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821

  汉部人口已经要接近四万,不算刘彦的部族武装,战兵有一千,辅兵接近二千。一个人口接近四万的部族……对,就是部族,当今无汉人,刘彦就要创建一个属于汉人的部族!人口接近四万,总的武装力量只有三千,怎么算都算是少了,只因为像是胡人的部落只要是青壮都算是兵力。
  这么说吧,胡人就是在这一点上与华夏族群不同,华夏任何一个集团都会考虑到一点,既是战争要打,可是生产亦是不能停下。其实,也是胡汉之间的生活习惯,乃至于是社会体系的不同。
  “我们增兵吗?”田朔最为关心这个:“若是增加兵力,兵源不会是问题。”
  纪昌、徐正、吕泰,有资格在场商讨的人无不是看向了刘彦。
  汉部应该增加士兵的数量吗?或许是应该增加,但不是从内部,是从那些豪强身上抽调本来就有经过训练的庄户。
  “伏家三百、盖家三百、王家和李家各两百,如此便是一千。”纪昌显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想法:“再让周围的豪强出人,或多或少能凑出近千?”
  汉部这边已经有比较详细的地图,周边有多少家族都会在地图上标出来,只是那些家族有多少实力可就不是那么好查了。
  解决掉会靠过来游牧的部落,对于所有人都会有好处。并且,攻打类似的部落,朝廷那边根本不会有什么反对,甚至应该是赞赏。
  事情该谈的谈完,没有谈的也该是等近一步的消息或是情报,其余的人都走后,只留下刘彦和纪昌。
  “那个李家的李坛是统兵的人选。”纪昌站起来走到刘彦的左侧边,看着远方忙碌的景象:“君上以为呢?”
  刘彦还是没有改掉喜欢登高望远的毛病,亦是看着远处在忙碌的人群,那边会建造出一个坞堡,或许也不止是坞堡那么简单,占地会超过十顷地,有外围城郭,会有棱角形状的城墙,再有内部的军营,等于是一个缩小版的城池了。
  那会成为汉部的军事重镇之地,再配上黄岛区周围会建造起来的兵堡,一套防御体系也算是初有规模,可似乎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建立起来的事情,需要至少两年左右的时光。
  “李坛?”刘彦脑海中出现一个看上去颇为英武的青年:“看着略微傲气了。”
  “那便是选盖聂?”纪昌说的可不是战国时期的剑神盖聂,是同名同姓的盖家族长。
  刘彦回头奇怪地看了一眼纪昌:“先生有什么特别考虑吗?”
  纪昌是有一套完整的考量。他希望那些家族可以快点融入汉部体系,不是那种游离于外。这样一来的话,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典型重用,可以增加那些家族对刘彦的信任感。
  “那便是盖聂了。”刘彦本来是比较倾向于徐正,可是纪昌的考量也不是无的放矢。他说:“融合自然是必要,但我不希望看到什么小山头。”
  刘彦的势力才多大?本来就显得弱小,内部要是一开始就山头林立,看看现在的中原吧!
  中原的豪强和大族整合起来,要说凑出一二十万的可战之兵绝对不在话下,甚至可以说资源也能支撑得起战事必要的辎重,但他们就是四分五裂,结果是被相对“团结”的胡人压制。
  “一个月!”刘彦继续看向了忙碌的人群:“一个月的时间用来准备战争,对敌军的情报收集,一个月后出兵灭此朝食!”
第95章
长广郡郡守
  申钟来了,是由一支约千人的队伍护送,从冀州的襄国而来。他来之前有想象过汉部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部落,实际的到来后,发现与想象中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平坦地形的旷野里,一个营地用木栅围起一个大大的圈,里面帐篷林立,头人等一些高贵的人则是住在木头住的屋内,普通族人在外围放牧着牛、马、羊,部落的勇士没事的时候玩玩蚩尤戏,又或者是骑着马乱跑……
  是的,申钟等人看到的汉部,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游牧部落罢了,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汉部的晋人着实是太多太多,似乎还在营寨的周边搞起了农田,于不少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异到了极点的怪胎部落。
  蚩尤戏是啥?就是角抵嘛!与摔跤可不一样,玩耍蚩尤戏的时候脑袋上需要佩戴两个角的装饰物,将对手压倒在地上,掰掉对手装饰物的角算是得胜。这种游戏可不是胡人才会玩,实际上是华夏比较古老的游戏之一,到了南北朝时期尤其受欢迎。
  刘彦对于申钟这支队伍当然是亲自带队出迎。
  为了迎接来自襄国的朝廷使者,刘彦做的事情其实挺多,包括换上了胡人的服装,搞出了这么一个怎么看都显得简陋的营地。
  没办法呀,现在中原是胡人的天下!
  真正的胡人,一些胡人在拼命地想要汉化,因为他们觉得汉化就是变得文明,可以变成比一样是胡人的那些人高贵很多;另外的一些晋人则是玩命地想要胡化,认为只有胡化了才会被“主流”社会接受。不得不说,两个极端所带来就是一个荒谬且显得畸形的社会写照。
  刘彦搞这么一出不是拼命想要胡化啥玩意,实力还是太弱了,他纯粹就是被迫的伪装成为胡人。
  迎接朝廷的队伍,部族武装自然是要被派上用场,近四百的剑士排列着整齐的队形,每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高大和壮硕,面甲后面的那双眼睛又是那么的漠视生死,怎么看都是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这便是攻破不其城,对城内数千人斩尽杀绝的甲士吗?”申钟是一个中年人,长相粗犷,留有绕腮胡,人骑乘战马倒是看不出身高。他饶有兴趣地看了几眼充当仪仗队的甲士,随后将视线转到了刘彦身上:“倒是一名雄壮的男子。”
  充当随员的纪昌面无表情,内心里却是产生了警惕,他将申钟的整句话理解为,申钟在暗示朝廷并不是完全无视汉部干的那些事情,申钟本人看待刘彦不过是一名武夫,暗指汉部该是受到什么人的支持才强大起来。
  襄国来的队伍看着并不属于一伙,服装之上只有区别,队伍的分布上更显泾渭分明。
  申钟的那批人,虽说是骑在马背上却是身穿晋人款式的武士服,由大约一百余人侧卫。这一百余人看去虽说穿着不统一,可是看去精神面貌显得极为彪悍,他们是冉闵的部曲,一个皆是汉人中的骁果之士。
  刘彦非常关注那些冉闵的部曲,看着大多身高在一米七以上,看去并不是非常强壮,但他们后面的战绩绝对足够辉煌。
  一些情报并不难获得,刘彦已经从张石那里得到一些情况,冉闵所代表的是中原一部分豪强和大族的利益,那些晋人归附着冉闵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除了相当一部分的晋人依附冉闵之外,一些为了生存而团结起来的人,他们组建了一支乞活军,乞活军的领袖李农亦是与冉闵走得相当近。
  比较奇怪的是,申钟的护卫皆为歩卒,其余的队伍却是骑兵颇多,像是张石指出的那支姚家的马队,看去穿着颇有特色,但绝对不是后世羌族的民族服装。另外的那支,经由张石的介绍,却是氐人领袖苻洪的人。其余几个小队伍,基本上就是后赵能够数得上名号的人派来。
  “羯人虽然是国族,但是数量着实不多。”纪昌压低了声音:“羌人与氐人也有各自的领袖。羌人的领袖是姚戈肿,氐人的领袖便是苻洪。两族的人口被石虎下令移居襄国附近,是为了监视两族。”
  刘彦不动声色地点头,他还知道石虎也将一些晋人中的强者限制在襄国周边,乞活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作为传旨的申钟,所代表的自然是朝廷。申钟当是由刘彦亲自接待,剩下的人则是由张石。
  算起来,这是刘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后赵朝廷的人相处,前面那些官员的相处嘛……基本是用刀剑说话。
  在申钟的面前,刘彦没有刻意表现得粗鲁什么的,毕竟一开始申钟就低声说明了来意,是合作代表修成侯而来,什么朝廷命官当成一个过场就是了,那么刘彦再进行刻意的伪装就会显得没有合作诚意。
  刘彦喜欢直接的人,以他的教育……着实也表现不出什么贵族风范。
  贵族啊,不是自小培养,哪里会有什么贵族的涵养,要说伪装,能够做到任何一点生活细节都不出错嘛?
  汉部的部族武装十分抢眼,他们站立不动的时候没有多余的动作,行动起来整齐划一,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说不是精锐。
  可以将四百的部族武装看作是刘彦在纪昌建议下安排的一场秀肌肉。现在这么个年代并不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没有说话的资格。而汉部需要有说话的资格,需要让一些人知道汉部并不是一块可以随意被撕咬的肥肉。
  四百甲士当然是不够的,但是已经达到了一个度,随后还会有其它的展示,可不能太过分。
  “贵部,着实是发展强盛。”申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评价了一下部族武装,又说了一下那些成群的牛、马、羊,看似随意地又提了一句:“晋人在贵部,生活亦是挺不错啊?”
  只要稍微详细地端倪一下,汉部这边的晋人真的与其它地方不同,且不谈有件衣穿,身材绝不是瘦得皮包骨,反而看去一个个脸色红润,明显就是不缺少食物。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刘彦说道:“我们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申钟在点头,他听出来了,刘彦可不是在炫耀水产的来源,分明是在说汉部随时可以放弃陆地,因此威胁什么的话就别说了,大不了刘彦带人乘船跑路。
  队伍进入营地,到了正中间一处准备起来的碎石高台,一个不是那么正式的仪式进行,刘彦从申钟那里接过印绶,就算是长广郡的郡守了。
  “这件事情上修成侯下了不少的力气。”申钟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刘郡守,你有征讨长广郡不服的权利,可知晓了?”
  所以说吧,与说话不明白说,喜欢用各种暗示来表达的人交流起来,真心是累。说白了,申钟在警告刘彦,不要与姚戈仲那边凑到一块去,好好地待在长广郡玩,那么出了什么事情冉闵会在朝廷那边帮刘彦兜住。
  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等于是冉闵需要从汉部得到想要的,同时也是冉闵与姚戈仲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两只大老虎矛盾加大对汉部是好事,有了冉闵的威胁,姚戈仲就没有多少精力针对汉部这么一只小爬虫,那么只要在经济利益上尽可能地满足姚家派来的马信远,似乎派不派兵去参与石斌即将开始对北疆的战事,都是比较无所谓的事情了?
第96章
厉兵秣马
  朝中斗争激烈,不同的族群之间存在竞争,相同的族群也是存在争权夺利,尤其是因为争夺太子的位置,各个王子拉帮结派,不用谁去添柴加火就已经是水火不容的局面。
  要说各个王子竞争那么激烈是为什么,绝对少不了一些人的煽风点火,其中的始作俑者却是身为后赵实际统治者的石虎。
  “所以,想要安然生存下去,贤弟可不能有太多动作了。”短短的两日,申钟开始和刘彦称兄道弟了。他看似醉醺醺的模样,搂着一名伶人,一边东倒西歪,一边说:“姚戈仲那边,不过是在西北有影响力,青州这边根本就起不了什么风浪。”
  汉部有在做相关的情报侦查,青州这边的情报收集最为重视。
  青州不小,却是不存在太大的胡人家族,倒是晋人的大族在这边占有优势,但晋人不是“上层社会”的主流,不具备政治权力的时候,那些晋人大家族虽有实力却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同时,青州这边没有出现冉闵那般的人物,以至于晋人实力明明不弱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
  刘彦知道申钟没有醉,说那些也基本属于胡说八道,但他着实不明白一点,冉闵与姚戈仲到底是关系恶劣到了什么地步。
  那是比较早之前的事情了,事实上冉闵不止与姚戈仲交恶,与苻洪的关系也是相当差。这从申钟有意无意地提点,让汉部不要与姚戈仲、苻洪走得太近就能瞧得出来。
  “修成侯乃至先帝义子,多次征战显威。”申钟直勾勾地看着刘彦:“不要胡乱站队啊!”
  刘彦胡乱应承着,他压根就没想过要站队什么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站稳脚跟。他与纪昌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发展方案,下一步是从东莱书院那边入手,然后是整合长广郡的晋人力量,缓慢地再向四周辐射。
  一场私人的酒宴是以申钟载倒在伶人的怀中打呼噜而结束,刘彦亦是喝得有些多了。在申钟载倒之后,有卫士搀扶着回去休息,刘彦依然静静地坐在原位。
  没有多久,纪昌与张石结伴而来。他俩方才是负责招待其余人,各自喝了不少的酒,进来后行礼坐下。
  有侍从端来了解酒汤,三人各自饮了一些,互相对视之后十分有默契地笑了起来。
  “姚家索取甚多。”纪昌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是带着笑:“八百柄战剑,换取之前误会消除。君上无需派兵助战,但要供应大批食盐支持军用。马信远狮子大开口,要我们五成的食盐销售,小人最后谈妥是西北的食盐销售皆交于姚家。”
  西北其实是有食盐出产,还是掌握在姚家手中,汉部这边出产食盐对姚家产生的利益威胁不是一般的大。姚家在后赵的西北影响力和实力最大,出了关中影响力和实力有限,不然该不会是以这种方式来断了汉部食盐进入西北,是使用更强硬的手段。
  “朝廷有严格的限制,姚家无法越线。”纪昌脸上并未有多么轻松:“但是君上,姚戈仲毕竟是襄平县公、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想要讨好他的人大有人在。”
  刘彦颔首:“只要能够解决难题,不必吝啬于财帛。”
  “苻家一次性购置三百战刀、一千枪头,后续每季一百战刀、五百枪头。”纪昌有些意外地说:“却是没有要求食盐。”
  他们并不清楚一点,苻家本身就有盐场,与之姚家在盐场的大利益本就有冲突,之前双方为了争夺食盐市场爆发了比较激烈的冲突,以姚戈仲这一方面获胜而告一段落。这样一来,苻家盐场的出产是单独卖给氐人,不像是姚家大批量大范围出售,又因为苻家争不过姚家,哪会再插手。
  后赵那复杂的人际关系,谁是谁的盟友,谁是谁的敌人,压根就不是刚刚崛起的汉部所能够理清楚。汉部现在也根本没有太多的选择,谁都不得罪是当前的行事方式,那么当一块肥肉被宰割其实不是坏事。等待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那个时候再行抉择便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