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821

  “你们为什么没有装载投石车或是弩炮?”蔡勉不太确定地问:“是被拆除了吗?”
  “我们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才会将器械装载上船。”马库斯·马卡并不觉得有什么好隐瞒的地方:“只有大型船只才能经过改造装上投石车,弩炮是只需要进行固定。”
  蔡勉多少能想象出所谓的固定是怎么回事,应该是用木板将弩炮钉死链接在甲板上,他其实很想说只要在弩炮装个专用底座就够了,可没道理白白去教罗马人变得聪明。
  事实上就是那个样子,知晓一件事情或是知识的人看来很简单,可是不懂的人依然是不懂,不过有些东西缺的也就是灵感而已,并不是以自己掌握的技术打造不出来。
  真实的情况是,罗马人并不傻,他们有专门给弩炮设计战船底座,款式和汉人可能存在区别,比如不存在大幅度的转角转盘。
  船队从叙利亚的港口出发,出海没有多久之后就又再一次看到了陆地,根据马库斯·马卡的介绍,那片陆地是一座狭长的岛屿,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上面因为拥有淡水资源,也存在镇子,同时罗马人在岛上建造了一处物资囤积点,并驻扎了的军队。
  那座岛屿在现代被称呼为塞浦路斯,现在是罗马人的地盘,因为它所在的位置特别,经常被来自欧罗巴的军队当做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同时一旦中东的势力想要入侵希腊半岛也需要先控制这座岛屿。
  从海上远远地看去,岛上的镇子非常小,大多数地方是处于一片绿荫面貌,环岛区域则是以石块林立的地方居多,有一个海湾也不知道人工开掘还是天然形成,那里被建立了一个码头,停锚了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只。
  蔡勉寻思着问:“像这种山体低矮的岛屿,风大不大?”
  “我并没有去过。”马库斯·马卡实话实说:“听人讲,上面的环境还不错。”
  这里是地中海,可不是太平洋或是大西洋,风自然是有风,可等级一般大不到哪去。
  王猛想起了庙岛列岛,那里有些岛屿与眼前的这座岛屿环境看着差不多,可是眼前的这座岛屿能看到高耸的椰子树和其它树种,代表着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被风暴肆虐过。像是庙岛列岛的那些岛屿,一年起码要经受一次风暴,很难能有高耸的树木。
  经过那个狭长的岛屿之后,他们进入的就是爱琴海的中部,路途中没少看见或大或小的岛屿,有些是纯粹的无人岛,有些看着却是城镇或村庄林立。
  “这一片海域的岛屿数量众多,大多数岛屿上面有天然的淡水资源,可以住人。”马库斯·马卡注视着浅海区淡蓝色的海水,空旷的视野里面一座岛屿独立着实别有一种异样的美丽:“我们的水手大多是来自塞浦路斯行省。”
  罗马一直以来就是用行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马库斯·马卡所说的塞浦路斯行省其实是包含了希腊半岛的一部分以及海上的众多岛屿。
  之所以说叫塞浦路斯行省而不是希腊行省,很简单的原因就是设立行省的阶段,塞浦路斯那边的战略价值比希腊这边重要许多。
  船队本来是应该靠着东边的沿岸航线,问题是汉人们想要参观一下希腊,结果是直接跨过了爱琴海的中部,变成了靠西面的海岸线那条航线。
  “希腊的确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地方。”马鲁斯·乌坛西斯一直都在这艘旗舰上,只是他之前很少出面,到了靠近希腊半岛之后才活跃起来:“临海的海岸线有许多的神庙,我们征服了希腊,保存了那些神庙,有些还在继续接受供奉。”
  蔡勉很感兴趣地问:“能看到奥林匹克山吗?”
  包括马鲁斯·乌坛西斯在内的罗马人并没有听懂,还是蔡勉说得详细一些,比如奥林匹克众神,他们才算是反应过来。
  “你应该称呼奥林匹斯,那才是山的名字。”马鲁斯·乌坛西斯反应过来之后,记起了奥林匹斯山下面好像是有个叫奥林匹克的地方,却没明白汉人怎么知道奥林匹克而不知道奥林匹斯:“那里虽然是希腊众神的起源,可是并没有建造神庙,或是悠久历史里面建造的神庙被摧毁并消失?”
  “众神的神庙都在一些城市。”马库斯·马卡想了一下,说出了最出名的地方:“比如雅典,那里就有智慧之神最大的神庙。”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斯巴达区域,你们如果愿意,我们可以登岸。”马鲁斯·乌坛西斯还是很乐意让汉人接触一下希腊文明的产物,那是因为罗马继承了希腊文明,希腊人的全变成了罗马人的:“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阿瑞斯神庙,还保留了斯巴达卫队。那是一支能用三百人抵抗数十万大军三天的军队。”
  “温泉关战役?”王猛曾经听刘彦讲过这个故事,有那么点兴趣:“如果不是太远的话,我们很愿意去看一看。”
  “是战神庙,还是温泉关?”马鲁斯·乌坛西斯一听是温泉关,本来的热情减少了一些:“继续航行,没有多久就能看到温泉关了。只不过,那里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关隘,就是一个海岸边地形狭隘的通道,并没有什么好看的。”
  还真就不是什么关隘,曾经的斯巴达人在那里抵抗大流士的军队,是临时用石头搭起了石墙。高没高到哪去,厚也不厚,石墙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复存在了。
  “是有希腊裔的罗马人去了赛里斯吗?”马鲁斯·乌坛西斯非常好奇地问:“你们怎么知道温泉关战役?”
  罗马一再改革,从一开始的真正罗马人才能掌权,到后面异族人也能在罗马获取高位,可有一项基本政策是完全没变,不管是哪个族裔想要在罗马当官,必须要是罗马公民。这个也就导致相当数量的非罗马裔在罗马是高官或是自由人,他们理所当然是有条件前往汉国。
  王猛知道温泉关战役是从刘彦那里获知,他不知道也没有那个胆子去问刘彦又是从哪里知晓。
  事实上没人敢去问刘彦为什么知道那么多事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不免又会往一些神神道道的方向联系,要不真的解释不了刘彦怎么获得远在数十万里之外的情报,又对一些欧罗巴的历史那么了解。
  他们还是没有去阿瑞斯的战神庙,主要是想去还得向西航行,会耽误不少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时间。
  既定航线倒是会经过雅典,船队也需要暂时停靠进行补给,众人乘坐的船只也就进了停船区。
  “有点乱。”斗阿是实话实说:“不但停船区乱七八糟没有次序,港口里面的建筑包括摊位看着也是乱七八糟。”
  的确是非常乱,到处涌动着人头,各种各样的人挤来挤去,叫卖声和各种喊声形成了喧哗声。
  罗马人也看出来了,他们派出了人手,先找到了港口的官员,后面似乎是沟通并不理想,船队就自己蛮干了起来。
  “很抱歉让你们看到这一幕。”马库斯·马卡有些羞愧又饱含恼怒:“他们怪我们没有事先通知,用一天的税额当借口,我们只好自己来了。”
  这里看着就是一个商业港口,来来往往的大小商船数量挺多,大部分是在外面下锚再用舟进港,少部份有自己停泊位的船只才会驶入港口,属于公共的停泊位早就被占满了。
  “没有领航船和引领船。”蔡勉有些难以置信地说:“他们难道不知道有了之后的好处?”
  好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吧?就像是有些国家只有执政官而没有皇帝,制度中缺失众多职权的官员,社会里面少了相当多维持次序的职业,那都是属于正常现象。
  一阵的折腾,港口的官员过来表示严正的抗议,可面对军队的蛮横,港口的人就是再不满也只能是当小受。
  “难以想象大秦人怎么会成为这边的霸主。”斗阿迷糊地说:“他们的官职很少,怎么可能把国家管理起来?”
  罗马的官职的确很少,可一个职位的权利又会很大,比如护民官不但有民政权还能对军队指手画脚,甚至都能从国家领到番号出钱征兵组建属于自己的军团,偏偏他这支军队又不算是国家指挥序列,是属于家族私军的一种。
  “好像是有钱就能为所欲为……”蔡勉感到震惊:“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里竟然能安安稳稳地保持统一而没有分裂,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王猛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只要中央保持强大,是强大到能够横扫任何的不服,有谁想要独立就扫灭一个,形成了威慑之后就没人敢于反叛。
  有一点王猛倒是没注意到,罗马的中央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强大到能横扫地方,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文化在起关键作用,比如阶梯式的效忠体系,大贵族有小贵族封臣的体系,维系了整个国家的统一。
  大多数时候,罗马是会进入到家族分治状态,进行战争的代价太大,输了一无所有,赢了也不存在通吃,那个时候他们的议会制度就会起到作用,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之间拉拢盟友之类的,用政治手段去解决分歧,只有嘴巴完全没有用之后才会选择付之武力。
  有些话王猛没有说也不敢说,罗马这边可没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就是统治者不能作威作福和为所欲为,那么至高无上的那张宝座也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不是最高统治者也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非必要谁都不会拿身家性命去拼。
第833章
希腊第一大城?
  成为最高统治者之后无法作威作福和为所欲为,那么吸引力肯定是要降低不少。
  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当中,只有少数的最高统治者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建立在暴力机构全部归属最高统治者的前提条件下,掌握了武力的人自然有为所欲为的权力。
  罗马这边的奥古都斯虽然是掌握了武装,例如那些军团,可是并非所有军团的效忠对象都是奥古都斯,再来是各个家族拥有自己的私军。一样是手里掌握着武力,不是一方握着刀子另一方瘫痪在地,想动手就等着打成生灵涂炭,自然也就生出了顾忌。
  许许多多的国家,只要是财力足够就能组建家族私军,统治者可以轻易地去剿灭一个或者两个掌握家族私军的家族,可一旦动手必然是会引起恐慌,使不知道多少个掌握私军的家族联合起来,到时候就算是统治者赢了也无法获得太多,输了则是被掀翻在地。
  动手的代价太大,能不动手就不动手就成了理智的选择,那也就构成了一个政治平衡点,统治者无法作威作福之下,不想要国家乱起来通常就要学会妥协。
  “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扩张方向?”王猛对罗马的崛起非常好奇,已经问了不少,说到了最关键的地方:“凯撒、苏拉、克拉苏……他们奠定了大秦的强大?”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是先贤。”马库斯·马卡说的这个人是罗马在与迦太基战争中的名将:“我们崛起最关键的战争是战胜了迦太基,并最终灭亡迦太基。”
  简而言之就是,迦太基不灭亡永远是拦住罗马扩展的拦路虎,要是没有先把迦太基解决了,罗马的崛起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没凯撒等人什么事了,罗马永远是被困在意大利半岛的区域性质强国。
  “你说的倒是罗马的扩张规律。”马鲁斯·乌坛西斯非常认真地说:“我们都有自己的责任,就是用手中的剑为罗马开拓出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奴隶。”
  “我们现在也在干这事。”蔡勉想到了中南半岛,压低声音说:“现在各个家族,他们也在干着相同的事情。”
  王猛却是知道一点,情况尽管相似,可内在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
  作为汉国统治者的刘彦鼓励各家族外出自己找利益,南方有财力又有能力的家族组建数千武装人员去中南半岛撒欢,北方的家族可以去西域或草原,但是他们就算再有财力也不能无休止不限量地征召人员,武装人员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甚至是组建出来的武装从律法规定而言也属于国家的序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族私军。
  罗马这边不一样的。家族私军就是家族的,由各个家族自己征募和挑选人来组成私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各种吃、喝,还要给予军饷,士兵发誓效忠的对象也是家族或家族某个人。甚至有这么一个情况,国家没有足够的钱去给军团发军饷,统率军队的军团长自掏腰包出来发军饷,拿着军团长军饷的士兵很自觉就会更改效忠对象,军团哪怕还保持着国家番号,可实际上已经成了军团长的私人武装。
  “所以我们在爆发内战。”马库斯·马卡苦笑着说:“君士坦丁堡有二十多个军团,可实际上超过半数以上只挂了个番号序列。”
  讲通透了就是,军团长还效忠君士坦提乌斯,那么军团自然还是会为君士坦提乌斯而战。等到军团长不想为君士坦提乌斯作战了,军队直接中立是最好结果,可能随着军团长转而效忠君士坦提乌斯的敌人,那么军团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攻击君士坦提乌斯这个势力。
  对了,诸夏那边还没有军饷这么个说法,实际上普通士兵也根本就没有军饷,只有职位到了一定程度才有俸禄,士兵想要发财只能依靠缴获或是国家有没有进行赏赐。不过,士兵在入伍时其实是已经拿到了好处,比方说土地,等于是一次买断类型。
  “我们最羡慕的就是你们不需要给士兵发军饷。”马鲁斯·乌坛西斯是真心羡慕,可能是在抱怨,也就说:“乌坛西斯家族每年光是发放军费就是极大的负担,两年前我们家族还能保持三个军团,现在快连一个军团都无法维持了。”
  看来罗马到笈多王朝的贸易真的很有赚头,都能维持乌坛西斯家族养三个军团?
  王猛等人有了解过,像是马库斯·马卡所在的家族有大片的土地,可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军团,他们顶多也就是维持两百人的家族武装,哪怕是整个罗马能够组建三个军团的家族都没几个,也就能理解乌坛西斯家族该是对汉国有多么不满了。
  “他们互相以武力震慑,一直在维持脆弱的平衡。”王猛是等周边没了罗马人,才说:“与我们相比起来,罗马更需要敌人。”
  “是啊。”蔡勉陷入了思考,沉吟了一小会才说:“他们讲究血统,又不讲究血统,倒是没有堵住上进的道路。”
  没人能说得清楚到底是诸夏那边的制度好,还是哪个国家或民族的制度好,不管是什么制度,其实都是由人来创建规则。
  诸夏那边,不管是家族有私军的上古时期,还是没有家族私军的阶段,以长久以来形成的规则,反对天子既是反对国家,尤其是先汉成了朕既天下的家天下之后,天子的权威得到最大的加强。
  国家都是天子一家子的财产,除了天子之外的任何人都成了家奴。只是天子有没有真的像奴隶那样去对待,得到的结果也会出现不同。天子想要你好我好大家好,自然就会相安无事,可一旦天子真不把人当人看,乱子肯定是少不了,最严重就是被掀翻。
  诸夏的天子,只要臣民不想造反的话,天子从来只受道德的约束,理论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约束天子。
  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搞出了天人感应那一套,为的就是近一步的约束天子,可刘彻哪里是个能够受到约束的人,结果自然是高举大一统旗帜和呐喊复仇论调的儒家得到扶持和重视,可是提出天人感应的董仲舒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在政权方面,实际上先汉的丞相就是用来制约天子的存在,问题是天子觉得很不好,比如刘彻就一再压制相权,后面丞相都成了摆设,出现了绝对的权力失衡,得亏是一直没有解决掉匈奴,要不然国家真不知道会横冲直撞到哪个方向。
  目前的汉国,刘彦理所当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得说的是他正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既是掌握了武力,也是掌握了神权,并不存在任何的约束。
  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整个国家可以随着刘彦的意志做出任何的举动,哪怕是无数人觉得应该停止战事,来将国家从战乱之后的破败恢复过来,可只要刘彦觉得还需要继续对外扩张,军队的征讨就不会停止。
  掌握绝对的权力对于一个睿智的统治者来说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使国家变得壮大和强大,可并不是所有掌握了绝对权力的统治者都会去干正确的事情,那么该统治者就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决策失误中吃到苦果,例如人们着实受不了那个统治者就会起事,国家变得烽烟四起,然后该统治者成了亡国之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