝的南部沿海进行登陆。
  “两个国家原本也是有疆域纠葛,他们虽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战争,可互相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完全是一副讲道理的模样,继续说:“汉帝国想要占领信度的多少土地可以从从南方打过去,相信以汉军的战斗力并不会让塞种人获取多少土地。”
  “土地的划分是看各自能够占领多少?”吕议对能够增加汉国疆域当然感兴趣,关于土地的划分从不马虎,后面又问:“那么贵国呢?”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摆着手非常大度地说:“我们不会占领哪怕一寸的土地,我们打下的地区完全可以交给汉帝国。”
  吕议却是因为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加警惕,难以忍耐地用怪怪的眼神看着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
  “我们也不是没有任何追求,除了证明汉帝国与我们结盟完全正确之外,作为土地上面的置换,汉帝国可以在其它方面给予补偿。”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爽朗地笑了一小会,提出所谓的补偿:“我们极度需要丝绸。如果我们打下的地区足够大,汉帝国是否愿意将制作丝绸的方法教会我们?”
  关于中亚乃至于欧罗巴极度渴望丝绸,吕议是已经完全知道,就是暂时没搞明白他们为什么对丝绸那么痴迷。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岁月中,中原王朝是认为中亚和欧罗巴之所以那么迷恋丝绸是因为丝绸的美丽,但实际上是不知道丝绸经过中亚之后,卖到欧罗马是有着同等重量黄金的价格,甚至是数倍于黄金的价格。
  丝绸制成衣物当然当然是穿着舒服,也是脸面的象征,可丝绸之所以那么贵有着其它原因,除了长期被中亚国家层层地过路费之外,还因为丝绸能够防箭!
  关于丝绸能够有效减少箭矢的伤害,甚至是穿多层丝绸在中箭之后更容易取出箭镞,不至于撕裂皮肉。
  丝绸有防箭功效的知识,中原王朝并非不知情,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中亚以及欧罗巴之所以那么痴迷于丝绸,就是因为丝绸能保命,偏偏中亚以及欧罗巴知道穿丝绸是为了加层防箭能力,中原这边却没有那么干。
  丝绸出于诸夏文明,历代中原王朝却压根不用于军事用途,倒是到了蒙元时期被大肆利用起来,根据《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记载:蒙古轻骑兵和重骑兵都携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把战斧,每个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还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古军队招来的中原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汉国已经发现了丝绸的军事用途,战争对丝绸的考验也在几次与羯族重骑兵的交战中得到验证。发现丝绸的这一用途之后,刘彦是大肆鼓励加大丝绸的产量,近几年丝绸产量在官方的主导下才算是提升下去,可要说军队大肆装备是假的。
  “我们也仅是能够列装得起一些重骑和突骑,压根做不到全面列装。”
  吕议与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分别之后进了宫城汇报商谈的经过,他没有加上自己的主观印象做什么评价,刘彦听后对波斯萨珊也同样产生了警惕心。
  如果波斯萨珊是想用土地来换丝绸的制作方法,事实上多多少少是能说得过去,他们之所以产生警惕心,是因为波斯萨珊竟然在出使之前就做好了相关的计划。
  刘彦还是有相当的先见之明,得知有外国使节团过来,早就警惕各国对丝绸制造方法的窥探,有事先做好相关安排。
  那些使节团到汉国之后,还真的竭力探寻丝绸的制造方法,由于汉国早有准备当然没有被获取。
  “听闻阿三早就开始仿造我们的丝绸。”吕议完全是当笑话在讲:“阿三是尝试用蜘蛛的丝来制造,好像还真的搞出了相似的生丝,就是与蚕丝做成的丝绸是两种产品。”
  没开玩笑啊!阿三是真的研究蜘蛛丝来制作丝绸,并且是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在尝试,好像还做出了成品,但在试验过程中被火一点就着火成为灰烬,一度停止研究,很久之后才又开始尝试。
  其实蜘蛛丝还真的是好东西,某些程度来讲蜘蛛丝比蚕丝更有纤维强度,蜘蛛丝也真的能够制作成为衣服,就是需要成熟的技术,并不是用纺纱手法,是利用蜘蛛丝本身的粘性,这一点云南的苦聪人就有相关技术。
  一直到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蜘蛛丝开发超过了蚕丝,很多军事用途上蜘蛛丝的价值更是远超蚕丝,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蜘蛛丝曾被用作望远镜、枪炮的瞄准系统中光学装置的十字准线,后面更是研究出防弹衣等军事用途的东西。
  吕议是当成笑话在讲,知道蜘蛛丝后面被利用起来的刘彦却笑不出来。
  “阿三在冶炼上面走在世界前列,没想到连对蜘蛛丝的研究也一样……”刘彦一句话说得吕议完全呆愣住,后面那句话更是让吕议差点石化:“我们对蜘蛛丝也应该有相关的研究。”
  吕议是惊讶到一时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自己的君王。
  刘彦还没说宗教呢,要是再算上宗教,阿三简直是有种要上天的节奏。
  就是阿三无论发明出什么,到最后都成了不是自己的,比如乌兹钢成了波斯人的,佛教到了东土才发扬光大,连辛辛苦苦研究并创造出来的“1、2、3、4……9”这套数字也变成阿拉伯人的。
  “王上?”吕议回过神来立刻问:“关于波斯人的提议?”
  “制造丝绸的方法绝无可能外泄!”刘彦可没阿三那么伟大,连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通通没有半点与全世界分享的念头,茶可以分享,但茶种却是别想带出汉土。他简单明了地说:“是波斯人想和大汉结盟,大汉并没有结盟的需求。愿意让萨珊一块对阿三分杯羹是为日后战略部署打基础,若是有非分之想……言之当知晓如何应对。”
  刘彦说着停下来,他示意崔宗将桓温发回的奏章拿过来。
  “桓温是一个开拓型的武将,派他指挥算是寡人做对了。”刘彦将奏章递给吕议,笑着说:“他没有将目光局限在笈多身上。”
  贵霜帝国崩溃之后是分裂成为若干个国家,笈多王朝只是其中的一个,阿三那片土地也没有被大月氏人完全征服,从孔雀王朝崩溃后还是有阿三的土著国家一直存在着,汉军既然是入侵阿三地盘,并不一定是需要死盯着笈多王朝,完全可以找其它国家作为突破口。
  “这……”吕议将奏章看完多少是有些震惊,他看到的是桓温建议攻打笈多王朝临近的一个小国,直接在那个小国登陆,迟疑道:“小国随手可灭,但……是不是会让那里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大汉?”
  包括桓温在内,汉国的任何一人在乎那个小国叫什么,大概还会有一种“大爷打你是看得起你”的心态。
  “当然会出现那种情况。”刘彦却是“呵呵”笑了一小会,问吕议:“大军一旦登陆,并成功站稳脚跟,是在笈多疆域,还是在其它地方,有区别吗?”
  吕议想了一下,还真认为是没有区别,阿三的那些国家该联合,还是会联合,就是桓温一旦那么干,汉国就不存在邦交操作空间了。
第十卷
征服世界岛
第697章
五国同盟
  “热,实在是太热了!”
  司宏壮是躺在一张竹椅之上,全身只是留下一条短裤,饶是这样都依然满身的汗水,油腻腻之下一身肌肉有如钢铁一般的扎实。
  时间已经走到了元朔八年(公元三四九年)的夏季中旬,中原那边的干旱已经局部爆发,南亚这边虽然没有看到干旱的影子,却是显得十分闷热。
  地球的每一个区域都是有自己的气候,有些地方四季寒冷(南北极),有的地方则会一直酷热(中东以及一些沙漠地带),一些四季会轮换的区域也是有地方会偏冷(靠近南北极),另外没少有地方是四季偏热。
  南亚因为经纬度的关系,是一年四季都会显得相对热一些,那种热还不止是热,通常会显得闷,要是再来个缺水的话,到了夏季真的是没少热死人。
  平蛮校尉部所在的区域其实还好,热是热却像是中原的极热阶段,要是不显得闷,驻扎在这里的汉人虽然会觉得很热,可是还能忍耐,问题是热又加上闷就难以适应了。
  闷热之下,驻扎在平蛮校尉部的汉军已经降低训练量,原因是闷热之下高强度训练已经出事,一些适应不了的士卒病逝。
  热死是一种几乎无法预防的事,人的体质各自不同,相同环境有人能屁事没有,有人却会出事,在疾病方面则是不但要依靠本身素质也要有治疗手段。
  汉军来到这个地方,注定是会遇上很多在中原没碰上的,比如疾病方面。
  “是一种叫疟疾的病。”伏伟心有余悸地说:“得了那种病会先浑身发烫,吃啥啥都不香,很快就会一直拉肚子,一边拉一边呕吐。”
  至少是知道生了什么病,没有简单地归类到水土不服上面,他们甚至还搞明白是因为被蚊子叮咬。
  关于怎么治疗疟疾中原其实是在东汉末年时期研究出相关的药方,研究者是张仲景,他一生都是在研究怎么治疗瘟疫,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一巨著。《伤寒杂病论》虽然是没有提到治疗疟疾,可是某些理论还是相同的。
  汉国这边对付疟疾是中枢给出的药方,其实是刘彦恰好懂得怎么治,出处是《普济方》中的截疟散。
  汉人征讨中南半岛并不是脑子一热就冲进去,事先是做好了最大程度的准备,其中就包括怎么应对已知疾病。
  司宏壮从躺椅上起来,走到竹楼的阳台边上,看着远处广场上列队操练的士卒。
  闷热的夏季,汉军肯定是不能再穿厚厚的战袍,刘彦不会去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让驻扎在酷热地带的人没有夏季军装,又让处于酷寒区域的部队没有冬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