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821

  “既然天竺都护府没有发生大乱……”梁敏想了想,说道:“留下七成战船,并向天竺都护府发去文书。留下的编队以谭东为主,我们护送骠骑将军、少府令以及礼部尚书?”
  安南都护府也就是过来帮忙,要是天竺都护府陷入大乱,自然是应该全部留下来。
  现在天竺都护府看着不是祥和吗?留下七成的战船,已经是做到了友军最大的诚意。
  从克塔克往来马六甲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身上没有被限定死的任务前提下,能够卖个面子给三位侯爷和一大帮显爵,那是必须干的事情嘛!
  “荥阳号”的一种军官自然不会反对,没有军务冲突的前提下,能够卖那些大人物一个人情,是很难得的机会,谁要是不懂得抓住才是傻了。
  其实天竺都护府是有安排船队送冉闵等人,只是因为天竺都护府辖区内的舰队数量不多,再来是没有炮舰,显得比较寒酸。
  冉闵知道“荥阳号”炮舰在克塔克港,临时抓壮丁也不是没有缘由。
  “那帮阿三瞧着很安份,某些程度来说这样才是最危险的。”冉闵并不知道天竺都护府会对“荥阳号”炮舰有什么安排,他说道:“那帮异族想要获得火药的决心很大,大到会不计代价。老夫要‘荥阳号’护送,是免了一些潜在危急。”
  事实好像也是那个样子?安南都护府的军营遭遇攻击,两艘编制下的炮舰也遭遇设局。天竺都护府装配的火炮不多,拥有的火药数量也是稀少,并且都是把守得异常严密,就没有发生遇袭的事情。
  伏寿对冉闵的说法是笑了笑不说话。他对冉闵说的那些话有自己的判断,大约是七分真三分假,想要亲自待在“荥阳号”一段时间,更多的出发点是了解所谓的炮舰是个什么情况,以此判断一旦跨海远征罗马,炮舰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炮舰是汉帝国在海上的绝对主力,海军从冷兵器战船向着炮舰列装也是必然趋势。
  之前是因为没有必要,海军才有十来艘的炮舰,按照计划是打算十年之内增加到五十艘。
  现在嘛,汉帝国又将要面临举世围攻的局面,国家体制转入战争状态之后,很多事情必然是会发生改变。
  远在万里之外的汉帝国本土,刘彦是率百官正在返回长安的路上。
  “两年之内,炮舰必须增加到三十艘!”刘彦对于这一次被举世围攻多少是感到意外,却是没有多么惊慌:“大汉必须牢牢地控制住海洋,依然作为海上的唯一霸主。”
  谢艾正在进行记录,手里拿着的硬笔……也就是铅笔,不断“唰唰唰”书写着。
  他们已经抵达了荥阳,再往前就会进入拥有驰道的地段,到时候刘彦会乘坐轨道车用最快的速度回到长安。
  国内爆发奴隶暴动,有些地方的暴动已经完全镇压下去,个别地方的暴动却是留下了尾巴,并且还在向周边蔓延。
  那些地方是有当地的汉人加入进去。天晓得他们是在思考什么,或许是认为改朝换代的时机到了,可能是被胁迫,但就是参与到了暴乱当中。
  “向南洋都护府发去命令。”刘彦并不是想一出做一出,有着自己的全盘考虑:“诏伏伟组建远征舰队。同时向北洋舰队发去命令,编制下的炮舰调动到南洋都护府,归入远征舰队序列。”
  奴隶暴动会给汉帝国造成麻烦,并且会是大麻烦,但要说会造成糜烂则属于不可能。
  陆地上的战争,汉帝国根本就不惧怕,尤其是汉帝国现如今也就西面存有敌国,其余方向的国家基本是被扫了个干净。
  对于汉帝国来说,就算是安西都护府无法用一个常备军的兵力挡住第一波危险,也不过是汉帝国暂时丢掉西域,敌人没可能突破阳关或玉门关侵入汉帝国腹地。
  “陛下?”桑虞用着铿锵的语气说道:“回到长安,陛下应当下诏,全国进入战争状态。”
  简直就是特么的,汉帝国没有主动去进攻,那些瘪犊子玩意该庆幸才对,竟然主动挑起战争,那肯定是要做出最激烈的回应!
第1021章
举世攻汉(十二)
  举世攻汉呢,看似事情非常大,实际上也真的是大事件,但事情的发生还是会有一个顺序。
  各国先挑动奴隶暴乱,为的是让汉帝国陷入内部动乱。
  随后,汉帝国的海外领地也是接二连三发生了受袭事件,有为了获得火药的袭击,更多是趁驻军没有过高的防备进行打击。
  想要与一个国家爆发国战,优先的选择自然是挑动那个国家的内乱,哪怕是无法产生颠覆性,也必然使那个国家一时间难以将精力顾及外部。
  没有处理完内部的动荡之前,国家更是难以集中全部的力量对外。
  或许在处理内部动荡期间,国家还会引发更大的内部危急,等于是外部势力用最微小的代价,尽可能地在博取最大的利益。
  距离舞阳县首次发生奴隶暴乱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一处又一处的奴隶暴动的确让汉帝国产生了不小的损失。
  奴隶本身就是汉帝国的财产,每死掉一个奴隶就等于是损失了一部分财产,奴隶的暴动还对地方产生了破坏,再来是正在进行的工程被迫停止下来。
  “两个月,有统计的损失是,折损了三十万以上的奴隶,造成的财产损失不低于四万万钱。”纪昌看上去颇为憔悴:“主要是奴隶暴乱的地点不是工地就是作坊、工厂,才有那么高的财产损失。”
  都是暴乱了,奴隶没可能不去进行破坏,几乎是逮住什么就破坏什么,能放火也不会有所顾忌。
  各地驻军镇压的效率其实并不算慢,便是最慢也会在当天就开拔抵达,就是军队到了并不等于奴隶的破坏停止下来,后续的交战还会再造成破坏。
  四万万钱就是四十万金币。
  汉帝国是一千枚五铢钱兑换一枚银币,十枚银币兑换一枚金币。
  看五铢钱的损失挺多,换成了金币,一看也就不是那么肉疼了。
  财产损失什么的刘彦并不在意,汉帝国每年的各项税收总合起来,最低的时候都超过三百万枚金币,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七百万枚金币。
  因为税收利好的关系,商业的税额贡献占了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勋贵上缴占了百分之十五左右,除了农业税的百分之八,剩下的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税收。
  刘彦私下里有计算了一下,仅是少府的商业行为又占了总税额百分之四十五里面的六成。
  汉帝国的税并不是一刀切,有针对奢侈品征收高额税收,也就是奢侈税。
  例如翡翠的交易,每达成一项交易,需要交纳的税额是农业税的四百倍。
  交的税是那么些,能够产生的利润肯定是要比交的税多,汉帝国每年能收到几百万枚金币的税收,那么商业的达成额度必然是超过数千万枚金币,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破亿。
  对于财产损失,刘彦在意的是被破坏之后,多少时间之内才能重新恢复。他对官方的损失比民间的损失更多,其实是抱着一种高兴的态度。
  官方损失了也就损失了,民间的个人有所损失,说不定会断了某个家庭的生计,甚至是影响到的是数十上百或更多的家庭。
  损失掉之后肯定是要重建,官方的重建必然是会拉动内需的增加。在没有必要建造更多的官方设施前提下,被破坏又重建对民间其实是产生利好消息。
  “百姓对于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态度?”刘彦异常重视这个:“有进行舆论调查吗?”
  纪昌怎么可能会忽视这一方面,答道:“抽样对关中的百姓进行调查,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恐慌,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是抱着愤慨的态度。”
  汉人重新翻身做主也就是近十来年的事情,作为家中的主事者,几乎全部有历经过胡虏肆虐的岁月。对于他们来讲,今年发生的动乱其实就是小事,真没有产生什么心理恐慌。
  “陛下。”纪昌觉得有必要说个好消息:“各地奴隶暴乱,驻军没有抵达之前,多地的百姓是自发参与镇压。一些地方没有等到军队抵达,暴乱的奴隶已经被镇压下去。”
  汉帝国一直在执行“两季军训”,每一年的夏季和冬季,各地方都会召集男女青壮进行军训。
  在汉帝国,百姓持有武器是一件极度正常的事情。
  一些来汉帝国的异邦人士,一度怀疑自己来到的是一座大兵营,纳闷汉人为什么身上至少都有一把匕首,腰间悬剑或刀更是常态。
  汉帝国禁止民间持有的武器类型,主要是强弓和弩,对于近战兵器相反是鼓励百姓购置。对甲胄的禁止要严格一些,百姓要是有一副甲胄没什么,可要是拥有几副甲胄则属于犯事。
  事实上也就是那样,每年都有“两季军训”,再去禁止百姓持有武器,那不是自相矛盾吗?
  “百姓……”刘彦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担忧,问道:“伤亡大吗?”
  两个月的奴隶暴乱中,军队的伤亡仅是千人不到,大多数还是并不重的伤势。
  自发参与镇压的百姓,人人有武器,却不是人人都有甲胄,有甲胄也比不上军方,伤亡要比军队严重一些,有统计的数据是战死了一千零一十七人,轻重伤人员八千余人。
  “战死者,以国战阵亡待遇。”刘彦对百姓的血性自然是感到欣慰:“大汉人人敢战,举世攻汉又何足道哉。”
  纪昌却是不鼓励百姓私自参战,他认为上战场是军队的本份,要是百姓被征召入伍自然没有什么,没有被征召的百姓的责任是在后方进行生产。
  看待什么都会有两面性,百姓自发参战自然是好事,可要是他们拥有更好的组织,一些伤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陛下。”纪昌微微蹙着眉头,说道:“尚书令提议大汉全国进入战争状态,臣以为为时过早。”
  所谓的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不是说每个人都踏上战场去拼杀,是开始大量征召兵源,同时生产体系也开始以生产军方物资为主。
  当了数年丞相的纪昌万般清楚一点,真要是举国进入到战争状态,那么之前两年干的事情就等于白搭,同时对国家的经济规划也必然会变得畸形。
  目前的汉帝国是有些生产依靠机械了,只是大部分的生产其实还是依靠双手,真的开始动员,军队的数量会猛增,代表的是民间的青壮会减少。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不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刻,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轻易从正常体系转入战时体系。
  “当前,西北各地部队已经向西域开拔。关中驻军亦是如此。”纪昌是中书令,本不该干涉军务,但全国转入战争体系真的是事情太大了:“安西都护府最迟一个月内便会有五个常备军的规模,当地能够征召起十万的辅兵,必然无忧。”
  安西都护府原本只有一个常备军的编制,却是有权征召当地汉人作为辅兵。
  上一次李匡主持与匈尼特的战争,仅是出动两个正规师,受到征召的百姓仅有五万,再搭配二十五万左右的西域仆从军。
  在纪昌看来,面对举世攻汉的态势,汉帝国应该是采取防守姿态,看一看有哪些国家动手,再去争取那些没有动手的国家。
  这样一来的话,汉帝国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西北部和其它海外领地,剩下的就是关注国内。
  汉帝国平时就维持着十五个常备军,去年又新编了一个火器师。
  当前的羽林军和另外两个常备军是进入到换装状态,但不是还有十三个常备军能够动用吗?尤其是那个火器师就在安西都护府后方不远的峻稷山校尉部。
  “李匡会下辖四个常备军。”刘彦没去计算临时征召的辅兵:“包括从峻稷山校尉部抽调的那个火器师。”
  火器师的编制出现了改革,不再有伍长,只是保留“什”以上的编制,同时人员编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用的是五五制,例如五个什为一个小队,五个小队为一个中队,五个中队为一个大队,五个大队为一个团,五个团为一个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