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821

  汉人当老大的小日子被终结,是从五胡乱华的那一刻就真正意义上的终结,不再有汉家爷们的气概,连怎么当老大都不会了。
  老大怎么当?求问,挺急的。
  汉室之后的朝贡体系是这样子的:小邦,吾大人也!贡悦之,厚赐。
  愿意交保护费挺好的,哥感觉倍儿有面子,你给哥一块石头,哥还以百倍千倍的宝石。
  小弟交保护费是一件给面子的事情,哥必善待尔等,就算哥家里都快揭不开锅,连米都没有两粒,但哥卖妻卖儿卖女也要让尔等觉得哥阔绰,没错,哥就是这么的好面子,自己饿死都要把场面给撑住了!
  如果说汉室的价值观是什么,大概就是“内圣外王”。
  汉室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玩汉室那一套了,喜欢上了“内王外圣”。
  当代汉人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短时间不想再继续向外扩张,众多国家有意思建立起“联合国”那一套请自己当老大,那个老大应该怎么当。
第891章
划起友谊的船桨
  一路天公作美,再来是汉人也摸索清楚了航线,沿途建设了相当靠谱的补给基地,不但船只出现问题了能够及时前往基地修补,还能及时得到该有的物资,舰队稳稳当当地从涨海(南海)到海峡(湾湾,都懂的),再由长江出海口进入内河。
  舰队在长江出海口其实是停了下来,主要是舰队的船只数量着实太多,一旦全涌进长江绝对会对水道造成堵塞,那不但会造成天大的麻烦,也会产生很多经济上的损失。
  长江和大河(河水还没变黄的黄河)都能从大海直接进入内陆航道。
  两条河目前已经被汉人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对长江的利用最为频繁。
  每时每刻都有船只经由长江内河航道出海,同时也是不断有船只从出海口进入内陆航道。每一艘船上都装载着货物,一旦河道被堵塞住,真的就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经济损失,说分分钟数十万真不是在开玩笑。
  中枢曾经有过一个议题,就是商讨能不能将长江和大河的出海口给扩建一下,商讨只是进行了一个开口就被终结,原因是现在压根就没有手段对长江和大河进行截留。
  人工改道倒是能做到,可是工程量将会异常庞庞庞……大,河流改道会造成哪些地区的多少损失根本算不出来。
  所以?扩张出海口什么的不是办不到,是谁都无法保证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没任何人想要重现一下大禹治水的场面。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挖掘通道,想挖多大就多大,等待建设完毕之后再从内陆将两边挖通,新的河道就能够产生。
  不过后面那个办法哪怕是被想到了也没人提出来,主要是当前两个出海口产生的利益太大,一旦出海口的地点被更变,谁提议谁就该被至少数十乃至数百万人记恨上。
  稍微想一想有数十上百万人对自己恨之入骨,就算自己这一代没有因为那么多的人的恨意遭到什么报复,可是子孙后代可咋整?
  再来是,新出海口的受益群体会感激,但是个人就容易记住恨意而对恩情很快就会忘记,承担那么大的后果真是有些划不来哇!
  “这就是著名的长江吗?”尤利安看着太多船只进出而变得异常拥挤的河面:“果然是船帆如林,船板可结成陆地啊!”
  “舳舻千里,莫过如此。”王猛根本没掩饰自己的骄傲:“你们很快就能看到当今最繁华的港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池。”
  王猛再怎么说也当过建康令,对建康还是相当有感情,也就会特别关注建康的变化。
  曾经的建康,城内居民一度接近两百万,就是汉军南下小朝廷灭亡之后,城内的居民先是逃亡了数十万,后面又被造册迁移了数十万,居民人口一度下降到只剩下六十万。
  元朔七年之后,建康的城内的定居人口又再稳固缓慢地上升,一直到王猛卸任之前已经恢复到一百二十万,到元朔十一年疾速增加到了二百二十七万。
  会突增到二百二十七万,是将周边的人口也给算了进去,尤其是京口这边的贡献最大。
  京口自被划为长江入海口的主码头之后,说一天变一个样有些夸张,但是人离开一年再回去一看,真会认不出自己曾经所知道的模样,至少看到的城市外围绝对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城市外围。
  “多……多少!?”尤利安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二百二十七万?!”
  尤利安的表情就是一块写着“瓦特啊哟弄啥嘞”的画板。他从西塞罗那里知道的消息,汉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不该是一个叫临淄的城市么?听说是一百八十多万居民。
  现在,王猛说建康的人口达到二百二十七万,那么尤利安仔细地想了一想,汉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多少个?好像是四个,其中的临淄一百八十多万,建康二百二十七万,两个合起来就有四百万以上的人口,差不多是罗马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对了,其实现在连罗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总人口是多少,他们从来只算公民(含亲属,以及先祖有过公民)数量,没有算平民和奴隶、附庸种族。
  按照罗马人当前的计算,罗马的官方统计人口应该是两千万左右,但是按照欧罗巴学者的统计公元四世纪的时候,罗马的人口却被认为至少有一亿八千万以上。
  考虑到诸夏记载历史是真实演义成为神话,欧罗巴记载历史则是神话被当成真实……说白了就是诸夏的历史远比西方人的历史靠谱,欧罗巴学者关于历史的论点还是无视算了。
  “冒昧地问一句……”克谢亚斯死死地盯着王猛:“能透露一下汉帝国大略的人口数字吗?”
  开的什么玩笑,在这个什么都依靠双手去劳动的年代,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岂是能随随便便透露的!?
  就算是到了公元十九世纪,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口都是需要极度保密,谁窥探就证明谁在策划入侵!
  一个国家的人口,不但代表着劳动力,还是战争爆发时可征兵多少的保证,是能随随便便刺探的?
  王猛就非常不善地怒视克谢亚斯,差那么一点点就拔剑了。
  尤利安“呵呵呵”一阵笑,赶紧将话题扯开,为克谢亚斯解围。
  “阁下是使节,请注意言词。”王猛脸上带着笑意:“要不然……可是会令人误会的呢。”
  克谢亚斯扯着难看的笑容,不断地道歉。
  汉国目前的人口,算上满周岁的婴儿,总数是达到两千五百二十七万七千六百二十九人,但未成年人却是占了八百万以上。
  随着鼓励生育的进行,汉国的人口还会再继续爆炸方式的增涨,每年不敢说新增百万婴儿,五十万以上总是有的。
  人口普查并不将奴隶计算在内,汉国现在记录在案的官方奴隶和私人奴隶,数量达到了夸张的一千两百二十七万。
  不算零头,是奴隶的补充和损耗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更。
  主要是汉国周边的异国和异族数量着实是太少,不过有了阿三大陆,也发现了非洲大陆,相信奴隶的数量会每一年都往上翻,也许再过那么三五年,奴隶数量就该是突破五千万大关。
  一千两百二十七万奴隶,半岛三国拢共贡献了将近三百万,草原贡献了一百二十万,南洋以及中南半岛贡献了四百万,其余就是西域和阿三大陆的贡献了。
  尤利安和克谢亚斯悄悄地对视了一眼,王猛的反应有些大却没有深究,很值得他们松了口气。
  按照罗马和萨珊的推断,汉国的人口应该是五千万左右,那是他们从所知汉军的数量得出来的推论,哪里知道汉国压根就没那么多的人口。
  “汉帝国是真的能拉出百万大军。”克谢亚斯见王猛离得够远,压低声音:“还是能够充分武装起来的大军。”
  克谢亚斯讲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数据,比如远征阿三大陆的近三十万(陆海军),征讨西域的近二十万,东北和北部合起来也是二十来万(没这么多),国内怎么也该有二十万以上的驻军吧?
  其实克谢亚斯哪里知道历经大乱的汉人,存活下来的是以青壮为主,还特么是男性居多!
  “汉帝国又得到了笈多王朝的近三千万人口!”尤利安在掰着手指:“笈多三千万人,那些即将被汉人灭掉的国家合起来应该也有近千万人,然后汉帝国还有那么多的殖民地……”
  现在就有殖民地这个称呼了?还真的有。罗马人从来是将附庸种族的地盘视作殖民地,就是那种商品倾销和随意掠夺的地方。
  “就算汉帝国人口不多,对我们也是没有区别。”克谢亚斯一直不能忘记在那场平原大决战亲眼看到的恐怖画面:“他们掌握了天神的武器,火药!”
  近期以来,尤利安和克谢亚斯的友情是一再升温,他们要将罗马人和波斯人的和解从自己两人做起,推广到全部的罗马人和波斯人身上,一起愉快地划起友谊小船的双桨。
  “抵达长安之后,我们之中不管是谁有机会……”尤利安发现王猛在走过来,没有刻意压低声音:“谒见汉天子的时候,一定要提出那件事情。”
  上一次,尤利安虽然是察觉得有些晚了,可还是发现自己与克谢亚斯的谈话被王猛听到。
  尤利安事后可是很小心翼翼地试探王猛到底听到了多少,尽管不是那么确定,不过猜测王猛只听到了一个尾巴。
  “嗯嗯!”克谢亚斯依照波斯历史上对汉人的记载,有自己的看法:“汉天子应该会很高兴的。”
  现在他俩面临着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国内会对他们的设想有什么想法。
  毕竟嘛,两个国家(民族)在数千年之内都是各个区域各自的绝对霸主,历史上就是再艰难的时刻从来都没有当过谁的小弟,汉人没表现出恶意之前,两国也没有在战场上败给汉军,不到亡国灭种的那一刻,谁没点小骄傲?
第892章
超出理解之外
  自身强壮,来了一个更强壮的,没有血缘和没有结拜的前提下,自己没可能看到对方比自己更强壮就扑上去抱住大腿喊大哥吧?
  要是换成自己悠哉着散步,很突然跳出来一个凶残大汉,二话不说对着自己就是一阵胖揍,怎么都打不过的基础上,心里或许会想想喊声大哥对方会不会放过自己,但是那声大哥会很难喊得出口,得是感觉要被打死了才会不光愿意喊大哥,估计爸爸、爷爷、祖宗……反正是能活什么都愿意喊。
  小样就是矫情不是一种病,是智慧生物该有的尊严。
  尤利安和克谢亚斯陷入了深深地苦恼,对周边任何事物的感兴趣程度也就降低了下来。
  京口在成为汉国疆土之前就是南方最大的商业港口(没有之一),哪怕是石羯赵国一直陈兵在对岸,京口的繁荣也没有遭到什么影响。
  等待长江以南归于汉土之后,京口的繁荣程度一再提升,那是因为增加了对海洋的利用,不光是走大河出海,还是从辽东乃至于更南沿海走海路,要到长江以南地界基本是会走长江水道,京口作为长江出海口最近和最大的一个码头,繁荣是注定的。
  还没有登岸之前,能够看到陆地上一排又一排的库房,所占面积之大令人目瞪口呆,码头人流之拥挤也远超想象。
  在更深的内陆,一眼看去目光所能及的位置全是建筑群,看着是被规划得很整齐的一条又一条商业街。
  京口的确不存在纯民居,任何一栋建筑物都是带着商业性质,导致这里汇聚着品种最齐全的商品。在这里几乎能够采购到汉国所有的商品,只是并不做零售,都是大宗交易的批发商。
  说京口几乎能买到所有商品,是市面上不存在任何与火药有关的商品,除了火药之外的武器种类,包括弩在内的所有兵器,皮甲、金属甲等等防具,床弩、车弩和抛石车等等器械,甚至是战船都能购买。
  军事器材都能买到,民用商品就更不用说,那也是为什么京口会越来越繁华的原因之一。
  毕竟,想买什么都能买到,人们想要采购什么商品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京口,想不繁荣都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