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821

  “大汉并未向柔然宣战,友军怎么是从柔然而来?”
  都是身经百战的人,能看出那万余骑的柔然人是在追击,可见是那些友军干了什么惹毛了柔然人,要不然柔然人是轻易不敢集结人手靠近汉国疆域。
  说起来冉闵并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队伍里面飘的是很普遍的汉军旌旗。他们在柔然境内肆意胡为,袭击的部落多了,就是柔然可汗庭反应再怎么迟钝都该察觉端倪。
  柔然可汗庭得知有汉军在己方境内肆无忌惮抢劫和杀人,得知消息的第一瞬间不是震怒,其实大多数人是被吓尿了。他们是很不容易才将诸多的消息汇集起来,又确定那股汉军只有千余,汉境边上也没有大肆集结军队的迹象,很肯定汉国没有要开战的意思,经过一番惊吓觉得没有面子,又不能毫无作为,才有了等待冉闵都要接近峻稷山,才派出柔然骑兵前来追击。
  柔然是接替鲜卑人在草原的新霸主,就是这个霸主与之前的鲜卑并不是一个档次,与曾经盛极一时的匈奴更没得比。他们的疆域大概是后世的外蒙古和俄罗斯的中西伯利亚局部、外贝加尔湖边疆区,按照诸夏古时候的地理命名是在漠北。
  汉国与柔然的关系属于相对友好,主要是汉军横扫看似强大的拓跋代国和慕容燕国,吓住了当代的柔然可汗郁久闾跋提,使他们无比忌惮汉军的强大。
  再来是,拓跋残部和慕容残部退却到鲜卑草原(贝加尔湖东部),对柔然东部造成严重威胁,还有西高车和东高车也包夹着柔然,迫使柔然真不敢去招惹汉国。
  自谢艾率军击败柔然,郁久闾跋提就向各部下达严令不得主动挑衅汉国,游牧民族的特性也决定各部落其实并不会多么听可汗庭的话,自然是有部落挑衅汉国边军,就是前往挑衅的下场很不好,连带自家部落也要被收割,有了惨痛的教训才算是认清强者不可欺,变得相当懂事。
  柔然人的懂事得到了回报,其实也是汉国希望柔然人能更好地去找丁零人(东西高车都属丁零人)和两部残余鲜卑玩命,柔然人是能找汉国采购军械。
  以游牧民族的技术而言,汉国的军械自然是无比好用,柔然面对西高车、东高车和拓跋残部、慕容残部,以弱势的人口总算是顶住军事压力,可这样一来对汉国就更加的谦卑和忍耐了。
  斗阿判断是自己人惹毛了柔然人很有根据,过去两年柔然人的军队真没大股靠近过汉国疆域,至于小股柔然不怕死想打秋风自然还会是有的,就是汉军的报复相当激烈。
  峻稷山校尉部的驻军就多次进入柔然境内实施报复式的打击,柔然那边是保持着最大的忍耐。由于汉国没有向柔然展开大势入侵的心思,每次进去也会撤回,双方倒是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克制。
  “两年过去了……”斗阿自然是骑跨在马背上,遥视远方军队驰骋的两大片黑影:“这还是第一次呢。”
  直至斗阿派去联系的斥候回来,他才知道那股友军是由骠骑将军冉闵直接率领,也大略知道冉闵等人在柔然境内都干了什么。
  “不愧是骠骑将军。”长史张皓一拍额头,满脸无语地说:“除了骠骑将军,没人会干这事了。”
  汉国是没将柔然怎么当回事,就是柔然还有利用价值的前提下,汉国欺负柔然也不会太过份,问题是冉闵这一次真的有些过份了。
  漠北以北前些年不断发生暴风雪,草原之上的白灾迫使北边的部落不断向南迁徙,位处南边的部落则是被从北边来的部落挤压着也不得不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同属一个联盟的各个部落尚且纷争厮杀不断,不同联盟的势力自然也少不了因为生存空间的争夺爆发血战。
  自元朔八年之后,草原的暴风雪才算是没有那么激烈和频繁,可要说天气变得暖和也没有。比如说汉国的西北部和北疆已经有发生旱灾的迹象,可是草原该下雪还是继续下,尤其是越北的草原雪量是一点都不见小,只是相对靠南的地方环境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
  西高车和东高车的疆域相当靠近北极圈,恶劣的天气迫使他们必须向南迁徙。
  西高车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一点,不是选择被汉国占领的位置,就是得向柔然动手,可他们却是同时向汉国和柔然动手。
  东高车并不如西高车,他们在拓跋残部和慕容残部北迁之后已经自顾不暇,再有柔然也趁机北上要剪除威胁(实际上是想抢劫),完全无力南下。
  在这个大局态势下,汉国完全没有理由找柔然的不自在,冉闵这一次进入柔然境内肆意非为,要是没有中枢许可的话,真就不是一个位比三公的骠骑将军该干的事。
  “我等并未得知中枢意图。”斗阿现在能干什么?他只能是带着部队缓缓向前:“去人警告柔然人。若他们接近汉境五里之内,将视为对大汉开战。”
  没等斗阿派去的人警告,柔然人是在靠近汉境十里左右主动停了下来,却也是派出人到汉军这边。
  在柔然人到之前,斗阿率部与冉闵等人会合,理所当然是峻稷山校尉部这边的头头脑脑主动拜见冉闵。双方经过简短的交谈,也确定冉闵有出兵的合法手续,更确定冉闵没有指挥峻稷山校尉部的相关公文和虎符。
  “也没啥,就是太多的柔然人部落越境放牧,得到应有的教训。”冉闵才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自己是信了:“本骠骑率领众将士捍卫疆域,去柔然境内小小地教训了一下那些不识趣的家伙。”
  斗阿和张皓只能是在无语中面面相觑,都是“冉闵是骠骑将军,那就骠骑将军说什么就是什么咯”的无奈心情。
  汉国在羁糜区有设立校尉部的习惯。这种习惯其实还是先汉留下来,看地理位置决定某个校尉部的驻军多寡,像是平蛮校尉部那种作为大型战事前沿基地的地方驻军肯定多,像峻稷山校尉部这种防御性质的地方则会相对少,每个都是有着不相同的规格。
  某个地区的校尉部从低位上来讲远远高于普通的校尉,也就是有特殊前缀的校尉基本是拔高一等,公认的就是位比郎将,甚至从职权上来讲要高于郎将,那是同时有军政大权本身决定了的。
  柔然人识趣停在汉境十里之外,他们派到汉军这边的人很快就得到接待。自然是不能由来人直接交涉,是邀请汉军这边的负责人到两军中间的空旷处交谈。
  冉闵自然是不会出面,不是他心虚什么的,只是简单的认为自己是堂堂的骠骑将军,就是要交涉的话,柔然人那边的可汗出面才够资格,其余人是完全没让他出场的资格。
  出面交涉的斗阿对于柔然人的一阵控诉没有什么特殊想法,咬定的就是那股汉军是在己方境内活动,哪怕是有哪些柔然人遭遇不幸,也是柔然人越境得到该有的惩罚。
  世界上的很多时候压根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看的完全就是拳头大不大。很现实的是汉国的拳头比柔然人大,汉军这边咬定的事情,哪怕是柔然人不承认,汉军认为的事实就绝对会是比事实还真的事实。
  “太过份了!他们(指冉闵)一度靠近天山(可汗庭),难道天山也成了汉国的领土!?”
  “……?迷路,那完全是迷路!没有明显地标,你们也没有派人交涉,迷路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们汉人太霸道了!”
  “哪有的事情,俺们汉人最讲道理了。”
  唔!汉人的确很讲道理,就是道理该是汉人认可的道理,要不然就不是道理。
  强权即是正义,力量就是真理,“道理”站在了汉人这一边,柔然人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交涉到后面只能是不了了之。
  柔然人撤军,汉军这一方也退回峻稷山,可事情绝对还不算完。
  “将军,末将只能是据实汇报今上与太尉府。”
  “报呗,该怎么报,就怎么报。”
  斗阿就与张皓再次眼神交流。
  “将军……”斗阿多少是带着期盼:“大汉……这是要对柔然动手了?”
  “没有的事。”冉闵很是随意地摆着手:“本骠骑出雁门向北,巡视一路,琢磨着该和柔然打打招呼,不是什么大事。”
  斗阿发现自己的智商有些不够用了。
  “什么事都要本骠骑讲明白?那是必然的敲打。”冉闵像是讲真理一样地说:“养了狗,时不时地揍一顿,才能防止养的狗反咬一口。本将军要往西北走一遭,就过去揍了一顿,明白了?”
  这下斗阿和张皓都晃过神来,谢安还率部在西强山作战,中枢是出动冉闵这个大杀神去坐镇西北啊?
第740章
绝非浪得虚名
  冉闵前往西北坐镇是后面中枢追发下达的命令,原因当然是中枢在西北的行政政策到了关键时刻,急需一名能镇得住场面的人最大程度震慑宵小。
  就是冉闵进入柔然并不是出于中枢的示意,真的就是他自己瞎搞,受到责问是必然的,可他也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原由,那就是迷路。
  任何时代都有可能会发生迷路,尤其是在没有明显地标的草原更是那样,就是冉闵那么一搞事情可大可小,就看中枢去怎么判定了。
  “大汉暂时放宽了北境,柔然人越境情况很严重。”冉闵绝对不是胡说:“若是没有做出反应,威严何在?”
  实际上游牧民族也真的没有什么疆域概念,哪里能放牧就跑哪里,才不会管那是哪个国家的地盘。
  柔然目前应对多方压力,除了南部相对安全之外,其余各部不是战火连天就是面临敌对扫荡,肯定是会有部落不断迁徙到南部,可南部的牧场非常有限,为了活下去只能是进入汉境找出路。
  汉国对草原的管控是有,问题是草原太大了,也没有多少汉人存在,只能是在认为重要的地方设立屯兵点,更多的地方压根就是管不到。
  属于汉国的草场有太多没人使用,没有什么疆域概念的柔然人一看,呀!多么丰美的草场,还是没人放牧的草场,肯定是美滋滋地利用起来。
  汉国这边也不是全然不管,知道了就会派人过去,不能说服那些部落归于汉国,就会驱逐了事。
  冉闵到草原巡视,检查所谓的“游牧令”就是那么一回事。
  拥有“游牧令”的部落就是得到汉国允许下的放牧,他们需要交税的同时,也需要尽到徭役责任,却不能算是汉国一员,只能算是仆从一类。
  “别看他们温顺,若是放任做大必然又是祸害。”冉闵其实是反对允许非汉人的放牧行为,坚定认为任何非汉人就不允许待在汉土,但他着实拗不过那些会讲道理的人:“匈奴旧事不远,对待胡人就该赶尽杀绝,方能永除祸害!”
  斗阿全程就只有点头的份,除了没敢反对冉闵什么,冉闵的理念也符合他的看法。
  消灭异族,使汉土周边再无威胁,持类似看法的人不在少数,就是刘彦本人也是这样的看法。问题是事情真没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怎么想和怎么做到就是天堑般的距离。
  “大汉暂时力有不逮,我等却是不能放松。”
  “将军说的是。”
  冉闵等人并没有在峻稷山停留多久,经过短暂的三天休整,就踏上了前往姑臧的路途。
  姑臧是张氏凉国原先的都城,有做过都城必然使它比西北其余城市要大得多,基础建设方面肯定也是完善得多,就是在人口上也会远超西北其余各地的城市。
  汉国灭掉张氏凉国之后,想的是恢复东汉末年的郡县规划,就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局、环境的改变,原本有人的地方今时今刻可能是无人区,原先没人的地方现如今可能非常热闹,也就去掉“州”这个行政单位,延续了张氏凉国统治时期的郡县划分。
  当冉闵进入西北地界范围之后,他到来的消息很快就在各个渠道传播,有人欢喜的同时有人忧,无论是喜或是优都是出自立场的不同。
  出现忧虑心态的必然是被汉国官方认定的乱党或是宵小。
  汉国有两个大杀神,一个是在南边不断镇压不服的桓温,另一个就是针对羯族大举屠杀的冉闵。
  人的名树的影,很多时候只需要听到一个人的名字就能被吓得心肝颤,冉闵到西北的消息一经传开,想干点什么事的人已经不是怕不怕死的问题,是不怕死能不能成事的问题。
  “传达各郡各县,某已至姑臧。”
  “诺!”
  冉闵没干人一到就召集各郡头头脑脑的事情,仅是将自己到来的消息通知出去,不是太远的人就该主动来拜会。他还是很相信自己的名声能够达到震慑作用,不但是对宵小之辈,对体制内的人也是那样。
  想干成什么事,首先就是要形成上下一心,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集体的力量,领头的人能不能服众,就是能不能团结一致至关重要的因素。
  冉闵有充足的带兵经验,清楚要发挥集体最大力量应该怎么办事,第一个就是要让集体有干活的压迫感,驱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尽最大的热情去做事。
  “拿来公文。”冉闵很快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没有多久也勾画出一片名单:“此些人等优先审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