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821

  伏伟还嫉妒天竺都护府有三个常备军呢。
  他们南洋都护府编制下只有一个常备军的规模,却是被拆分成了三个师,分别驻扎在各处的驻地之后又是被零星拆分。最大规模的驻地也就是两个曲,向谁哭去?
  “一样是都护府,天竺都护府周边至少还有国家……”伏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嫉妒:“大汉肯定是要打下整个阿三大陆的。”
  骞建同也是这么想的。他都有点可怜伏伟了,南洋周边压根就没什么国家,有的就是大海和岛屿,就算是发现新的岛屿立功,可是能和军功比吗?就是有一点,他现在不是侯爵,可伏伟已经是侯爵。
  “你们在聊什么?”司宏壮是先去舰桥,看到两人在船头也就过来。他不断张望旗舰周边的船舰,感慨地说:“仅是八年不到,大汉就有如此规模的海军了。”
  原本还在交谈的两个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看向司宏壮的目光带着吝惜。
  天竺都护府周边有非常多的国家,南洋都护府有着探索海疆的任务,安南都护府就是被他们包在中间的那个角色。
  安南都护府能干些什么?大概就是摸深山老林抓野人,再来就是监视各家族的封地,真没其他什么事情好做了。
  司宏壮被两人的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一开始还没明白是因为什么,回过神来一点都不在意地说:“大汉本土的产粮区成型还要很久很久。在此之前,安南都护府辖区是向本土输送粮食的最大产粮地。便是本土两大产粮区成型,难道地位就会下降吗?”
  安南都护府以辖区而言的话,是目前四大都护府最大的一个,单纯以面积而言都快有本土的五分之一大小了。
  因为所处赤道的关系,那一边也经过那些家族多年来的开发,一直承担着为本土输送粮食的重大责任,要说政治地位是一点都不低。
  没有可以开战的对象对于安南都护府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司宏壮也非常清楚自己担任安南都护府的都护是带着什么样的任务,保证粮食输送是首要重任,再来就是盯紧那些家族了。
  只要安南都护府的辖区向本土输送粮食的这个重任没出差错,司宏壮清楚就算自己什么都没干,等待任期到了被调任回国,一个尚书的职位是绝对没跑的事情。
  “天竺都护府也有产粮区……”骞建同不是要与司宏壮拌嘴,带着十足的憧憬:“听说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产出能养活一万万人?”
  这一刻伏伟心塞了。
  汉帝国已经连续出台鼓励生育的国策,只有白痴到某种程度才没发觉那意味着什么。
  想要让人口得到增涨,环境大体上处于和平并不是第一要素,其实最重要的是保证粮食的足够。
  不管是近几年还是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哪个地方能够提供大量的粮食,那么政治地位就不会遭到动摇。
  “大海里面有海鲜。”司宏壮笑眯眯地对伏伟说:“你们在探索海疆的时候,顺手捕鱼也是一个进项嘛。”
  伏伟翻了个白眼什么都没得说。
  出海捕鱼什么的对汉人早就不是陌生的事情,黄海、渤海、东海和涨海……甚至是更远的海域,一到捕鱼季节还能少了汉人渔船的身影?
  “除了捕鱼也不是没其它事情做。”骞建同觉得日后还需要南洋都护府提供海上支援,不会学司宏壮去打击伏伟,说道:“勘探队不是在吕宋找到铜矿吗?大汉一直都缺乏铜,你们可以从这个入手。”
  伏伟再次翻白眼。他还能不知道吕宋被勘探到超巨型铜矿的事情?
  有铜矿是一回事,归谁管又是另外一回事,伏伟作为南洋都护府的都护已经被告知那边会归少府,要不还郁闷个什么劲。
  “你们别得意。”伏伟将郁闷藏了起来,假装无比的意气奋发:“我们一定会找到南蟾部洲,到时候你们想和我比功劳?”
第992章
史上第一神书
  伏伟话是那样说,情绪却是有些悲观。
  寻找传说中那一个比大陆小不了多少的超级大岛,是从元朔八年……也就是灭掉东晋小朝廷,接收南方沿海疆域之后,刘彦就已经下令的事情。
  关于那一座超级大岛是找了七年,中间探索到的岛屿并不算少,相对大一些的就是吕宋(菲律宾)以及柔佛(马来西亚)等岛屿,每次探索到都以为是找到了那一座超级大岛,可是上报之后无一例外都被否定。
  足足是耗费了七年的事情没有办到,伏伟并不觉得自己的运气会那么好,一上任就能寻找到那一座超级大岛,完成天子长久的夙愿。
  春季时分的涨海(南海)极少会出现天气恶劣的情况,那也就是为什么中枢对三个都护同乘一条船没什么忧虑的地方,连带熟悉海况的伏伟以及司宏壮都满不在乎。
  事实上船队一路向南航行,连一点点惊险的遭遇都没有,要不是一路上风景着实不错,再来是能够不断碰上来往的独行商船或是成规模船队,还不知道应该无聊到什么地步。
  “海上航行本来就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伏伟是躺在一张藤椅之上,头顶有着一具遮阳伞。他只是穿着一条裤衩,手里捧着有一杯水果汁,用吸管吸着,咽下去扭头看向闭着眼睛也不知道有没有睡着的骞建同:“航行上十天半个月,乃至于是更久,没有碰到其他人再正常不过了。”
  骞建同对于海航非常陌生,他有被提醒不能一直盯着阳光充足的海面看,还是因为经验不足没太重视,结果是眼睛出了毛病。
  不管是身处冰天雪地的世界,还是身在碧海蓝天的环境,只要是阳光足够充足,人真的不能老是盯着映射光线太强烈的地方看,轻了会令人暂时患上眼闪光流泪不止,严重了直接瞎掉也不是没可能。
  骞建同的眼睛只是出了小问题,后面他除了睡觉和待在舱内,一上甲板必然是会待上墨镜。
  所谓的墨镜在汉帝国早就没什么好稀奇的地方,讲究一些就花大价钱买水晶镜片的墨镜,随意一些就买玻璃制品。
  海军将士通常是会购买不止一副的墨镜,以黑色镜片为主,其余带着玩耍的心思就买其它颜色的镜片。
  要是观察在甲板上的人员,不管是在作业,或是闲逛,谁都是戴着一副墨镜。他们要不是依然束发,不然戴着墨镜又是大多只是身穿裤衩,有穿越刚好看到的话,真分辨不出是不是古代人。
  一阵喧哗声从其它船只上传来,仔细辨认一下,喊的是有一大群海豚在追赶舰队。
  海面之上,时不时会有一道身影扑空而起,它们一闪而过又重新窜进海中,看速度非常快速。
  骞建同是被吸引着来到舷侧,依着护栏向着后侧方张望,看到那些不时扑腾而起的白色身影,纳闷地问:“好白,是什么鱼?”
  伏伟恰好过来,看了一下说道:“是白豚。”
  “啊?豚???”骞建同有那么点被惊呆了:“海里的豚?”
  豚在诸夏的字典里面指的是小猪,另外还有“豕”是猪的统称,“彘”则是指后腿不能直立的猪。
  “没毛病,就是海里的豚,陛下是称呼为海豚。”伏伟早就对海豚没有了什么好奇心,却也知道白海豚十分的稀有难见,倒是蓝、黑、斑纹的海豚很容易碰上:“海军有抓过一些海豚献予陛下。陛下称呼咱们现在看到的那种白海豚叫‘中华白海豚’,特意吩咐不能捕杀。”
  当前诸夏有许多自称,像是华夏、诸夏、中国、华国、中原这些名称早就传遍了,而公元三零零年钟信所提的“中华”概念则还没有被普及开。
  刘彦是“御天下者”,哪怕仅仅是随口一语都值得太多的人去琢磨研究,他提到“中华”这个词,人们的理解是“中央之国”加上“华夏”的合称,同时也以为这个词是刘彦首提。
  其实那么理解也就对了,历史上“中华”一词就是一个合称,但是需要到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将其加进国号,从此“中华”又有了现代国家的涵义;而在地理方面“中华”已经不只是指代中原地区,而是整个中国的疆域;民族方面也不只是指代汉民族,而是生活在中国疆域内的所有民族,还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
  现在“中华白海豚”在汉帝国的南部沿海虽然出现的次数不多,可是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等待到了现代,“中华白海豚”已经变成了十足的珍稀物种,很困难才能发现那么一丁丁点,只剩下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太平洋沿岸数量才算是比较多。
  “看看。”伏伟指向了另一片海域,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蓝的和斑纹的也过来凑热闹了。”
  骞建同不熟悉海洋,对没有见过的海洋生物有着足够的好奇心。他同样是手拿望远镜,换个方向看去过,真看到了不同颜色的海豚。
  “其实也能够理解啊……”骞建同一脸的思索:“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之分,海中的豚自然也有皮肤不同的族群。”
  伏伟还真没有从这个方向进行过思考,一听给愣了一下,随后不断点头表示赞同。
  “那是什么?”骞建同突然有些惊奇或者说带着忧虑的困惑,手指看到的位置:“一大片一大片移动的黑影。”
  从天空往海面看,成片的黑影是在海水中不断地移动,时而快速,时而缓慢,并没有固定的规律。
  伏伟被骞建同紧张的表现惊了那么一下下,举起望远镜努力观察了一下,笑道:“迁徙的鱼群啊。”
  骞建同原本以为是什么海中的巨兽呢,一听是数量夸张的鱼聚集成群产生的黑影,露出了尴尬的笑容。他刚想说些什么,却是听到外围的船只敲响了钟声,顺口就问:“是要撒网捕鱼吗?”
  “捕鱼?”伏伟已经开始转身在向舰桥走,边走边说:“捕什么鱼啊,是要规避航线,免得出现意外。”
  骞建同懵住了,纳闷船只难道还会被那些鱼攻击?
  别说,还真是给骞建同给蒙中了,就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更像是一种自杀式的撞击。
  庞大数量聚集的鱼群,它们可不止会在海水里面游动,一些鱼上升到靠近海平面的时候可是会上演扑腾穿梭。
  伏伟所说的意外却不是鱼群撞击船只,是每当鱼群迁徙的时候必然会紧跟着一些大家伙。
  差不多是伏伟到了舰桥,人还没有站定就看到远处一个巨大的身影跃出水面。
  “!!!”骞建同一样是看到那幅画面,无意识地张大了嘴巴:“好、好大……”
  那一道巨大的身影绝对有二十米以上的长度,背部看上去呈现蓝白的斑点,腹部则是一片的米黄色。
  斑点并不是它本来的肤色,它的本来肤色是呈现蓝灰色,斑点其实是一些贝壳类的驻留生物寄居留下。
  骞建同被惊呆了还没有回过神来,远处又是一道巨大的身影扑腾而起。
  这一条的身躯可是比刚才还要庞大,目测应该是逼近三十米的长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骞建同听到声音扭头,看到的是一脸笑吟吟的司宏壮。
  “这玩意当然不是鲲鹏啦,是鲸。”司宏壮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见过市面的人,带着十足的优越感对脸上还有震惊神色的骞建同说:“是不是很惊讶,是不是很神奇?”
  前面那一段当然是《山海经》的一个片段,当前也已经有《山海经》这一本著作,只是版本与后世并不相同。说白了《山海经》并不是由一个人来著作,是不同时代的一些人不断补充完整。当前的《山海经》是未完成作品,缺失了两晋之后的内容。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司宏壮坏笑着问:“肯定读过吧?”
  骞建同脸色发木地点头。
  “说的就是孔雀啊。”司宏壮继续往下念:“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知道了。”骞建同脸色难看地说:“是说犀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