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宁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76

  谢姝宁却忍不住将府里的这些变化当成笑话看,实在觉得陈氏可笑又可悲。
  隆冬时节,她为了装可怜。愣是连厚点的冬衣都不穿,害得谢元茂还瞪着眼来找宋氏,怪她小肚鸡肠在这些个琐事上苛待陈氏,气得宋氏转身就让人去海棠院真的将陈氏的冬衣都给抱走。
  既不爱穿,不穿便是了!
  谢元茂没料到宋氏这般强横。愣住了。
  当天夜里,陈氏便发起了热,喊着头重,四肢发冷,连床也下不了。
  待到病好,陈氏就不敢再出花招,除了继续努力巴着谢元茂外。旁的幺蛾子却是一概没了。
  ***
  到了腊八这日,府里熬了腊八粥,一路送到城外为乞儿施粥。
  谢家近段日子出了不少事,老太太年纪越大越迷信,觉得该做些好事积德,早就将这事给吩咐了下去。
  大太太却舍不得钱。接连几日,白米蜜饯干果,哪样不是银子,她就来找了宋氏。
  嘴上说的好听,这是桩积阴德的大好事。心里却不过只是想要让宋氏做那冤大头,出银子罢了。
  宋氏倒不迟疑,虽然明知大太太的心思,但想也没想就将事情答应了下来。
  左右不缺这些银子,行善积德,也是好的。
  舒砚无意中得知,觉得新鲜,也要掏钱。
  宋氏拦不住,只得笑着收了他的银子,一道拿去买了米面。
  虽是天子脚下,但天愈冷,流落在外的人日子就过得愈发凄凉,饿死冻死,也是有的。
  舒砚转头又来找了谢姝宁,怂恿她也拿银子出来。
  谢姝宁惹不起他,索性提议,施粥这种事也不能日日做,里头兴许还混了些手脚俱全身体康健,却想不劳而获的人,倒不如取一笔钱建个善堂,专门收留无父无母的孤儿。
  这件事,是当初她知道了谢二爷的行径后,便有过的念头。
  如今手中金山银山堆积着,也是时候着手去做了。
  舒砚抚掌赞她,觉得这个提议甚好,二人便合伙凑钱,让冬至去办。
  冬至自己也是孤儿出身,知道了他们的主意后,立即便跪下对二人磕头道谢。
  图兰对这件事也十分上心,她自小不曾见过父母,也是吃过大苦头的,都觉得善堂的主意,再好不过。
  一来二去,这件事便叫图兰说给了吉祥知道,吉祥又告诉了燕淮。
  燕淮便巴巴地也想凑个份子。
  谢姝宁不缺钱,但也高高兴兴答应了下来。
  先前收拾谢三爷的事里,燕淮也是出了力的。
  二人之间的关系,总算是缓和了一些。
  一众人皆忙得热火朝天,宋氏这边也瞒不住了,但这样的善事,她焉会阻拦,反倒是还帮着他们一道筹谋了起来。
  春节,便在忙碌间,不声不响地到了。
  因谢元茂过了十五便要启程,这个年勉强算是平静地过去了。
  十五后,谢元茂便带着陈氏离了京。
  谢翊跟谢琛,准备今年下场一试,皆埋头发奋读书,平日里鲜少出门。
  善堂那边,也基本都落实了下来,开始修缮房舍。
  舒砚兴致勃勃,带了谢姝宁出门亲自去看,想着闲来无事,就又邀了宋氏一道去。
  毕竟年长些,总懂得比他们多。
  谢姝宁穿着狐裘坐在马车上,忍不住想,真算起来,她可比母亲,老得多了。
  第261章
墙头黑影
  
  两世为人,却一口气做了半辈子的小丫头。
  谢姝宁微笑着拢了拢身上的狐裘,收回落在母亲身上的目光,透过小窗往马车外望去。
  才出了正月,冬雪未消,地上总是湿哒哒的,太阳也晒不干。但远目看去,枝头上已隐隐有了新鲜的翠色,绿芽微露,虽只寥寥几星,也昭示了春日的步伐渐近。
  天依旧还是很冷。
  宋氏比她还要惧冷,裹得极厚实,双手更是从不离手炉。
  坐在马车上,她亦忍不住道:“到了冬日便盼春日快些到,可京都的春天转眼即逝,还没舒坦上几日,天气就又灼灼烧了起来,像只大火炉。好容易凉快了些,马上这冬天就又来了。”说着话,她不禁长长叹了声,“还是延陵好。”
  她生在延陵,长在延陵,根始终只能是属于延陵的。
  江南的春色,炎夏的清爽,秋高时节带着蟹爪菊香气的风,冬日潮湿却鲜少落雪的天,无一不叫她思念。
  谢姝宁静静听着,便不由想起前一世母亲直至最后,也未能回江南去看一眼。
  “娘亲,得了空,我们便回延陵去住上几日吧?”宋家老宅就在延陵,府里虽没有主子住着,但日常有人照看,打理得干净整洁,若她们有意,随时都能回去小住。谢姝宁又想起自己也是少小离家之后,便再未能回去过,忍不住提议道。
  宋氏闻言却笑着摇了摇头:“一来一去,路上便要耗上许久,不方便得很。再者,舍了你父亲自去上任,我们却收拾了行囊去延陵,这像什么话?”
  如果宋延昭依旧还住在延陵,也就罢了,可如今延陵宋宅里头根本没有宋氏的亲人,她回去做什么。不过是与人贴话柄。
  谢姝宁一想,的确如此,讪讪作罢,心里则想着。不论如何,这一世终归是要回去看看的。
  思忖间,马车已驶出老远。
  舒砚的马车走在前头,在他的催促下,更是脚下生风,跑得飞快。
  好在冬日街头人烟稀少,谨慎些便不会冲撞到旁人。
  马儿在冷风里行了奔行许久,载着他们到了善堂门口。
  因才开始动手修缮,善堂此刻还看不出模样,只有个雏形而已。但气派已有了。
  谢姝宁搀着宋氏一道下了马车,跟着舒砚往里头走。
  管事的工匠是冬至亲自挑选的人,性子憨厚老实,知道这里将来是要做善堂的,主人家又不缺银钱。便也尽往好了做,用料工具皆挑了结实又牢靠的。
  谢姝宁看了一圈,觉得不错,同她心中一开始所预想的,出入并不大。
  宋氏瞧着也高兴,连连夸谢姝宁跟舒砚这一回做的好,干的是实在事。积福的。又言要亲自写信去告诉宋延昭,好好夸一夸他的儿子。
  这话听得舒砚难得羞怯起来,推了几句让她万不要再夸,都是谢姝宁想出来的主意,便匆匆跑开,去寻冬至询问具体事宜。
  宋氏指着他跑远的背影直笑。道:“倒是个禁骂不禁夸的。”
  谢姝宁也忍不住跟着笑。
  母女二人谴了管事的自去忙碌,在还未开始修葺的后院里缓步前行,商议着这块能用来做什么,那块地倒不如挖个小池子,养些能吃的鱼。
  说着话。宋氏忽然道:“覃娘子辞了长房的差事,如今也不知去了何处,去岁冬上写来的信上可有提及?”
  谢姝宁挽着她的胳膊,想也不想脱口回答道:“说是能教的都已教了,再留下去也无意思,倒不如云游四海,上回那封信上说是人在琼州,这会便不知又在何处了。”
  “她做人倒真是一绝,随性得很。”宋氏语带艳羡。
  哪像她们,皆被世俗给束缚住了。
  谢姝宁颔首,赞同的附和了几句。
  前世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覃娘子挥别了众人,轻车简装离开了京都,从此便再没有回来过。
  母女俩就着覃娘子的话题又说了几句闲话,便不再提了。走了一圈,宋氏因穿的厚,有些疲惫。恰好舒砚那边使人来请谢姝宁过去商量事情,宋氏便道:“你去忙,我在这歇歇。”
  谢姝宁点头,一边想着等回去了要让鹿孔好好为母亲看一看身子,好好调理调理,一边快步去了舒砚那。
  她走后,宋氏自在那歇了片刻,缓过劲来,看看时辰,怕谢姝宁跟舒砚俩人忙忙碌碌的来回操劳饿了,便打发了人去马车里取带来的点心,送去给他们垫垫先。
  婢子应声而去。
  宋氏站在那,举目四顾,蓦地瞧见院子后头似还有一处地方,不由问道:“后头是做什么用的?”
  随行的几个都是头一回跟来,哪能知道,桂妈妈亦不知,摇头道:“远远瞧着,倒像是个园子。”
  里头还有几株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树。
  宋氏笑了笑,“过去看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