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21

  渔船略多,汉部的船队没有可能为了逮住那只渔船改变航向,刘彦看着那些大喊大叫的渔民,看样子不少渔民是反应过来之后是要返航?
  “在航线上直接撞沉。撞不到就射箭。”
  基本靠吼的时代,刘彦花了三年时间培养出了一群懂得旗语的旗手,很快就将命令传达给了整支船队。
  汉部是要偷袭来着,不会耽误的情况下,直接开过去撞沉,要是觉得费劲……只能就是不理睬了,反正渔民的速度根本就比不了满帆的大船,能够在陆地上守军开过来之前,让作战部队抢先上岸就算目的达到。
  大概是在日头当中的时候,船队已经抵近海岸线。从船上看去,海岸边大部分是空无一人的荒芜,尽力观察只是看到了一个像是渔村的人烟之地。
  船队离岸边越来越近,渔村里的人只要是眼睛没有瞎掉肯定是看到了,结果是整个村子立刻乱了起来,不缺乏一些人跑到了岸边想要观看。
  “君上,上岸之后立刻屠灭这个村子。”纪昌冷着脸:“前期没有被发现,是我们最宝贵的时间了。”
  刘彦“呵呵”笑了一下,内心里却有些诡异,他们……好像跑错登陆地点了?
  也对,现在没有GPS导航,又是在看不到海岸的地方突然拐入,跑错了地方完全情有可原。
  错了?要不要放弃登陆,去既定的登陆地点?这样的念头只是升起就立刻被刘彦给摁灭了。
  除了领头的船只,其余的船已经开始降帆,所有能够待在甲板的人,全部都是睁大眼睛看着那艘船破开海浪勇往直前,也许是幸运或者是命运使然,那艘船一路过去并没有发生触礁什么的,接近岸边约百米的时候也是降下船帆,逼近到六十米左右停了下来。
  果然,这里不是什么天然港口,但既然来了绝对没有放弃登陆的可能性。不过由部族武装抢先登陆的计划不得不改变,得是李坛带着刀盾兵乘坐登陆舟先上。
  出现了差错的计划,李坛带着第一批人上岸并没有第一时间攻击渔村的村民,是向着周边移动。
  第二批的士卒再次登陆,然后是第三批、第四批……
  越来越多的军队登陆,渔村的村民很明显感觉不对头,他们要开始四散而逃的时候,杀戮降临了。
  一群渔夫哪里能够和专业训练出来的士卒相比呢?要不是为了搞清楚登陆的是哪,压根就不会留下什么活口。
  “什么,百济!?”刘彦略略愣住,很快恢复正常:“船队返航之后,下一批直接贴着能够看到海岸线的地方航行,岸边会有人点燃狼烟提醒。”
  说不上有多么糟糕,登陆错了就错了,直接从陆地上挺进就是。
  现在,刘彦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搞清楚具体位置,要是换做其他人估计也就彻底懵了,毕竟知道了地名还要有地图。
  刘彦查了一下脑海中的地图,没有多久就大概确定自己是在……好吧,他也看不出是在哪,但离仁川并不是远到太夸张的地步。
  计划做出了新一轮的调整,折腾了差不多两天部队才算是全部上岸。他们扑向了北面,一路上百济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因此他们也没有太太过分的事情,就是闷头一直向北。
  差不多是向北四十来里的时候,总算是与地图上的标记对上了,来到了原先的登陆地点,也就是仁川。
  然而让刘彦更尴尬的事情在继续发生,现在仁川这么一块地皮并不是属于高句丽,它是位于百济的疆域范围,那是汉部的军队击溃了一支拦路的百济部队,从会说汉话的降俘那里获知。
  “从这里需要走将近八十里才会抵达高句丽境内?”刘彦非常尽力才没有抽动脸颊:“还有一条江拦住去路?”
  那条江叫汉江,实际上百济要感谢这条汉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保证百济在抵御高句丽的时候能够防御住。
  当然,高句丽衰弱之后,百济人会从感激汉江变成郁闷,因为百济人要进攻高句丽也是需要渡过汉江。
  刘彦早就知道会有汉江拦住去路,为此不是早就做好了搭建浮桥的准备嘛!他现在该郁闷的是,仁川不属于高句丽的疆域,岂不是汉部连百济也一块敌对了?
  “不一定是敌对。”纪昌内心里当然也是既郁闷又无语,不过第一次搞这种跨海作战有意外才是正常,唯一有些不正常的就是连登陆地点属于哪国都没搞清楚。他说:“立刻派去使者找百济王。”
  问题是,百济王叫啥?然后百济的首都是哪?好像汉部对此是一无所知的状态。简直就是太让人崩溃了!
第130章
虚与委蛇
  知道出现失误的也就是仅限于有数的几个高层,中下层的人只当是计划非常顺利,愉快地将军靴踏在敌国的土地上,就等着好好地烧杀抢掠一番。
  按照本来的计划,部队登陆之后该是建设建议登陆口,可是登陆地点发生错误,建立登陆口的事情自然被延后,是等待来到仁川这边之后才开始动工。
  登陆口与汉江渡桥的建设同一时间进行,刘彦也总算搞清楚百济现任国王叫比流王,都城在居拔城(也叫固麻城)。
  “是在汉末南下的扶余人后裔。”刘彦说道:“这里离他们的都城不算远,堪堪两百五十余里。”
  要是从平原地图看,仁川离居拔城绝对没有超过一百四十里,问题看地图是一回事,实际走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建立登陆点需要大概五天,渡桥搭建起来需要的时间差不多。”纪昌满脸的阴霾,计划从一开始就出错,着实是令人既尴尬又焦虑:“君上,我们需要增兵。”
  登陆的部队是略少,半岛那边还能再拉来两千的部队。既然是情况出错,增兵已经成为必然,毕竟入侵百济已经造成事实,然后他们还要去入侵高句丽。
  已经派去人手前往居拔城,可是百济的比流王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尚在两可之间,比较大的机率是不会忍受自己的疆域上出现外国的军队,开战的可能性无限大。
  两线作战对任何国家或势力从来都是大忌,其实最合适的方式是更改登陆点,直接从高句丽的海岸登陆,但是情况有些复杂,朝鲜半岛并不是所有地点都适合登陆,要考虑的是岸边的海面深度,作战不可能是将船只停在岸边几百米外,什么都靠小舟来回倒腾。
  “增兵吧。”刘彦眉头是皱着:“从两郡之地拉部队到半岛,半岛的部队尽数过来。”
  纪昌欲言又止,最后同意道:“我们在长广郡和东牟郡是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东西,确实无大碍。”
  话可不能那么讲,长广郡和东牟郡对刘彦还是相当重要,不过汉部上一段时期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大人物们也都被各自的事情牵绊住,哪怕是有地方势力想要抢夺长广郡,等待高句丽的事情弄完,刘彦再带着大军杀回去就是了。
  往后的数天,一切都是在建设中进行,比较令人安慰的是周边只有一些马韩人在晃荡,百济的军队只是出现斥候,没有直接开来大军。
  刘彦等人当然不知道百济可谓是举国震动,就在百济的高层吵成一团的时候,汉部的使者到了。
  作为汉部的使者,伏伟献上了必要的礼物,比较直接地说明了来意。
  搞清楚登陆的部队是来自后赵,登陆是因为迷航,百济君臣一阵愣神也就接受现实,毕竟那支登陆的部队没有到处攻城略地,真的就像是迷航登陆。
  伏伟解释了一下,又再次说出请求,汉部是要去攻击高句丽,想要租借港口几个月的时间,期间不会对百济做出什么敌意的行为,也会付一些必要的租金。
  百济君臣没可能不知道汉部在建设港口的事情,更加知道汉部正在搭建泅渡汉江的大桥,他们没有第一时间给予伏伟答复。
  伏伟又说出了一个劲爆的消息,汉部可是鲜卑人的铁弗,这一次从海路进攻高句丽是受到了燕王的邀请。
  好吧,若说之前百济君臣有些怀疑伏伟是不是在说假话,等待说出汉部是配合燕军,他们就开始相信了。
  燕王慕容皝率军亲征高句丽可是造成了朝鲜半岛的震动,百济和新罗本来是在火拼,结果受到了燕军攻打高句丽的影响,两国各自休兵罢战,都是将国家的主要精锐集中到北线。
  真当百济是对突然登陆的汉部军队无动于衷吗?就是原本百济的军队大部分是集中在东线,后面又调往了北线,原先是与新罗大战,后面是在和高句丽对持,真是没有拿得出手的部队调到西线。
  当然了,汉部这边可不清楚百济的状况,刘彦按照后世的思想下意识就认为百济不过是一个破烂国家,入侵高句丽的同时干挺一个破烂国家的破烂军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彦所不知道的是,百济于朝鲜半岛现在其实还挺厉害,对新罗的战争不断获取胜利,随后也会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不断获胜,将疆域从汉江附近扩展到了浿水一线(既扩张三百余里疆土)。
  大概是在登陆点建造完毕,汉江浮桥的建设也进入到了尾声,伏伟带着一个叫公孙豹的百济使者过来。
  公孙豹的官职叫猪加,挺奇怪的一个官职名称,但百济是算得上是南扶余,保留着扶余人的社会体系。
  扶余的制度,君王下职官主要以六畜名命官名,如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还有称大使、大使者、使者的。诸加均辅佐君王,参议国政;王城以外的道,皆属于诸加。道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道下有“邑落”,各由“豪民”管理。邑落内的“下户”,皆属奴仆。
  猪加的官名显得奇怪,却是百济这个国家中相对显赫的一个官职。
  “公孙先生是汉公孙家族后裔?”刘彦也就是随后一问,亏得他是有系统帮忙翻译,不然哪怕是公孙豹说汉话也是听不懂。
  公孙豹是一个身材健硕的中年男子,身穿一袭白色的官袍,腰间的腰带好像是提高了一些,都差不多要胸前。那还是百济的服饰,另外百济人以白色为尊贵,与汉家并不相同。
  “不知道将军在(后)赵国官职?”公孙豹保持了该有的礼节,却是令人看出心怀警惕:“这一次登陆,果真是为了配合(前)燕国夹击高句丽吗?”
  说起来后赵与前燕是敌国,百济哪怕是身处“四夷”却也不是这么无知。要是伏伟没有给出一个刘彦是鲜卑铁弗的身份,说什么百济也不相信后赵的军队会配合前燕。
  互相试探是一件比较没意思的事情,想要说开却不是那么容易。
  纪昌一直在默默听,听到后面有些发觉过来,百济看着态度强硬,实际上却是在虚张声势,种种迹象都表明百济显得比较无奈,是一种不希望汉部在百济境内逗留,可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既然百济拿汉部的登陆部队没有太好的办法,那么一切就显得好办许多了。
  汉部让公孙豹尽情地参观,超过六百的甲士,看着就是训练有素的两千战兵,另有三千身份是辅兵却在装备上不比其他国家差的部队。这个数量的军队在中原不会显得多,可是对于百济来说就是举国十五分之一的兵力。
  后面,从半岛那边又开来了两千战兵,公孙豹是在纪昌的邀请下一同前往观看登陆。
  “类似的军队我家君上还有三万。”纪昌适当地表现出了高傲:“那就是(后赵)朝廷拿汉部没有办法,燕王邀请我家君上夹击的高句丽的原因。”
  不得不说的是,公孙豹着实有点被汉部的实力惊讶到了。
  “是是是……”公孙豹庆幸的是百济这边没有第一时间派出军队来攻打,要不先锋的三千人绝对是送菜,后面至少也要抽调三万军队过来才可能将汉部赶下海。
  请注意,公孙豹认为三万只是有可能将汉部赶下海。他突然换上了一副嘴脸:“我们与高句丽是敌国,汉部对两家一同从南面进攻高句丽的提议完全可行!”
  纪昌的嘴角立刻就勾了起来,要是这样就太好不过了!
第131章
入侵开始
  公孙豹回去了,他这个猪加向百济王庭报告了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切,强调汉部兵强马壮的事实,更向身患重病的比流王阐述一个事实:“中原地大物博,历来便是人口众多的地方,那个刘彦手下有三万军队完全可信。哪怕是三万军队不像登陆的那些武备精良,恐怕也是相去不远。”
  事实证明纪昌用高傲的姿态说瞎话,反而是让前去探究虚实的公孙豹更加相信。
  “否则绝无可能让(后)赵朝廷对实际的割据无动于衷,更不会无视与敌国(前)燕的联姻,乃至于是出兵与燕军夹击高句丽。”公孙豹一脸的正经:“只要汉部没有在我们境内攻城略地,是真的要去攻打高句丽,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