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821

  “匈尼特人不弱。”克谢亚斯敢发誓,自己绝对不是因为萨珊几次栽在匈尼特人手里才那么说。他极度认真地说:“汉帝国用一个军……是一个军吧?”
  尤利安知道的是西域都护府只有一个军的编制,却无法猜测这一次汉帝国用了多少兵力与匈尼特开战。
  “一个常备军,可能征募当地的汉人,必然征召西域人。”克谢亚斯知道汉帝国的军事行动很喜欢拉上一帮属国仆从军,多多少少也猜测汉帝国会消耗西域人:“匈尼特在东面能够集结的骑兵不会低于十五万。我们见到了报捷的鸿翎急使,战争的结果是汉军取胜无疑。再次证明汉帝国的强大。”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匈尼特的东面国境被肆虐了一个遍,被集结起来的匈尼特骑兵半数折在战场,可是西域都护府也没了一个师,汉人骁果战死一万三千余,上了战场的二十五万西域人最后只堪堪剩下五万出头。
  单纯以伤亡分胜负的话,也不是死伤接近二十二万的汉帝国阵营这边输。
  根据不完全统计,死在正面战场的匈尼特人(含士兵以及后勤人员)应该是有个十三四万,关键是死在游动肆虐的匈尼特人达到惊人的四十来万,等于是西域都护府的这一次主动出击一下子就让匈尼特减员了五十多万。
  对于一个人口只有差不多三百万的国家来说,一下子就没了六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不止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了。
  再加上被肆虐所产生的损失,匈尼特近乎于是在不到四个月内从一个区域性强国,一下子被打击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捷报被送入宫城,等待刘彦下令将西域都护府做出来的成绩全面公布,看了布告的各国人员瞬间是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太可怕了!”古德豪斯来到汉帝国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是作为法兰克与汉帝国沟通的人员留在汉帝国。他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耗费重资也是本身努力,可算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就是还无法流畅阅读汉字,问翻译人员:“里面写的是真的吗?”
  被法兰克聘请的翻译是一个瘦黑瘦黑的南洋种,户籍在日南郡的象林,原先是林邑国的一名贵族,现在是归化籍之一。
  “当然是真的。”林文是他给自己取的新姓名,他昂着头满脸骄傲地说:“大汉不会在布告有任何作假!”
  林文的经历有些复杂,国破的时候要说没有怨恨连自己都不信,由一个贵族变成一名相对富有的归化籍心里也满满都是落差,比起那些死了和成为奴隶的人却是显得很幸运了。
  从一开始的怨恨到渐渐接受新的身份,林文又感受到成了一名汉人……哪怕是归化籍,也比不是汉籍的人高贵百倍千倍,心态又变成了骄傲,已经能够理所当然地用傲娇的表情和语气对待自己的主顾。
  “五十多万啊!?”古德豪斯瞪大了眼睛,哆嗦着嘴唇:“比我们整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被……一万五千汉军用四个月不到的时间杀死了。”
  林文刚才很认真在进行翻译,布告上写的是西域都护府出兵将近三十万,只是他出于骄傲心里特别解释西域都护府出动了一个军,汉人骁果和西域人都是被临时征召的非正规军,好像被古德豪斯理解为只有西域都护府才是军队了?
  古德豪斯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理解错误的地方,他们法兰克对战斗力有着明确的区分,军队是军队,平民就是平民,军队和民夫不会故意去混淆。
  哪怕只是一万五千的正规军对于法兰克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们要是进行极限动员的话,有战斗力的男女全部算上也没五万人。
  这一块布告就在驿馆区,过来围观的人自然也就差不多全是歪果仁,他们是真的被布告上所写的内容给吓到了,很多国家的总人口都没有超过五十万,禁不住会思考要是惹到汉帝国,自己的国家会是什么下场。
第959章
日新月异
  季节已经进入到秋季,却是还没有到树叶变得枯黄,风一吹大量树叶随风飘落的时候。
  位处长安的南边,接近秦岭的区域,山脉边上有着一座规模并不大的军营。
  军营的存在是为了封锁周边,看那些完善的封锁线,再看通入秦岭的关隘,不难想象里面会有什么不想泄密的设施。
  “陛下。”张石手里拿着一杆步枪,介绍道:“这一款步枪是在十二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枪身的长度没有变化,增加了一斤的重量,口径减少到十四毫米。它的枪管改成了线膛款式和滑膛款式两种,经过试验它的精准度更高和射程也得到增加。”
  说白了就是一款线膛枪,要是以水平而言,应该是达到了十五世纪中叶的水平。
  “枪管是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马子欢才是专家,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枪管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什么结果,后面评价道:“经过一再试验,螺旋形的枪管明显优异于直线形的枪管。”
  刘彦尽管那么些年过去,对枪支该有的尝试却没有完全丢掉。
  螺旋形的枪管理所当然是会比直线形的枪管优秀。螺旋形的枪管发射弹丸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
  众人旁边就有一台机床,它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电力驱动,却是采用了畜力。
  机床最为显眼的就是那一支钻孔棍,它本身就是一种螺旋款式,进行钻孔的时候枪管之内也会留下螺旋的线条。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像这种机械应该是采用水力最佳,但是首先想要找到合适的河流并不容易,机床被研制成功才不到半年,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段,暂时就被设置为畜力款式放在秦岭。
  两三年前就有工匠能够依靠纯手工打造出线膛枪管,只是成品率并不高,再来就是能够办到这一点的工匠太少,要仅是以成为几个人的“玩具”而言,再低的产量也没有关系,但是作为一款需要得到列装的枪械来说却是太少。
  刘彦仅是提出一个设想,少府就用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和试验,历经三年才将机床给研制了出来。
  放在秦岭这一处工厂的新式机床,它目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经过尝试一天最高可以钻出五根枪管,成品率为四根枪管,可以说成品率已经是高得有些吓人了。
  “若是改为水力驱动,臣估计效率可增加两倍左右。”马子欢已经知道什么动力学,一台机器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效率,一般就是驱动决定:“手工制作线膛枪管需要用时半个月,臣深深感受到了人力与机械的差距。”
  新式机床只有一台,却不代表全国只有一台机床,像是之前打造普通枪管也是使用机床,那些机床分为畜力和水力两种。
  之前有的科研成果就是保证更新换代的基础,任何科技也的确是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先进,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奇迹,要不然没可能上一会还在使用丢石头砸人,下一刻却是手持高斯枪械在“咻咻咻”发射了。
  积累对于科技来说是一个必然过程,那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元素进行了解,再延伸出各种科学,由多种多样的科研成果才去组合出一件产品。
  “这一款步枪便命名为‘十二式改’。”刘彦接过了步枪,大体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变,比了一个持枪射击的姿势:“最远射程九百二十米?”
  “回陛下,是的。”张石矜持地说:“精准射击距离达到两百八十米。”
  刘彦记得线膛枪的出现让排排站枪毙的打法出现了变化,手持线膛枪的士兵不再是列成紧密阵型,他们是成散兵阵列利用射程优势,不再是互相抵近齐射,是一种重复射击到对方能射击到自己的距离就后撤的打法。
  第一个让手持线膛枪的士兵成为狙击手角色的人刘彦已经忘记了,第一个那么干了之后,火器时代的战争又进入到新的模式,一再有指挥官被狙击之后,再也没有指挥官傻乎乎去找死。
  “陛下。”张石讨好地问:“可要臣拿来火药?”
  刘彦还真的想要亲自射击看看,来到靶场熟练地进行装弹,完毕之后做出一个标准的持枪姿势对准百米之外的枪靶。他扣动扳机的时候,身躯感受到了后坐力,耳边也传来了一声“啪”的击发声。
  远处,一个被架起来的靶子在弹丸命中的时候发出一声“噗”,一阵尘烟很快就被风吹散。
  有人员将靶子抬来,枪靶标环正中央的那个孔洞说明刘彦打得很准,也证明这一款十二式改完全能够作为一款狙击枪械使用。
  “试一试一百五十米。”刘彦清理好枪膛后,又在做装弹做业:“这一款枪的枪托也许应该改一改,稍微加长三厘米左右?”
  旁边手持笔记本的人立刻进行记录。
  一杆枪只是做三厘米的改动有什么用?那是不懂行的人才会有的疑问。
  别说是枪械了,就算是一柄战刀,稍微一点点的改动都会产生不同的手感。
  枪械的长或短,乃至于是枪械的重量,达到最合理的设计,越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持枪的手感对于射手来说非常重要,哪怕仅仅是持枪的时候稍微舒服了那么一丁丁点,思想感触的不同,到姿势上的更为合理,每一次射击都能更加的精准。
  要不然就不用去区分制式装备和定制装备,像是现代的竞技,谁会去用制式装备,无不是耗费重资定制打造。
  刘彦装弹完毕,再一次成为标准持枪姿势,却是将瞄准的动作维持比前一次更久,不止是三点一线的瞄准,也在观察枪靶周边的植物。
  一款枪械准不准,不但是考虑到枪械本身,更多的考验持枪者,至少应该明白风向和风力也是能不能打准的因素之一。
  刘彦观察墙壁周边的植物就是在确定风向和风力,瞄准的时候他调整了瞄准装置,使三点一线出现了变化。
  对枪械零件的调整是很专业的举动,像是瞄准一百米目标与瞄准两百米目标,瞄准装置肯定是要做出细微的调整,风力的不同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不然就会是射击一百米目标做到标准,可是同样的三点一线射击两百十米的目标却是偏了许多。
  十二式改的标准装置虽然是一种可调整模式,可是并没有专业的刻度,还是需要使用者有足够的知识以及常识(熟练度)。别看仅仅是增加一个刻度,可单单就是这么一点点小小的部分,以当前的科技水平需要耗费的时间绝对是短不了。
  一声击发声,刘彦的身躯向后摆动了一下下,他射击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枪靶被抬过来之后,命中的位置是在七环圈内,刘彦刚才尽管皱眉,却是不吝啬对步枪的赞赏。
  打不打得准不但是枪械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射手的原因,刘彦不会用自己的失误而去否定枪支的优秀。
  刘彦显然不是经历一次不成功就放弃的人,后面又进行了两次射击,做到命中十环才停止试射。
  靶场有专业的试射人员,他们一直是在旁边进行等待,看到刘彦仅仅是三次射击就能打中十环,不管是不是装的都露出了崇拜的表情。
  三名试射后面轮番进行试射,五十米、一百米、一百五十米、两百米、两百五十米、三百米,枪靶离得越远精准度就越低,拢共三十次的射击,最好的成绩是命中三百米处枪靶的三环,能够命中很大程度是运气。
  试射完毕之后,试射人员会用专业的方向评价枪械,记录人员一一进行记录,一切都是力图做到最好。
  那边进行评价与记录,随同而来的军方将校排队试射,看上去是玩得不亦说乎。
  “它很优秀。”刘彦的脸上泛着笑容,对着全程观看和自己亲自射击过的将校说:“应该选拔优秀射手来专门使用这一件武器。”
  “陛下圣明无错。”桓温刚才试射了五十米到两百米的枪靶,尽管没打过十环,成绩却不是太差:“它是一款能够在战场上起到击杀敌将于万军之中的武器。”
  冉闵没少玩火器。他刚才几次试射,两百米之内最差的成绩也是命中八环:“原以为燧发枪已经够厉害,没想到只是改了一下枪管,精准度会这么恐怖。”
  火器的出现必定是会改变战争的方式,最为简单的就是武力的价值被降低,苦练数十年的高手被射中一发会死掉,不懂任何搏击技巧的人被射中一发也会死掉,埋头苦练搏杀技巧的价值会变成一件意义不大的事情。
  徐正看到冉闵脸上的苦涩,一点都不想去安慰。
  像是冉闵这种猛将,随着战争形式的改变,单纯的勇猛已经作用不大,能够体现出价值的地方是在指挥艺术和各种经验方面。
  简单的说,依靠单纯的武勇获取功勋的历史很快就会过去,没跟上新时代步伐的人注定会被淘汰。
  “陛下。”张石才不管军方将校是什么样的心情,问刘彦:“可要去下一处参观?”
  刘彦能猜出少府兵工研制部门一定是有什么新成果,才会让张石问出那样的话。
  众人离开这一处步枪靶场,没有走多远到了另一处靶场。
  同样是靶场,却是要改地点,只因为靶场也有区分,例如步枪与火炮同样是进行射击,可射击距离以及打击程度就是不同的两面。
  刘彦原以为会去火炮试射场地,没想到过来的地方一样是枪械靶场,没来得及产生什么疑惑,眼睛却是看到了摆在试射位置的一台大家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