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821

  诸夏对于信仰历来就是一个泛信的环境,什么都能信奉,可是转眼之间又可以不信了。
  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一开始就是以“天子”为称号,寓意是上天之子,代天行狩、牧民等等的意思。
  到后面之后,天子逐渐甩开了老天,一代又一代的变革下来,天子被塑造成为了神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拥有封神的权力,更包括了宣告某位神灵为伪神的权力,甚至是能对神灵进行封杀。
  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会发现也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封神和封杀神的权柄,相当多的国家反过来最高统治者是神灵来册封,或是需要得到神灵的承认才能坐稳那张统治者的宝座。
  罗马自君士坦丁一世扶持基督教之后,又历经了三个共治者的内战,基督教为统治者进行加冕的仪式就传承了下去。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成为罗马唯一的奥古斯都,就是历经了加冕的仪式,由此拉开了罗马历代奥古斯都必须接受加冕才算合法的继位程序。
  到后面这种风潮更是在整个欧罗巴盛行,哪个民族或是国家的统治者要是没有历经神灵加冕的仪式,就属于是草头王的那种,需要得到神灵的承认才算是名正言顺成了必要的步骤。
  “所以,大秦人根本就绕不开基督教。”蔡勉对罗马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肯定地说:“从君士坦丁一世扶持基督教的开始,大秦人注定就离不开基督教了。”
  必须要说的是,当前的基督教和现代的基督教,虽然是同一个名字,可是核心与教义是一再发生改变,行事作为和理想倒是保持着一致。
  基督教被罗马统治者扶持起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抱着“解放全人类”的想法。他们的解放可不是救苦救难,是让所有的人类一起成为“主”的羔羊,从信仰的角度达到世界大同。
  传播信仰在很多时候比国家进行扩张可要凶猛得多,甚至可以说在血腥程度上更为严重。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基本上是以占领对方疆土为目标,土地占领下来,土地上的人不闹事并不会被怎么样;宗教信仰之间的较量,土地当然是要获得,强迫改信更是必然,遭到拒绝动辄献祭,手段和花样还多到吓人,对于异教徒绝对不存在任何的仁慈。
  “大秦与波斯就在进行关于信仰的战争。”王猛是一路从波斯萨珊到了罗马这一边,人在中东的时候可没少看见血腥遗址或是亲眼看到杀戮:“信仰的战争远比国战更加血腥,至少国战对于战败者至少会留下小孩和妇孺。”
  王猛说的对,现如今关于宗教的战争着实是太残酷了,他们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见识到的坟场太多太多,规模最大的坟场尸骨超过三万,得知那是信仰不同杀光了不分年龄的男人和女人。
  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胜利的一方就是再丧心病狂也不会无差别地进行杀戮,相比起干净利索的杀戮更喜欢压榨出剩余价值,例如充为奴隶。
  “猛有幸听过天子的一些话。”王猛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一神教相较于多神教的侵略性更强。一神教不会放弃对信仰的掠夺,他们的真理就是使信仰一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愿意做任何事情。”
  刘彦还有一点没说的,一神教的信徒也远比多神教的信徒偏执和疯狂,要是拿双方的信徒来比较,多神教信徒远远比一神教信徒温和。
  斗阿关心的是:“他们会继续挑衅?”
  那是必然的事情,罗马怎么样根本不是基督教最在乎的事情,基督教在乎的就是发起神战。
  汉国的天子是神明,还是活生生存在于世的神明,基督教从知道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产生敌意。
  很简单的道理,基督教一开始也是拥有活生生的在世神子,可惜的不是神明本身。后面神子归于“主”的怀抱,人间只剩下了“主”的代言人。没有什么比俺们的神在天国,汉人的神却在人间,此等“不公平”的事情了。
  对于基督教来讲,任何的其余宗教都是敌人,知晓汉国的那一刻起,尤其是汉国的天子就是神,汉国理所当然就成为首要之敌。那么就没有比抱定将汉国天子收为麾下,或是将汉国天子掀翻落地,对基督教更有吸引力的事情了。
  没任何的口胡,自从中原王朝进入到欧罗巴人的视野,其余的欧罗巴人对于中原王朝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是一回事,欧罗巴的那些一神教只有一个主张,那就是让中原王朝的天子成为“自己人”,要是不能成为“自己人”就必须给予消灭。这种态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延续下去,矢志不渝到可能会延续直至天长地久。
  有一件史实,历史上的霓虹国(也称脚盆鸡),他们被黑船敲开国门之后,西方的宗教立刻就扑了上去,前仆后继地要摧毁霓虹国的信仰体系,蛮干不行就利诱,霓虹国想要与国际接轨,他们后面也的确一度达到了目标,问题是霓虹国发现自己掉进了天坑,及时地进行了改正。
  欧罗巴的宗教当然也不会放过“我大清”,就是“我大清”与霓虹怎么能一样呢?在这么一件事情上“我大清”可谓是顽抗到底,就是因为武力上的不足,导致非常多的作为方面成了愚昧博物馆。其实要是“我大清”依然作为天朝上国,那就是另外的结果了。
  欧罗巴从宗教信仰方面入侵东方是在隋唐就已经展开的事业,最成功的一次还站稳了脚跟,也就是“景教”。
  “景教”是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它在中原这一边一度得到上层社会的接纳,也发展了众多的信徒,甚至在唐玄宗李隆基当政的时候,还发生过五位亲王前往礼拜的盛会。
  李隆基扶持“景教”并不是没有得到回报,就是在这个时期“景教”进行了改革,例如引入诸夏先贤,等于是自己打破了一神教的界限。再来就是“安史之乱”期间的“景教”是站在朝廷这一边,与之相对比的是一度兴盛的佛教没搞幺蛾子就算庆幸,一直被李唐皇室扶持的道教则是做了纯粹的看客。
  理所当然的是,无论是“景教”还是哪个宗教,在诸夏这么一片土地上是生是死,繁荣与衰败,等等都是取决于朝廷有什么看法,唐武宗发动的“灭佛”浪潮中,主要是针对佛教,问题是让所有的宗教一起遭了殃,其中就包括“景教”被波及得一蹶不振。
  在现如今的岁月,汉人那边并没有一家独大的宗教。硬要说点什么的话,“儒教”也是在浩劫中元气大伤。
  有一点在汉人这里是没有变化的,那就是宗教战争什么的根本不好玩,甭管哪个宗教杀过来,敢让俺们不能再祭拜先祖,绝大多数的俺们就敢跟丫拼了。这个往正经来说,不就是在捍卫自己的信仰吗?
  “我们都是抱定了将‘唯一’次序传播为真理的目标。”斗阿所说的“唯一”就是让所有人归于天子(主)统治:“战争的到来是或迟或早,无法避免。”
  还真别说,只要是扩张时期的中原王朝,都是抱着让所有人共浴天子隆恩的想法,坚持认为只有一块来接受天子的恩泽才是人间真理。
  有扩张期,那也就有保守期。保守期的王朝精英,他们的想法挺简单的,不愿意将天子的恩泽分给更多的人,甚至都不认为中国之外的那些家伙是人,只当成会两条腿走路的动物。那么凭什么跟俺们一样能享受来自天子的恩泽?
  “大汉不畏惧战争,也不害怕战争。”王猛现在是天使,有足够的资格来说这一句话。他却是皱着眉头,继续说道:“大汉渴望战争,只是……现在不是与大秦开战的时间。”
  汉国的内部还有一大帮烂摊子没有收拾,就算是解决了那些国内的烂摊子,随之而来的就是阿三大陆和西域的新问题。
  “中枢有详细的规划,战而胜之消化阿三至少需要二十年。”王猛甚至觉得二十年都算短了,他又说到另一边:“光复西域,接下来面临的是与波斯萨珊怎么相处。继续向西进军会与波斯萨珊的关系降温乃至于陷入冰点,停止脚步则不符合大汉的利益。”
  其实在他们过来之前,汉国抱着的想法是加深与罗马的关系,好在未来形成将波斯萨珊包夹在中间的战略态势。他们相信罗马人也是相同的态度,就是少算了基督教这么一个存在。
  汉人想要与罗马在一段时间之内愉快地玩耍,却不会在任何事情上存在忍让,平等交流已经是最大的妥协。
  准备好的众人出发前往竞技场,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尤利安得知王猛等人过来现身亲自迎接,很特意地观察王猛都带了什么人过来,主要是找一找有没有一看就是勇士的猛人。
  随同尤利安一块出来迎接的还有海伦娜,她特意穿上了蜀锦制作的裙子,色彩之丰富和鲜艳为当场之最,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也是在尽力地展现自己。
  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海伦娜其实是一点都不知情,她还抱着前往汉国当天子妃子的美梦,导致在接待王猛方面既是热情也是有点当家主导的意图。
  王猛等人一下子就看出了海伦娜在干什么,不过联姻还没有公开化,倒是没有什么怪异的反应,只当是接受了一次热情到有些过份的接待。
  在场的罗马人,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海伦娜的不同,再看汉人没有排斥,一直在传的小道消息似乎是得到了证实,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到欢欣鼓舞。
  一直是到室内的大厅,迎接的人换成了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过程中是海伦娜引领汉人见礼,双方互相问候之后,王猛却是命人抬出一口箱子。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本来还挺期待,以为汉人是要送自己礼物,结果礼物竟然是送给了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海琳娜。
  那一刻,海伦娜瞬间就铁青了脸,尤利安是狠狠地松了一口,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脸色不断变换,海琳娜是彻底傻了,其余人脸上的表情和脑海思想都足够丰富。
  再接下来,王猛又命人抬出几口箱子,除了海伦娜之外的皇室成员都收到了礼物,尤其是没少了在场的凯撒(加卢斯)。
  这一下除了海伦娜继续铁青着脸并且肢体僵硬,其余收到礼物的人都是喜笑颜开,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
  箱子并不算小,比较可惜的是并非人人都获得了蜀锦,瓷器和茶叶倒是人手一套,其余就是一些充满诸夏特色的艺术品,如青铜器和画作之类。
  海琳娜本来是不想打开箱子,不过所有收到礼物的人都打开了,她也只能打开。
  箱子被打开的瞬间,现场就是一阵惊呼,摆在箱子第一层的是一件珠光宝色的衣服,瞅着布料是丝绸无疑,问题是外层布满了珍珠和各种各样颜色的宝石。
  王猛示意海琳娜再看一看,下面的几层全是款式不同的蜀锦,要是以一匹十万枚金币定价,不算最上面的那一件裙子,被拿出来的蜀锦的价值就达到了五十万枚金币,再算其余瞧着就名贵非常的礼物,要说总价值超过两百万枚金币也能使人信服。
  “这是什么?”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看到杨箱底是一件件瞧着普普通通的衣服,不是丝绸更不是蜀锦,纳闷道:“衣服款式的垫底布料?”
  那是帛料制成的套装,主裙颜色主体为赤红色,有黑色的条纹,又有其余的配件,的确是算不上华丽,相反看着非常的朴实。
  “海琳娜。”尤利安已经顾不得是什么场合,连胜催促:“立刻、马上,当即……找个地方换上!”
第851章
活着要有梦想
  帛布并不是诸夏布料中最为名贵的,可是相当多数的正装所用布料却是丝帛,尤其是越正式的场合,穿戴的基本都是由丝帛做成的衣物。
  像是官袍,到西汉之后就是统一采用丝帛作为官袍布料,基本是看不到其它面料做成的官袍。
  帛在诸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另外的一种货币,甚至很多时候远比铜钱更受欢迎,因此在诸夏形容财富的时候就出现了“财帛”这一个词。
  罗马人对出产自诸夏的丝绸印象极度深刻,后面又加上了蜀锦。他们从未见过丝帛这么一种布料,尤其是看丝帛这一种布料显得相当朴素,真没有搞懂王猛特地送海琳娜一套丝帛做成的套装是个什么意思。
  尤利安的反应会那么大,是他了解更多的内情,由此有了更多的联想。
  在所有的正常礼物中出现了不正常的一套衣物。若是没有特别用意根本就不该出现,尤利安的第一反应是,不正常往往就代表着不寻常。如此场合出现了不寻常,必然是有特殊的意义。
  海琳娜是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示意下才下去更换衣物。她换好穿戴重新出现之后,众人看到的是一身主体为赤红色,含有复杂花纹又有镶边,整体看上去其实一点都不显得简单的穿着。
  汉服历来就讲究落落大方,少不了又是有着标志性的长袖承托出优雅,同时汉家女服还有收腰的特色,裙摆直接落到脚裸处又呈现喇叭形状,后裙摆还有拖尾。但凡身材高挑又不是太胖的话,穿上汉家女服绝对能显示出好身材。
  海琳娜的身材一点都不高挑,相比起差不多一米七个头的海伦娜,她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不过她今年才十五岁,按照道理是还会再长高,估计在停止发育之前至少是能超一米六的身高。
  看去没有任何珠光宝气的一套衣服穿在海琳娜的身上,选择用料内敛以及没有名贵首饰承托,本来应该显得朴素到平凡才对,可是但凡审美观正常的人那么一看,不知道为什么却看到了……怎么说?就是庄重和大气!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一句话可不是凭白说说罢了,数千年的一再改革下来,诸夏的服饰一直都在进化,尤其是西汉和东汉天朝上国的气势下进行了大改革,至少上层的服装是往大气方向发展,与之同等时期的任何一国和民族在服装的美观方面真的是落后太多。
  一样是世界强国的罗马,他们从一开始服装就显得极其简单,就是一身的群式袍子,硬要再加上一些什么装点的话,无非就是从一些小首饰方面入手,例如头饰和绶带之类的,就没有更多的审美发展了。
  海琳娜被全场的人注视感到非常局促,几乎是不知道该怎么来迈步,肢体看上去有着很明显的僵硬,包括她和侍女在内都不知道该怎么来穿戴汉服,有些饰品的穿戴明显出现了错误,例如本来应该被用来压裙摆的玉佩成了项链,配套的彩带是以罗马的方式单放一边成了绶带款式,但是这些错误一点都不妨碍服装承托起来的大气。
  汉国使节团的人员在穿戴方面是倾向于武服劲装,说白了就是胡服骑射改革下来的服装,并没有在任何场合穿过“传统服饰”。会这样是身在异国他乡,一来就遭遇到了糟心事,想着的是随时可能会开干,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得说的是,诸夏的“传统服饰”真不适合用在打斗之时,光是长袖和宽袖就需要打斗之前卷起来,衣物除了腰间之外也一点都不贴身,相反是有一种松垮的倾向,再来就是不管男女的长裙在打斗时太碍事了。
  一样是裙类的体系,欧罗巴各族男性穿戴的裙子一般就不过膝,甚至是有着很明显的高开衩。这个当然是为了不让裙装成为拖累,没有穿内裤习惯的前提之下,风大一点就随时发生有碍风化的画面。
  穿什么样的衣物跟民族习惯有着本质的关系。
  例如,游牧民族其实就是裤装的类型,那是他们经常需要骑马,穿裙装是胯下与大腿直接与马背摩擦,自然是要弄出裤子来穿,至少是有了一层保护之后皮肤不需要直接与马背形成摩擦。
  再来看农耕民族,早期穿裙子是因为很多人一辈子都可能不会骑一次马,没有摩擦的困扰也就不需要动脑筋来保护,像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优先学习胡人搞单骑走马,不就来了个服装上面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吗?
  “赛里斯真不愧是生产丝绸的国度,真是……”加卢斯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有钱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