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821

  “都护有什么新的指示?”
  “回校尉,都护没有传来新的命令。”
  杨锐还是比较失望,他们没有来得及赶去既定位置,是临时停下来进行阻击,没有发挥这一次迂回最大的成果。
  他们在这一边阻击,等于是跑过这一条“线”的敌军溃兵至少是能到反汉轴心联军建立的第三条防线。而他们因为阻击溃兵的关系,无法办到衔尾敌军溃兵杀入敌军第三道防线,成了没完成既定行军目标,又没有取得最理想战果的结局。
  大概是凌晨时分,李匡带着后续部队上来。
  那是数量为两万人的部队,主战场的步枪兵被留在喷赤河的浮桥防线,替换的是从后方调上来的新部队。
  杨锐并没有率军继续西进,是停在原地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留下的敌军大概是一万五千左右。”杨锐全程观看了对敌军溃兵的阻击,目测消灭的数量就是那个:“未能完成计划,请都护降罪。”
  李匡已经知道这边的情况,面对杨锐的请罪只是点点头,没有怒火中烧,更没有开口说什么,杨锐是不是有罪自然会在战果评估有结果。
  “那么这一次作战,敌军就是被消灭了七万左右?”宋平是连主战场的战果一块算计去。他看了一眼满是愧疚的杨锐,又看了看一脸平静的李匡,笑着说道:“一天就灭掉七万敌军,成果满辉煌的嘛!”
  其实真正死于汉军之中的不会超过两万,敌军是在混乱中自相残杀和践踏死的人最多,不但主战场是那情况,拦截线这边的状况也是相同。
  所以了,一旦一支军队发生崩溃,哪怕交战方的敌军不做什么,崩溃了的部队也要死上很多人。
  李匡问道:“逃向敌军第三道防线的敌兵,长史认为有多少?”
  “敌军漫山遍野的溃逃,很多敌兵逃出生天之后,鉴于对与我们交战的恐惧,不会跑回去归建。”宋平说的也是常识:“能回去十分之二三便算是多了。敌军在第三道防线布置了五万守军,再加上跑过去的溃兵,应该是在八九万之间?”
  李匡淡淡地说了句:“可惜了……”
  杨锐低下了脑袋,脸上有着遗憾和尴尬。
  宋平在猜测李匡那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翌日,没有经过多少休息的汉军,会合之后的三万人进行开拔。
  他们还在行军的时候,先期出发的斥候传回情报,敌军的第三道防线空了。
  用了大概两个月,不知道是耗费多少财力和人力建造起来的防线,它主要是由一条长度大约两千五百米的城墙组成,某些城墙段还建有与瓮城相似的建筑物,城墙前方有着完善的防御工事,如壕渠、土墙、篱笆墙、拒马带、陷坑……等等。
  驻守这一道防线主要是由罗马人和波斯人的附庸种族为主,搭配了少量的罗马人和波斯人,另外的一些种族。
  他们是在夜间的时候才知道己方的二十余万前方部队败了,并且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惨败。而从汉军进攻到己方的大军惨败,整个过程只是六小时不到的样子?
  也是在夜间,前方的溃兵逃了过来,带来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没人能讲清楚战局的发展,只是按照自己的印象讲述一些令人应了发毛的情报。
  比如己方多少人冲向汉军,连汉军一根毛都没摸到就先死伤数千人。
  再比如坚固的城墙在一声爆炸之后成为灰烬,天上永远都有炮弹会落下,哪怕是躲在后方也不安全。
  太多太多关于汉军很恐怖的描述从溃兵嘴巴里不断冒出来,恐惧得到了蔓延,尤其是波斯人的附庸种族得知前方的波斯军队很可能被全歼了,他们立刻就虚了。
  自己的主人对上汉军,一天时间都不到就被全歼?那自己这个狗腿子要是去和汉军交战,能支撑多久?
  最震撼的消息是,汉军仅仅是出动了一万人,就只是一万人而已!
  一万的汉军就能以绝对强悍的优势击破二十万联军,还发生了罗马人和波斯人派出本国强军几乎被全灭,费时费劲建造起来的城墙连半个小时都没撑住。
  溃兵讲出的消息越多,没有参与前线交战的士兵,他们的恐惧就增加一分。
  不知道是不是溃兵再次逃跑,还是被恐惧填满脑子的第三道防线驻军先有人逃跑,直至防线上有人发现汉军的身影,尽管被发现的汉军只是一个五人的小队,却是引起了再一次的逃命浪潮。
  李匡来到看去显得空荡荡的防线,出于谨慎是先派出小队进入探索。
  一阵探索下来只是发现少数因为搬物资没来得及跑干净的敌兵,一阵审讯下来得知了防线上的敌军未战溃逃的原因。
  “所谓的联军,只有七八万的波斯正规军和五千不到的罗马人军团,大部分是一些小部族和小部落的人。”李匡是站在了城墙上面发出自己的评价:“我们都知道小国之人是什么情况,更知道小部族和小部落的人是个什么鬼模样……”
  小国无壮士,蒙昧人群没英雄。这就是现状。
  “他们拉起了那么多的盟友,恐怕没想到会成为拖累自己的累赘。”宋平很是感慨地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自强才是真的强大,从未将一场战争的胜败寄托在所谓的盟友身上。”
  其实真正让诸夏明白盟友不可靠是有了战国的那么多例子,那个时候六国屡屡结盟,可是非但对秦国无可奈何,内部倒是起了一大堆的龌蹉,无不一再证明结盟只能是一家独大的驱使众小弟,只要那个联盟里面有两个实力差不多的国家,所谓的联盟更多的是拖累。
  李匡看向宋平说道:“那些小国和小部族,今后就交给你了。”
  宋平含笑点头。他很清楚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相信也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那些小国和部族之所以被划拉进那个所谓的反汉轴心,一来是汉帝国的确是没有掩饰自己的霸道,再来就是受于罗马和波斯强大的威慑。
  李匡已经发现没有掩饰霸道的坏处,那也是罗马人和波斯人能轻易拉起这么一大帮盟友的重要原因。
  虽然汉帝国没将那些小国和小部族看在眼里,可能能避免他们站到波斯人和罗马人那一边,该避免的自然是要避免。
  “今次,都护率军一万大败二十万联军,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天下。”宋平可不是在恭维李匡,真是恭维他的功劳也不小。他是摆事实讲道理:“大汉的威名更盛,此些小国之人必然害怕大汉清算,无不想方设法与波斯、罗马撇清关系……”
  汉帝国是不需要盟友,却不会傻到不懂削弱敌人就是在增强自己,没打算去纠集那些小国,不过还是很乐意那些小国掉过头去找波斯人和罗马人的麻烦。
第1043章
徐光的建议
  艾尔巴塔这一支队伍是被汉军骑兵针对了,一再被纠缠浪费了很多时间,摆脱纠缠又被吊在尾巴后面不得不进行绕路,等他们抵达第三条防线,防线上的驻军都逃得差不多了。
  辛辛苦苦又是耗费庞大人力和物力造起来的防线,敌军的大部队还在远处,防线上的守军却是先跑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其实是屡见不鲜。
  再坚固的防线也需要有勇气的人去驻守,才能发挥出防线的作用,要不然它其实就是一座死物罢了。
  艾尔巴塔自觉没有那个本事用三千不到的人马在防线上抵挡气势汹汹而来的汉军,他发现防线上的守军基本都逃光了之后,本来是想放火烧掉,问题是那支紧咬不放的汉军骑兵又特么来了,结果是含泪看了一眼防线,再一次灰溜溜地踏上逃亡旅途。
  反汉轴心联军费时费力建造起来的防线和营区,它在汉军到来之后成了新主人的驻地。
  “这里已经是匈尼特境内,离都护府的主驻地远是远了一些,不过能够作为一个物资储备基地。”李匡已经巡视了一圈,发现营地其实被构筑得相当完善,只是修建的城墙面对的是东面,西边还需要补上必要的城墙:“其实能在营地的基础上建城。”
  过了喷赤河,汉帝国在这一边只有一些小型的要塞、兵堡和烽燧,是没有其余什么大型的永固工事集合点。
  匈尼特人东部全部是游牧部落,东边是连一座固定的定居点都没有,全是一些逐草而居的群体。
  汉帝国很需要在匈尼特境内有一个前进基地,本来就需要从无到有建设起来,得到了一个有基础的营地,自然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强更省时省力一些。
  “自然是可以的。”宋平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需要进行大改。”
  用敌军建设起来的营地作为前进基地,是有那么一些风险,包括营地是由敌军建造,敌军肯定掌握营地的弱点这一条。
  甚至不排除还有更危险的隐患,例如敌军有没有可能挖了地道。一旦真的有地道的存在,敌军反攻的时候绝对会利用地道。
  李匡并不会忽视那些风险,对宋平点头说道:“就交给长史了。”
  一旦这个营地真的有反汉轴心联军留下的后手,他们绝对是不甘心用在一些小打小闹上面,会当成杀手锏。
  那只是一个必要的保障措施,其实只要汉军保持向前推进的态势,将战线一直往西面推进,就是这个营地存在一些猫腻,敌军也要大兵压近的状态下才能利用到极致。
  他们“接收”了反汉轴心联军好不容易建造起来的营地,战事打到这样的局势,等于是反汉轴心联军试图攻进安西都护府的意图遭到破灭。
  反汉轴心联军的主力部队崩溃了,该区域的反汉轴心联军却不止是有一支部队,主战场周边是有着数量或多或少的其余反汉轴心联军。
  李匡在接下来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带着主力继续向西推进,能打多远算是多远,迫使反汉轴心再次组织大军过来阻击,将战局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手里。
  另一个选择是将战线稳在当前的位置,拆散手里的部队去攻击之前没来得及搭理的那些敌军,使这一场交战的战果达到最大化。
  “职以为,扩大战果是最优的选择。”宋平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的兵力太少,战线拉得越长危险就越大。”
  李匡就是因为这个才出现犹豫。
  别看他们看似轻易就击败了敌军的主力,其实不过是火器运用下的一种非平衡体现,敌军那么容易就崩溃大部分是因为受到火器的震慑。
  要是没有使用火器的常态战争,汉军面对敌军构建的城墙防御工事,没可能像拥有火器那样直接硬撼上去,绕路攻击才会是正确的选择。
  敌军的城墙工事在汉军的攻击下,是连第一波攻势都没有撑住,导致了反汉轴心联军的心理崩溃,战局才是现在这种模样。
  两军交战士气为先,讲究先声夺人就是打击对方的士气,首波攻击呈现的效果有多大,双方士气的变化就会有多大。
  现在反汉轴心联军的士气是彻彻底底的崩了,跌落到几乎没有下限的地步,但其实这个只是暂时和充满不确定性的。
  “也好。”李匡接纳了宋平的意见,讲出宋平没说的原因:“逼得太紧,逼到他们觉得没活路不得不拼命,的确不可取。”
  宋平的回应是笑了笑。
  主要还是因为投入战事的汉军数量不足,真正算是正规军的也就两万三千人,又被分割成为七个部分。
  李匡是将一万四千的正规军集中起来成为尖刀,但仅仅是这么点兵力完全不够,继续向西推进,越是向西可以预估敌军拼命的决心就会越增加,同时敌军一直都处在数量优势,真要形成孤军深入的态势,他们是不用担心缺粮,可是火器部队的弹药补给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宋平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挺多,包括战功的核实与记录,营地改建,后勤军需补充,对各个小国和小部族进行邦交攻坚。
  汉帝国的随军长史就是一个大管家,基本上就是帮主将干杂活。要是这个随军长史在谋略方面强一些,干杂活的事情是会交给随军赞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