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821

  白白胖胖的阿三见袁乔说不出后续,觉得是自己获得了胜利,脸上出现了满足的笑容。
  这个时候,袁乔才注意到音乐声已经停了下来,那些唱唱跳跳的阿三男女老少回到自己本来应该待的地方。
  觉得自己获得胜利的白白胖胖阿三,他比了一个请袁乔坐到黄金宝座的动作。
  袁乔却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开始讲起了另一位太一大神。
  太一大神是到西汉的建立才被视为主神,之前的存在感比盘古大神还低,那一段时期不止是汉室敬奉太一大神,草原上的匈奴人其实也有相当多数的部落是信奉太一大神,后面这个被司马迁作为匈奴人其实是诸夏后裔的证据。
  在传说中,太一大神是初代的天帝,乃是上古天庭的主宰者,掌御天地生灵。到目前为止,东皇太一还不是妖族,只是粗略皆是来自混沌,同时也不存在帝俊,更没有鸿钧。
  当然了,不管是哪一位神灵,他们的形象都是被人所塑造和补充,受到的信仰越是广泛,神灵的形象就会越生动和饱满。
  要说起来的话,东晋时期恰好是诸夏宗教高速发展时期,西边有佛教入侵,本土的一些人则是致力于编写本土的神谱来用于对抗。像是盘古、女娲、东皇太一、帝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太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上清),等等的一些神谱有载神灵……也就是《封神演义》的诸多角色,其实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编写出来,得说的是大部分的神灵都是有其原型,如灌口二郎神就是李冰。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写《封神演义》借鉴的就是东晋编写的神谱,不但是他,许许多多小说家写神怪故事之类的书籍,基本上也是要参考到东晋编写的神谱,再加入当代的地理志之类。
  袁乔说诸夏的神灵肯定比阿三的神灵厉害,不但他自己深信不疑,随行的同伴也是觉得理所当然,哪怕是那个波斯翻译都觉得肯定是那样。
  原因当然是诸夏揍阿三揍得找不着北,阿三的神灵却是没有降下任何的神迹,是不是能解释为诸夏的神灵也将阿三的神灵揍得找不着北,要不谈以阿三对信奉神灵的程度,阿三的神灵绝对不应该没有任何举动。
  古人真的相信神灵的存在,就算是对信仰最随意的汉人也坚信这一点,他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每每开战之前肯定是要对自己信奉的主神祭祀一番,甚至要不要开战都会先卜卦一下,不过人为操作的前提下,卜卦的结果肯定是因为人的需要而卜出适不适合开战的卦象。
  某些程度来讲,汉国的高层对于神灵的存在是一种笃定的心理,会这样是他们无法理解和解释刘彦身上的秘密。高层的想法会影响到麾下,他们一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比坚信就是受到庇佑,屡次开战就是身上套着BUFF,就算是遭遇不利情况也会表现出更强的坚韧性和作战意志。
  袁乔讲完了太一大神,又讲了三皇五帝,地方山水神袛之类的倒是没讲。
  白白胖胖的阿三,包括在场的所有人,纯粹当成故事的人有,可当真的人更多。
  阿三们则是纳闷汉人怎么对自己神灵发生过的事情知道那么多,依照自己的观念认为汉人能够直接与神灵沟通,某些程度上面来讲也必须承认汉人得到了自家神灵的庇佑。
  对宗教信仰极其重视的阿三,他们一旦认为是那么回事,态度上也会出现认真的一面。直接的表现就是,阿三对于能够直接与神灵沟通和得到庇佑的汉人,不管是从表面上还是内心里,有了很明显的尊敬和畏惧。
  “长史太厉害了。”
  “可不是?懂的真是多哇!”
  “那些阿三基本上都傻了。”
  “别说他们,我也听傻了。”
  较真的阿三其实有可爱的一面,比如白白胖胖的这个婆罗门阿三,他已经很慎重地在考虑除了信仰自己家的湿婆大神之外,该选择哪些位诸夏的神灵一块供奉。
  袁乔会说那么多关于宗教的事,一来是阿三自己提了出来,再来就是根据对阿三的情报解析必须讲。
  汉国在军事方面完全压制吉塔拿多,阿三们不是对手才会选择投诚,要是能在宗教上有压制,事情会变得更为好办。
  后面也没有更复杂的事情,那个长得白白胖胖的阿三,不但语言上表示投奔汉国,还在还以契约的形式签下米萨普·库德劳斯·迪让·汗·可斯汉的大名,少不了是一连串的印章之类。
  袁乔刚才还能以“白白胖胖的阿三”来给米萨普·库德劳斯·迪让·汗·可斯汉作为印象,确认合作之后就必须去记住那长得有些过份的名字。
  有留下文字那是必须的事情,不但米萨普要签字,到来的刹帝利也要签名,结果就是一串又一串名字出现在“效忠书”上面。
  从签名的那一刻起,米萨普就是得到汉国承认的“代管者”,他代管的地区将会随着汉军在吉塔拿多的扩张而增加,负责为汉军筹集物资和征调劳力。
  另外的那些刹帝利,他们就成为汉军的“城管”,哪里出现反抗汉人的统治,他们就需要自备干粮带着私军去镇压,平时也担负汉军占领区的治安。
  作为回报,汉国会承认他们的在吉塔拿多特权的延续,还保证将尊重他们的习俗。
  事情敲定下来,后面就是吃喝玩乐的场面,一些汉人也的确是做到了先前要做的行为,比如说要怀抱几个异域舞娘好好把玩双峰的那一位。
  袁乔品尝特别被端上来的驼峰,听介绍是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有资格,现场也的确只有他和米萨普能吃到,其余人就是吃骆驼肉和另外那些羊、鸡、鸭、鹅。
  “我们应该尽快攻击萨特城。”米萨普说的是吉塔拿多的王都:“终结德拉王室的统治,才能使这一片土地重新得到安宁。”
  袁乔根本不在乎这个小国是称呼吉塔拿多还是什么,更不在意统治这片土地的王室有什么名字,他微微点头,问道:“你们集结多少人?”
  “三万!”米萨普借着高度看了一下环形棚子外的汉军,倒是有自知之明地说:“当然不可能像那些军队,能出动两千左右的刹帝利军团,剩下的都是贱民。”
  袁乔至少是知道阿三这个地方只有刹帝利军团才算正规军,就不得不问:“德拉王室能征召多少刹帝利军团?”
  “一万?或者一万五?”米萨普苦笑了一下,说道:“你们的登陆部队就来了不下于五万的刹帝利军团,是我们的五倍左右。我还知道五万对于大汉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不然……我也不会考虑与你们站在一起。”
  袁乔要为米萨普点赞,作为入侵者而言,像米萨普这种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败类越多越好,就是等汉国真正空出手,他们肯定是要清理掉。
第790章
博弈无处不在
  桓温很快就得到袁乔的回馈,拿到那一张效忠书之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随意丢掉,俨然就没当一回事。
  汉军登陆吉塔拿多已经六天,港区已经进入到修建收尾阶段,就是水寨的建设速度有些缓慢。
  第二批数量为两万的后续部队,他们是在第三天就抵达,他们接手了第一批部队攻下的一些区域,主要是一些具有固守战略价值之类的高地。
  首批登陆的部队是在登陆后就向周围横扫,主要的扩张方向是东以及北,他们并没有遭遇到顽强的抵抗,仅是花了五天的时间就以登陆点为核心向东和北推进了一百二十多里,东部一直是被山区挡住才停下来,北部则是停在一片森林区。
  第三批后续部队是在第六天抵达,恰好是袁乔回到营区,新到来的舰队也借着搭建起来的港口在卸载部队,他们的到来使登陆吉塔拿多的部队增加到十二万。
  “我们最前沿的斥候已经初步窥探敌军情报。”桓温站起来走到悬挂山川舆图的架子旁,点着东部山区的区域:“这里大概有六万左右的敌军,他们停顿下来依借地形建设防御工事,摆出的固守姿态。”
  袁乔看着相对简陋的军事舆图点头表示明白,又见桓温的手在比划北部区域。
  “阿三这个地方大部分都是原始林区,几近没有经过开发。”桓温的食指在点着舆图,个别区域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圈:“这里也出现了一批敌军,数量应该是十一万左右。”
  笈多王朝那边的开发程度,尤其是王都周边和沿海地区,得说的是开发程度很高,城市以及村庄的密度挺密集。
  吉塔拿多就是一个小国,称得上高度开发的区域仅是王都萨特城以及周边,城市的数量极少,要有也是村庄级别的聚集地。他们的疆域绝大多数地区可能有人,但真的是几近蛮荒,这一点也从米萨普那边得到证实。
  “东部和北部估计是有十七万以上的敌军?”袁乔很重视这个情报,多少是有些感慨地说:“笈多的人口看来非常多啊!”
  笈多王朝的人口的确不少,应该是在两千万左右,只是绝大多数是所谓的贱民。
  汉国这边还无法清晰地分辨笈多王朝的军队架构,再来是敌军所在区域不好侦查,难以搞清楚已经发现的十七万敌军,有多少是刹帝利军团,又有多少是命不值钱的贱民武装。
  “我们在北部区域发现象兵部队。”桓温对会遭遇象兵其实是早有心理准备,他为此还专门与厄古泰·巴赫拉姆了解过:“森林战的象兵不好对付。”
  阿三又怎么可能没有象兵的存在?他们驯服大象的历史可以追述到远古,首个大批量使用象兵的阿三王朝就是孔雀王朝,他们就是依靠象兵击败了东征的亚历山大大帝,迫使希腊-马其顿联军退出阿三领地。
  波斯萨珊也有象兵部队的存在,就是数量上并无法与笈多王朝相比,他们的象兵部队在与罗马的较量中可是屡次立功,是甲骑具装和弓骑兵之外的另一支王牌。
  罗马人其实也有自己的象兵部队,并且使用象兵的历史要早于波斯人。他们认识到象兵的厉害是来自于迦太基,要知道罗马是干翻了迦太基才成为地中海霸主。
  而迦太基的弓兵和象兵部队都非常厉害,汉尼拔远征罗马的部队中就存在象兵部队,就是长途跋涉之后大象存活的数量稀少,但依然给罗马军队极大的震慑,甚至还正面摧垮了几次罗马的龟甲阵。
  波斯萨珊虽然已经和汉国结成局部同盟,但波斯人可不会真的掏心掏肺,厄古泰·巴赫拉姆在为桓温介绍象兵的时候是往厉害的方面说,有说一些对付的方法,但是大象怕火这一方面根本没提。
  “所以说波斯人并不可靠。”
  袁乔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没谁规定盟友就必须情报全面共享,就好像汉国不会告诉波斯人劲弩等器械真正的操作方法和弱点一样,波斯人哪会将自己依赖的部队弱点告知?
  盟友?那不过是因为利益的需求而暂时走到一块的存在,诸夏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认清这一点。
  真实情况是,自秦帝国横扫八荒六合之后,大统一王朝建立起来,秦帝国就不存在什么盟友。
  或者应该说,诸夏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从来都不存在盟友。
  盟友是建立在有同等实力的基础上,诸夏大一统王朝哪个不是庞然大物,周边实力差不多的基本上就是敌对,哪来什么盟友。
  大一统之下的诸夏王朝,要有也是属国或仆从国,还是那种带着玩,压根没奢望能帮上什么忙的属国或仆从国。
  象兵一般指的是人驾驭的大象,大象通常还十分的巨大。有单纯依靠在大象耳朵上弄上纤绳的象兵,也有装上篮子带几个弓箭手的象兵。
  阿三这边的大象体积其实还算小了,基本上也是只依靠在大象耳朵穿孔弄上控制的绳子,驾驭者驱赶大象进行冲撞或是践踏。
  曾经的迦太基,他们的大象体积就非常庞大,根据罗马的一些史料记载,迦太基巅峰时期的大象足有五六米之高,甚至还有七米高的大象,装上篮子之后除了驾驭者还可以搭载六七名弓兵。
  相对比的是,阿三这边的大象普遍是在三米左右的高度,少数能达到四米,极个别能达到五米,真没法和一样是玩象兵的迦太基相比。
  桓温知道大象怕火是从随军的罗马人那里得知,还知道了大象体型虽然庞大却胆子很小的情报。
  罗马现在已经没有象兵部队,不是说他们的领地内没有,也不是缺少驯服大象的手段(仆从),是大象本身是一种娇贵的动物,分裂之中又陷入财政陷入困难期的罗马,三方无论谁都养不起庞大的象兵部队,象兵部队的数量少了又起不到什么关键效果。
  “以地缘政治来讲,我们与波斯人的同盟注定会破裂,差别是我们什么时候扩张到他们的边境。”桓温对于远征波斯还是相当有兴趣的:“他们也知道这一点。”
  波斯萨珊怎么也是一个帝国,不会像是一些小国只考虑现在不思考未来。他们与汉国一块对付笈多王朝,为的就是斩断笈多王朝对罗马的远程“补血”。在同盟的过程中,波斯萨珊以自己的政治声望将两萨特拉普、伐迦陀迦等几个国家拉进同盟,往恶意的方向思考的话,是见不得汉国独吞攻下笈多王朝的好处。
  两萨特拉普和伐迦陀迦与笈多王朝都有陆上的边境相连,与汉国这种需要跨海数万里运兵来战的国家相比,占的便宜不会只是一点半点,不说是财富掠夺,占下多少土地也能最大程度地消化。
  “波斯人很聪明。”袁乔已经可以预料到一点:“一旦笈多覆灭,大汉与两萨特拉普、伐迦陀迦必然是会出现纠纷。”
  在开战之前,波斯萨珊已经严正声明不会占领哪怕一寸的笈多国土,他们给出的建议是除了波斯萨珊之外,同盟阵营的国家战时攻占多少,那些土地就算是占领国所有。
  汉国这边不是没看透,可看透了依然没有给出反应。波斯人想让汉国与两萨特拉普、伐迦陀迦产生冲突,其实是正中汉国的下怀,汉军过来阿三大陆可不是一个笈多王朝就能满足胃口,以其后面再去找开战的借口,不如顺水推舟。
  “温很想看一看,到时候波斯人会有什么选择。”桓温压根不在乎有多少敌人,能建功立业的战争越多就越高兴:“要是他们选择扶持那两个小国,大汉完全能够帮助大秦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