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6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5/821

  三十一名子女中的一半以上,就是出生在元朔九年之后,可见统治者一旦相对闲下来,少不了是会亲近女色。
  没有多久,两位皇女就在各自宫女的引领下过来。
  她们过来看到刘彦立刻露出惊喜的表情,像模像样地行礼口称:“父皇。”
  刘彦目光注视过去,脸上没有刻意露出什么舐犊之情,就是很平静地看着想要靠近又不太敢的女儿。
  在刘茵很小的时候,刘彦最疼的就是她。那是一种初为人父,对待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特有的情怀。
  等待刘茵慢慢长大,刘彦也是越来越忙,渐渐地接触的时间就变少了。
  “过来些。”拓跋秀招着手:“你俩平日里不断念叨想要见父皇,今天可不见着了。”
  有了拓跋秀的鼓励,两个小女孩才鼓起勇气走近。
  “你们刚才在玩什么?”刘彦脸上带着笑,一手一个将两个闺女拉到身边:“身上有雪花,跑室外了?”
  几乎是刘彦的话音刚落,伴同皇女进来的宫女皆是埋首跪地,胆子太小的甚至是浑身抖动了起来。
  下雪天气嘛,皇女金枝玉叶的,要是出了室外染上风寒,服侍她们的宫女哪怕没有被沉井,少不了也是送往掖庭。
  “父皇,我教妹妹堆雪人。”刘茵先是低声说话,想到什么好玩的事情慢慢放大声音:“可好玩了。”
  拓跋秀刚才挥手让跪下的宫女退出去。
  两个皇女出去室外堆雪人是拓跋秀同意了的事情。在她看来孩子就应该野一些,事事小心就会养出一帮娇生惯养又身虚体弱的孩子出来。
  刘彦要说和骨肉相处没有温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通常不会表现出什么,不单单是作为一名父亲的矜持,更多的其实是出于保护子女。
  说起来可能很是荒谬,但现实往往就是那么的荒谬,一旦刘彦对某个子女表现得更加溺爱,那个子女身边就绝对会凑上一大帮乱七八糟的人,出事一般也就是那些凑上去的人搞出来。
  在皇家,溺爱皇女是一回事,对除了太子之外的皇子表现出不一样的钟爱则必然祸起萧墙。
  刘彦将国号取为“汉”,不止一次忧虑会不会如两汉那样,比如长公主干政什么的,那就更要谨慎了。
  “陛下,娘娘。淑妃、贵妃、贤妃携诸位皇子皇女来到殿外。”
  刘彦一听离开看向拓跋秀。
  拓跋秀也是下意识看向刘彦。
  那一刻刘彦在皱眉,他觉得那些娘们也太刻意了一些。
  拓跋秀则是哭笑不得,内心则是多多少少有那么点骄傲,谁让刘彦到后宫的话,选择放松是到她这来?
第974章
无奈的孤家寡人
  讲道理,男人对自己占有的第一个女人总是会有着更多的感情。
  那是一种哪怕后面再经历无数个女人,始终也忘不了第一个女人的深刻印象,心中的某个角落永远留下了她的位置。
  要是没有娶第一个占有的女人,哪怕是婚后生活再幸福,偶尔午夜梦回就算不是刻意地去思念,某些记忆片段都是会控制不住地涌现出来,想要“闭屏”都办不到,越想要忘记就会记忆变得更加清晰。
  不止男人是这样,其实女人也是。
  因此自己的另一半要不是“人生的第一次”,就算是永远没有表现出异样,可是实际上就无法避免存在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在某些事情上,女人会比男人更加绝情一些,男人则是更加倾向于优柔寡断。
  其实男人远比女人有情,不过基本上是出自一种连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占有欲在驱使。
  刘彦现在后宫佳丽要多少就能有多少,他却是会在选择放松的时候,下意识就到拓跋秀这边来。他的这种习惯其实挺不好,要不是崔婉理智,和拓跋秀没有过多的野心,少不了是会上演宫心斗的戏码。
  作为皇后的崔婉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她的底线是刘慎的地位不要遭受挑战,除此之外不会去争宠,其她嫔妃则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只要刘慎的地位安稳,崔婉的后位也绝不会遭到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再去争些什么就会成为败笔,她本来也只是有模糊的理解,还是家里人给讲透了。
  女官通禀,拓跋秀稍微愣神就亲自出去。
  没有多久,四个“妃”级别的女人就有说有笑地进来。
  她们迈过门槛之后收声,离刘彦近一些,除了拓跋秀之外,其余是带着孩子各自行礼。
  最早跟了刘彦的拓跋秀今年已经三十一岁,以现代的说法就是成了少妇。
  四妃岁数最小的是二十二岁的谢道韫,桑妙与张兰同为二十六岁。
  在这么一个年代,岁数超过二十岁就会被认定为老女人了,被认为女人最佳的年纪是十三四岁到十六岁之间。
  三位过来的嫔妃,再加上手里牵的怀里抱的,亏得是室内的空间够大,要不十来人就该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刘彦在思考一件事情,他好像也没有长久不去某个妃子那边,昨晚还去谢道韫那边留寝,今天不顾影响全凑过来是闹哪样?
  到了“妃”这个皇后之下的第二阶,她们自然是干不出凑到一块之后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模样,是安坐在宫女拿来的坐圃之上,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或是低声交谈,又或是安静坐着。
  刘彦看完了大人,看向孩子。
  孩子倒是活跃一些,胆子大的已经凑到刘彦身边,胆子小的则是或围绕自己的母亲,或是与玩得好的兄弟姐妹凑到空旷的地方玩耍。
  刘彦有三十一个儿女,年纪都是都比较小。他一年之中只有冬至和新年的时候会召集少使(十阶)以上的嫔妃和全部的孩子到未央宫一块吃饭,平时是基本上看不到所有子嗣凑到一块。
  “父皇,这是霖儿做的蝈蝈。”七岁的刘霖手里拿的是一个草做的蟋蟀,用着期盼的目光看着刘彦,问道:“像吗?”
  “像。”刘彦虽然没有对每个子嗣都印象深刻,至少是能记住名字和长相。他看得极度酷似自己小时候模样的刘霖,笑呵呵地问:“自己做的?”
  刘霖小鸡般不断地点头,一副很想得到夸奖的表情:“孩儿用了四天的时间慢慢做,昨天刚做好的。”
  有了刘霖的带头,几个兄弟姐妹也都是拿出了自己动手做的小玩意,一一向刘彦展示,每个人都是得到刘彦的夸奖。
  男孩做的都是一些昆虫,女孩做的则是小动物。
  刘彦一问才知道那是课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再问布置作业的课师是谁,得到名字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课师不是什么官职,就是被安排对皇子皇女教学的一些讲师。并没有固定的课师,可以是不需要坐班的纪昌去讲,也能是名声传到刘彦耳朵里的在野名士被邀请来讲。
  不管是谁有机会去向皇子皇女讲课都不会拒绝,他们甚至是异常珍惜能有那样的机会,将为皇子皇女教学拔高到了传道的高度。
  就是因为拔高到了传道的高度,许多人有机会向皇子皇女讲学,一般就会拿出浑身的本领,讲的课题也就超过了十岁以下孩子所能理解的界线,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虞喜吗?”刘彦对这人还是有着很深的印象:“他的身子骨还健朗?”
  最为年长的刘茵答道:“讲课的时候经常会咳嗽得很厉害。”
  虞喜今年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他发现了岁差,创立了“安天论”,是长江以南非常有名的学者,同时也是诸夏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文学界的高度略略低于西汉的张衡(制作浑天仪的那位)。
  “咳嗽得很厉害?”刘彦知道现如今的岁月能活到七十三岁已经算是极度的高寿,年纪到了这份上要是咳嗽得很厉害,基本上就是非常不妙了:“带病讲学?”
  卓香本人也在场,就行礼说道:“陛下,虞大家已经病了两个月。他的家人劝说不进宫讲学,被拒绝了。”
  “崔近侍。”刘彦看向了崔宗,吩咐道:“命御医往虞府看望。”
  崔宗自然是应“诺”,却不是立刻离开。
  现在已经没有贴身秘书郎那么一说,时刻伴随刘彦周边服侍的人官职被更改为近侍,但这个近侍绝对没有被阉割,就是个官名罢了。
  近侍是属于侍中府,按照品阶来算是六品官,由于能时刻服侍天子,绝对是地地道道的官小却不位卑的存在。
  长安是帝都,注定是会吸引全国的有志之士过来。
  由于汉帝国现在还没有限定人口流动,整个汉帝国有抱负有野心的人,不管是腰包鼓不鼓都会来到长安。
  家资不俗的人,他们来到长安肯定会选择购买房子。
  却不是越富裕住的房子就越大,有钱而没有足够的爵位,地方上或许还能模糊掉一些限制,可是长安却没那么回事,爵位不够就老老实实住附合自己身份的房子。
  一些想来长安找机会的文士,他们其实更加倾向于向某个高爵者投帖,名声足够响亮又有足够的真材实料基本是能被聘请,可能是作为子弟的教习,也能被接纳成为家臣。
  要是空有一身才学而没有足够响亮的名声,那么他们就只有选择让自己的名声变得响亮,一般情况下就是到天坛广场那边,可以是自己摆下文斗擂台,也能是去挑战摆下擂台的擂主。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向高官或是高爵者投献文章,期盼能有人欣赏自己的文章。
  刘彦平时多多少少会关注一下天坛那边的文斗,要是出现了人才,会命人调查一下来历以及往事,少不了也会收集一下那人的文章,就是没有进行过亲自的破格提拔,真的欣赏会拐弯抹角……比如吩咐哪个尚书关注一下之类的。
  汉帝国不需要存在什么天子钦点,就算是再有才能也该是一步一个脚印奋斗上来。
  不是刘彦不重视人才,是他需要保证足够的公平性,不能亲手去打破规则,相反是应该来维护定下的规则。
  在汉帝国,空有才能而不做实事,只想着能抱上哪根金大腿,凭借抱上金大腿少奋斗多少年。就算是真的抱上了金大腿有什么便利,顶多也就是跻身官场,或是得以进入军中,依然还是需要从底层做起。
  会有这样的规则,是建立在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地位,首先是有建立足够的功劳和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没有功劳和成绩的前提下,便是才学名传天下,也只能永远是一个在野的名士。
  这一点其实是被民间诟病不少,普通人最想看到和听见的就是某个谁一鸣惊人,然后被谁谁谁看重,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别人需要用几年或数十年才能达到的成就。他们会有这样的心理,无非就是人人心存对“捷径”的期盼。
  关键就在于“捷径”二字,而一个国家最不能存在的就是“捷径”,通常“捷径”就等于是“取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