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821

  “回主公的话,小人叫吕绍阳。”
  “主公?喊君上吧。”
  主公其实才是比较合适的称呼,并且现在只要不是国家级别的势力,除开胡人之外都是喊效忠对象主公才是,只有刘彦才会复古到称呼君上。
  汉部搞了技能臂章,就是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学会什么技能都能够从官方领取徽章。
  一个农夫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战斗技巧,偏偏没有其余的生产技能,还并未被拉进军队,这是什么情况?
  “是这样的……”吕绍阳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历,连曾经是一个家族的嫡长子,可家族被胡人灭掉,并未进行隐瞒,最后说:“小人到了这边的时候,军队并未再启动招募。”
  对了,刘彦在正规军搞得招募制度,并不是征召制度。
  招募所指的是向民间公开召集,并不是强制性,也就是一种类似于雇佣性质的机制。
  征召所指的却是强制性的征募,就好像是徭役那样,必须完成,没有自主选择机会。
  “会再次招募。”刘彦得知是某个家族的嫡长子,看到能够考核获得那么多徽章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了:“你若是进入军队,可直接来寻。可作为我的近卫。”
  吕绍阳直接就是推金山倒玉柱那般地拜倒在地上,隆重称呼了一声:“君上!”,等待他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刘彦的队伍已经走得比较远了。
  辽东的春季比中原那边要晚上一个月左右,预示着这边真正开始春耕也是要晚一个月。
  事实上因为地域的不同,春耕的相当多事情也存在差别,例如中原的小麦种子就难以在辽东这边耕种,需要的是从辽东这里获取耐寒的小麦种子。
  汉部过来辽东之前已经从一些渠道获取了耐寒的小麦种子,因为还是公社的制度,肯定就不需要每家每户地分发,到时候只要由村庄带头耕种就可以了。
  “有七万顷左右。”纪昌没法说出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那是包含了长广郡、东牟郡、庙岛列岛、灵山岛、辽东狭隘半岛:“再加上那些一年三熟的农田,我们不会缺乏粮秣。”
  说起来,汉部缺粮那是很久之前的历史了,自真的发展起来,有了海产在加上刘彦及时调整更多的农民耕种,真的是不再缺乏粮秣。
  纪昌现在都不会去问那些神秘的事情了,例如怎么部族农民可以搞一年三熟,其余人怎么不行,再比如那些精锐的武装是哪来。
  不止是纪昌,只要是核心的成员谁都发现了异常现象,可是能够混到核心阶层哪会存在蠢蛋,谁都是当睁眼瞎,根本就不会去问。
  “民间有大量原先接受了正统教育的人,例如刚才那个叫吕绍阳的人。”刘彦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搞科举的什么,现在已经有了决定:“为了不埋没人才,吾决议向民间招募良才。”
  类似的事情刘彦已经有向纪昌提过不止一次,纪昌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再像以前左右它言,立刻道:“君上英明。”
  英明个蛋蛋!刘彦根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发现自己之前的策略失误,哪有不立刻改的道理。至于先前忧虑会与全天下的世家为敌,现在还担忧个啥玩意,他是真的无法忍受世家只顾自己的尿性了!
第163章
怎么治理?
  在教育被垄断的时代里,人才只可能出现在世家,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压根就没有获得知识的途径,那么除非是“生而知之”或“天赋异禀”,不然成为人才的可能性就是几乎没有。
  世家和门阀,产生的背景就是在东晋十六国的这一段时期!
  有家而无国,知家而不知国,这样的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东晋十六国开始!
  刘彦要是没有记错,杨隋建立之后的国策就是削弱世家和门阀?
  杨坚在位的时候搞了一下,被反扑之后就偃旗息鼓,随后明明是一位无比英明的皇帝,搞得老年了开始追求享乐,于醉生梦死中子嗣相残,不得已选了杨广作为续位的储君。
  杨广干了不少事情,要不说当代人的痛苦,哪一件事情不是“功在千秋”?不管是开运河,或是征讨高句丽。运河后面有在利用吗?李唐是一边用一边骂残暴,那倒是别用啊!高句丽就更不用说了,李唐到了李治那一代才算是攻灭。
  话说,杨广的战略目光真的没话讲,载跟头就是载倒在心太急上面。他估计是继承了杨坚的什么遗志,一直也是在削弱世家和门阀,为了达到削弱世家、门阀的目标,不惜连续发动战争,对突厥一再取胜,最后搞到没办法就去打高句丽,次次都是故意葬送军队,为的就是削弱那些世家。结果是被世家推翻了……
  本来对家族还能容忍一下的刘彦,很清楚现在没有真正形成庞然大物的世家,门阀什么的在东晋那边倒是有两个。中原?他认为中原不可能有世家,所谓的五姓七望现在基本就是抱胡人大腿的狗腿子,现阶段可是谨小慎微得很。
  “不能让世家出现……”刘彦说着自己停了下来:“不对,谁都无法阻止世家的出现,毕竟有战乱就有功勋,甚至有累世官宦就会出现世家……”
  拓跋秀完全听不懂啊!
  “那么不要世家,要封臣呢?”刘彦似乎是没有发现拓跋秀听不懂,又或者就是纯粹需要一个聆听的对象:“封臣会造成类似于周王室最后被臣子搞死的下场,但没有封臣就不会被搞死?”
  开的是什么天大的恶俗笑话?封臣会搞死主君,可至少是经过战争,像是夏桀(履癸)是被商汤鸣条之战后灭夏,建立了商。商的灭亡是帝辛商纣在牧野之战失败后,才由周武王姬发在镐京建立。周的灭亡,是公元前255年秦国攻入雒邑,才导致周正式灭亡,使华夏进入到真正意义的战国时代。
  封臣要搞死君王至少需要用到战争,华夏历史上权臣想要搞死君王却能使用无数种手段,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一杯毒酒就能搞定。
  为什么封臣搞死君王需要战争,权臣想要弄死君王却可以用无数种手段?答案就在于“天下共主”和“皇帝”的区别之上。
  “我是宁愿自己的子孙在战场上被自己的封臣战败取代,也不愿意有一天自己的子孙会被权臣用一段白绫勒死在床上!”刘彦总算是看到拓跋秀有额外的表情了。
  “什么!?”拓跋秀突然间像是一头母狮子:“谁是权臣,夫君立刻杀了他!杀了他全族!鸡犬不留!”
  刘彦喜欢这样的女人,平时无比的温顺,可是牵扯到一家子的利益可以瞬间暴起。他安慰拓跋秀,好不容易才让拓跋秀情绪稳定下来,问道:“秀,你家兄长最近有写信吗?”
  拓跋秀点头,开始说一些信笺的内容,大抵是战事发展之类的,然后是一些代国王室狗屁倒炉的事情。
  代国与匈奴铁弗部的僵持还在继续,双方军队在正式的交锋上并不多,基本就是在互相扫荡,看谁能够先将对方的生产体系搞崩溃。
  “我们支持你兄长的承诺不会变。”刘彦那就是在进行一件有赚无赔的投资:“就是答应的那些回报,希望你兄长能够信守承诺。”
  拓跋秀有些无言以为,不是别的,是这个年头出尔反尔真的是常态,明明说好的事情没有到真正的落实绝对是未知数。
  汉部与代国的交易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刘彦以赊欠的方式提供兵器、食盐、咸鱼给代国,拓跋什翼犍承诺会给予包括战马在内的牧畜和奴隶(战俘)。
  同时,拓跋什翼犍还承诺会给拓跋秀丰厚的嫁妆,包括拓跋秀原先的部众和财产,更有草原上的一块牧场(封地或领地)。
  双方契约完成的时间是在代国战胜匈奴铁弗部之后,但刘彦始终怀疑拓跋什翼犍是不是真的会信守承诺。
  “半年之内,我们需要在半岛上拥有足够多的地盘,接下来极为可能也要面对长广郡和东牟郡的乱局。”刘彦脸色开始变冷:“大乱局,有大机会,也可能是几处的崩溃。”
  拓跋秀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她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参政的机会,那是纪昌等晋人“合伙”起来进行控制。
  “其实两郡之地现在已经变成没有多么所谓,纪昌建议我暂时‘放开’两郡,等待这个狭隘半岛和朝鲜半岛的事情理顺了,再举兵杀回去。”刘彦内心的底线是至少保证东牟郡不失,再有就是保证黄岛区处于实际控制:“所以这边不能有大动静。”他说的是辽东的狭隘半岛。
  代国现在对汉部还是有些用处,例如在与前燕的沟通上面。
  前燕现在真的需要代国,因为前燕与后赵是敌国的关系,那么一旦失去了代国这个可以吸引后赵的国家,那么后赵想要挑事只能是找前燕这个敌国。
  石斌已经做了将近两年的战争准备,想要向北作战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前燕那么迫切地想要清扫辽东周边的国家和势力,不是简单地为了南下,肯定也存在一旦与后赵爆发大战,减少后背起火的可能性,要不谁又愿意冬季作战?
  “辽东周边的国家和势力不少,慕容一家想要清扫,哪怕是进展顺利也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拓跋秀大体知道周边的态势:“高句丽外强中干,扶余国却是一个举国的猎人之国。”
  扶余国的历史很长,若说世界上存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那么还有一个并不怎么出名的民族就是猎人民族。
  猎人民族广泛意义来讲就是以捕猎为主的一个族群,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依靠捕获猎物和采集野果之类来维持生存。像女直就是纯粹的猎人民族,后面向着半农耕开始转变。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技能,就好像是游牧民族善骑马,农耕民族善种田,猎人民族在射箭上有着高超的技艺。
  “平原上扶余国不会是燕军的对手,可是在森林和山地作战的话,燕军不会那么容易击败扶余人。”拓跋秀在说的是一件共识,低头思考了一下,说道:“(前)燕国有着相当多的大儒,该是会使用计策诱使或者逼迫扶余人走出森林?”
  扶余国是在哪?大概就是在后世的吉林那片其余。现在那边是一个森林密布的区域,常年还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对于祖祖辈辈生存在那一片土地的扶余人来讲,没有谁比他们在那种环境里能更好的作战了。
  大儒?对于胡人来讲,大儒就是一个善于使用阴谋诡计的人,再来才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胡人非常欢迎大儒的投靠,概因有大儒的存在就能够建立起一套制度,一套怎么更高效率进行剥削的制度。比较诡异的是,胡人倚重大儒,可内心里又极度看不起只会依靠那张嘴巴的大儒,相当之的矛盾。
  “夫君要返回(后)赵国吗?”拓跋秀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抚摸自己的小腹:“会不会很久?”
  实际上才多久啊?拓跋秀是有身孕,可要显出身形至少是三个月之后,现在看去平坦得很。
  会不会很久?刘彦也不是那么清楚,就像拓跋秀说的,那些大儒啥玩意的别的或许不会,但在阴谋诡计上面却是独有一套。
  汉部这边的种种情报显示,东莱书院在频繁活动,应该是搞串联啥玩意的,纠集更多的人对刘彦在长广郡和东牟郡的统治发出挑战。
  刘彦自认已经为长广郡和东牟郡的那些家族仁至义尽,至少是没有像胡人有实力绝对就清扫,结果是只让那些家族缴纳应该缴的税,那些家族竟是还不满意?
  “这一次我会扫荡,全部扫荡!”刘彦内心里要说没有火大根本不可能:“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对那些家族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了。”
  拓跋秀重重地点头:“没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夫君早该这样了!”
  事实上要是早那样,估计说刘彦发展之初就被不断围攻,现在才这样,还可以解释为前面是在累积实力,等待实力足够才露出真正的獠牙。
  然而,刘彦内心里却是清楚一点,以前的自己太天真,总以为那些人还能拯救一下,事实却证明根本救不了。
第164章
回首西顾
  其实……是人太少了,优劣淘汰无法在汉部进行,要真的是进行优劣淘汰,那就该是几乎全该死绝的后果。
  刘彦在这个时代已经待了四年,亲眼见证到了这是一个何等操蛋的年代,嚣张是极度嚣张,悲惨是极度悲惨,不分族群,只看实力。
  绝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弱势的一方,只有少数人会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无论是什么时代,这样的结构总是不会改变。
  刘彦亲眼见证到了什么?是底层的晋人处在水深火热,仅有一些建立城寨和坞堡的晋人得以自保。
  普通的晋人遭遇各种不幸,他们的尊严和胆气早就随着极短恶劣的环境丧失殆尽,求生存是本能,死之前想的是能有一抹黄土。
  那些能够自保的晋人,他们祈求的是能够安稳生活,为此可以出卖任何可以出卖的一切,其中就包括将不幸加负在那些没有自保之力的族人身上。
  “家族……”刘彦又开始在乱逛了,他最近特别喜欢到处溜达,看看狭隘半岛之内的发展情况,亦是看看自己治下的子民:“肯定是会存在。怎么会不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