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宁采臣(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7

  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来乍到,如今有这么一个看起来有些牛逼的恩师,自然要抓住!
  恭恭敬敬的站在旁边,不过这一站,就是近半个小时!
  “唉!”
  最后,纪原口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手中的笔终究没有落下,而是放在了旁边的砚台上,身子做回身后的石凳上,叹息中有些无奈!
  “老师!”
  见纪原坐在石凳上,宁采臣再次躬身施了一礼,诚恳的叫了一声老师!
  “采臣来了,坐吧!”
  “谢谢老师!”宁采臣说了声,就在纪原桌子对面的石凳上坐了下来!
  “站了很久吧!”
  “不碍事!”
  宁采臣说了一声,纪原也没有多说什么,眼皮抬了抬看了一眼宁采臣,轻嗯了一声,就转过头看向外面的水池假山,阵阵出神,似乎没有下文的意思,这一下宁采臣就坐不住了,刚刚那半个小时就算了,见您专注没打扰,但是现在再这样可不行!
  不过看今天纪原的样子,明显有心事,而且平时也是个不多言语的人,指望纪原主动和自己说话多半是不成了,还指不定要到什么时候呢,自己可是有事儿来,纪原坐得住,但是他自己却未必坐得住,不过该怎么说,也是需要技巧的,眼珠子一转,宁采臣道——
  “刚刚见老师提笔凝神,却又久久不下,似乎有心事!学生不才,不知能否有所帮寸!”
  “嗯!”听到宁采臣的话,纪原眼皮子抬了一下,转过头看向自己这个比较钟意的弟子,仔细的在宁采臣身上打量了一番,却是没有开口!
  见到这一幕,宁采臣也不心急,暗暗打量了一下纪原的脸色,再次道——
  “老师可是心有所想,却不得入门,不知从何做起!”
  这一次,纪原的整个眼睛都抬了起来,灼灼的看着宁采臣,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一双眼睛清澈,深邃,闪烁着精光,似乎能将人心看穿!
  “你知道!”眼睛眯了眯,纪原道!
  “弟子多言,虽不知老师为何叹息,但却有一言!”宁采臣,不卑不吭,开口道:“不知老师对佛门和道家怎么看!”
  “说说!”
  纪原脸色平静,一双眼睛桌桌的看着宁采臣,他发现今日的这个弟子与昔日的表现略有不同,以前宁采臣虽然优秀,但是在他面前拘谨的很,但是今日的宁采臣,相比之前却多了一分从容不迫的大气,而且宁采臣的话,让他来了兴趣!
  “佛门讲究因果机缘,种下因,收获果,一切讲究有机缘注定,机缘不到,强求不得,机缘到了,自然会有所得!”
  “那道家呢!”纪原第一次开口询问,他隐隐已经有些明白宁采臣要说什么呢,而且最主要的是,这引起了他的兴趣!
  “道家作为百家之一,源远流长,也有道法自然之说,讲究顺应自然!”
  “佛门与道教虽然大有不同,但是在这两点上,却都旨在一切顺应自然,时间到了,机缘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宁采臣说完,看着身前的纪原,心里也有些忐忑!
  “道法自然,因缘注定!”
  纪原轻语,宁采臣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位文人大家,自然对佛门和道家有所了解,佛门虽然从周朝时远遁神州,但是如今已经有了回归神州的迹象,不时的有佛门子弟在神州活动,道家更是陈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百家之一,最强大的流派之一,也就儒家、阴阳家等几家能与之并论!
  “何为自然,何为因缘,难道一切果真注定!?”
  沉吟了半晌,纪原再次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着方明问道,方明心理也为之一紧,他知道,这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个问题如果答不好,自己可就要装逼失败了,指不定在纪原心里的印象要大打折扣,由不得他不慎重!
  面对着纪原有些灼热的目光,宁采臣也有些Hold不住了,脑中思绪飞转,最后把目光看向亭子外的天空!
第6章
读书行路
  纪原不明宁采臣的意思,也学这宁采臣的样子看向亭子外的天空,不过看了一会儿,也没有发现什么奇特的地方,不由得开口问道——
  “怎么,采臣认为这天空有什么奇异之处?!”
  “不是,天空依旧是这片天空,无论是晴天、雨天,白天,亦或者晚上,我们都在这片天空下!”宁采臣回答道:“我只是想到了小时候碰到的一个老先生,那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老先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小时候没觉得什么,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学生却是别有一番感受,受益匪浅!”
  “哦,什么问题!”纪原问道,他有些搞不清楚宁采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越发的好奇起来!
  “回老师,当时的那个老先生是这么问我们的,他指着天空中的白云问我们,天空中飘动的白云,到底是云在动还是风在动!”宁采臣开口道:“当时的一个小伙伴就第一个举手说是云在动,随后又有第二个小伙伴举手说是风在动,是风把云吹动了!”
  “哦!那你是怎么说的?!”纪原问道!
  “我没有回答,因为我觉得老先生的问题不可能这么简单!”宁采臣笑着摇了摇头!
  “哈哈,你倒是聪明!”听到宁采臣的话,纪原却是笑了出来,接着又问道:“那最后的答案呢,那位老先生怎么说!”
  说完,纪原看向宁采臣,他不知觉的被宁采臣的话吸引了,宁采臣也没有让他多等,只是眼睛看了看远处的天空,咧嘴道——
  “老先生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云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
  心在动!
  纪原心中也一动,细细品味这句话,似乎心有所感,但是又不是太明悟,这时候,只听宁采臣再次道——
  “佛家讲究因果机缘,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在我看来,这都是一种心的表现,心通则达!”
  纪原不说话,而是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见此,宁采臣再次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自从学恩师,一直熟读圣贤之书,四书五经,君子之义,虽熟读,却很多地方不能理解其义,直到四年前双亲去世,虽生活变得穷困潦倒,但每每回想,却有新的领悟!”
  “学生以心立志报效国家,以期治国平天下,却浑然然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眼高手低,直到父母亲去世,自己扛起生活的担子,看着生活一日日变得窘迫,才浑然发觉,自己不过是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养不活,有如何治国平天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解!”
  这时候,纪原开口打断宁采臣的话,目光灼灼让人不敢直视!
  “先贤大才,著作经典流传于世,但是在学生看来,先贤著作之初,都只是一个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他们的感悟,他们的理解,也应该来自于生活、时间,来自于心,在于心的感悟,同样的风景,在平地上看是一番感受,从高处俯视又是一番感受,学生拙见,虽然不知道老师有什么想不通,但是不妨去外面走走,看得多了,体验的多了,或许就能想通了!”
  说完,宁采臣又看向身前的纪原,济源不说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没有皱成了一个川字,但是宁采臣心里却有些提了起来!
  自己这个逼是不是装的有些大了,崩了!
  宁采臣心里很怀疑,说实在,他刚刚说这么一些话,也是赶鸭子上架,把一时间能想到的词啊句啊什么的,这个世界的,还是地球上的,都用了一遍,甚至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也用了,为了就是说的牛逼一点,把自己的这位恩师给忽悠住!
  但是这情况,有些不妙啊,看到纪原皱眉不语的样子,宁采臣心里也是有些七上八下,只不过脸上没有表示什么,还在接下来济源的动作让他松了口气!
  “好!好!……”
  只见济源的眉头先是舒展开来,然后就看向自己,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连说了两个好字!
  “老师过誉了!”
  宁采臣又向纪原做了个揖,谦虚道,心里却是松了口气,他知道,纪原平时是个严谨的人,让他夸赞已经是万分难得,现在纪原一连说出两个好字,可见自己看看的装逼还是很成功的,把上一世和这一世的所学杂合,用这个时代的语气说出来,效果还是杠杆的!
  “这两个好字,你当得!为师众多弟子中,也就你能说出这样一席话来!”
  纪原面带微笑,看向宁采臣,心里却是对自己这个弟子却是越发满意,虽然宁采臣的一席话听起来有些天南地北,但是仔细一琢磨,却蕴含了一番道理,虽然浅显,但却让人醒悟,尤其是宁采臣的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他心思涌动,冥冥中,似乎抓到了一条路!
  “你今天来应该是有什么事吧?!”解决心头所想,纪原终于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宁采臣身上!
  “老师明鉴,一下就被你看穿了!学生近日来确实有事相求!”宁采臣轻飘飘的拍了个马屁,出声道:“今日来这里是想向老师讨个抄书的活!”
  “你想抄书!”纪原眉头抬了一下,看着宁采臣,他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的家里情况,差不多都快揭不开锅盖了!
  “嗯,还望老师成全!”宁采臣也不脸红,本来找人讨活是有些难为情的,尤其是古代读书人,把面子看得很重,但是现在的宁采臣却没有这些想法,反而一连平淡诚恳,说话间,身体已经站了起来,诚恳的对纪原再次做了个揖!
  纪原看着宁采臣,见宁采臣一脸坦然,心里不由得点点头,君子坦荡荡,在他看来,宁采臣这种不卑不吭的作风,才算得上一个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既然这样,正好府里有一些书要抄,这样吧,你去找王德吧,你去他那里拿书,至于价格的话,就按两铜币一本吧!”纪原思索道!
  “谢谢老师!”
  宁采臣再次感谢了一句,向纪原施了一礼,心里有些感动,这个社会,一般抄书的人不少,但是价格大都是一铜币一本,而纪原直接在原价上翻了一倍,明显是有意帮寸他,这是一份无声的恩情,诚恳的给纪原做了个揖,又和纪原道了声别!
  离开后院,宁采臣在前院的杂房找到了纪原口中的王德,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两鬓斑白,身体有些佝偻,是纪府的管家,府里的人都比他小一辈,叫王伯,宁采臣也跟着这样叫,随后跟着王伯在书拿了一本《诗经》和五本装订好的里面是空白纸的抄书!
  等一切弄完,差不多已经是五点多,日落西上,宁采臣才走出纪府的大门,走在回去的街道上。
第7章
宁山
  郴县是梁国三川郡的一个县城,这样的县城在梁国不在少数,在县下面还设乡、村,郡、县、乡、村四级构成梁国的地域划分,郡、县之间还有城池,一郡之地大约三十道六十万平方千米,整个梁国四郡相当于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上的中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道七分之一之间!
  与中国古代不同,神州的人口并不少,三川郡三千多万人口,整个梁国人口接近一亿六千万,郴县作为一个县城,管辖方圆近五百里,就有近百万人口,就是放在后世地球的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县,关是郴县县城的人口也有数万!
  从纪府离开,宁采臣就沿着来时的小路,一路返回,如果沿着县城中间的大马路回去,没有个把小时是走不回了,转过几个弯,穿过几条巷子,到了陈河边,可以看到一些洗衣服的三姑六婆和一些划船打鱼的渔民!
  沿着陈河一路顺流而下走了一段路,最后,宁采臣走进了一条光线有些不好的小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