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821

  一众人笑了起来,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负责保卫刘铭的安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郁闷和纠结,觉得负责一名普通皇子的安全着实没有前途,认真而言也算是很难有什么辉煌的未来。
  后面事情是得到一些改变,皇帝重启了古典分封,有功大臣可以享有封国,那么他们可以肯定就算刘铭在皇子中再普通不过,日后也少不了是会有自己的封国,差别就是被封在哪里,又会有多么大。
  刘铭会有封国这个判断让他们开始有了盼头,他们一开始还以为刘铭在成年后会被随便打发一个地方,可能连封君的地位都不会有,那样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
  事实上就是那么一回事,跟着没有前途的人,哪来什么奋斗的动力,再努力表现也难以换回什么,升官是别人的事情,荣华富贵更是难以奢望。
  现在不一样了,不但确认刘铭会有属于自己的封国,他们这些自小就保护刘铭的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基础上,一场富贵是少不了的事情,很可能还会在封国享有高位,只要不犯错的话,他们子孙三代的荣华富贵算是有了把握。
  他们就是随意坐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面。
  诸夏的南方海域很少能有全是沙子的沙滩,更多的海滩其实是充满了各种岩石,大多数岩石是一种多棱角的类型,少数才会去圆滑圆滑的类型。
  海滩之外,海面之上是密密麻麻的各型船只,有长达两百米以上的大舰,有长度不过两米的小舟,更多的是下了锚的五六十米战船。
  刘铭一直都记得母亲李菲的教导,不要去争什么,不要去表现自己的存在,甚至不能表现出聪明的一面。
  在刘铭的印象中,皇后崔婉其实是一名非常和蔼的人,他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会视那么和蔼的皇后为洪水猛兽。
  直至这一次那位皇帝的爹让刘铭到军中,印象中和蔼的皇后似乎是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他还能记得当时皇后看自己的眼神锐利得就像是刀子,才算是明白母亲为什么一再有那些告诫。
  “我现在说自己会晕船……”刘铭问最为信赖的侍卫头子常威:“父皇会信吗?”
  “您要是现在才对陛下那么说的话……”常威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我等几人大概是会脑袋搬家。”
  刘铭想了想,的确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生常威所说的结果。
  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欺骗,训练时刘铭没有表现出任何有晕船的特征,远征舰队马上就要开拔,结果突然有了晕船的毛病,那肯定是有人撺唆。
  皇帝肯定是会查,第一个查的层面会是远征舰队的幕府班子,查下去不管是不是幕府班子出现问题,比如有人不希望刘铭哪怕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威胁到刘彦,那就是一场动荡;第二个会查的是崔氏,毕竟刘铭这边出了幺蛾子,当前比较有利的就是刘慎。
  不管远征舰队的幕府班子或崔氏有没有被查出什么问题,皇帝没可能会大张旗鼓地去进行处置,那么倒霉的必定是刘铭身边的那一批人,他们就算是全被冤枉死了,产生的后续影响会是最小,甚至连影响都可能不会产生。但处置远征舰队就不一样了,处置了崔氏的结果会比处置远征舰队的后果要严重一些。
  刘铭看到他们脸色变得惨白,稍微愣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慌忙站起来:“是铭孟浪了,还请诸君原谅。”
  众人苦笑着回礼。
  刘铭以前有称呼过他们“叔伯”,结果是全部跪地求饶,说是刘铭想要他们死。
  刘铭的爹是天子,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他称一声“叔伯”的。
  “殿下。”常威真诚地说:“我们与殿下乃是一体,定会拼死保护殿下。”
  这个常威会武功,就是没打死过狗。
  刘慎到军队服役,不但是带去了五十名皇城近卫,崔氏更是出了数百人,诸多勋贵也是派遣子侄效力。
  到了刘铭到军队服役的时候,皇城近卫只有十人,生母不但出身低微且族人早就死在胡虏之乱是一个人都没来,同时更没有勋贵派遣子侄过来。
  没有任何勋贵派人过来已经很能说明一件事情,至少是说明勋贵哪怕是有所猜测也不敢做出太明显的下注。
  远征幕府那边,桓温是当刘铭不存在,王龛和李迈有几次巡视营盘明明是看到了刘铭也是当作没看见,仅有王猛见到刘铭的时候会给个笑脸。
  现实告诉了刘铭一件事情,生母是谁真的很重要,他明明比刘慎早出生,只因为母亲身份上的差别只是一名庶长子,以前是个小透明,便是受到了万众瞩目也不会有什么风光,甚至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地里提防着。
  这不,后面那几个人已经来回逛了几圈,一次次都要好奇地向他们这边张望。
  “是崔氏的人。”常威是侍卫头子,认人的本领必须要有:“他们也太明目张胆了。”
  众人包括刘铭在内没人有什么举动,更别说气愤地冲上去理论或是扭打。
  以前是透明到仿佛空气,突然间受到瞩目其实很是不习惯,甚至是内心底多多少少是有那么些虚。
  崔氏是什么样的存在?以前胡虏统治中原的时候,崔氏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存在感并不差,就是还没来得及跟胡虏眉来眼去,石羯赵国就被灭了。后面崔氏女成了王后,崔氏反而是有那么些沉寂下去,但是低调不代表变弱,相反是进入了另外一种层次,不需要太强的存在感来展现自己的强大。
  刘铭并不愚笨,他知道但凡自己对储君之位有一丝丝的窥视,即将要面临的就是乌云笼罩和狂风暴雨。他还知道另外一点,自己再怎么样都是天子的骨血,那些人不会致自己于死地,可是自己的母亲就很难说了。
  “若是殿下有一个能说得过去的母族……”武遂小声嘀咕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他扯了难看的笑容,改变话题,说道:“咱们是要先去马六甲?早听闻那里风景非常优美,有心去看却是没有机会。这次可算是达成心愿了。”
  要是自己的母亲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家族?刘铭其实无法避免会有过类似的联想,只是也仅仅是偷偷的想一想。
  人无法选择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有那么些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命运就已经差不多注定了,并不是说个人努力就能有什么样的改变。
  当前的刘铭多少是会有些悸动,只是他无比清楚一点,储君之位并不是自己所能窥视,没有大臣会真正地将自己当回事,哪怕是有大臣靠拢也肯定抱着别有目的的想法,比如那位大臣希望自己去挑战刘慎,然后为某位“真龙”开路。
  “慎殿下快到长安了吧?”刘铭对刘慎就是这么个称呼,才不会无知地喊什么皇弟,不单单是嫡庶之间的差距,其实是有资格喊皇兄皇弟的只有现任的皇帝。他笑了笑,继续往下说:“听说慎殿下给我从极西之地给我带了礼物,一直神神秘秘,不知道是什么。”
  常威眉头皱了一下下,直言不讳地说:“殿下,您这一段时间还是不与慎殿下有来往为妙。”
  “……”刘铭张了张嘴,低声说:“知道了。”
  刘铭与刘慎的感情怎么样?皇室早年间就他们两个男孩子,刘彦还是会将他们聚在一块玩耍,甚至是教育的时候也没有刻意的区分开来。
  人与人之间要是相处得多了,没有因为一些矛盾变成仇敌的话,基本上多少是会产生感情。
  孩童的心思一般都比较单纯,知道对方是自己有血缘的亲人,不管是天性还是后天被人灌输,该互相抢玩具的事情不会少,但亲密感却是不会丢。
  刘铭有记忆以来,应该从八岁之后才不像以前,不过那也是一些大人刻意进行区分,像是他自己的母亲教导他对待刘慎必须谦卑,又像崔婉教导刘慎要有皇室嫡系长子的威严,才算是让两人明确地知道,双方都是天子的子嗣,可是子嗣与子嗣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元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远征舰队是在大将军徐正的亲自壮行之下启程。
  刘彦本是要亲自送行,只是有另外的事情。
  如果有什么事比远征舰队还重要的话,那么册立储君绝对是算一个。
  刘慎回到长安,按照程序走了一圈下来,先是有告祭宗庙的行为,算是为朝堂众臣提了一个醒,告知他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得到信号的众臣,先是由桑虞上书请求册立太子,后面是只要还能喘口气的文官都跟上,请求册立太子的奏章就像是雪花一样地从全国各地飘到了宫城。
  在册立太子这一事件事情上面,武将其实并不是要沉默,是他们远要比文官特殊一些,着实是发声不得。
  刘彦让刘慎设宴,并且暗示刘慎邀请在长安的武臣。
  被邀请的武臣似乎是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流程,不管是当天多么忙碌,便是真的有病在身也都前往赴宴。
  元朔十一月十五,刘慎出现在天坛为百姓讲述自己西征的所见所闻,当天是引得万人空巷。
  一整套的流程下来,刘慎成就了大势,有了被武将、文臣和百姓接受的局面,舆论中成为贤明并且懂军势的皇子,是一位成为储君的好人选。
  刘彦在一些场合上表现出对刘慎的满意,请立太子的呼声更大。
  当前的汉室自然不是先汉的皇室,只是走的却是先汉皇室的册立储君套路,搞出太子人选是众望所归的局势,其实也算是天下人对皇室法统的一种承认。
  大势成了之后,刘彦表现出来的是看到了他们的期许,然后在非正式的场合提到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一个好日子。
  群臣瞬间秒懂,十二月二十二日的确是一个好日子,是以前的“新年”,是现在的冬至节,怎么可能不会是一个好日子?
  既然是好日子,要不然就让那个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一些?
  刘彦认可群臣的提议,汉帝国是需要一名储君了,冬至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册立刘慎为储君的仪式就在那天办,册立刘慎为储君的同时也给天下人在过节日增添一份喜庆。
  汉室册立太子,按例是会有大赦和大赏,讲的就是要开心就大家伙一块地高高兴兴。
第1054章
手太长
  “殿下……”蔡优行礼过后领前而走,他其实是等刘慎已经有一会了:“陛下正在用膳。”
  刘慎对于蔡优的行礼自然是要回礼,不但因为蔡优是侍中,还有他多少是蔡优看着长大的情份,要是自己忽略了这些,少不了是会有跋扈的名声。
  冬季的长安是被白雪所笼罩,今天的雪比起往年要大一些,外面的好消息不断传回来,内部奴隶的动荡也被镇压下去,大雪就有瑞雪兆丰年喜庆的意思。
  再过上七天便是举行册立储君的日子,刘慎今天见过皇帝之后,就该是前往宗庙与诸夏有名伟人和先贤共处,要在那边足足待上七天,等待储君仪式的举行。
  大清早不宜吃得太油腻,清粥与咸菜就是刘彦今天早晨的朝食,偶尔会换成馒头或包子配豆浆。
  刘彦看到被蔡优领进屋的刘慎,指了指餐桌的对面,示意坐下。
  现如今汉帝国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遵照古礼,就是讲究屈膝跪坐那一套,要不然座椅之类的早就在朝臣和勋贵家中普及,民间富庶一些的人也会购置高脚桌椅。
  被刘彦当成餐桌的是一张长度三米宽度一米二的长桌,他让刘慎坐的是靠近自己右边的位置。
  “父皇。”刘慎行礼之后才落座,片刻有女官端上清粥,托起碗拿着汤勺吃了几口,咽下去后才说:“铭已经出海了吗?”
  刘彦看了一眼刘慎,过了几秒才点头。
  刘慎吃东西的速度远要比以前快得多,以前讲究吃不有声,现在吃起来却会是会有“吸溜溜”的动静。
  只要是在军队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就是之前吃东西再慢也会养成快点吃完的习惯。吃东西一旦速度快了,真无法避免会出现一些动静,就是千万别有啧嘴巴的习惯。
  “这七日,你写好西征所见所闻。”刘彦看了一下接过另一碗清粥开始吃,见自己讲话却放下来端正坐好的刘慎:“一路见闻,自个儿有什么想法,都写写。”点了点桌子,示意刘慎继续吃。
  “去宗庙之前,过去和弟弟妹妹见一见。”刘彦一再观察下来,发现刘慎早没了之前的白白胖胖,是变成健康的亚黑色皮肤,再来就是气质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改变。他有些好笑的是刘慎很刻意地在约束自己,问道:“回来之后,可有见过?”
  “回父皇,有的。”刘慎脸上泛起了笑容,说道:“儿臣带回了一些小玩意给弟弟妹妹当礼物,都亲自送过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